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中药.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338334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24560.X

申请日:

2010.03.16

公开号:

CN101810824A

公开日:

2010.08.2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61K 36/9066申请日:20100316授权公告日:20120530终止日期:20130316|||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61K 36/9066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周霞 王兴臣 李敏变更后:周霞 曹脉源 王兴臣 李敏|||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9066申请日:20100316|||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9066; A61K9/14; A61P9/10; A61P25/02

主分类号:

A61K36/9066

申请人:

周霞

发明人:

周霞; 王兴臣; 李敏

地址:

250031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经八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中药。它以黄芪、当归、川芎、川牛膝、透骨草、泽兰、威灵仙、姜黄、桂枝为原料,按一定的重量配比组成。本发明通过益气活血、利水,调整机体阴阳气血来改善全身症状,达到治愈效果,疗效显著,明显减轻后遗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其无毒副作用,病人可安心使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黄芪4~5份、当归1~2份、川芎3~4份、川牛膝1~2份、透骨草2~3份、泽兰1~2份、威灵仙2~3份、姜黄1~2份、桂枝3~4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黄芪4.5份、当归1.5份、川芎3份、川牛膝1.5份、透骨草3份、泽兰1.5份、威灵仙3份、姜黄1.2份、桂枝3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为散剂。

说明书

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中药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中药。
(二)背景技术
中风病具有“三高一低”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的特点。本病的发明率呈上升趋势,一方面,人口的老龄化使患本病的人群基数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及高脂肪、高热量饮食,使患高血脂、高血压等病的人群越来越多,此类疾病对血管的损害导致本病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发病年龄跨度的增宽使患中风病的人群呈明显上升趋势。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及抢救水平的提高,近年中风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呈逐步升高的趋势,而抢救成功的重症病人,一般遗留较为严重的后遗症,从而使致残率居高不下,因此,减少本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时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传统中医康复及现代康复训练虽能部分改善瘫痪肢体功能,但对于疼痛及水肿的情况却束手无策,另外,对中风病的治疗一般多以内服药物、整体调理为主,而对患肢肿胀疼痛及肩手综合症情况关注较少。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配制简单、疗效显著的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中药。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黄芪4~5份、当归1~2份、川芎3~4份、川牛膝1~2份、透骨草2~3份、泽兰1~2份、威灵仙2~3份、姜黄1~2份、桂枝3~4份。
其优选的各原料配比为:
黄芪4.5份、当归1.5份、川芎3份、川牛膝1.5份、透骨草3份、泽兰1.5份、威灵仙3份、姜黄1.2份、桂枝3份。
本发明所述中药为散剂。将上述中药原料合并,制为粗散,装于专用滤纸袋中,置于沸水中浸泡,初以蒸气熏蒸患肢,待药汁凉至40℃左右,再置患肢于药汁中泡洗。药汁凉后可加热继续使用,每次泡洗30分钟,每天治疗2-3次。
本发明针对的病症从整体辩证,属中风病范畴,而从局部辨治,可归属于“痹证”范畴,其主要表现为:患侧肢体肿胀、痿软或拘挛、疼痛、皮肤发凉、活动不利。我们认为本病多因寒瘀或痰凝于经络局部、关节,气血运行不利所致。其中,“水瘀互结”是其核心病机。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中风后患侧手足肿胀可能是运动前区的皮质和皮质下的结构或传导束受损,使血管之运动神经麻痹,末梢血流增加所致,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中医理论认为:血与津液同源互生:血与津液均是周流于全身的液态物质,不仅同源于水谷精微,而且在运行输布过程中相辅相成,互相交会,津可入血,血可成津,“水中有血,血中有水”,“水与血原并行而不悖”(《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共同发挥其滋养、濡润作用。在病理上血与津液又相互影响,“孙络水(今改外)溢,则经有留血”(《素问·调经论》)。“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日血分”(《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血能病水,水能病血。水肿可导致血瘀,血瘀亦可导致水肿,这是临证屡见不鲜的。瘀血也可是水肿形成后的病理产物,而水肿则往往有瘀血见证。
本病的发生,终由偏侧阳气亏虚,推动无力而致血行无力,血行涩滞则成瘀,津液外溢而致肿。阳气失于温煦,则患侧肢体发凉,甚则麻木。气血运行不畅,精微不行,荣气不达,故肢体萎软或拘挛。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故患侧肢体疼痛不适。故其根本在于偏侧阳气亏虚,致经脉不畅,络脉不通,血停成瘀,津溢致肿,水瘀互结而为病。治当益气温阳助其本,活血利水治其根。方可行其血、消其肿而复其用。
方中重用黄芪温阳益气,以增强阳气的温煦及推动能力,以治其偏侧阳虚推动无力之本。当归补血活血,散寒止痛,对于阳虚或寒凝及瘀血所致疼痛均有良效。气行则血行,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既能活血以祛瘀,又能行气以止痛。泽兰既能活血祛瘀,又善行水消肿。威灵仙性善走,长于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对于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者效优佳。姜黄、桂枝、川牛膝三药合用:姜黄外散风寒,内行气血,且本品长于行肢臂而活血利痹止痛。桂枝温经通络,亦善治肩背肢节疼痛。川牛膝性善下走,通血脉而利关节,用治下半身疼痛为其专长,用其治疗下肢水肿疼痛。
诸药合用,温阳以益气,则温散寒邪,且血行有力。活血以祛瘀,行气以通络,则络脉通而瘀血散,津行流利而水肿自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姜黄等活血化瘀药具有改善血液粘度,以增加血流量和改善血液循环障碍,即“活血”的作用。同时还有良好的扩张血管作用,能使组织细胞及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增强血管的弹性及供血,改善微循环,加快血流,以促进血管、神经功能的恢复。在这些作用之下,可以使血浆滤出减少而组织液重吸收增加,从而消除水肿。
药汁热熨的方法可将药力和热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皮肤和患处对药物的吸收,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加强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和体内废物的排泄,有利于组织间液的回流吸收,调节神经体液,从而缓解疼痛、消除水肿。
临床观察:
(1)一般资料:
病例源于2006年9月至2009年3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脑梗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病程在发病3个月内;临床诊断为肩手综合征,主要指脑血管病患者在恢复期患手突然浮肿、疼痛及患侧肩疼痛,并使手的运动功能受限。排除标准:丘脑病变所致的疼痛者、病前明显有肩关节疾病而致疼痛或运动功能障碍者,以及临床资料不全者。符合标准的共65例,其中男47例,女18例。肩痛与上肢麻木、肿胀并存者34例;肩痛与上肢肿胀并存者18例;上肢肿胀与麻木并存者15例。
(2)治疗方法:
住院患者(脑梗死)病情稳定三天后接受现代偏瘫肢体综合康复(PT、OT),出现肩痛、肿胀任一症状时加用肩手复康散熏蒸外洗,每日二次,每次30分钟。治疗21天。
(3)疗效评定标准:
本发明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症,故肩手综合症的改善情况及各项检测指标作为疗效判断标准,
①以VAS法评定肩痛:在一白纸上画一长10cm的直线,10等分从0-10,每一间隔为1.0为正常,分值越大疼痛越剧烈。治疗前后评定不在同一直线上。
②麻木评定:0=不麻木,2=偶发轻微麻木,4:麻木频作但较轻微或偶发较重,6=麻木较重、频作,但可以忍受,并有明显感觉障碍。
③肿胀评定:0=无肿胀,2=轻度,4=中度,6=严重上肢肿胀。
④关节活动度测量:以自制量角器,在同一平面测量。
⑤上肢综合性运动功能评定以改良Fugl-Meyer法。
⑥ADL用Baxthel指数法。
(4)治疗效果:
临床治愈65例,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所有病例均无不良反应。
(5)总结:
临床时间:8-9年,疗效:7天有效,疗程:一般患者7-49天,肩手恢复正常,重症患者:1-6个月症状消失,8个月恢复正常。有效率95%,治愈率80%。
本发明通过益气活血、利水,调整机体阴阳气血来改善全身症状,达到治愈效果,疗效显著,明显减轻后遗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其无毒负作用,病人可安心使用。
(四)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黄芪40g、当归10g、川芎30g、川牛膝10g、透骨草20g、泽兰10g、威灵仙20g、姜黄10g、桂枝30g合并,分为4附,每天1附,合并制为粗散,装于专用滤纸袋中。沸水浸泡或煎煮30-40分钟,取汁,初以蒸气熏蒸,然后毛巾蘸药汁热敷患肢。待药汁凉至40℃左右,置患肢于药汁中泡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上、下午各一次。
实施例2:
黄芪50g、当归20g、川芎40g、川牛膝20g、透骨草30g、泽兰20g、威灵仙30g、姜黄20g、桂枝40g合并,分为4附,每天1服,合并制为粗散,装于专用滤纸袋中。沸水浸泡或煎煮30-40分钟,取汁,初以蒸气熏蒸,然后毛巾蘸药汁热敷患肢。待药汁凉至40℃左右,置患肢于药汁中泡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上、下午各一次。
实施例3:
黄芪40g、当归20g、川芎30g、川牛膝20g、透骨草20g、泽兰20g、威灵仙20g、姜黄20g、桂枝30g合并,分为4附,每天1服合并制为粗散,装于专用滤纸袋中。沸水浸泡或煎煮30-40分钟,取汁,初以蒸气熏蒸,然后毛巾蘸药汁热敷患肢。待药汁凉至40℃左右,置患肢于药汁中泡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上、下午各一次。
实施例4:
黄芪45g、当归15g、川芎30g、川牛膝15g、透骨草30g、泽兰15g、威灵仙30g、姜黄12g、桂枝30g、合并,分为4附,每天1服,合并制为粗散,装于专用滤纸袋中。沸水浸泡或煎煮30-40分钟,取汁,初以蒸气熏蒸,然后毛巾蘸药汁热敷患肢。待药汁凉至40℃左右,置患肢于药汁中泡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上、下午各一次。

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中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中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中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中药.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中药。它以黄芪、当归、川芎、川牛膝、透骨草、泽兰、威灵仙、姜黄、桂枝为原料,按一定的重量配比组成。本发明通过益气活血、利水,调整机体阴阳气血来改善全身症状,达到治愈效果,疗效显著,明显减轻后遗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其无毒副作用,病人可安心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