一种含环丙唑醇的农用杀菌组合物.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342006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70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18612.7

申请日:

2009.10.28

公开号:

CN101697727A

公开日:

2010.04.2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47/14申请日:20091028|||公开

IPC分类号:

A01N47/14; A01N43/653; A01P3/00

主分类号:

A01N47/14

申请人: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郑敬敏; 何爱华; 冯建雄; 时晓磊; 张武; 张崇斌; 孙瑞; 赵海军; 梅红玉; 乌小瑜; 段莹; 苏蓓

地址: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6号橡树国际B座18F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代理人:

谢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环丙唑醇的农用杀菌组合物。该组合物中第一活性成分环丙唑醇与第二活性成分丙森锌的重量比是1∶4~1∶64。本杀菌剂组合可以配制成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剂型,用于防治蔬菜类、瓜果类、果树、葡萄作物上白粉病、叶斑病、黑星病或斑点落叶病,组分合理,治疗加保护作用,杀菌效果好,减少用药次数,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减缓抗性的产生,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含环丙唑醇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A)第一活性成分环丙唑醇; B)第二活性成分丙森锌; 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1∶4~1∶6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环丙唑醇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成分和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1∶8~1∶32。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含环丙唑醇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40%~80%。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环丙唑醇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可配制成农业上允许的任意剂型。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含环丙唑醇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剂型为水分散粒剂或可湿性粉剂。
6: 权利要求1所述含环丙唑醇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在防治蔬菜类、瓜果类、果树、葡萄作物上白粉病、叶斑病、黑星病或斑点落叶病的应用。

说明书


一种含环丙唑醇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环丙唑醇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蔬菜类、瓜果类、果树、葡萄作物上白粉病、叶斑病、黑星病或斑点落叶病的杀菌组合物,它是由作为第一活性成分的环丙唑醇与作为第二活性成分的丙森锌组成的杀菌组合物,属农药复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环丙唑醇英文通用名cyproconazole,分子式C15H18ClN3O,化学名称2‑(4‑氯苯基)‑3‑环丙基‑1‑(1H‑1,2,4‑三唑‑1‑基)丁‑2‑醇,属唑类杀菌剂,作用机理为抑制甾醇脱甲基化,用于防治谷类和咖啡锈病,谷类、果树和葡萄白粉病,花生、甜菜叶斑病,苹果黑星病和花生白腐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禾谷类作物(用到80g/ha)、咖啡(20‑50g/ha)、甜菜(40‑60g/ha)、果树和葡萄(10g/ha)上的白粉菌目、锈菌目、属孢霉属、喙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菌均有效。与其它杀菌剂混用,能很好防治谷类眼点病、叶斑病和网斑病防治麦类锈病持效期为4‑6周,防治白粉病3‑4周。

    丙森锌英文通用名propineb,分子式(C5H8N2S4Zn)x,化学名称丙烯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丙森锌作用于真菌细胞壁和蛋白质的合成,能抑制孢子的侵染和萌发,同时能抑制菌丝体的生长,导致其变形、死亡。且该药含有易于被作物吸收的锌元素,有利于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果实的品质。

    白粉病、叶斑病、黑星病、斑点落叶病是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上常见病害,主要危害蔬菜类、瓜果类、果树、葡萄、禾谷类等作物,常常做成毁灭性灾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环丙唑醇对多种植物上的白粉病、叶斑病、黑星病、斑点落叶病具有非常高的杀菌活性,但单独防治存在病原菌对其产生抗性的速度很快,使用成本高的缺点。丙森锌做为一种常用的广谱保护性杀菌剂,不易产生抗性,但只有保护预防作用,无治疗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分合理,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不易产生抗药性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组合物用于防治蔬菜类、瓜果类、果树、葡萄作物上白粉病、叶斑病、黑星病或斑点落叶病的用途。

    为了克服现有单一制剂的缺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

    本发明含作为第一活性成分的环丙唑醇与作为第二活性成分的丙森锌,其中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1∶4~1∶64,优选为1∶8~1∶32。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40%~80%。

    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本发明农用杀菌组合物实际应用时可配制成农业上允许的任意剂型,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

    对于水分散粒剂来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很熟悉使用相应的助剂完成本发明。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崩解剂如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中一种或多种;粘结剂如硅藻土、玉米淀粉、PVA、羧甲基(乙基)纤维素类中的一种或多种;稳定剂:乌洛托品、柠檬酸钠、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填料如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一种或多种。

    对可湿性粉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稳定剂:乌洛托品、柠檬酸钠、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填料如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一种或多种。

    将环丙唑醇与保护性杀菌剂丙森锌进行合理混配,具有治疗加保护的防治效果、减少施药次数,减缓病菌对环丙唑醇的抗性产生,降低防治成本的作用,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减缓抗性的产生,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环丙唑醇作为新一代的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优越的杀菌效果,与保护剂丙森锌复配,将前景巨大。本发明对蔬菜类、瓜果类、果树、葡萄作物上白粉病、叶斑病、黑星病或斑点落叶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蔬菜类、瓜果类、果树、葡萄作物上的白粉病、叶斑病、黑星病或斑点落叶病,发明人以环丙唑醇、丙森锌成分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

    1)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alternataf.sp.mali试验药剂环丙唑醇原药采用浙江省上虞市银邦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原药,丙森锌原药采用利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原药。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2‑2006》。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分别设置以下5个不同浓度梯度:环丙唑醇为1.25μg/ml、2.5μg/ml、5μg/ml、10μg/ml、20μg/ml;丙森锌为10μg/ml、20μg/ml、40μg/ml、80μg/ml、160μg/ml;环丙唑醇与丙森锌二元混配混剂浓度梯度为2.5μg/ml、5μg/ml、10μg/ml、20μg/ml、40μg/ml,设清水对照;重复3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为5cm的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针将菌饼接于不同药剂浓度的培养基平板上,置26℃温箱中培养72h;检查菌落直径,计算各药剂处理抑制菌丝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并计算相对增效系数。

    2)梨黑星病菌(VenturianashicolaTanakaetYamamoto)试验药剂环丙唑醇原药采用浙江省上虞市银邦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原药,丙森锌原药采用利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原药。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1‑2006》。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分别设置以下5个不同浓度梯度:环丙唑醇为1.5μg/ml、3μg/ml、6μg/ml、12μg/ml、24μg/ml;丙森锌为12μg/ml、24μg/ml、48μg/ml、96μg/ml、192μg/ml;环丙唑醇与丙森锌二元混配混剂浓度梯度为3.125μg/ml、6.25μg/ml、12.5μg/ml、25μg/ml、50μg/ml,设清水对照;重复3次。采用孢子悬浮液萌发法,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孢子用去离子水从培养基上洗脱、过滤,离心(1000r/min)5min,倒去上清液,加入去离子水,再离心。最后用去离子水将孢子重悬浮至每毫升1×105个~1×107个孢子,并加入0.5%葡萄糖溶液。

    用移液管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吸取药液0.5mL分别加入小试管中,然后吸取制备好的孢子悬浮液0.5mL,使药液与孢子悬浮液等量混合摇匀;用微量加样器取上述混合液滴到凹玻片上,然后架放于带有浅水层的培养皿中,加盖保湿培养于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当空白对照孢子萌发率达到90%时,检查各处理孢子萌发情况,计算相对抑制防效,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并计算相对增效系数。

    3)西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cucurbitae(Jacz.)Z.Y.Zhao)试验药剂环丙唑醇原药采用浙江省上虞市银邦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原药,丙森锌原药采用利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原药。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1‑2006》。首先将环丙唑醇和丙森锌单剂及各混配药剂均设置以下5个不同浓度梯度:环丙唑醇为2μg/ml、4μg/ml、8μg/ml、16μg/ml、32μg/ml;丙森锌为15μg/ml、30μg/ml、60μg/ml、120μg/ml、240μg/ml;环丙唑醇与丙森锌二元混配混剂浓度梯度为4μg/ml、8μg/ml、16μg/ml、32μg/ml、64μg/ml,设清水对照;重复3次。采用孢子悬浮液萌发法,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孢子用去离子水从培养基上洗脱、过滤,离心(1000r/min)5min,倒去上清液,加入去离子水,再离心。最后用去离子水将孢子重悬浮至每毫升1×105个~1×107个孢子,并加入0.5%葡萄糖溶液。

    用移液管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吸取药液0.5mL分别加入小试管中,然后吸取制备好的孢子悬浮液0.5mL,使药液与孢子悬浮液等量混合摇匀;用微量加样器取上述混合液滴到凹玻片上,然后架放于带有浅水层的培养皿中,加盖保湿培养于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当空白对照孢子萌发率达到90%时,检查各处理孢子萌发情况,计算相对抑制防效;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并计算相对增效系数。

    4)芹菜叶斑病菌(Cercospora apii Fres.)试验药剂环丙唑醇原药采用浙江省上虞市银邦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原药,丙森锌原药采用利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原药。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2‑2006》。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分别设置以下5个不同浓度梯度:环丙唑醇为1.5μg/ml、3μg/ml、6μg/ml、12μg/ml、24μg/ml;丙森锌为15μg/ml、30μg/ml、60μg/ml、120μg/ml、240μg/ml;环丙唑醇与丙森锌二元混配混剂浓度梯度为3.75μg/ml、7.5μg/ml、15μg/ml、30μg/ml、60μg/ml,设清水对照;重复3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为5cm的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针将菌饼接于不同药剂浓度的培养基平板上,置26℃温箱中培养72h;检查菌落直径,计算各药剂处理抑制菌丝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并计算相对增效系数。

    Wadley法:根据增效系数(SR)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既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混剂的增效系数(SR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mrow> <msub> <mi>X</mi> <mn>1</mn> </msub> <mo>=</mo> <mfrac> <mrow> <msub> <mi>P</mi> <mi>A</mi> </msub> <mo>+</mo> <msub> <mi>P</mi> <mi>B</mi> </msub> </mrow> <mrow> <msub> <mi>P</mi> <mi>A</mi> </msub> <mo>/</mo> <mi>A</mi> <mo>+</mo> <msub> <mi>P</mi> <mi>B</mi> </msub> <mo>/</mo> <mi>B</mi> </mrow> </mfrac> <mo>&times;</mo> <mn>100</mn> </mrow>

    式中:X1‑‑‑混剂的EC50的理论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PA‑‑‑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PB‑‑‑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A‑‑‑混剂中A的EC50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B‑‑‑混剂中B的EC50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mrow> <mi>SR</mi> <mo>=</mo> <mfrac> <msub> <mi>X</mi> <mn>1</mn> </msub> <msub> <mi>X</mi> <mn>2</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o>&CenterDot;</mo> <mo>&CenterDot;</mo> <mo>&CenterDot;</mo> <mo>&CenterDot;</mo> <mo>&CenterDot;</mo> <mo>&CenterDot;</mo> <mo>&CenterDot;</mo> <mo>&CenterDot;</mo> <mo>&CenterDot;</mo> <mo>&CenterDot;</mo> <mo>&CenterDot;</mo> <mo>&CenterDot;</mo> <mo>&CenterDot;</mo> <mo>&CenterDot;</mo> <mo>&CenterDot;</mo> <mo>&CenterDot;</mo> </mrow>

    式中:

    SR‑‑‑混剂的增效系数;

    X1‑‑‑混剂EC50理论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X2‑‑‑混剂EC50实测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表1环丙唑醇与丙森锌混配组合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药剂  毒力回归方程  相关性  (r)  EC50、  (μg/ml)  EC5095%的  置信区间  增效系数  (SR)  环丙唑醇(A)  Y=3.8285+1.9109X  0.9968  4.10  3.2601~5.4805  ——  丙森锌(B)  Y=2.2407+1.7273X  0.9956  39.58  22.0914~  90.2260  ——  A+B  (1∶2)  Y=3.1735+1.9189X  0.9971  8.9502  6.6112~  13.2165  1.14  A+B  (1∶4)  Y=3.3287+1.7338X  0.9959  9.20  6.3801~  15.1769  1.58  A+B  (1∶8)  Y=3.2096+1.7211X  0.9958  10.97  7.3870~  18.9374  1.84  A+B  (1∶16)  Y=3.0541+1.7883X  0.9918  12.25  7.1413~  28.6123  2.14  A+B  (1∶32)  Y=2.6951+1.9287X  0.9924  15.67  9.2098~  34.8476  2.00  A+B  (1∶64)  Y=2.9549+1.5710X  0.9975  20.03  14.0464~  31.4031  1.74


    表2环丙唑醇与丙森锌混配组合对梨黑星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药剂  毒力回归方程  相关性  (r)  EC50、  (μg/ml)  EC5095%的  置信区间  增效系数  (SR)  环丙唑醇(A)  Y=3.7353+1.8351X  0.9983  4.89  4.0525~6.1149  ——  丙森锌(B)  Y=1.9691+1.7312X  0.9953  56.33  29.4732~  142.1330  ——  A+B  (1∶2)  Y=3.0458+1.8715X  0.9916  11.07  6.5532~  25.2410  1.13


       A+B  (1∶4)  Y=3.0667+1.9327X  0.9922  10.01  6.3756~  19.4516  1.81  A+B  (1∶8)  Y=2.9665+1.8204X  0.9904  13.09  7.2720~  34.2909  1.98  A+B  (1∶16)  Y=2.5193+1.9450X  0.9956  18.72  11.9063~  34.8405  1.86  A+B  (1∶32)  Y=2.5149+1.7284X  0.9995  27.41  22.7121~  33.7923  1.56  A+B  (1∶64)  Y=2.4459+1.7310X  0.9982  29.89  20.7798~  46.9439  1.62


    表3环丙唑醇与丙森锌混配组合对西瓜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药剂  毒力回归方程  相关性  (r)  EC50、  (μg/ml)  EC5095%的  置信区间  增效系数  (SR)  环丙唑醇(A)  Y=3.4899+1.8068X  0.9960  6.85  4.9744~  10.5208  ——  丙森锌(B)  Y=1.8145+1.7187X  0.9961  71.35  37.8596~  171.9253  ——  A+B  (1∶2)  Y=2.9015+1.8575X  0.9968  13.48  9.3314~  21.8958  1.28  A+B  (1∶4)  Y=2.9228+1.7515X  0.9971  15.34  10.6109~  24.8350  1.61  A+B  (1∶8)  Y=2.8916+1.6592X  0.9937  18.65  10.6610~  43.3651  1.87  A+B  (1∶16)  Y=3.0700+1.3958X  0.9929  24.14  12.7363~  65.6564  1.90  A+B  (1∶32)  Y=2.5623+1.6962X  0.9996  27.36  23.0534~  33.0507  2.04  A+B  (1∶64)  Y=2.0953+1.8100X  0.9991  40.25  30.5429~  55.4442  1.55


    表4环丙唑醇与丙森锌混配组合对芹菜叶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药剂  毒力回归方程  相关性  (r)  EC50、  (μg/ml)  EC5095%的  置信区间  增效系数  (SR)  环丙唑醇(A)  Y=3.6972+1.8159X  0.9962  5.22  3.9398~7.5473  ——  丙森锌(B)  Y=1.7237+1.7440X  0.9961  75.61  40.0751~  181.8395  ——  A+B  (1∶2)  Y=2.9651+1.8672X  0.9941  12.30  7.7592~  23.9797  1.12  A+B  (1∶4)  Y=2.7606+2.0134X  0.9972  12.95  9.2957~  19.8089  1.58  A+B  (1∶8)  Y=2.7828+1.8115X  0.9975  16.75  11.7723~  26.2919  1.81  A+B  (1∶16)  Y=2.7127+1.7226X  0.9985  21.27  15.8249~  30.4093  1.98  A+B  (1∶32)  Y=2.5413+1.7065X  0.9994  27.59  27.7222~  34.2902  1.94  A+B  (1∶64)  Y=2.3205+1.6875X  0.9980  38.71  25.7465~  64.6878  1.62


    由表1~4可知,环丙唑醇与丙森锌进行复配后,对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瓜类白粉病、蔬菜果树叶斑病防治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制剂实施例1:

    称取4%环丙唑醇、64%丙森锌、3%TERSPERSE 2700(聚羧酸盐,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2%扩散剂NNO(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2%K‑12(十二烷基硫酸钠)、2%乌洛托品、3%硅藻土、5%葡萄糖、高岭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68%环丙唑醇·丙森锌水分散粒剂。

    本实施例中环丙唑醇与丙森锌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4~1∶6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68%,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2

    称取7%环丙唑醇、56%丙森锌、3%TERSPERSE 2700(聚羧酸盐,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3%扩散剂NNO(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1%K‑12(十二烷基硫酸钠)、2%乌洛托品、1%羧甲基纤维素、3%尿素、硅藻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63%环丙唑醇·丙森锌水分散粒剂。

    本实施例中环丙唑醇与丙森锌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4~1∶6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63%,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3:

    称取2%环丙唑醇、64%丙森锌、4%TERSPERSE 2700(聚羧酸盐,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2%扩散剂NNO(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2%K‑12(十二烷基硫酸钠)、3%玉米淀粉、5%硫铵、1%柠檬酸钠、凹凸棒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66%环丙唑醇·丙森锌水分散粒剂。

    本实施例中环丙唑醇与丙森锌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4~1∶6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66%,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4:

    称取1%环丙唑醇、64%丙森锌、4%Morwet D‑425(烷基萘磺酸缩聚物钠盐,阿克苏诺贝尔公司出品)、3%扩散剂NNO(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2%K‑12(十二烷基硫酸钠)、3%玉米淀粉、5%蔗糖、2%乌洛托品、高岭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65%环丙唑醇·丙森锌水分散粒剂。

    本实施例中环丙唑醇与丙森锌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4~1∶6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65%,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5

    称取10%环丙唑醇、40%丙森锌、3%TERSPERSE 2700(聚羧酸盐,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3%扩散剂NNO(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2%K‑12(十二烷基硫酸钠)、2%乌洛托品、1%羧甲基纤维素、5%尿素、硅藻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50%环丙唑醇·丙森锌水分散粒剂。

    本实施例中环丙唑醇与丙森锌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4~1∶6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50%,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6:

    称取4%环丙唑醇、66%丙森锌、3%TERSPERSE 2700(聚羧酸盐,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2%扩散剂NNO(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2%K‑12(十二烷基硫酸钠)、2%乌洛托品、5%葡萄糖、硅藻土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70%环丙唑醇·丙森锌水分散粒剂。

    本实施例中环丙唑醇与丙森锌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4~1∶6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70%,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7:

    称取8%环丙唑醇、32%丙森锌、4%Morwet D‑425(烷基萘磺酸缩聚物钠盐,阿克苏诺贝尔公司出品)、3%扩散剂NNO(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2%K‑12(十二烷基硫酸钠)、3%玉米淀粉、5%硫铵、2%乌洛托品、轻钙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40%环丙唑醇·丙森锌水分散粒剂。

    本实施例中环丙唑醇与丙森锌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4~1∶6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40%,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8

    称取6%环丙唑醇、64%丙森锌、5%木质素磺酸钙、2%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2%K‑12(十二烷基硫酸钠)、5%白碳黑、2%乌洛托品、高岭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70%环丙唑醇·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环丙唑醇与丙森锌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4~1∶6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70%,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9

    称取7%环丙唑醇、56%丙森锌、4%木质素磺酸钙、3%TERSPERSE 2700(聚羧酸盐,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2%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2%K‑12(十二烷基硫酸钠)、3%白碳黑、2%柠檬酸钠、轻钙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63%环丙唑醇·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环丙唑醇与丙森锌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4~1∶6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63%,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10

    称取2%环丙唑醇、64%丙森锌、4%木质素磺酸钙、4%扩散剂NNO(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2%K‑12(十二烷基硫酸钠)、5%白碳黑、2%乌洛托品、凹凸棒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66%环丙唑醇·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中环丙唑醇与丙森锌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4~1∶6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66%,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11

    称取1%环丙唑醇、64%丙森锌、4%木质素磺酸钙、3%TERSPERSE 2700(聚羧酸盐,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2%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2%K‑12(十二烷基硫酸钠)、3%白碳黑、2%柠檬酸钠、轻钙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65%环丙唑醇·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环丙唑醇与丙森锌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4~1∶6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65%,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12

    称取10%环丙唑醇、40%丙森锌、5%木质素磺酸钙、5%扩散剂NNO(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2%K‑12(十二烷基硫酸钠)、5%白碳黑、凹凸棒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50%环丙唑醇·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中环丙唑醇与丙森锌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4~1∶6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50%,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13

    称取4%环丙唑醇、64%丙森锌、5%木质素磺酸钙、3%扩散剂NNO(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1%K‑12(十二烷基硫酸钠)、5%白碳黑、2%乌洛托品、陶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68%环丙唑醇·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中环丙唑醇与丙森锌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4~1∶6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68%,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14

    称取16%环丙唑醇、64%丙森锌、5%木质素磺酸钙、2%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1%K‑12(十二烷基硫酸钠)、3%白碳黑、2%柠檬酸、高岭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80%环丙唑醇·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中环丙唑醇与丙森锌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4~1∶64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80%,形成新的实施例。

    生物实例1防治芹菜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防治芹菜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GB/T17980.27‑2000杀菌剂防治蔬菜叶斑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m2,4次重复,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共施药两次,每次施药前及最后一次施药后7天调查防治效果。每小区对角线取五点调查,每点查两株,每株调查全部片叶。分级方法(以叶片为单位):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式中:CK0、CK1分别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后的病情指数;

    PT0、PT1分别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后的病情指数。

    表5防治芹菜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从表5可以看出,环丙唑醇和丙森锌按一定的比例混配后,具有较好的增效效果,在一定施用剂量下,对芹菜叶斑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且能显著降低其中各有效成分的施用量。试验所有处理对芹菜的生长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安全性较好。

    生物实例2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防治黄瓜白粉病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GB/T 17980.30‑2000杀菌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m2,4次重复,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下次施药前及末次施药后7~14天调查防治效果。每小区随机取四点调查,每点查两株,每株调查全部片叶。

    表6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从表6可以看出,环丙唑醇和丙森锌按一定的比例混配后,具有较好的增效效果,在一定施用剂量下,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且能显著降低其中各有效成分的施用量。试验所有处理对黄瓜的生长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叶色、瓜型等都正常,安全性较好。

    综合上述,本发明防治蔬菜类、瓜果类、果树、葡萄作物上白粉病、叶斑病、黑星病或斑点落叶病,组分合理,治疗加保护作用,杀菌效果好,减少用药次数,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减缓抗性的产生,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一种含环丙唑醇的农用杀菌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种含环丙唑醇的农用杀菌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种含环丙唑醇的农用杀菌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含环丙唑醇的农用杀菌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含环丙唑醇的农用杀菌组合物.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环丙唑醇的农用杀菌组合物。该组合物中第一活性成分环丙唑醇与第二活性成分丙森锌的重量比是14164。本杀菌剂组合可以配制成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剂型,用于防治蔬菜类、瓜果类、果树、葡萄作物上白粉病、叶斑病、黑星病或斑点落叶病,组分合理,治疗加保护作用,杀菌效果好,减少用药次数,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减缓抗性的产生,对作物安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