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黄姑鱼钓捕成活率的方法.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333514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0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95797.7

申请日:

2009.01.21

公开号:

CN101569294A

公开日:

2009.11.0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K 61/00公开日:20091104|||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1/00

主分类号:

A01K61/00

申请人: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

发明人:

楼 宝; 毛国民; 钟明杰; 孙 忠; 骆季安; 程国宝; 史会来; 郑代明

地址:

316100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小西湖弄2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舟山固浚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周震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黄姑鱼Nibea albifora(Richardson)钓捕成活率的方法,钓捕上来的鱼作人工育苗的亲体,属农业海水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选择从延绳钓作业钓上的黄姑鱼,将钓上来的鱼在盛水容器中带水用取钩器摘钩,并用气针(医用挂盐水排气针管)从鱼的胸鳍基部刺入鱼腹,视鱼的大小刺入深度为0.5cm~1.0cm,轻压鱼腹放气,并将放气后的鱼放在浓度为0.1毫克/公斤土霉素的海水容器中进行药浴并充气1~2小时;经上述方法处理的黄姑鱼成活率可达90%以上,为黄姑鱼人工养殖提供了育苗用的亲体。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提高黄姑鱼钓捕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钓捕方式是延绳钓作业,所述的提高成活率的方法按以下操作:
(1)、将钓上的黄姑鱼在盛水容器中带水用取钩器摘钩;
(2)、将摘钩后的黄姑鱼用气针从胸鳍基部刺入鱼腹深度为0.5cm-1.0cm并轻压鱼腹部放气;
(3)、将放气后的黄姑鱼放入浓度为0.1毫克/公斤土霉素海水容器中药浴,并用气泵冲气1-2小时。

说明书

一种提高黄姑鱼钓捕成活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黄姑鱼钓捕成活率的方法,钓捕后的鱼用于人工育苗的亲体,属农业海水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水产品生产、出口大国,总产量及养殖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在海洋渔业资源衰退情况下,发展养殖业是主攻方向、大宗养殖产品在南方有南美白对虾、罗非鱼等,在北方有牙鲆等;但经济价值高的野生鱼类及其养殖技术还在研发中,主要是受制于亲鱼的捕捞及相应的育苗技术以及海域海洋环境;在浙闽一带,对石首科鱼类十分青睐,如大、小黄鱼等,近年来,对黄姑鱼Nibea albifora(Richardson)这一品种十分关注,一是因为它是太平洋西北部沿海的特有品种,该鱼鱼体金黄、营养丰富、其鱼鳔有健身滋补之功效,是一种实用价值高的经济鱼类,但由于资源及海洋环境的影响,产量下降,为此,通过人工育苗及网箱养殖使黄姑鱼能满足人们及市场的需求;第一步要解决的是要有黄姑鱼作为人工育苗的亲体,但由于黄姑鱼自身生理结构的影响,捕上来的黄姑鱼,十有八九要死亡,这是因为这种鱼有一鱼鳔,当从水深40~50米处捕上来时,由于水中压力的变化,使鱼鳔受到压力差的影响而胀鳔死亡,捕上来后该鱼成活率很低,为此,首先要解决好黄姑鱼钓捕上来后成活率提高的技术与方法。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难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应从以下方法着手:一是分析、比较各种捕捞手段对黄姑鱼捕获的杀伤力,选择一种死亡率低的捕捞手段(方法);二是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技术,提高捕上来的黄姑鱼的成活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钓捕方式是延绳钓上来的黄姑鱼,经过带水脱钩(取钓)、放气、药浴的方法,提高黄姑鱼的成活率;延绳钓所捕获的渔获物与拖网、帆张网、流网相比,鱼钓上时还是活的,而其它作业捕上的鱼基本上是死的;但要能使鱼真正存活还需要根据黄姑鱼的自身生理机制,辅以必要的技术手段:第一步:合理取钩,也就是把钓钩取下来,一般来讲如鱼被钩住的部位在嘴边周围最为理想,取钩后成活率相对比较高,如钩在体内越深,即使取钩后也不易存活;同时取钩时应带水操作,即将钩住的鱼拉上来后立即放在盛水的容器中用取钩器进行摘钩,不能搁置在甲板上取钩,因为这会导致鱼体挣扎,加大鱼体体表的受伤和鳞片脱落;第二步:取钩后,即用手抓住鱼体,用气针(医用挂盐水排气针管,下同)从胸鳍基部刺入鱼腹,并轻压鱼肚,使体内气体排出体外,使鱼适应水表环境,这是因为黄姑鱼生活在40~50米水深的海洋中,有4~5大气压,但被钩钓上拉到海面时,气压降至1个大气压,这迅速减压,会引起黄姑鱼体内的鱼鳔膨胀,导致鱼的死亡,要注意的是,针刺入鱼腹不可过深,视鱼的大小,一般为0.5cm~1.0cm,若过深的话,会伤及鱼体腹腔内器官不利存活;第三步:将上述黄姑鱼暂养在一盛海水容器中,该海水含有浓度为0.1毫克/公斤的土霉素,进行药浴并用气泵充气,时间为1~2小时,使受伤的鱼体、嘴边等部门消炎杀菌。然后运到育苗工厂用于人工育苗用的亲体。
经过上述方法处理的黄姑鱼,成活率可达90%以上,可用作育苗的亲鱼进行人工育苗,为黄姑鱼的人工养殖创造条件,为我国经济鱼类养殖增添一个新品种。
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例见以下描述:
1、延绳钓作业钓捕的黄姑鱼;
2、将拉出水面的黄姑鱼放入盛水容器中带水用取钩器摘钩;
3、取钩后用手握住鱼体,用气针从胸鳍基部刺入鱼腹0.5cm~1.0cm,并轻压鱼肚,使鱼肚内气体排出体外;
4、将上述处理的鱼放入浓度为0.1毫克/公斤土霉素的海水容器中药浴并用气泵充气1~2小时。
经过上述技术措施后,黄姑鱼的成活率可达90%以上,可作亲鱼用于人工育苗。
上述方法简单实用,作为经济鱼类人工养殖的第一步是要解决亲鱼,从而为育苗奠定基础,本发明为黄姑鱼的养殖提供了提高亲鱼成活率的方法,具有经济和推广价值。

一种提高黄姑鱼钓捕成活率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提高黄姑鱼钓捕成活率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提高黄姑鱼钓捕成活率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提高黄姑鱼钓捕成活率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提高黄姑鱼钓捕成活率的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黄姑鱼Nibea albifora(Richardson)钓捕成活率的方法,钓捕上来的鱼作人工育苗的亲体,属农业海水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选择从延绳钓作业钓上的黄姑鱼,将钓上来的鱼在盛水容器中带水用取钩器摘钩,并用气针(医用挂盐水排气针管)从鱼的胸鳍基部刺入鱼腹,视鱼的大小刺入深度为0.5cm1.0cm,轻压鱼腹放气,并将放气后的鱼放在浓度为0.1毫克/公斤土霉素的海水容器中进行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