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341932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0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78943.2

申请日:

2010.09.10

公开号:

CN101940735A

公开日:

2011.01.1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36/899申请公布日:20110112|||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9; A61P27/16; A61K33/28(2006.01)N; A61K35/10(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899

申请人:

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中药材品种培育研究所

发明人:

邓华伦

地址:

408400 重庆市南川区东城街道大铺子居委4组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比例组合:半夏25-35份;白术25-35份;茯神25-35份;天麻25-35份;枳实15-25份;竹茹15-25份;旱莲草15-25份;钩藤25-35份;朱砂15-25份;琥珀10-20份;陈皮10-20份;炙甘草10-20份;加水1200份,用砂锅烧开后,文火煎煮,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后,过滤装瓶,高温灭菌,备用。本发明以半夏为君;以茯神、天麻为臣;以白术、枳实、竹茹、旱莲草为佐;以钩藤、朱砂、琥珀、陈皮、炙甘草为使。本发明以除湿祛痰、安神定志的治则,具有标本兼治之功效,是治疗湿痰型内耳眩晕病的理想药品。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湿痰型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制 成: 半夏 25-35 份 ; 白术 25-35 份 ; 茯神 25-35 份 ; 天麻 25-35 份 ; 枳实 15-25 份 ; 竹茹 15-25 份; 旱莲草 15-25 份 ; 钩藤 25-35 份 ; 朱砂 15-25 份 ; 琥珀 10-20 份 ; 陈皮 10-20 份 ; 炙甘草 10-20 份 ; 加水 1200 份, 用砂锅烧开后, 文火煎煮 20-30 分钟, 过滤下收取上清液 ; 熬煮 3 次, 将3 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后装瓶高温灭菌, 备用。
2: 根据权利要求书 1 所述的治疗湿痰型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由以 下重量份的药物制成 : 半夏 30 份 ; 白术 30 份 ; 茯神 30 份 ; 天麻 30 份 ; 枳实 20 份 ; 竹茹 20 份 ; 旱莲草 20 份 ; 钩藤 30 份 ; 朱砂 20 份 ; 琥珀 15 份 ; 陈皮 15 份 ; 炙甘草 15 份 ; 加水 1200 份, 用砂锅烧开后, 文火煎煮 20-30 分钟, 过滤下收取上清液 ; 熬煮 3 次, 将3 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后装瓶高温灭菌, 待用。

说明书


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来源于中草药的配制品, 更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背景技术
     内耳眩晕病是为内耳系列病变, 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 伴有恶心、 呕吐、 耳鸣, 逐 渐视力减退。 其病因目前不很确切, 近年来有人认为可能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引起迷 路动脉痉挛使淋巴产生过多或接收障碍, 导致迷路水肿及内淋巴系压力增高, 从而产生内 淋巴腔扩大及内耳末梢器缺氧、 变性发生该病。祖国医学在辨证中分有湿痰型、 气虚型、 郁 热型、 阴虚型, 对个型的治疗各有治法不同, 本发明的中草药是治疗湿痰型的内耳眩晕病, 在临床中经采用除湿祛痰、 安神定志的药物治疗该病, 经长期使用, 效果满意, 为此, 有待挖 掘、 开发、 提升民间的秘方、 验方为治疗湿痰型内耳眩晕病提供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效果显著 的治疗湿痰型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组合物。发明内容 :
     本发明的目的 : 提供一种治疗湿痰型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治疗湿痰型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 药物制成 :
     半夏 25-35 份 ; 白术 25-35 份 ; 茯神 25-35 份 ; 天麻 25-35 份 ; 枳实 15-25 份 ; 竹茹 15-25 份 ; 旱莲草 15-25 份 ; 钩藤 25-35 份 ; 朱砂 15-25 份 ; 琥珀 10-20 份 ; 陈皮 10-20 份 ; 炙甘草 10-20 份 ; 加水 1200 份, 用砂锅烧开后, 文火煎煮 20-30 分钟, 收取上清液, 如此加水 熬煮 3 次 ; 将 3 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后, 装瓶内高温灭菌, 备用。
     优选的, 所述的治疗湿痰型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最佳配方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 物制成 : 半夏 30 份 ; 白术 30 份 ; 茯神 30 份 ; 天麻 30 份 ; 枳实 20 份 ; 竹茹 20 份 ; 旱莲草 20 份; 钩藤 30 份 ; 朱砂 20 份 ; 琥珀 15 份 ; 陈皮 15 份 ; 炙甘草 15 份 ; 加水 1200 份, 用砂锅烧 开后, 文火煎煮 20-30 分钟, 收取上清液, 如此加水熬煮 3 次 ; 将 3 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 后, 分装瓶内高温灭菌, 待用。
     本发明的配伍思想 : 以半夏为君 ; 以茯神、 天麻为臣 ; 以白术、 枳实、 竹茹、 旱莲草 为佐 ; 以钩藤、 朱砂、 琥珀、 陈皮、 炙甘草为使。
     配方中各原料作用 :
     半夏 :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性味与归经 : 辛, 温, 有毒。入脾、 胃经。功能 与主治 : 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治湿痰冷饮, 呕吐, 反胃, 咳喘痰多, 胸膈胀满, 痰厥 头痛, 头晕不眠, 外消痈肿。
     茯神 : 为多孔菌科卧孔属植物茯苓的菌核。性味与归经 : 平, 甘、 淡。归心、 脾经。 功能与主治 : 宁心、 安神、 利水。用于心虚惊悸, 健忘, 失眠, 惊痫, 小便不利。
     天麻 : 兰科天麻属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性味与归经 : 性平, 味甘, 微辛。肝经。功 能与主治 : 平肝息风、 血虚肝风内动的头痛、 眩晕, 惊风、 癫痫、 破伤风。祛风止痛、 用于风痰引起的眩晕、 偏正头痛、 肢体麻木、 半身不遂。
     白术 : 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性味与归经 : 苦、 甘, 温。归脾、 胃经。功能与 主治 : 健脾益气, 燥湿利水, 止汗, 安胎。用于脾虚食少, 腹胀泄泻, 痰饮眩悸, 水肿, 自汗, 胎 动不安。
     枳实 : 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性味与归经 : 苦; 辛; 寒。归脾 ; 胃; 肝; 心经。功能与主治 : 积滞内停 ; 痞满胀痛 ; 大便秘结 ; 泻痢后重 ; 结胸 ; 胃 下垂 ; 子宫脱垂 ; 脱肛。
     竹茹 : 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 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性味与归经 : 性微寒, 味甘。功能与主治 : 清热化痰, 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 胆火挟痰、 烦热呕吐、 惊悸 失眠、 中风痰迷、 舌强不语、 胃热呕吐、 妊娠恶阻、 胎动不安。
     旱莲草 : 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鳢肠的全草。性味与归经 : 甘酸, 凉。入肾、 肝。 胃、 大小肠。功能与主治 : 凉血, 止血, 补肾, 益阴。治吐血, 咳血, 衄血, 尿血, 便血, 血痢, 刀 伤出血, 须发早白, 白喉, 淋浊、 带下, 阴部湿痒, 老鼠痣。
     钩藤 : 为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枝条。性味与归经 : 甘, 凉。入肝、 心经。功能与主治 : 清热平肝, 熄风定惊。治小儿惊痫瘈疭, 大人血压偏高, 头 晕、 目眩, 妇人子痫。 朱砂 : 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性昧与归经 : 甘、 微寒、 有小毒 ; 归心经。功能 与主治 : 清心镇惊, 安神解毒, 用于心悸易惊, 失眠多梦, 癫痫发狂, 小儿惊风, 视物昏花, 口 疮, 喉痹, 疮疡肿毒。
     琥珀 : 为古代松柏科、 豆科植物的树脂, 埋于地层年久而成的化石样物质。性味与 归经 : 甘, 平。功能与主治 : 镇静, 利尿, 活血。用于惊风, 癫痫, 心悸, 失眠, 小便不利, 尿痛, 尿血, 闭经。
     陈皮 : 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性味与归经 : 温; 辛、 苦; 归 脾、 肺经。功能与主治 : 理气健脾, 调中, 燥湿, 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 消化 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 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
     炙甘草 : 为豆科植物甘草、 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与归经 : 甘, 平。归心、 肺、 脾、 胃经。功能与主治 : 补脾和胃, 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 倦怠乏力, 心 动悸, 脉结代, 可解附子毒。
     本发明的制作方法 : 加水煎煮过滤回收, 取汁。装瓶后高温灭菌, 待用。水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 本发明的治疗湿痰型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组合物, 具有制作 方便、 使用安全、 无副作用。以除湿祛痰、 安神定志治疗湿痰型内耳眩晕病, 具有显著的效 果, 经多年在临床中的使用观察, 具有标本兼治之功效, 是治疗内耳眩晕病的理想药品。
     具体实施方式 :
     下面通过实施例,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治疗湿痰型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 该中草药是由以下重量 g 的药物制成 :
     半夏 25g ; 白术 25g ; 茯神 25g ; 天麻 25g ; 枳实 15g ; 竹茹 15g ; 旱莲草 15g ; 钩藤 25g ; 朱砂 15g ; 琥珀 10g ; 陈皮 10g ; 炙甘草 10g ; 加水 1200g, 用砂锅烧开后, 文火煎煮 20-30 分钟, 收取上清液, 如此加水熬煮 3 次 ; 将 3 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后, 分装瓶内高温灭
     菌, 备用。用法与用量 : 每日服药 3 次, 每次服药时取药液 180-280 毫升放入容器中, 待微温 后服用。
     实施例二
     一种治疗湿痰型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 该中草药是由以下重量 g 的药物制成 :
     半夏 30g ; 白术 30g ; 茯神 30g ; 天麻 30g ; 枳实 20g ; 竹茹 20g ; 旱莲草 20g ; 钩藤 30g ; 朱砂 20g ; 琥珀 15g ; 陈皮 15g ; 炙甘草 15g ; 加水 1200g, 用砂锅烧开后, 文火煎煮 20-30 分钟, 收取上清液, 如此加水熬煮 3 次 ; 将 3 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后, 分装瓶内高温灭 菌, 备用。用法与用量 : 每日服药 3 次, 每次服药时取药液 180-280 毫升放入容器中, 待微温 后服用。
     实施例三
     一种治疗湿痰型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 该中草药是由以下重量 g 的药物制成 :
     半夏 35g ; 白术 35g ; 茯神 35g ; 天麻 35g ; 枳实 25g ; 竹茹 25g ; 旱莲草 25g ; 钩藤 35g ; 朱砂 25g ; 琥珀 20g ; 陈皮 20g ; 炙甘草 20g ; 加水 1200g, 用砂锅烧开后, 文火煎煮 20-30 分钟, 收取上清液, 如此加水熬煮 3 次 ; 将 3 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后, 分装瓶内高温灭 菌, 备用。用法与用量 : 每日服药 3 次, 每次服药时取药液 180-280 毫升放入容器中, 待微温 后服用。5

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40735A43申请公布日20110112CN101940735ACN101940735A21申请号201010278943222申请日20100910A61K36/899200601A61P27/16200601A61K33/28200601A61K35/1020060171申请人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中药材品种培育研究所地址408400重庆市南川区东城街道大铺子居委4组72发明人邓华伦54发明名称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比例组合半夏2535份;白术2535份;茯神2535份;天麻2535份;枳实152。

2、5份;竹茹1525份;旱莲草1525份;钩藤2535份;朱砂1525份;琥珀1020份;陈皮1020份;炙甘草1020份;加水1200份,用砂锅烧开后,文火煎煮,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后,过滤装瓶,高温灭菌,备用。本发明以半夏为君;以茯神、天麻为臣;以白术、枳实、竹茹、旱莲草为佐;以钩藤、朱砂、琥珀、陈皮、炙甘草为使。本发明以除湿祛痰、安神定志的治则,具有标本兼治之功效,是治疗湿痰型内耳眩晕病的理想药品。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CN101940739A1/1页21一种治疗湿痰型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药。

3、物制成半夏2535份;白术2535份;茯神2535份;天麻2535份;枳实1525份;竹茹1525份;旱莲草1525份;钩藤2535份;朱砂1525份;琥珀1020份;陈皮1020份;炙甘草1020份;加水1200份,用砂锅烧开后,文火煎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后装瓶高温灭菌,备用。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治疗湿痰型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制成半夏30份;白术30份;茯神30份;天麻30份;枳实20份;竹茹20份;旱莲草20份;钩藤30份;朱砂20份;琥珀15份;陈皮15份;炙甘草15份;加水1200份,用砂锅烧开后,。

4、文火煎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后装瓶高温灭菌,待用。权利要求书CN101940735ACN101940739A1/3页3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来源于中草药的配制品,更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背景技术0002内耳眩晕病是为内耳系列病变,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耳鸣,逐渐视力减退。其病因目前不很确切,近年来有人认为可能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迷路动脉痉挛使淋巴产生过多或接收障碍,导致迷路水肿及内淋巴系压力增高,从而产生内淋巴腔扩大及内耳末梢器缺氧、变性发生该病。祖国医学在辨证中分有湿痰型、气虚型、。

5、郁热型、阴虚型,对个型的治疗各有治法不同,本发明的中草药是治疗湿痰型的内耳眩晕病,在临床中经采用除湿祛痰、安神定志的药物治疗该病,经长期使用,效果满意,为此,有待挖掘、开发、提升民间的秘方、验方为治疗湿痰型内耳眩晕病提供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效果显著的治疗湿痰型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组合物。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治疗湿痰型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湿痰型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0005半夏2535份;白术2535份;茯神2535份;天麻2535份;枳实1525份;竹茹1525份;旱莲草1525份;钩藤2535份;朱砂1525份;琥珀1020份。

6、;陈皮1020份;炙甘草1020份;加水1200份,用砂锅烧开后,文火煎煮2030分钟,收取上清液,如此加水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后,装瓶内高温灭菌,备用。0006优选的,所述的治疗湿痰型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最佳配方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半夏30份;白术30份;茯神30份;天麻30份;枳实20份;竹茹20份;旱莲草20份;钩藤30份;朱砂20份;琥珀15份;陈皮15份;炙甘草15份;加水1200份,用砂锅烧开后,文火煎煮2030分钟,收取上清液,如此加水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后,分装瓶内高温灭菌,待用。0007本发明的配伍思想以半夏为君;以茯神、天麻为臣;以白术、。

7、枳实、竹茹、旱莲草为佐;以钩藤、朱砂、琥珀、陈皮、炙甘草为使。0008配方中各原料作用0009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入脾、胃经。功能与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0010茯神为多孔菌科卧孔属植物茯苓的菌核。性味与归经平,甘、淡。归心、脾经。功能与主治宁心、安神、利水。用于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0011天麻兰科天麻属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性味与归经性平,味甘,微辛。肝经。功能与主治平肝息风、血虚肝风内动的头痛、眩晕,惊风、癫痫、破伤风。祛风止痛、用于风痰说明书CN1019。

8、40735ACN101940739A2/3页4引起的眩晕、偏正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0012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性味与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功能与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0013枳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性味与归经苦;辛;寒。归脾;胃;肝;心经。功能与主治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大便秘结;泻痢后重;结胸;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0014竹茹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性味与归经性微寒,味甘。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眠。

9、、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0015旱莲草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鳢肠的全草。性味与归经甘酸,凉。入肾、肝。胃、大小肠。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补肾,益阴。治吐血,咳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刀伤出血,须发早白,白喉,淋浊、带下,阴部湿痒,老鼠痣。0016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枝条。性味与归经甘,凉。入肝、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平肝,熄风定惊。治小儿惊痫瘈疭,大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人子痫。0017朱砂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性昧与归经甘、微寒、有小毒;归心经。功能与主治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癫痫发狂,小儿惊风,视物昏。

10、花,口疮,喉痹,疮疡肿毒。0018琥珀为古代松柏科、豆科植物的树脂,埋于地层年久而成的化石样物质。性味与归经甘,平。功能与主治镇静,利尿,活血。用于惊风,癫痫,心悸,失眠,小便不利,尿痛,尿血,闭经。0019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性味与归经温;辛、苦;归脾、肺经。功能与主治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0020炙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与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与主治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11、0021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加水煎煮过滤回收,取汁。装瓶后高温灭菌,待用。水剂。00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治疗湿痰型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组合物,具有制作方便、使用安全、无副作用。以除湿祛痰、安神定志治疗湿痰型内耳眩晕病,具有显著的效果,经多年在临床中的使用观察,具有标本兼治之功效,是治疗内耳眩晕病的理想药品。0023具体实施方式0024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25实施例一0026一种治疗湿痰型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该中草药是由以下重量G的药物制成0027半夏25G;白术25G;茯神25G;天麻25G;枳实15G;竹茹15G;旱莲草15G;钩藤25G;朱砂15G;琥珀10G;陈皮。

12、10G;炙甘草10G;加水1200G,用砂锅烧开后,文火煎煮2030分钟,收取上清液,如此加水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后,分装瓶内高温灭说明书CN101940735ACN101940739A3/3页5菌,备用。用法与用量每日服药3次,每次服药时取药液180280毫升放入容器中,待微温后服用。0028实施例二0029一种治疗湿痰型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该中草药是由以下重量G的药物制成0030半夏30G;白术30G;茯神30G;天麻30G;枳实20G;竹茹20G;旱莲草20G;钩藤30G;朱砂20G;琥珀15G;陈皮15G;炙甘草15G;加水1200G,用砂锅烧开后,文火煎煮2030分钟。

13、,收取上清液,如此加水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后,分装瓶内高温灭菌,备用。用法与用量每日服药3次,每次服药时取药液180280毫升放入容器中,待微温后服用。0031实施例三0032一种治疗湿痰型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该中草药是由以下重量G的药物制成0033半夏35G;白术35G;茯神35G;天麻35G;枳实25G;竹茹25G;旱莲草25G;钩藤35G;朱砂25G;琥珀20G;陈皮20G;炙甘草20G;加水1200G,用砂锅烧开后,文火煎煮2030分钟,收取上清液,如此加水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后,分装瓶内高温灭菌,备用。用法与用量每日服药3次,每次服药时取药液180280毫升放入容器中,待微温后服用。说明书CN10194073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