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结石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结石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结石为临床常见病之一,病属中医“淋症”“胁痛”等病范畴。形成多因湿热蕴结于胆,肾,胆汁,尿液受湿热煎熬,浊垢凝结而成结石,或因肝气郁结,胆汁排泄不畅,肾气不足,而致尿液气化不利,结石瘀结于通道,气滞血瘀,郁滞不畅,而引发病症。
从目前来看,能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治疗结实症的中药还不多见,并且治疗效果也欠佳。临床上大多采用手术排石疗法,病人痛苦大,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适宜手术疗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结石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为:
A组:
郁金30-90重量份 泽泻30-90重量份 石苇30-90重量份
川楝子50-150重量份 金钱草75-225重量份 赤芍30-90重量份
黄芪50-150重量份;
B组:
海金砂75-225重量份 冰片10-30重量份。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优选为:
A组:
郁金60重量份 泽泻60重量份 石苇60重量份
川楝子100重量份 金钱草150重量份 赤芍60重量份
黄芪100重量份;
B组:
海金砂150重量份 冰片20重量份。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优选为:
A组:
郁金35重量份 泽泻85重量份 石苇35重量份
川楝子145重量份 金钱草80重量份 赤芍85重量份
黄芪55重量份;
B组:
海金砂220重量份 冰片12重量份。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优选为:
A组:
郁金85重量份 泽泻35重量份 石苇85重量份
川楝子55重量份 金钱草220重量份 赤芍35重量份
黄芪145重量份;
B组:
海金砂80重量份 冰片28重量份。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按照常规工艺加入药学上的常规辅料制成临床接受的剂型,如黑膏剂、贴膏剂、红膏剂、喷雾剂、散剂、软膏剂、油膏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或丸剂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将B组药研细末过200目筛备用;再将A组药物加入1000-3000重量份麻油中煎炸至药枯黄过滤,药油熬至滴水成珠入桃丹500-1500重量份熬炼成膏,入水去火毒后再烊化去水份,降温至60-100℃时加入B组药粉调匀,摊于膏药布或牛皮纸上即可。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优选为:
将B组药研细末过200目筛备用;再将A组药物加入2000重量份麻油中煎炸至药枯黄过滤,药油熬至滴水成珠入桃丹1000重量份熬炼成膏,入水去火毒后再烊化去水份,降温至80℃时加入B组药粉调匀,摊于12CM×12CM膏药布或牛皮纸上即可。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化石排石的功效。对治疗胆囊结石、肝胆管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光结石等各种结石疗效显著。
下述实验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限于本发明。
实验例
一、临床观察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结石患者42例临床观察
本组治疗病人共42例,其中胆结石19例,肾结石7例,输尿管结石13例,膀胱结石3例,治疗最长60天,最少15天,结果:治愈39例(胆结石18例,肾结石5例,输尿管结石13例,膀胱结石3例)。好转:2列(肾结石2例)未愈:1例(胆结石1例),有效率达97.6%。
二、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医内科学》(第5版)。
三、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石排出,B超或X线摄片复查结石消失。
好转:临床症状消失,B超或X线摄片复查部分结石消失或结石缩小超过原来的30%或下移3cm以上。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B超或X线摄片复查结石无变化。
四、治疗方法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药物组成:
A组:
郁金60g 泽泻60g 石苇60g
川楝子100g 金钱草150g 赤芍60g
黄芪100g;
B组:
海金砂150g 冰片20g。
制备方法:
将B组药研细末过200目筛备用;再将A组药物加入2000g麻油中煎炸至药枯黄过滤,药油熬至滴水成珠入桃丹1000g熬炼成膏,入水去火毒后再烊化去水份,降温至80℃时加入B组药粉调匀,摊于12CM×12CM膏药布或牛皮纸上即可。
剂型:本品为外贴膏剂,成品是传统的黑膏药
规格:每贴重10g,敷料12cm×12cm,膏肉径9cm.厚约3mm。
使用方法:
贴敷方法:取膏药置酒精灯加温烊化,剪去四角,手试背面不烫,即可贴于用药部位,每贴使用72小时更换一次,10贴为一疗程。
贴敷部位:贴药部位据B超检查或X线检查结石的体表投影部位敷贴为准,极易确定。
适应症:
胆囊结石、肝胆管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光结石。
禁忌症:
孕妇,皮肤病患者,使用其他外贴膏药过敏者禁用。
五、治疗结果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临床治疗42例患者,其中痊愈39例;好转2例;未愈1例。治愈率为92.8%,有效率为97.6%,无效率为2.4%。
六、典型病例
病例1:王X,男,47岁,企业老总,酒后突感左腰部绞痛,病及左前腹,因其有三年前左肾手术切开排石病史,即往医院复查,B超检查左肾中上段有3枚结石,结石最大约8mm,左输尿管上段狭窄处有强光团6mm,中下段输尿管不扩张。诊断为左肾结石伴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不愿再次手术排石,经别人介绍来我处治疗,取本发明排石膏两贴贴于左肾部和左输尿管上段全表投影部位。嘱其回去后多饮水,多作蹦跳运动。半月后,病人电话告知小便有砂样排出感觉,嘱其继续使用。一月后B超检查,膀胱残留结石一枚,又继续用药贴于耻骨上缘,15天后电话告之B超检查结石已排除。
病例2:李某,男,63岁,退休工人,小腹阵发坠胀隐痛6天,3天前小便痛甚,伴有血尿,入院检查B超示膀胱底一6mm×4mm强光团,尿检红细胞阳性,诊断为膀胱结石,来我处治疗,取本发明膏剂加热烊化贴于耻骨上缘,另配四贴回家治疗。贴敷1天后疼痛减轻,血尿已无,10天后病人夜行小便有异物排出感,即去医院B超检查,结石已排出,病愈。
病例3:
马某,女,19岁,学生,右下腹刺痛1天,急诊B超示输尿管上段有一5mm×6mm强光团,诊断为输尿管结石。来我处治疗,取本发明软膏剂,涂于结石体表投影部位和耻骨上缘。3天后复诊腹部疼痛已无,继续涂药于结石体表投影部位和耻骨上缘,12天后,B超检查结石已排出,病愈。
病例4:
罗某,女,58岁,退休工人。疾人胆囊结石,摘除术6月后,右肋下时发隐痛30天,经B超检查,肝内胆管有多枚强光团,最大5mm×5mm,诊断为肝胆管结石。来我处治疗,服用本发明颗粒剂,嘱其禁食辛辣油腻食品,30天后复查,B超示结石只有一枚,考虑肝胆管道较长且细,继续用药一疗程,B超检查,结石排出,病愈。
病例5:
时某,女,48岁,营业员。疾人诉右肋下有胀感1月,近5天突感胆区胀痛加剧,不思饮食,小便黄,B超检查,胆内有泥砂样结石,伴胆管水肿,经医院对应治疗未有明显好转,来我处治疗,服用本发明片剂30天后复诊诉,用药3天后即感疼痛减轻,5天后饮食如常,小便正常,经B超检查胆内结石仅余3枚,考虑其炎症已久,结石量多,故再继续服药一疗程后,随访B超检查结石排出,胆囊无异常,病愈。
下述实施例均能实现上述实验例地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黑膏剂的制备
A组:
郁金60kg 泽泻60kg 石苇60kg
川楝子100kg 金钱草150kg 赤芍60kg
黄芪100kg;
B组:
海金砂150kg 冰片20kg。
将B组药研细末过200目筛备用;再将A组药物加入2000kg麻油中煎炸至药枯黄过滤,药油熬至滴水成珠入桃丹1000kg熬炼成膏,入水去火毒后再烊化去水份,降温至80℃时加入B组药粉调匀。摊于12CM×12CM膏药布或牛皮纸上即可。取膏药置酒精灯加温烊化,剪去四角,手试背面不烫,即可贴于用药部位,每贴使用72小时更换一次,10贴为一疗程。
实施例2:红膏剂的制备
A组:
郁金35g 泽泻85g 石苇35g
川楝子145g 金钱草80g 赤芍85g
黄芪55g;
B组:
海金砂220g 冰片12g。
上述药物,按照常规工艺,加入药学上的常规辅料制成红膏剂。
实施例3:喷雾剂的制备
A组:
郁金85g 泽泻35g 石苇85g
川楝子55g 金钱草220g 赤芍35g
黄芪145g;
B组:
海金砂80g 冰片28g。
上述药物,按照常规工艺,加入药学上的常规辅料制成喷雾剂。
实施例4:软膏剂的制备
A组:
郁金45g 泽泻70g 石苇45g
川楝子120g 金钱草100g 赤芍70g
黄芪70g;
B组:
海金砂200g 冰片25g。
上述药物,按照常规工艺,加入药学上的常规辅料制成软膏剂。
实施例5:散剂的制备
A组:
郁金70g 泽泻70g 石苇40g 川楝子120g
金钱草200g 赤芍45g 黄芪120g;
B组:
海金砂200g 冰片15g。
上述药物,按照常规工艺,加入药学上的常规辅料制成散剂。
实施例6:片剂的制备
A组:
郁金60kg 泽泻60kg 石苇60kg 川楝子100kg
金钱草150kg 赤芍60kg 黄芪100kg;
B组:
海金砂150kg 冰片20kg。
上述药物,按照常规工艺,加入药学上的常规辅料制成片剂。
实施例7:胶囊剂的制备
A组:
郁金45g 泽泻70g 石苇45g 川楝子120g
金钱草100g 赤芍70g 黄芪70g;
B组:
海金砂200g 冰片25g。
上述药物,按照常规工艺,加入药学上的常规辅料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8:颗粒剂的制备
A组:
郁金70kg 泽泻70kg 石苇40kg 川楝子120kg
金钱草200kg 赤芍45kg 黄芪120kg;
B组:
海金砂200kg 冰片15kg。
上述药物,按照常规工艺,加入药学上的常规辅料制成颗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