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透皮吸收技术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霜剂.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339993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7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21809.0

申请日:

2010.10.20

公开号:

CN101982190A

公开日:

2011.03.0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61K 47/44申请日:20101020授权公告日:20111130终止日期:20161020|||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61K 47/44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徐柔云变更后权利人:湖北精耕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15031 广东省汕头市金园区汕樟路32号301房变更后权利人:438400 湖北省红安县八里湾镇阳福大道153号登记生效日:20130822|||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61K 47/44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徐柔云变更后:陈耕|||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538申请日:20101020|||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538; A61K47/44; A61K47/10; A61K9/06; A61P11/00; A61P31/00; A61K31/167(2006.01)N; A61K36/534(2006.01)N; A61K36/535(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538

申请人:

徐柔云

发明人:

徐柔云

地址:

515031 广东省汕头市金园区汕樟路32号301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属于外用药的采用透皮吸收技术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霜剂,提取荆芥、麻黄、柴胡、防风等中药成分和薄荷油、紫苏叶油、酒精等,并与凡士林等霜剂基质制成霜剂型外用药。本发明采用透皮吸收技术,使用时涂抹在患儿额头、太阳穴或腋下,具有辛温解表,驱寒散热功效,内外退热,标本同治,对治疗外感风寒感冒具有疗效。由于采用透皮吸收,不需内服,特别适合于婴幼儿使用。而采用独特的外用霜剂给药治疗感冒的方式,可以使药物容易涂抹在皮肤上,药物成分能够保持较长时间供皮肤吸收,使用也更简单。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采用透皮吸收技术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霜剂, 按质量计其组成为 : 具有 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功效的的中药提取液 20-40, 薄荷油 1-10, 紫苏叶油 1-10, 酒精 10-20, 霜剂基质 补充加至 100%。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采用透皮吸收技术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霜剂, 其中具 有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功效的中药提取液是采用荆芥、 麻黄、 柴胡、 防风加水经过熬煮、 过 滤和浓缩取得的药液。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采用透皮吸收技术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霜剂, 还按 1% -5%的质量百分比加入对乙酰氨基酚。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采用透皮吸收技术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霜剂, 所述霜 剂基质可以采用适合做霜剂的常用材料, 如凡士林, 甘油, 液体石蜡。

说明书


采用透皮吸收技术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霜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用药。
     背景技术 婴幼儿感冒时, 由于不懂事, 服药非常困难, 而打针或静脉注射既不 安全, 更增加幼儿的痛苦。 市面现有的退热贴仅仅是采用物理散热的方法降温, 目的在于退 热而没有从根本上治疗感冒。 而如果采用外用药水的方式, 则药水容易蒸发变干, 难以使药 物成分长时间保持以供皮肤吸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便是公开一种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霜剂。
     本发明的霜剂, 按质量计其组成为 : 具有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功效的的中药提取 液 20-40, 薄荷油 1-10, 紫苏叶油 1-10, 酒精 10-20, 霜剂基质 补充加至 100%。
     其中具有治疗风寒型感冒功效的中药提取液是采用荆芥、 麻黄、 柴胡、 防风各 1 份 加 10-20 份水经过熬煮、 过滤和浓缩取得的 3 份药液。
     霜剂基质可以采用适合做霜剂的常用材料, 如凡士林, 甘油, 液体石蜡等。
     在上述的霜剂中, 还可按 1% -5%的质量百分比加入对乙酰氨基酚。
     加工工艺为 : 将中药经过浸泡熬煮过滤浓缩取得中药提取液 ; 加入酒精、 薄荷油、 紫苏叶油溶解混合成混合药液, 将霜剂基质加热为液态, 一边加入混合药液一边不断搅拌, 使材料均匀混合成为霜状 ; 冷却至室温密封装瓶成为成品。 使用时将本品涂抹于额头、 太阳 穴、 或腋下等处。一段时间后可用湿毛巾轻轻擦干净, 需要时再重新涂抹。
     本发明采用透皮吸收技术, 荆芥、 麻黄、 柴胡、 防风具有辛温解表, 驱寒散热功效, 为治疗风寒感冒常用中药。薄荷具有解表功效, 对乙酰氨基酚是退热常用药。结合使用时, 薄荷油能够促进对乙酰氨基酚的透皮吸收 ; 紫苏叶油能够促进其他成分的透皮吸收, 自身 也容易被透皮吸收后产生驱寒解表功效。而酒精溶液既是其他成分的溶剂, 能够帮助其他 成分进行透皮吸收, 同时使用后能够在皮肤上产生物理降温的作用。 所以, 本发明的外用霜 剂, 既具有物理降温退热效果, 并能够以中药透皮吸收进行辛温解表, 驱寒散热, 内外同治, 对治疗外感风寒型具有明显疗效, 有效率在 90%以上, 而且由于采用透皮吸收, 虽然效果较 慢, 但不需内服, 特别适合于婴幼儿使用。而创新性地采用霜剂给药治疗感冒的方式, 可以 使药物容易涂抹在皮肤上, 药物成分能够保持较长时间供皮肤吸收, 使用也更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
     1、 选取荆芥、 麻黄、 柴胡、 防风各 1 公斤, 在 10 公斤水中浸泡 3 小时, 加热煮 3 小时, 倒出药液, 再加入 5 公斤水煮 1 小时, 倒出药液。合并两次药液, 过滤去药渣。再将药液静 置 3 小时让其沉淀, 取上面的清液。再将清液加热使药液蒸发, 当药液蒸发至约 3 公斤 ( 公 升 ) 时停止, 冷却至室温备用。或者采用其他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进行加减, 道理一样, 都 属于中医药通用技术。
     2、 上述中药提取液, 加入 1.5 公斤的酒精, 0.3 公斤的紫苏叶油, 和 0.2 公斤的薄荷 油, 搅拌使充分溶解。得到约 5 公斤的混合药液。
     3、 将 5 公斤白凡林加热为液态, 一边加入上述的 5 公斤混合药液, 一边不断搅拌,使各材料均匀混合成为霜状药膏 ; 白凡士林也可以采用甘油, 液体石蜡等其他适合做霜剂 基质的材料。
     4、 将霜状药膏冷却至室温 ; 密封装瓶成为成品。
     实施例 2 :
     在第 1 实施例第 2 步骤所取得的混合药液中, 再加入 0.1 公斤的对乙酰氨基酚, 充 分混合, 再继续进行第 3、 第 4 步骤。则取得带有西药退热成分的霜剂型外用药。4

采用透皮吸收技术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霜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采用透皮吸收技术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霜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采用透皮吸收技术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霜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用透皮吸收技术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霜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用透皮吸收技术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霜剂.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82190A43申请公布日20110302CN101982190ACN101982190A21申请号201010521809022申请日20101020A61K36/538200601A61K47/44200601A61K47/10200601A61K9/06200601A61P11/00200601A61P31/00200601A61K31/167200601A61K36/534200601A61K36/53520060171申请人徐柔云地址515031广东省汕头市金园区汕樟路32号301房72发明人徐柔云54发明名称采用透皮吸收技术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霜剂57。

2、摘要一种属于外用药的采用透皮吸收技术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霜剂,提取荆芥、麻黄、柴胡、防风等中药成分和薄荷油、紫苏叶油、酒精等,并与凡士林等霜剂基质制成霜剂型外用药。本发明采用透皮吸收技术,使用时涂抹在患儿额头、太阳穴或腋下,具有辛温解表,驱寒散热功效,内外退热,标本同治,对治疗外感风寒感冒具有疗效。由于采用透皮吸收,不需内服,特别适合于婴幼儿使用。而采用独特的外用霜剂给药治疗感冒的方式,可以使药物容易涂抹在皮肤上,药物成分能够保持较长时间供皮肤吸收,使用也更简单。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CN101982192A1/1页21一种采。

3、用透皮吸收技术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霜剂,按质量计其组成为具有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功效的的中药提取液2040,薄荷油110,紫苏叶油110,酒精1020,霜剂基质补充加至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透皮吸收技术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霜剂,其中具有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功效的中药提取液是采用荆芥、麻黄、柴胡、防风加水经过熬煮、过滤和浓缩取得的药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透皮吸收技术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霜剂,还按15的质量百分比加入对乙酰氨基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透皮吸收技术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霜剂,所述霜剂基质可以采用适合做霜剂的常用材料,如凡士林,甘油,液体石蜡。权利要。

4、求书CN101982190ACN101982192A1/2页3采用透皮吸收技术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霜剂000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用药。0002背景技术婴幼儿感冒时,由于不懂事,服药非常困难,而打针或静脉注射既不安全,更增加幼儿的痛苦。市面现有的退热贴仅仅是采用物理散热的方法降温,目的在于退热而没有从根本上治疗感冒。而如果采用外用药水的方式,则药水容易蒸发变干,难以使药物成分长时间保持以供皮肤吸收。0003发明内容本发明目的便是公开一种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霜剂。0004本发明的霜剂,按质量计其组成为具有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功效的的中药提取液2040,薄荷油110,紫苏叶油110,。

5、酒精1020,霜剂基质补充加至100。0005其中具有治疗风寒型感冒功效的中药提取液是采用荆芥、麻黄、柴胡、防风各1份加1020份水经过熬煮、过滤和浓缩取得的3份药液。0006霜剂基质可以采用适合做霜剂的常用材料,如凡士林,甘油,液体石蜡等。0007在上述的霜剂中,还可按15的质量百分比加入对乙酰氨基酚。0008加工工艺为将中药经过浸泡熬煮过滤浓缩取得中药提取液;加入酒精、薄荷油、紫苏叶油溶解混合成混合药液,将霜剂基质加热为液态,一边加入混合药液一边不断搅拌,使材料均匀混合成为霜状;冷却至室温密封装瓶成为成品。使用时将本品涂抹于额头、太阳穴、或腋下等处。一段时间后可用湿毛巾轻轻擦干净,需要时再。

6、重新涂抹。0009本发明采用透皮吸收技术,荆芥、麻黄、柴胡、防风具有辛温解表,驱寒散热功效,为治疗风寒感冒常用中药。薄荷具有解表功效,对乙酰氨基酚是退热常用药。结合使用时,薄荷油能够促进对乙酰氨基酚的透皮吸收;紫苏叶油能够促进其他成分的透皮吸收,自身也容易被透皮吸收后产生驱寒解表功效。而酒精溶液既是其他成分的溶剂,能够帮助其他成分进行透皮吸收,同时使用后能够在皮肤上产生物理降温的作用。所以,本发明的外用霜剂,既具有物理降温退热效果,并能够以中药透皮吸收进行辛温解表,驱寒散热,内外同治,对治疗外感风寒型具有明显疗效,有效率在90以上,而且由于采用透皮吸收,虽然效果较慢,但不需内服,特别适合于婴幼。

7、儿使用。而创新性地采用霜剂给药治疗感冒的方式,可以使药物容易涂抹在皮肤上,药物成分能够保持较长时间供皮肤吸收,使用也更简单。具体实施方式0010实施例100111、选取荆芥、麻黄、柴胡、防风各1公斤,在10公斤水中浸泡3小时,加热煮3小时,倒出药液,再加入5公斤水煮1小时,倒出药液。合并两次药液,过滤去药渣。再将药液静置3小时让其沉淀,取上面的清液。再将清液加热使药液蒸发,当药液蒸发至约3公斤公升时停止,冷却至室温备用。或者采用其他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进行加减,道理一样,都属于中医药通用技术。00122、上述中药提取液,加入15公斤的酒精,03公斤的紫苏叶油,和02公斤的薄荷油,搅拌使充分溶解。得到约5公斤的混合药液。00133、将5公斤白凡林加热为液态,一边加入上述的5公斤混合药液,一边不断搅拌,说明书CN101982190ACN101982192A2/2页4使各材料均匀混合成为霜状药膏;白凡士林也可以采用甘油,液体石蜡等其他适合做霜剂基质的材料。00144、将霜状药膏冷却至室温;密封装瓶成为成品。0015实施例20016在第1实施例第2步骤所取得的混合药液中,再加入01公斤的对乙酰氨基酚,充分混合,再继续进行第3、第4步骤。则取得带有西药退热成分的霜剂型外用药。说明书CN10198219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