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缓降装置.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329702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00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85326.8

申请日:

2009.05.25

公开号:

CN101559263A

公开日:

2009.10.2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62B 1/0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北京西冷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北京诺安舟应急缓降机械装置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100088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6-2号变更后权利人:100072 北京市丰台区张郭庄甲1号14-7登记生效日:20120813|||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62B 1/0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沙金良变更后权利人:北京西冷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100088 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1号辽宁饭店家宿1号楼402号变更后权利人:100088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6-2号登记生效日:2011061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2B1/02

主分类号:

A62B1/02

申请人:

沙金良

发明人:

沙金良

地址:

100088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1号辽宁饭店家宿1号楼40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朱丽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救生缓降装置,主要由空气阻尼缓降机构、救生仓、救生平台、钢绳、钢绳导向调节机构、支撑底架组成,救生平台为支架结构的支撑体,其底板为支撑台面,救生平台由支撑底架支撑,救生仓位于救生平台前部,救生仓为配对的两个仓体,救生平台中带有平衡器、收放空仓机构,空气阻尼缓降机构、平衡器、收放空仓机构固定安装于救生平台后部,救生平台的一侧带有进出平台的安全门。本发明结构合理,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且易于操作和维修管理,适于多人群体逃生。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救生缓降装置,主要由空气阻尼缓降机构、救生仓、救生平台、钢绳、钢绳导向调节机构、支撑底架组成,救生平台为支架结构的支撑体,其底板为支撑台面,救生平台由支撑底架支撑,救生仓位于救生平台前部,其特征是:救生仓为配对的两个仓体,救生平台中还带有平衡器、收放空仓机构,空气阻尼缓降机构、平衡器、收放空仓机构固定安装于救生平台后部,救生平台的一侧带有进出平台的安全门;钢绳通过钢绳导向调节机构将空气阻尼缓降机构、平衡器、收放空仓机构及救生仓配合连接成一套运行系统,空气阻尼缓降机构通过钢绳和钢绳导向调节机构控制救生仓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平衡器、收放空仓机构用于控制救生仓的平稳运行及起始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缓降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救生平台为整体支撑体结构,轨道梁固定在底板下部,轨道梁的下部通过与滑轮组配合同支撑底架连接,滑轮组的支撑架固定于支撑底架上,支撑底架与建筑物固定,平台移动机构安装于支撑底架上,救生平台通过平台移动机构控制实现救生平台整体的前后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生缓降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平台移动机构主要由齿条、齿轮、减速机、手摇轮组成,齿条固定于轨道梁一侧,减速机固定在支撑底架上,减速机的输出轴安装有齿轮,其与齿条啮合,输入轴安装有手摇轮,通过手摇轮控制齿轮转动而带动齿条移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缓降装置,其特征还在于:空气阻尼缓降机构主要由空气阻尼器、变速器、离合器、传动轴、钢绳卷筒、托架、保护罩组成,空气阻尼器、变速器、传动轴、钢绳卷筒、离合器全部固定在托架上部的保护罩内,空气阻尼缓降机构通过托架固定于平台后部的支架上,空气阻尼器为两个,分别与对应的变速器的输入轴相配合,一变速器输出轴端配合有离合器,离合器与传动轴一端连接,另一变速器直接与传动轴的另一端连接,钢绳卷筒固定于传动轴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救生缓降装置,其特征还在于:空气阻尼缓降机构中的空气阻尼器为风扇或叶轮。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救生缓降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在空气阻尼缓降机构的传动轴一端还配合有用于控制救生仓中途停止的分层制动机构,通过蓄电瓶或太阳能电池提供动力源。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缓降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在救生平台的顶部可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支架,太阳能电池固定其上。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缓降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救生仓主要由外框支架、载人仓体、吊架、钢绳导轮、仓体导向轮、减震腿、防撞器、挂锁控制机构、下降操作手柄、钢索轨道绳轮、钢索导轨及索道锚钩组成;外框支架固定于救生平台前部,外框支架两侧安装有钢索轨道绳轮;外框支架内的顶部上部安装有防撞器及挂锁控制机构,用于操作挂锁控制机构的下降操作手柄安装于挂锁控制机构的一侧,外框支架与救生平台对应侧安装有防护门;载人仓体通过挂锁控制机构吊挂于外框支架内,载人仓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吊架、钢绳导轮及与挂锁控制机构配合的锁块,钢绳与钢绳导轮连接配合,通过钢绳的收放来控制载人仓体的升降;仓体导向轮位于吊架及载人仓体的两侧,与钢索导轨配合,钢索导轨一端缠绕固定于钢索轨道绳轮上,钢索导轨穿过仓体导向轮,另一端安装有用于固定钢索导轨的索道锚钩,载人仓体可沿钢索导轨上下运动;载人仓体与外框支架的防护门对应处安装有推拉门;减振腿位于载人仓体的最底部。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救生缓降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吊架边侧带有与钢索导轨配合起导向作用的钢索滑浮。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缓降装置,其特征还在于:钢绳导向调节机构由导绳轮、平衡器、收放空仓机构组成,钢绳为六根,分为两组,每三根控制一个载人仓体的运行;每组钢绳上端缠绕固定在空气阻尼缓降机构中的钢绳卷筒上,两组的缠绕方向相反,另一端穿过安装于救生平台为的支撑体上部的导绳轮及救生仓顶的钢绳导轮,分别与对应平衡器中的调节轮及钢绳导轮配合,一组钢绳的端部固定于平衡器上,另一组钢绳通过平衡器的调节轮与收放空仓机构中的钢绳卷筒固定连接。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救生缓降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平衡器由箱体、调节轮、钢绳导轮、外罩组成;钢绳导轮位于箱体上,调节轮位于箱体内,外罩位于箱体外表,位于箱体内的调节轮为浮动滑轮,钢绳绕于钢绳导轮及调节轮上。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救生缓降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在平衡器内还可安装调节簧对连接在平衡器上的钢绳进行平衡调节。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救生缓降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收放空仓机构主要由钢绳卷筒、主轴、变速器、手摇轮、支架、保护罩组成;钢绳卷筒、主轴、变速器、手摇轮固定于支架上,保护罩安装于外部,钢绳卷筒与主轴连接成一体,固定在支架上,变速器的输出轴与主轴连接,变速器的输入轴与手摇轮配合,收放空仓机构安装于救生平台内。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缓降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在救生平台一侧还设有残疾人入口,入口部位安装有轮椅升降机构。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救生缓降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轮椅升降机构主要由升降外框架、升降内框架、升降托盘、导轮组、齿条、齿轮、减速机、手摇轮组成,升降外框架为残疾人入口处的门框,导轮组安装于升降内、外框架上侧对应的滑槽内,齿条安装在升降内框架中部的侧部,与齿条啮合的齿轮安装于减速机的输出轴上,减速机的转轴通过手摇轮控制,减速机固定于救生平台内,升降内框架可相对于升降外框架上下移动,可折叠的升降托盘安装在升降内框架的下部。

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缓降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在救生平台的前端还安装有柔性救生滑道。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救生缓降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柔性救生滑道由滑道入口、柔性救生筒、翻转支架组成;滑道入口通过翻转支架固定在救生平台前端中部,可收缩折叠的柔性救生筒与滑道入口的下端连接固定。

1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缓降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平台支架与平台安全门对应的一侧安装有脚梯。

1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缓降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救生平台的周围表面带有遮挡护板。

2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缓降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两个载人仓体的运行方向相反。

说明书

救生缓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救援抢险工具,尤其涉及一种高层建筑救生逃逸用缓降装置。
技术背景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城镇土地的紧张使得城市建筑物不断向群体化、超高化发展,其结构日趋复杂,人口密度不断增大,这些建筑物的安全救生设施也愈来愈成为建筑设计师及其中的居住、工作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虽然大多的高层建筑物中均设置有安全疏散通道,但如遇爆炸、火灾等突发事件,很难及时疏散建筑物内聚集的大量人员,快速排除险情、抢救受困人员,因此建筑物安装配置的救生装置的使用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现阶段已有的适于建筑物逃生部的救生装置,以无电源机械式传导的缓降装置为优选,如:楼外免用电逃生梯,即在楼外部靠墙安装由链轮、链条以及相配套的折叠梯所组成的自上而下的链条输送线,靠逃生人体的重量驱动链轮转动,达到从建筑物外部下降逃生的目的,但存在的问题是该装置常年裸露在建筑物外部,因此采用的材质全部为不锈钢材料,造价高,且维护难度大,根本问题在于该装置只能自上而下输送逃生人员,满足逃生需要,而不能满足救生要求,抢救人员不能通过该装置及时赶到受灾地点抗灾救险。其他救生装置还有直筒型柔性救生滑道,类似于滑梯的蛇型圆筒救生滑道,由上而下安装在每层楼梯通道窗外墙上,每层通道窗对应一逃生孔,一旦发生险情使用者可通过救生滑道从建筑物外部逃离事故现场,通过滑道内口径的变化控制下降速度,达到安全缓降的目的,该装置虽然成本低,滑道通常采用玻璃钢等轻质材料,但常年裸露在建筑物外部,易老化,仍然是仅能逃生,不能救生。近期公开的一些轿箱式救生缓降装置,随然能够满足上下运送逃生人员及救生人员的需求,但一次运送人员数量少,效率低,结构设计的缺陷使安全性及运行的可靠性难以有足够的保障,为使用安全埋下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设计一种利用空气阻尼原理的救生缓降装置,其结构合理,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易于操作和维修管理,不仅能够增加一次逃生人员的数量,而且确保逃生安全平稳,还可以将救生人员及时送达事故现场。
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救生缓降装置,要由空气阻尼缓降机构、救生仓、救生平台、钢绳、钢绳导向调节机构、支撑底架组成,救生平台为支架结构的支撑体,其底板为支撑台面,救生平台由支撑底架支撑,救生仓位于救生平台前部,救生仓为配对的两个仓体,救生平台中还带有平衡器、收放空仓机构,空气阻尼缓降机构、平衡器、收放空仓机构固定安装于救生平台后部,救生平台的一侧带有进出平台的安全门;钢绳通过钢绳导向调节机构将空气阻尼缓降机构、平衡器、收放空仓机构及救生仓配合连接成一套运行系统,空气阻尼缓降机构通过钢绳和钢绳导向调节机构控制救生仓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平衡器、收放空仓机构用于控制救生仓的平稳运行及起始位置。
本发明所设计的救生缓降装置中的救生平台为整体支撑体结构,轨道梁固定在底板下部,轨道梁的下部通过与滑轮组配合同支撑底架连接,滑轮组的支撑架固定于支撑底架上,支撑底架与建筑物固定,平台移动机构安装于支撑底架上,救生平台通过平台移动机构控制实现救生平台整体的前后移动。
上述的平台移动机构主要由齿条、齿轮、减速机、手摇轮组成,齿条固定于轨道梁一侧,减速机固定在支撑底架上,减速机的输出轴安装有齿轮,其与齿条啮合,输入轴安装有手摇轮,通过手摇轮控制齿轮转动而带动齿条移动,使轨道梁滑移,进而使救生平台整体移动。
本发明所设计的救生缓降装置中的空气阻尼缓降机构主要由空气阻尼器、变速器、离合器、传动轴、钢绳卷筒、托架、保护罩组成,空气阻尼器、变速器、传动轴、钢绳卷筒、离合器全部固定在托架上部的保护罩内,空气阻尼缓降机构通过托架固定于平台后部的支架上,空气阻尼器为两个,分别与对应的变速器的输入轴相配合,一变速器输出轴端配合有离合器,离合器与传动轴一端连接,另一变速器直接与传动轴的另一端连接,钢绳卷筒固定于传动轴上。
空气阻尼缓降机构中的空气阻尼器为风扇或叶轮。
空气阻尼缓降机构中的传动轴一端还配合有用于控制救生仓中途停止的分层制动机构,通过蓄电瓶或太阳能电池提供动力源。
在救生平台的顶部可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支架,太阳能电池固定其上。太阳能电池可连接蓄电瓶,将能量储存。
本发明所设计的救生缓降装置中救生仓主要由外框支架、载人仓体、吊架、钢绳导轮、仓体导向轮、减震腿、防撞器、挂锁控制机构、下降操作手柄、钢索轨道绳轮、钢索导轨及索道锚钩组成;外框支架固定于救生平台前部,外框支架两侧安装有钢索轨道绳轮;外框支架内的顶部上部安装有防撞器及挂锁控制机构,用于操作挂锁控制机构的下降操作手柄安装于挂锁控制机构的一侧,外框支架与救生平台对应侧安装有防护门;载人仓体通过挂锁控制机构吊挂于外框支架内,载人仓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吊架、钢绳导轮及与挂锁控制机构配合的锁块,钢绳与钢绳导轮连接配合,通过钢绳的收放来控制载人仓体的升降;仓体导向轮位于吊架及载人仓体的两侧,与钢索导轨配合,钢索导轨一端缠绕固定于钢索轨道绳轮上,钢索导轨穿过仓体导向轮,另一端安装有用于固定钢索导轨的索道锚钩,载人仓体可沿钢索导轨上下运动;载人仓体与外框支架的防护门对应处安装有推拉门;减振腿位于载人仓体的最底部。钢索导轨通过索道锚钩与地面的锚钩固定卡拉紧,控制沿钢索导轨上下运行的载人仓体不发生飘移。
上述的救生仓的吊架边侧带有与钢索导轨配合的起导向作用的钢索滑浮,以使救生仓顺利进入外框支架中。
本发明所设计的救生缓降装置中钢绳导向调节机构由导绳轮、平衡器、收放空仓机构组成,钢绳为六根,分为两组,每三根控制一个载人仓体的运行;每组钢绳上端缠绕固定在空气阻尼缓降机构中的钢绳卷筒上,两组的缠绕方向相反,另一端穿过安装于救生平台为的支撑体上部的导绳轮及救生仓顶的钢绳导轮,分别与对应平衡器中的调节轮及钢绳导轮配合,一组钢绳的端部固定于平衡器上,另一组钢绳通过平衡器的调节轮与收放空仓机构中的钢绳卷筒固定连接。
上述的钢绳导向调节机构中的平衡器由箱体、调节轮、钢绳导轮、外罩组成;钢绳导轮位于箱体上,调节轮位于箱体内,外罩位于箱体外表,位于箱体内的调节轮为浮动滑轮,钢绳绕于钢绳导轮及调节轮上。在平衡器内还可安装调节簧对连接在平衡器上的钢绳进行平衡调节。
钢绳导向调节机构中的收放空仓机构主要由钢绳卷筒、主轴、变速器、手摇轮、支架、保护罩组成;钢绳卷筒、主轴、变速器、手摇轮固定于支架上,保护罩安装于外部,钢绳卷筒与主轴连接成一体,固定在支架上,变速器的输出轴与主轴连接,变速器的输入轴与手摇轮配合,收放空仓机构安装于救生平台内。
在本发明所设计的救生缓降装置的救生平台一侧还设有残疾人入口,入口部位安装有轮椅升降机构。轮椅升降机构主要由升降外框架、升降内框架、升降托盘、导轮组、齿条、齿轮、减速机、手摇轮组成,升降外框架为残疾人入口处的门框,导轮组安装于升降内、外框架上侧对应的滑槽内,齿条安装在升降内框架中部的侧部,与齿条啮合的齿轮安装于减速机的输出轴上,减速机的转轴通过手摇轮控制,减速机固定于救生平台内,升降内框架可相对于升降外框架上下移动,可折叠的升降托盘安装在升降内框架的下部。
本发明所设计的的救生缓降装置的救生平台前端还安装有柔性救生滑道,柔性救生滑道由滑道入口、柔性救生筒、翻转支架组成;滑道入口通过翻转支架固定在救生平台前端中部,可收缩折叠的柔性救生筒与滑道入口的下端连接固定。
为增强安全性,消除恐惧感,救生平台的周围表面带有遮挡护板。
本发明所设计的的救生缓降装置中的两个载人仓体的运行方向相反。
本发明所设计的救生缓降装置在应用时,可将其安装于建筑物楼顶平台或楼中部设备层等处。平时救生缓降装置位于建筑物表层内部,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表美观。当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立即逃生时,可摇动救生缓降装置的平台移动机构的手摇轮,迅速将救生平台移出,向楼体外伸出,尽量远离危险区,通过钢索轨道绳轮放下救生仓两侧的钢索导轨,钢索导轨端的索道锚钩与地面的锚钩固定卡拉紧固定,形成载人仓体能上下快速运行的钢索导轨。操作收放空仓机构,使一载人仓体空仓下降至地面。此时逃生人员可有组织地分批蹬上救生平台,进入另一载人仓体,同时救生人员可进入地面处的载人仓体。救生平台处的载人仓体关好推拉门,扳动下降操作手柄,载人仓体即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降逃生,于此同时另一载人仓体上升至救生平台。在下降过程中,载人仓体的重力通过钢绳作用于一组钢绳组,钢绳组又通过钢绳导向调节机构同时带动钢绳卷筒转动放绳,通过传动轴、变速器带动空气阻尼器工作。利用空气阻尼器转动时产生的空气阻力,控制钢绳吊挂的载人仓体的下降速度,使其在近于匀速且合理速度范围内下降。一个载人仓体下降的同时,由于另一组钢绳组缠绕于钢绳卷筒上的方向相反,因此使得另一组钢绳组收绳,另一载人仓体上行,同时可将楼底救援人员带到楼顶救生平台上。本装置可往复运行,不断将逃生人员从建筑物楼顶部(或楼中部设备层)迅速转移到地面,实现安全逃生。
当使用完毕,可通过操作收放空仓机构将两个载人仓体全部收回至救生平台前部,通过摇动救生缓降装置的平台移动机构的手摇轮,将救生缓降装置恢复至原位。
本发明所设计的救生缓降装置的优点是:
1、结构合理,操作简单,运行稳定,使用安全,使用时类似于建筑物外的升降电梯。
2、不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坚固耐用,易于维护,可多次有规模重复连续使用,效率高,有利于群体逃生。
3、节约能源,不需外接其它动力源,运行成本低。
4、采用封闭的厢体式的人性化设计,消除了逃生时的恐惧感。
5、在本装置使用才推出平台,并尽量远离受灾危险区,而平时隐蔽语建筑物内部,不会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美观效果。
本发明可广泛用于各类高层建筑物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救生缓降装置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救生缓降装置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带支撑底架的救生缓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空气阻尼缓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分层制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2中救生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平台移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平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收放空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轮椅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钢绳导向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根据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救生缓降装置结构及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救生缓降装置如附图1、2所示,主要由空气阻尼缓降机构I、救生仓II、分层制动机构III、救生平台IV、平台移动机构V、平衡器VI、收放空仓机构VII、轮椅升降机构VIII、钢绳导向调节机构IX、柔性救生滑道X、支撑底架XI,太阳能电池XII构成。救生平台IV为整体支架结构的支撑体,四周由钢化玻璃封挡,其底板为支撑台面;柔性救生滑道X位于救生平台IV最前端中部凸出部位;救生仓II为对称的两个,位于救生平台IV前部;空气阻尼缓降机构I、平衡器VI、收放空仓机构VII、轮椅升降机构VIII固定安装于救生平台IX的后部;钢绳93通过钢绳导向调节机构IX将空气阻尼缓降机构I、平衡器VI、收放空仓机构VII及救生仓II配合连接成一套运行系统,空气阻尼缓降机构I通过钢绳93控制救生仓II的相对升降运动。
救生缓降装置中的救生平台IX如图1、2所示,主要由平台支撑体41、安全门42、轨道梁43、滑轮组44、平台移动机构V组成。平台支撑体41为支架结构,其底板为支撑台面,安全门42为卷帘门,位于救生平台IV的后部,轨道梁43固定在救生平台IV的底部,轨道梁43的下部安装有滑轮组44和平台移动机构IV。救生平台IV通过轨道梁43座落在滑轮组44上由平台移动机构V控制前后移动。
救生缓降装置中的平台移动机构V如图7所示,由齿条51、齿轮52、减速机53、手摇轮54组成。齿条51固定于轨道梁43一侧,减速机53固定在平台支撑体41上,减速机53的输出轴安装有齿轮52,减速机53的输入轴安装有手摇轮54,减速机53上的齿轮52与轨道梁一侧的齿条51相啮合。
救生缓降装置中的空气阻尼缓降机构I如图4所示,主要由空气阻尼器1、变速器2、离合器3、传动轴4、钢绳卷筒5、保护罩6、托架7组成。变速器2、传动轴4全部固定在托架7的上部,位于保护罩6内。空气阻尼器1为叶轮,与变速器2的输入轴配合,变速器2的输出轴与离合器3一侧相配合,离合器3另一侧又固定在传动轴4的一端,分层制动机构III亦位于托架7上部,分层制动机构III固定在传动轴4的另一端,钢绳卷筒5固定于传动轴4的中部。钢绳93的一端固定缠绕于钢绳卷筒5上。下端经过钢绳导向调节机构X、救生仓II、平衡器VI、固定于收放空仓机构VII的钢绳卷筒71上及平衡器VI上。
分层制动机构III如图5所示,由失电刹车器11、分层执行器12、蓄电瓶15及充电器16组成。失电刹车器11与分层执行器12连接配合,分层执行器12、蓄电池15和充电器16固定在托架7上。失电刹车器11、分层执行器12、蓄电池15、充电器16依次通过导线串联为一体。充电器16以及太阳能电池XII可以为蓄电瓶15补充电能,由蓄电瓶15为失电刹车器11提供电能,分层执行器12控制电路的开启和关闭,从而控制失电刹车器11的工作状况。
救生缓降装置中的太阳能电池XII如图1、5所示,由太阳能电池板120和电池板支架121组成,太阳能电池板120通过电池板支架121安装于救生平台IV的顶部,太阳能电池板120用导线与蓄电瓶15串连接。
救生缓降装置中的救生仓II如图6所示,主要由载人仓体21、吊架22、钢绳导轮23、仓体导向轮24、推拉门25、减震腿26、外框支架27、防撞器28、挂锁控制机构29、下降操作手柄30、钢索道绳轮31、防护门32、钢索滑浮33、钢索导轨34及索道锚钩35组成。吊架22、钢绳导轮23及锁块固定于载人仓体21顶部,用以穿导钢绳93,仓体导向轮24位于载人仓体21两侧,与钢索导轨34配合,使载人仓体21可沿钢索导轨34上下往复运行。载人仓体21前侧安装有推拉门25,减振腿26位于载人仓体21的最底部。外框支架27固定于救生平台IV的前端,罩于载人仓体21外侧四周,外框支架27上部安装有防止与载人仓体21顶部发生碰撞的防撞器28、用于固定及吊挂载人仓体21的挂锁控制机构29以及下降操作手柄30。外框支架27两侧分别安装有钢索道绳轮31和钢索导轨34。钢索滑浮33位于吊架两侧,与钢索导轨34配合,起导向作用,以使救生仓顺利进入外框支架中。外框支架27前部安装有防护门32。
救生仓II为如图1、2、6所示的两套,每套两侧各装有一条控制载人仓体21飘移的钢索导轨34,钢索导轨34上端固定缠绕在钢索道绳轮31上,钢索导轨34下端穿过钢索滑浮33、仓体导向轮24后与索道锚钩35连接,索道锚钩35安装于钢索导轨34的下端,可与地面的地锚卡拉紧钩牢,载人仓体21可沿两侧的钢索导轨34上下运行。
救生缓降装置中的平衡器VI如图8所示,由箱体61、调节轮62、调节簧63、钢绳导轮92、外罩64组成。位于箱体不同部位的调节轮62和调节簧63由钢绳93连导为一体,调节簧63位于中下部,钢绳导轮92位于箱体61顶部,外罩64位于箱体61前部。各部位的调节轮62对运行中的钢绳93进行平衡调节。
救生缓降装置中的收放空仓机构VII如图9所示,主要由支架70、钢绳卷筒71、主轴72、变速器73、叶轮74、分离器75、手摇轮76、保护罩77组成。钢绳卷筒71有三套,由主轴72连接成一体,固定在支架70上部。变速器73的输出轴与主轴72连接,叶轮74固定在变速器73的输入轴上,分离器75的一侧与变速器73的输入轴配合,另一侧与手摇轮76配合,全部安装在支架70上部一侧。支架70外部是保护罩77。
救生缓降装置中的轮椅升降机构VIII如图10所示,主要由升降外框架81、升降内框架82、升降托盘83、导轮组84、齿条85、齿轮86、减速机87、手摇轮88组成。导轮组84安装在升降内框架82上部的两侧,通过导轮组84将升降内框架82与升降外框架81连接,升降内框架82可相对升降外框架81移动。升降托盘83安装在升降内框架82的底部,可以折起和打开。齿条85安装在升降内框架82中部的一侧,与安装齿条85相对应的同侧安装有减速机87,减速机87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86,齿轮86与安装在升降内框架82上的齿条85啮合。手摇轮88安装在减速机87的输入轴上。摇动手摇轮88带动齿轮86转动,与齿轮86咬合的齿条85于是同固定为一体的升降内框架82和升降托盘83,在两侧导轮组84的导引下,沿升降外框架81内侧的导槽上下移动。
救生缓降装置中的钢绳导向调节机构IX如图11、1所示,主要由钢绳导轮92、钢绳93组成。钢绳导向调节机构IX装有六组,安装于救生平台IV的顶部。每组钢绳93一端固定在空气阻尼缓降机构I中的钢绳卷筒5上,另一端穿过钢绳导向调节机构IX中的钢绳导轮92及救生仓II中的钢绳导轮23,平衡器VI中的调节轮62,与收放空仓机构VII中的钢绳卷筒71固定,形成一个运行系统。每套载人仓体21分别配有三组钢绳93操控其上下运行。
救生缓降装置中的软通道X如图1所示,主要由滑道入口101、柔性救生滑筒102、翻转支架103组成。滑道入口101通过翻转支架103固定在救生平台IV前端中部。使用时利用翻转支架103向救生平台IV外部翻出滑道入口101,向下垂直放出柔性救生滑筒102。
本实施例设计的救生缓降装置在应用时,可以将其安装于建筑物顶部平台或楼层内适当地方。当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立即逃生时,可迅速使用人力摇动平台移动机构V的手摇轮54,使救生平台IV移向楼体外。快速摇动载人仓体21两侧的钢索道绳轮31,迅速放下钢索导轨34,使下端连接的索道锚钩33与地锚钩牢拉紧。拉动收放空仓机构VII中的离合手柄73和同侧的下降操作机构30,使对应的载人仓体21首先沿钢索导轨31空仓下降落地。逃生人员有组织地分组进入另一载人仓体21,关好推拉门25和防护门32,拉动下降操作机构30,载人仓体21即可在重力作用下沿两侧的钢索导轨34迅速下降落地。在下降过程中,人体及仓体的重力同时拉动三组钢绳93移动,钢绳93又通过钢绳导向调节机构IX带动空气阻尼缓降机构I的钢索卷筒5转动,钢绳卷筒5又通过变速器2带动空气阻尼器1转动,利用空气阻尼器1转动时产生的空气阻力控制载人仓体21的下降速度,使其保持在合理速度范围内,与此同时,平衡器VI对三组运行中的钢绳93松紧度自动进行调节。一个载人仓体21带载荷下降的同时,另一载人仓体21空仓上行,也可带救援人员上行到救生平台IV上,如此循环往复。当载人仓体21上行到救生仓II的外框支架27顶部时,与防撞器28发生碰撞,于是防撞器28起到减震和消除冲击力的作用。载人仓体21上行到顶与防撞器28撞击的同时还与挂锁控制机构29自动与锁块挂牢,使其稳固在救生平台IV的端头,只有当逃生人员从新拉动下降操作机构30控制的挂锁控制机构29开启,载人仓体21才能够从新下降。载人仓体21底部装有的减震腿26在落地时起减缓冲击作用,以确保落地平稳和使用安全。
本实施例设计的分层制动机构III在应用时,可根据分层救生的需要对分层执行器12进行设定,载人仓体21从楼顶下降过程中拉动钢绳93,钢绳93又拉动空器阻尼缓降机构I中的钢绳卷筒5、传动轴4和与传动轴4连接的分层执行器12开始工作,分层执行器12按设定对串连于失电刹车器11的带电导线开启和闭合,失电刹车器11在失电情况下可使传动轴4停止转动,从而使下降中的载人仓体21按救生楼层的需要停靠,上满逃生人员后继续下降救生,如此往复运行。
本实施例设计的救生缓降装置在应用完后,既可使用人力向上收回已落至地面的载人仓体21,方法是:用人力摇动收放空仓机构VII中的手摇轮76直至载人仓体21升到救生仓II的顶部与挂锁控制机构29挂牢。
由上述可看出本实施例中的救生缓降装置结构合理、紧凑、安全,设计人性化,操作方便,使用效率高,救生时不需外接其它动力源,通过往复运动,不仅能够连续救人,而且还能够将救援人员及时上行运送到救援现场,以控制局面,这是其他救援装置所不能具备的优势。本实施例中的救生缓降装置可靠性高,方便维护,可广泛推广应用。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的另一种救生缓降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为能够克服一般建筑物楼顶为安全所设置的护拦墙体的阻碍,使救生缓降装置能伸出建筑物楼体外,在救生平台的下方安装的支撑底架XI与安全防护墙顶面平齐,支撑底架XI后侧中部安装有脚梯111,救生平台IV通过底部安装的轨道梁43座落在滑轮组44上,滑轮组44固定在支撑底架XI上部,同时在支撑底架XI侧面安装有平台移动机构V,摇动平台移动机构V的手摇轮54,既可使座落在滑轮组44上的救生平台IV前后移动移动,伸出或退回建筑物楼顶的护拦墙体。本实施例中的救生缓降装置具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优点,并且能够克服建筑物内部距地面有一定高度的障碍物,适用范围更广。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设计方案的举例,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为限。

救生缓降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救生缓降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救生缓降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救生缓降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救生缓降装置.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救生缓降装置,主要由空气阻尼缓降机构、救生仓、救生平台、钢绳、钢绳导向调节机构、支撑底架组成,救生平台为支架结构的支撑体,其底板为支撑台面,救生平台由支撑底架支撑,救生仓位于救生平台前部,救生仓为配对的两个仓体,救生平台中带有平衡器、收放空仓机构,空气阻尼缓降机构、平衡器、收放空仓机构固定安装于救生平台后部,救生平台的一侧带有进出平台的安全门。本发明结构合理,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救生;消防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