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丙环唑和毒死蜱的热雾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虫害防治用农药领域,具体是一种含丙环唑和毒死蜱的热雾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生产的丙环唑和毒死蜱产品均为乳油、水乳剂或悬浮等制剂,主要采用沸点较低的甲苯、二甲苯溶剂等配制。他们难以直接用热雾机进行高效的作业,只能用其他方法施药,在施药过程中要兑大量淡水形成乳液后进行喷雾,形成的水雾在植物上流失严重,不耐雨水冲刷,药效时间短,同时对环境和操作人员的毒害大;稀释水用量大,使劳动强度和作业时间增大,工效低。热雾剂在国外研究较早,但是发展缓慢,其应用大多在卫生或森林、温室农作物的防疫上,国内七、八十年代在森林和橡胶病虫害防治中出现了几个热雾剂,然而迄今为止的热雾剂只能用于高大荫蔽的植物(如林木、果树)或相对密封的空间(如仓库、温室等)进行施药,不能用于相对开放的空间或低秆植物,原因在于含有效成分的热雾不经特殊处理时容易随上升气流扩散进入大气,不但药效下降,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丙环唑和毒死蜱的热雾剂及制备方法,所制备的热雾剂施药效率高、药效好、对环境污染小,用热雾机施药,用于中、低秆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在使用中用热雾机使活性组分气化并凝聚,以极细的雾粒(2‑8μm,占90%以上)在空气中保持一定的高度漂移,当遇到植物时,就可牢固地可吸附于植物叶片正、反面和茎等植物体上,用于植物病虫害的防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丙环唑和毒死蜱热雾剂,其特征在于:其中含有的各原料组分按质量百分比为:毒死蜱10‑50%、丙环唑1‑20%、溶剂5‑30%、表面活性剂1‑15%、增稠剂0.1‑5%、热雾密度调节剂1‑8%、防冻剂1‑8%、消泡剂0.1‑1%、其余的组分为水;
所述的溶剂选用多芳烃溶剂油芳烃二号、芳烃三号、邻二氯苯、氯苯、二甘醇、丙二醇、液体石蜡、白油、蓖麻油、松节油、机油、菜籽油中的一种或其中二种或三种的混合;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选用EO‑PO嵌段共聚物、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单油酸山梨醇酯、仲烷醇聚氧乙烯醚中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
所述的增稠剂选用聚乙烯醇、黄原胶或二种的混合;
所述的热雾密度调节剂选用蔗糖、尿素或二种的混合;
所述的防冻剂选用乙二醇、丙二醇、尿素的一种或其中二种或三种的混合;
所述的消泡剂选用聚二甲基硅氧烷、辛醇或二种的混合。
所述的丙环唑和毒死蜱热雾剂,其特征在于:其中含有的各原料组分按质量百分比为:毒死蜱15‑45%、丙环唑1‑15%、溶剂10‑30%、表面活性剂1‑12%、增稠剂0.1‑5%、热雾密度调节剂1‑8%、防冻剂1‑8%、消泡剂0.1‑1%、其余的组分为水。
所述的丙环唑和毒死蜱热雾剂,其特征在于:其中含有的各原料组分按质量百分比为:毒死蜱20‑40%、丙环唑3‑10%、溶剂15‑30%、表面活性剂1‑12%、增稠剂0.1‑5%、热雾密度调节剂1‑8%、防冻剂1‑8%、消泡剂0.1‑1%、其余的组分为水。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选用EO‑PO嵌段共聚物、乳化剂OP‑7、乳化剂OP‑10、农乳500号、Span‑80、渗透剂JFC或其中几种的混合,优选的是EO‑PO嵌段共聚物。
所述的丙环唑和毒死蜱热雾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丙环唑、毒死蜱和溶剂在55‑65℃下搅拌溶解成油相溶液,同时将表面活性剂、增稠剂、热雾密度调节剂、防冻剂、消泡剂和水在55‑65℃下搅拌溶解成水相溶液,然后将油相引入水相中,继续搅拌成为水乳剂,过滤去除残渣,得成品。
本发明可以加入传统的增效剂、稳定剂或与其它有效活性成分,提高丙环唑和毒死蜱热雾剂的药效或改善其理化性能。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将含丙环唑和毒死蜱热雾剂按每亩地100‑150g剂量加入热雾机药桶,启动热雾机后,开启喷药开关即可喷射出极细的雾粒,其雾粒2‑10μm占90%以上,在小麦、油菜和玉米等植物上使用时,形成的热雾气溶胶可在植物冠层内扩散,并均匀的沉积于植物表面,对靶标的防治效果在75%以上,高于其他剂型的相同农药。
本发明的优点:
(1)、施药作业效率高,省工又省时,其作业效率是常规喷雾的15‑20倍,是仅次于航空作业的高效施药方法,可大大节约施药用工成本。
(2)、节省农药,药效高,持效期长。每亩用本发明的热雾剂,只需用相同农药其他剂型有效成分的1/2‑2/3即可达到同样的药效。其主要原因在于热雾剂药粒直径比常规剂型低得多,有效成分在植物上分布更均匀,与靶标更容易接触。
(3)、耐雨水冲刷。常规农药剂型如可湿性粉剂、乳油、和悬浮剂,使用时兑水喷雾,由于植物表面张力较低,因而雾滴容易滑落,尤其是遇雨时会被冲刷,而热雾粒子沉积在植物上,由于本身表面张力极低,且粒径小,与植物表面吸附力强,穿透力强,更容易进入靶标体内,因而适应能力更强,在下小雨时也可照常施药。
(4)、可用于中、低秆植物。以往的热雾剂用热雾机喷出的热雾由于密度较低,容易随上升气流扩散进入大气,不但药效下降,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是在风力较高或晴天上升气流较强时更为明显,只适用于高大荫蔽的植物(如林木、果树)或相对密封的空间(如仓库、温室),而本发明由于使用了热雾密度调节技术,在使用中用热雾机使活性组分气化并凝聚,以极细的雾粒(2‑8μm占90%以上)形成气溶胶,在空气中保持一定的高度扩散,当遇到植物时,就可牢固地可吸附于植物表面,因此可在小麦、玉米、油菜等中、低秆植物上使用。
(5)、对环境污染小,同时可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减少染毒风险。常规喷雾对操作人员危害严重,特别是在生长中后期如玉米、油菜田施药时情况更为严重,同时药液大量流失于土壤中,造成污染,而喷施热雾剂,人背热雾机顺风施药,小田块(2亩内)根本就不用下田,对人体影响极小,雾粒绝大部分沉积并吸附于植物表面,对环境影响很小。
(6)、节水,常规喷雾,每亩用水50kg以上,而用本发明的热雾剂每亩只需喷施制剂100‑150g即可。这一优点特别适合于缺水地区,对中后期的玉米、小麦、油菜尤其适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原料配方:按质量百分比
活性组分毒死蜱 26%;
活性组分丙环唑 4%;
溶剂芳烃二号 20%;
表面活性剂EO‑PO嵌段共聚物 5%;
增稠剂聚乙烯醇 2%;
抗冻剂及热雾密度调节剂尿素 5%
消泡剂聚二甲基硅氧烷 0.1%。
其余为水。
此组合物中尿素兼具防冻剂和热雾密度调节剂作用。
制备方法:
(1)、油相制备:将活性组分(毒死蜱、丙环唑)、溶剂(芳烃二号)加入温度控制在60℃的调制釜中,在搅拌下溶解成油相备用;
(2)、水相制备:将表面活性剂(EO‑PO嵌段共聚物)、增稠剂(聚乙烯醇)、抗冻剂(尿素)、热雾密度调节剂(尿素)、消泡剂(聚二甲基硅氧烷)、水加入另一温度控制在60℃的调制釜中,在搅拌下溶解成水相保温备用;
(3)、成品制备:将油相在3000r.p.m的转速下引入到水相中,待油相加完继续搅拌30min后,用低速(150‑200r.p.m)搅拌1h得水乳剂,过滤该水乳剂去除少量残渣,得成品,检验合格后即可包装。
实施例2
活性组分毒死蜱 30%;
活性组分丙环唑 5%;
溶剂芳烃二号 15%;
溶剂芳烃三号 7%
表面活性剂EO‑PO嵌段共聚物 5%;
增稠剂黄原胶 0.15%;
抗冻剂及热雾密度调节剂尿素 5%
消泡剂聚二甲基硅氧烷 0.1%
水 32.75%。
此组合物中尿素兼具防冻剂和热雾密度调节剂作用。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原料配方:按质量百分比
活性组分毒死蜱 26%;
活性组分丙环唑 4%;
溶剂芳烃二号 20%;
表面活性剂EO‑PO嵌段共聚物 2%;
表面活性剂农乳500号 1%、
表面活性剂OP‑10 2%
增稠剂聚乙烯醇 2%;
抗冻剂及热雾密度调节剂尿素 5%
消泡剂聚二甲基硅氧烷 0.1%
水 37.9%。
此组合物中尿素兼具防冻剂和热雾密度调节剂作用。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原料配方:按质量百分比
活性组分毒死蜱 30%;
活性组分丙环唑 5%;
溶剂邻二氯苯 20%;
表面活性剂EO‑PO嵌段共聚物 8%;
增稠剂黄原胶 0.2%;
抗冻剂丙二醇 2%
热雾密度调节剂尿素 4%
消泡剂聚二甲基硅氧烷 0.1%
水 30.7%。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原料配方:按质量百分比
活性组分毒死蜱 26%;
活性组分丙环唑 4%;
溶剂松节油 20%;
表面活性剂EO‑PO嵌段共聚物 5%;
表面活性剂农乳500号 1%、
表面活性剂JFC 2%
增稠剂聚乙烯醇 3%;
抗冻剂乙二醇 2%
热雾密度调节剂尿素 5%
消泡剂辛醇 3%
水 29%。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原料配方:按质量百分比
活性组分毒死蜱 34%;
活性组分丙环唑 6%;
溶剂芳烃二号 10%;
溶剂机油 5%
表面活性剂EO‑PO嵌段共聚物 9%;
增稠剂黄原胶 0.3%;
抗冻剂乙二醇 2%
热雾密度调节剂尿素 3%
消泡剂聚二甲基硅氧烷 0.1%
水 30.6%。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防治效果:
含丙环唑和毒死蜱的热雾剂在田间施用后可取得优良的防治效果,表1列出了对各类靶标的防治效果,从表中可以看出,热雾剂的防治效果均比对照药剂毒死蜱、丙环唑的用药量低,防治效果好,且施药安全方便(顺风施药、不用下地),污染小,效率高(平均每亩只需用1min即可完成施药,而对照要15min才能完成机动弥雾)。
表一 丙环唑·毒死蜱热雾剂田间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