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80060082.2
2013.11.15
CN104812713A
2015.07.29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3B 18/02申请公布日:2015072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3B 18/02申请日:20131115|||公开
C03B18/02; C03B25/08
C03B18/02
旭硝子株式会社
石川泰成; 松冈瑞树; 谷井史朗
日本东京
2012-252516 2012.11.16 JP; 2013-011655 2013.01.25 JP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杨海荣; 穆德骏
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成形工序,通过玻璃成形单元由熔融玻璃成形为玻璃带;和传送工序,在通过传送辊传送所述玻璃带的同时将所述玻璃带缓慢冷却至玻璃的应变点温度以下,所述传送工序包括缓冲层形成工序,所述缓冲层形成工序为向所述传送辊的至少一部分直接喷吹含有无机盐的溶液,并通过附着于所述传送辊的所述溶液干燥来形成无机盐的缓冲层。
1. 一种玻璃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成形工序,通过玻璃成形单元由熔融玻璃成形出玻璃带;和传送工序,在通过传送辊传送所述玻璃带的同时将所述玻璃带缓慢冷却至玻璃的应变点温度以下,其中所述传送工序包括缓冲层形成工序,所述缓冲层形成工序为向所述传送辊的至少一部分直接喷吹含有无机盐的溶液,并通过附着于所述传送辊的所述溶液干燥来形成无机盐的缓冲层。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缓冲层含有莫氏硬度低于所述玻璃带的莫氏硬度、并且在玻璃带传送时的温度下不与所述玻璃带反应的物质。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传送工序包括:瑕疵产生部位检测工序,对缓慢冷却后的玻璃进行瑕疵的检测,确定瑕疵产生部位;和对象辊确定工序,确定所述传送辊之中成为瑕疵产生原因的对象辊,所述缓冲层形成工序在所述对象辊确定工序中确定的所述对象辊的、包含与通过所述瑕疵产生部位检测工序检测出的瑕疵产生部位相对应的部分的缓冲层形成区域形成所述缓冲层。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缓冲层形成区域为与所述瑕疵产生部位相对应的部分的在所述对象辊的轴方向上±50mm以上的范围。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玻璃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传送工序具有保护层形成工序,所述保护层形成工序为向与所述传送辊相向的玻璃带的面喷吹SO2气体,在所述玻璃带的面上形成用于防止瑕疵的保护层,所述对象辊确定工序从配置在距所述玻璃成形单元的出口3m以内的所述传送辊确定所述对象辊。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缓冲层含有硫酸盐和/或碳酸盐。7.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缓冲层含有水溶性物质。8.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缓冲层含有硫酸钠。9. 一种玻璃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浮抛窑,其在熔融金属上成形出玻璃带;浮渣箱,其与所述浮抛窑相邻,并具备提起所述玻璃带的提升辊;和缓慢冷却炉,其与所述浮渣箱相邻、并具备传送辊,该传送辊具有通过将含有无机盐的溶液干燥而形成的缓冲层,在通过所述传送辊传送所述玻璃带的同时将所述玻璃带缓慢冷却至玻璃的应变点温度以下。
玻璃制造方法及玻璃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制造方法及玻璃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在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中,为了防止因急剧的收缩引起的裂纹、平坦度的降低,采用将通过浮法等由熔融玻璃成形出的玻璃带在缓慢冷却炉中在传送辊上传送而缓慢地进行冷却的方法。 这样传送玻璃带时,当在传送辊的表面存在因瑕疵、附着物等引起的凹凸时,则有时在与该传送辊接触的玻璃带表面会产生瑕疵。 因此,以往使用如下方法:向缓慢冷却炉内部导入SO2气体(二氧化硫、亚硫酸气体)、或者向玻璃带的与传送辊相向的面喷吹SO2气体,使高温的玻璃带表面的Na与SO2反应,由此在玻璃带表面上形成用于防止瑕疵的保护层,并且通过来源于玻璃带表面的用于防止瑕疵的保护层的转印而在传送辊表面形成缓冲层(例如专利文献1~5)。另外,在传送辊表面上形成了包含碳膜的缓冲层(专利文献6)。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9/148141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2/051767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12183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1-25189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9-227471号公报 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第2009/014028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依照专利文献1~5的发明,玻璃带表面的Na与SO2气体反应,至形成用于防止瑕疵的保护层、缓冲层为止需要时间。因此,在未充分形成用于防止瑕疵的保护层、缓冲层期间,有时玻璃带与传送辊发生接触从而在玻璃带表面产生瑕疵,成品率降低。另外,依照专利文献6的发明,碳膜只能够形成数μm高度的缓冲膜,无法全部覆盖凸状的缺陷,抑制玻璃带表面的瑕疵的产生不充分。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具有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玻璃带的表面产生瑕疵、提高成品率的玻璃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成形工序,通过玻璃成形单元由熔融玻璃成形出玻璃带;和传送工序,在通过传送辊传送所述玻璃带的同时将所述玻璃带缓慢冷却至玻璃的应变点温度以下,其中所述传送工序包括缓冲层形成工序,所述缓冲层形成工序为向所述传送辊的至少一部分直接喷吹含有无机盐的溶液,并通过附着于所述传送辊的所述溶液干燥来形成无机盐的缓冲层。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玻璃制造方法,能够抑制在玻璃带的表面产生瑕疵,提高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玻璃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缓冲层形成工序的说明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传送工序、缓冲层形成工序的其 他构成例的说明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玻璃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说明在实验例1、2的评价中使用的试验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实验例1的外周侧和内周侧的玻璃板的照片。 图7是实验例2的外周侧和内周侧的玻璃板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非被限制于下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下述实施方式作各种变形和替换。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本发明的玻璃制造方法的构成例进行说明。 在此,首先,使用图1以利用浮法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为例对玻璃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虽然列举利用浮法的玻璃的制造方法为例,但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制造方法并非限定于利用浮法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只要是在成形工序后伴随有利用传送辊传送玻璃带,也可以应用例如辊平法(ロールアウト法)、熔融法等各种玻璃的制造方法。 如图1所示,熔融玻璃被连续地供给至浮抛窑10的熔融金属11上,在熔融金属11上成形出玻璃带12(成形工序)。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浮抛窑10作为玻璃成形单元。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未图示,但熔融玻璃可通过在图1的上游侧的原料熔融工序中将玻璃原料熔融而得到、或者根据情况进一步实施消泡处理等。 接着将玻璃带12从浮抛窑10的出口向浮抛窑10外拉出。玻璃带12从熔融金属11拉出是通过利用提升辊13(传送辊)在浮抛窑10的出口处将玻璃带抬起并传送来进行的。将该提升辊13存在的位置称为浮渣箱14。 为了防止急剧的收缩引起的裂纹、平坦度的降低,从浮抛窑拉出的玻璃带在缓慢冷却炉15中在传送辊R1~R10上传送的同时缓慢冷却至玻璃的应变点温度以下。缓慢冷却后的玻璃带根据需要被切断成所期望的尺寸。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利用包括提升辊的传送辊传送玻璃带(玻璃板)的工序作为传送工序。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示出提升辊和缓慢冷却炉内的传送辊,但传送工序并非限定于图1所示的利用提升辊或传送辊进行传送的工序。包括所有的利用配置于玻璃成形单元的出口的下游侧的对玻璃带、玻璃板进行传送的提升辊或传送辊来传送玻璃带、玻璃板的工序。 在此,利用提升辊13和传送辊R1~R10(以下有时统称为传送辊)来传送玻璃带时,在该传送辊的表面存在有因瑕疵、附着物等引起的凹凸部分(例如前端部分具有锐角的凸形状的部分等)时,由于传送辊与玻璃的下表面接触,因而有时因凹凸部分的形状会在玻璃的表面产生瑕疵。利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制造方法,即使是这样在传送辊表面具有凹凸部分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玻璃表面产生瑕疵、提高成品率。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制造方法在上述传送工序中具有缓冲层形成工序,该缓冲层形成工序是向转动的传送辊的至少一部分直接喷吹无机盐的溶液,所述无机盐的溶液是使作为构成缓冲层的物质的无机盐与溶剂混合而形成的。附着于传送辊的无机盐的溶液由于在成形工序后的高温气氛下溶剂气化而干燥,因而短时间内在传送辊的预定部位形成无机盐的缓冲层。以往在传送辊上形成缓冲层由于是从在玻璃带表面形成的防止瑕疵的保护层进行的转印因而需要时间,但通过这样向传送辊直接喷吹无机盐的溶液,可以实现在非常短时间内在传送辊上形成缓冲层。另外,由于能够在不中断玻璃制造的情况下形成缓冲层, 因而从生产率的观点考虑也是优选的。 使用图2对缓冲层形成工序具体地进行说明。 图2表示从(缓冲层原料溶液)供给喷嘴22对传送辊21喷雾出含有作为构成缓冲层的物质的无机盐的溶液(分散液)时的截面图。 利用该方法,能够对传送辊21的表面均匀地供给缓冲层原料溶液,因此能够针对传送辊的所期望的部分形成均匀的缓冲层。另外,供给至传送辊表面的缓冲层原料溶液中的液体蒸发,由此缓冲层的物质析出在传送辊上,因而能够形成与传送辊密合性高的缓冲层23。 此外,即便是在玻璃的制造工序中,也可以使供给喷嘴22移动至所期望的传送辊的位置,喷雾出缓冲层原料,由此形成均匀的缓冲层。因此,能够在不中断玻璃制造的情况下实施,因而是优选的。 需要说明的是,该缓冲层的形成方法即使在不进行玻璃的制造时当然也可以进行。 如上所述形成缓冲层的情况下,供给喷嘴22优选构成为在玻璃传送辊21的长度方向(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可活动。这是因为,通过如此构成,能够在传送辊21的所期望的部位以期望的宽度形成缓冲层。另外,还可以构成为:在从传送辊21的利用供给喷嘴22喷吹了含有构成缓冲层的物质的溶液(分散液)的部分到与玻璃接触之间,设置有用于规整缓冲层的表面的形状的缓冲层表面按压构件等,利用该表面按压构件等来规整缓冲层的表面形状。 通过缓冲层形成工序,能够使得在成形工序后、即作为玻璃成形单元的浮抛窑10的出口的下游侧的传送辊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缓冲层,以使得对相接触的玻璃带不会产生瑕疵。需要说明的是,缓冲层 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形成为不会产生瑕疵的形状即可。 作为构成缓冲层的物质没有特别限定,重要的是使用覆盖传送辊表面的凹凸部并且对传送的玻璃不会产生瑕疵的物质。 特别地是,为了在传送的玻璃带上不产生瑕疵或不发生变质,优选缓冲层的莫氏硬度低于玻璃带的莫氏硬度,并且含有在玻璃带传送时的温度下不与玻璃带反应的物质。这些物质优选包含在缓冲层中,更优选为构成缓冲层的至少表面部分的物质的主要成分,进一步优选为构成缓冲层的物质的主要成分。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玻璃带的莫氏硬度是指玻璃带在室温下的莫氏硬度。因此,上述缓冲层中所含的物质的莫氏硬度例如优选为6.5以下、更优选为4.5以下。 另外,构成缓冲层的物质优选包含无机盐,特别是优选含有选自硫酸盐、碳酸盐、氟化物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物质。这是因为这些材料具有缓冲功能,因此通过介于玻璃带与传送辊之间存在,能够特别地防止在玻璃带上产生瑕疵。其中,从即使与处于高温状态的玻璃带接触也是稳定的观点出发,缓冲层更优选含有硫酸盐和/或碳酸盐。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含有有机盐作为副成分。 另外,作为与无机盐混合的溶剂,只要是附着于传送辊后发生气化的溶剂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例如水或有机溶剂等。 此外,在传送辊上形成的缓冲层优选含有水溶性物质。 这是因为,有时在传送辊的预定部位形成的缓冲层因与玻璃带接触而致其一部分发生剥离等、会附着于玻璃的表面,需要至少在将玻璃发货前除去附着于玻璃表面的缓冲层的物质。在这种情况下,在缓冲层含有水溶性物质时,只利用水对玻璃表面进行清洗就能够除去附着于玻璃表面的缓冲层的物质,因而是优选的。在缓冲层含有水溶性 物质的情况下,更优选至少在与玻璃带接触的部分、即在缓冲层的表面部分包含水溶性物质,进一步优选至少缓冲层的表面部分的主要成分为水溶性物质。 缓冲层特别优选含有硫酸钠。这是因为,硫酸钠具有缓冲功能,因而通过介于玻璃带与传送辊之间存在,能够特别地防止在玻璃带上产生瑕疵。另外,硫酸钠由于与玻璃不易反应、莫氏硬度也低、也表现出水溶性,因而特别优选使用。如上所述,硫酸钠优选包含在缓冲层中,优选为至少缓冲层的表面部分的主要成分,进一步优选为缓冲层的主要成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说明中的主要成分是指含有70质量%以上。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制造方法中的其他构成例,优选传送工序还包括:瑕疵产生部位检测工序,对缓慢冷却后的玻璃进行瑕疵的检测,确定瑕疵产生部位;和对象辊确定工序,确定传送辊之中成为瑕疵产生原因的对象辊。并且,优选缓冲层形成工序在对象辊确定工序中确定的对象辊的、包含与通过瑕疵产生部位检测工序检测出的瑕疵产生部位相对应的部分的缓冲层形成区域形成缓冲层。 以下,使用图1~图3对瑕疵产生部位检测工序和对象辊确定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对瑕疵产生部位检测工序进行说明。 瑕疵产生部位检测工序是对缓慢冷却后的玻璃进行瑕疵的检测的工序。瑕疵的检测方法没有具体限定,只要是在制造的玻璃中能够检测出所允许的尺寸以上的瑕疵的方法即可。可以列举例如如下方法等:对玻璃表面照射光,此时通过线传感器等光学元件拍摄因瑕疵部分而产生的光学变化(例如阴影、光的反射),基于所得到的图像检测瑕疵的 尺寸、位置。 瑕疵产生检测工序可以对缓慢冷却后的玻璃进行,可以对玻璃带的状态、切断后成为玻璃板的状态中任一种状态的玻璃进行。即,权利要求中的缓慢冷却后的玻璃并非限定于玻璃带的状态。但是,切断工序时有可能会产生瑕疵,并且能够早期发现瑕疵的产生则能够更加提高成品率,因此优选在玻璃带的状态(进行切断前的状态)下进行瑕疵产生部位检测工序。 在瑕疵产生部位检测工序中检测到瑕疵的情况下,记录该玻璃的宽度方向位置,在缓冲层形成工序中利用该位置信息。 接着对对象辊确定工序进行说明。 本工序是确定传送辊之中成为瑕疵产生原因的作为形成缓冲层的对象的对象辊的工序。 如上所述,玻璃(玻璃带)在成形工序后在多个传送辊上传送,认为由于在其表面通过具有因瑕疵、附着物引起的凹凸部分的对象辊,从而带有在上述瑕疵产生部位检测工序中检测出的瑕疵。并且,在此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优选的玻璃制造方法中,欲通过上述缓冲层形成工序在对象辊的该凹凸部分形成缓冲层。因此,本工序中,确定(检测)具有凹凸部分的对象辊。 对其具体步骤没有限定,只要是如上所述能够确定具有成为瑕疵产生原因的凹凸部分的对象辊的方法即可。 以图1为例,对具有成为瑕疵产生原因的凹凸部的对象辊的确定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作为具有该凹凸部的对象辊的确定方法,可以列举如下方法:将传送辊R1~R10构成为在高度方向(图中以箭头a所示的方向)可移位,改变与玻璃带接触的传送辊,通过此时是否在玻璃带上产生瑕疵来确定。 作为具体的步骤,例如首先降低奇数编号(R1、R3…)的传送辊的位置,构成为只有偶数编号的传送辊与玻璃带接触。在该状态下进行玻璃的制造,如果在玻璃上未产生瑕疵,则在奇数编号的传送辊上存在成为瑕疵产生原因的凹凸部分;如果瑕疵依然产生,则在偶数编号的传送辊上存在成为瑕疵产生原因的凹凸部分。 进一步按照同样的要领,例如在上述阶段中获知在奇数编号的传送辊上存在该凹凸部分的情况下,接着同样地从奇数编号的传送辊中确定具有凹凸部分的对象辊。即,设定为使从奇数编号的传送辊中仅有选择的几根传送辊不与玻璃带接触的状态,检查玻璃中是否产生瑕疵,如果未产生瑕疵,则在该未接触的传送辊上存在该凹凸部。另外,如果产生瑕疵,则在奇数编号的传送辊中相接触的传送辊上存在该凹凸部。 通过反复进行这样的步骤,可以确定具有成为瑕疵原因的凹凸部分的对象辊。 需要说明的是,改变相接触的传送辊时检测玻璃中是否产生瑕疵的方法,可以通过与在瑕疵产生部位检测工序中说明的方法同样的方法进行。另外,在此对以传送辊R1~R10作为对象的对象辊确定工序进行了说明,但在对象辊确定工序中关于提升辊13也可以作为其对象,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与上述方法同样的方法、步骤来确定。 接着,对具有瑕疵产生部位检测工序和对象辊确定工序的情况下的缓冲层形成工序进行说明。 缓冲层形成工序是在对象辊确定工序中确定的对象辊中、包含通过瑕疵产生部位检测工序检测出的瑕疵产生部位的缓冲层形成区域中形成缓冲层的工序。 使用图3进行说明。图3中左侧的图是从上表面侧观察利用多个传送辊R31~R34传送玻璃(玻璃带)12时的图。并且,右侧的图是从上表面侧观察在缓慢冷却后的瑕疵产生部位检测工序中玻璃(玻璃带)12中产生瑕疵31时的图。 首先,在瑕疵产生部位检测工序中检测出瑕疵31的情况下,可知在传送辊R31~R34的某表面中在与瑕疵31的位置相对应的虚线A与虚线B所夹的部分内存在成为瑕疵产生原因的凹凸部(瑕疵、附着物等)。 接着,在对象辊确定工序中,具有成为瑕疵原因的凹凸部分的对象辊例如确定为R32的情况下,R32的传送辊上在被虚线A与虚线B包围的部分321中存在凹凸部。即,该部分321为在玻璃传送辊确定工序中确定的玻璃传送辊的、与通过瑕疵产生部位检测工序检测出的瑕疵产生部位相对应的部分。 因此,在本工序中,通过上述方法在包含该部分321的区域中形成缓冲层,以使得对相接触的玻璃不产生瑕疵。 需要说明的是,缓冲层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以覆盖成为瑕疵产生原因的凹凸部的方式形成为不会产生检测出的瑕疵的形状即可。 作为形成缓冲层的范围,只要是如上所述在对象辊确定工序中确定的对象辊的、包含与通过瑕疵产生部位检测工序检测出的瑕疵产生 部位相对应的部分321的缓冲层形成区域即可,没有特别限定。 例如,优选至少对于与瑕疵产生部位相对应的部分321(根据瑕疵的宽度)在对象辊周面上设置成带状。这种情况下,带状的缓冲层的数目可以为单个,也可以为多个。 但是,缓冲层具有一定程度的宽度则变得难以剥离,并且考虑瑕疵产生部位检测单元的检测精度时,更优选在至少比与通过瑕疵产生部位检测工序检测出的瑕疵产生部位相对应的部分更宽的范围(宽度)形成缓冲层。特别是,形成缓冲层的缓冲层形成区域更优选为与瑕疵产生部位相对应的部分的在对象辊的轴方向±50mm以上的范围。 对于这点,使用图3进行说明。确定出的预定的对象辊的、与瑕疵产生部位相对应的部分321的在对象辊的轴方向上±50mm以上是指:图3中表示“从与对象辊的瑕疵产生部位相对应的部分321的两端部起的、对象辊的宽度方向的距离”的W1、W2的长度为50mm以上。因此,图3的情况下,优选至少在宽度322的范围形成缓冲层。 即使是如此在比瑕疵的宽度更宽的宽度形成缓冲层的情况下,对于如上所述的宽度,缓冲层更优选在传送辊的整个周面上形成。 在此,从预先防止瑕疵这样的观点出发,可以预先在传送辊上形成缓冲层。这种情况下,在确定的部位形成缓冲层就足够了,形成缓冲层的范围没有特别限定,但在形成有缓冲层的传送辊中,缓冲层的宽度优选为传送辊的与玻璃接触宽度的85%以上。对于缓冲层的宽度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缓冲层的宽度优选设定为传送辊的与玻璃接触宽度的100%以下。 另外,即便在玻璃的制造工序中,也可以通过上述方法检测传送辊上的凹凸部,使图2所示的供给喷嘴22在包含该凹凸部的周围移动, 喷雾出缓冲层原料,由此形成均匀的缓冲层。因此,可以在不中断玻璃制造的情况下实施,因而是优选的。 如目前为止所说明的,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制造方法中,进行瑕疵产生部位检测工序、对象辊确定工序的情况下,检测玻璃表面的瑕疵,在成为其原因的传送辊的对应部位形成缓冲层,因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瑕疵产生。另外,由于能够抑制玻璃表面的瑕疵的产生,因而能够提高成品率。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制造方法的传送工序优选具有保护层形成工序,该保护层形成工序向与传送辊相向的玻璃带的面喷吹SO2气体,在玻璃带表面形成用于防止瑕疵的保护层。 并且,进行保护层形成工序的情况下,在如上所述进行瑕疵产生部位检测工序和对象辊确定工序的情况下,对象辊确定工序优选从距玻璃成形单元的出口在下游侧3m以内配置的传送辊中确定对象辊。进一步优选从浮渣箱的出口至下游侧1.5m的范围内配置的传送辊中确定对象辊。 作为防止、抑制利用传送辊传送玻璃带时在玻璃带表面产生瑕疵的方法,已知有使SO2气体(亚硫酸气体、二氧化硫)与玻璃带接触从而在玻璃带表面形成用于防止瑕疵的保护层的方法。其为如下方法:在进行缓慢冷却时,优选为成形工序后即刻,向与传送辊相向的玻璃带的面喷吹SO2气体,由此在玻璃带表面形成用于防止瑕疵的保护层。 并且,该利用SO2气体在玻璃带表面形成用于防止瑕疵的保护层的方法可以合用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制造方法中。 向玻璃带表面喷吹SO2气体的范围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在进行传送的玻璃的温度为500℃以上的区域中喷吹SO2气体。这是因为通过在 该范围进行喷吹容易形成用于防止瑕疵的保护层。因此,优选例如将玻璃带从玻璃成形单元的出口取出后即刻,即图1的情况下对图中Y所示的浮抛窑10的出口或图中X所示的浮渣箱14的紧后方(出口)及其附近的玻璃(玻璃带)喷吹SO2气体。优选例如对从浮渣箱的紧后方起1.0m以内的区域喷吹SO2气体。另外,进一步优选对从浮渣箱的紧后方起0.7m以内的区域喷吹SO2气体。 通过使SO2气体与玻璃带接触从而在玻璃带表面上形成用于防止瑕疵的保护层,能够在传送辊上形成转印有玻璃带表面的用于防止瑕疵的保护层的缓冲层。因此,在遍及下游侧的宽广范围处在传送辊的表面形成缓冲层,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玻璃中产生瑕疵。 但是,在玻璃带上形成用于防止瑕疵的保护层需要时间,因而在上游侧的传送辊上难以形成转印有用于防止瑕疵的保护层的缓冲层。在如此进行保护层形成工序的情况下,如上所述进行对象辊确定工序时,优选从在玻璃成形单元的出口至形成有转印了用于防止瑕疵的保护层后的缓冲层的传送辊的范围内配置的传送辊中确定对象辊,所述用于防止瑕疵的保护层是通过SO2气体与玻璃带的反应而形成。 具体而言,虽然也取决于玻璃带的传送速度、反应条件等,但通常在与玻璃成形单元的出口相距3m的部分、特别是与浮渣箱的出口相距1.5m的部分通过SO2气体与玻璃带表面的反应形成用于防止瑕疵的保护层。因此,在对象辊确定工序中,优选只将距玻璃成形单元的出口在下游侧3m以内配置的传送辊作为考察有无凹凸部的传送辊。特别是更优选只将距浮渣箱的出口在下游侧1.5m内的范围配置的传送辊作为考察有无凹凸部的传送辊。在此,在玻璃的成形手段例如为浮法的情况下,距玻璃成形单元的出口的距离是指距浮抛窑的出口的距离。 通过如此构成,作为对象辊确定工序的对象(作为检查的对象)的传送辊范围缩小,因而能够更早地确定在其表面具有凹凸部的对象辊, 可以提高生产率、成品率,是优选的。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制造方法的各工序进行了说明,但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的制造方法中,在实施上述瑕疵产生部位检测工序和对象辊确定工序时,可以按照图4所示的流程图来实施。 首先,在预定的时刻开始图4所示的流程。对于开始时刻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预先规定为每达到预定的时间、预定的生产量进行。另外,在持续进行产品的玻璃(玻璃带)的瑕疵检查的情况下,也可以认为是总是实施本流程的状态。 并且,首先,如上所述进行如S41所示的瑕疵产生部位检测工序。在该工序中在预定的检测时间内未检测出瑕疵的情况下,结束流程。在检测出瑕疵的情况下,移至S42,进行对象辊确定工序。并且,在确定具有因瑕疵等引起的凹凸部的对象辊后,移至S43。 在S43中,对S42中确定的对象辊的与上述S41中检测出的瑕疵产生部位相对应的部位形成缓冲层。 当形成缓冲层后,则结束本流程。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制造方法中,向传送辊直接喷吹含有无机盐的溶液,附着于传送辊的溶液干燥从而形成无机盐的缓冲层,由此能够抑制在玻璃的表面产生瑕疵。 接着,对本发明的玻璃制造装置的构成例进行说明。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制造装置,例如可以具有以下构成。 可以具有:浮抛窑,其在熔融金属上成形出玻璃带;和浮渣箱, 其与上述浮抛窑相邻,并具备提起上述玻璃带的提升辊。并且,可以具备缓慢冷却炉,该缓慢冷却炉与上述浮渣箱相邻、并具备传送辊,该传送辊具有使含有无机盐的溶液干燥而形成的缓冲层,在通过上述传送辊传送上述玻璃带的同时将所述玻璃带缓慢冷却至玻璃的应变点温度以下。 具体而言,例如可以设定为具有如图1所示的构成的玻璃制造装置。图1中,如上所述,具备在熔融金属11上成形出玻璃带12的浮抛窑10。并且,配置有浮渣箱14,其与浮抛窑10相邻并具备提起玻璃带12的提升辊13。进一步地,与浮渣箱14相邻地配置有缓慢冷却炉15,缓慢冷却炉15可以在利用传送辊R1~R10传送玻璃带12的同时将所述玻璃带12缓慢冷却至玻璃的应变点温度以下。 并且,在缓慢冷却炉15内配置的传送辊R1~R10中任意选择的传送辊可以具有使含有无机盐的溶液干燥而形成的未图示的缓冲层。需要说明的是,除缓慢冷却炉15内的传送辊R1~R10以外,也可以例如在浮渣箱14内的提升辊13上形成缓冲层。另外,也可以在传送辊R1~R10上不形成缓冲层的情况下在任意选择的提升辊13上形成缓冲层。 如上所述,缓冲层例如可以通过由供给喷嘴对传送辊的表面喷雾出含有无机盐的溶液或分散液、并进行干燥,由此而形成。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制造装置优选具备向传送辊喷吹含有无机盐的溶液的供给喷嘴。对于供给喷嘴的构成、缓冲层的具体形成方法及形状等,例如可以与上述玻璃制造方法的情况同样地构成,在此省略说明。 另外,玻璃(玻璃带)在成形工序后在多个传送辊上传送,认为由于表面上通过具有因瑕疵、附着物引起的凹凸部分的传送辊由此带有瑕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制造装置中,也可以在成为瑕疵产生原因的传送辊的、包含与瑕疵产生部位相对应的部分(即上述凹凸部分) 的区域中形成缓冲层。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制造装置中,可以设置对缓慢冷却后的玻璃进行瑕疵检测的瑕疵检测单元。作为瑕疵检测单元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在制造的玻璃中能够检测出允许的尺寸以上的瑕疵的单元即可。例如可以列举如下单元等:对玻璃表面照射光,此时利用线传感器等光学元件拍摄因瑕疵部分而产生的光学变化(例如阴影、光的反射),基于所得到的图像来检测瑕疵的尺寸、位置。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瑕疵检测单元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但在设置有后述的玻璃切断单元的情况下,优选在玻璃切断单元的上游侧设置瑕疵检测单元。 并且,可以在成为利用瑕疵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瑕疵的原因的传送辊的与瑕疵产生部位相对应的部分形成缓冲层。由利用瑕疵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瑕疵的部位,确定成为瑕疵产生原因的传送辊,在该传送辊的与瑕疵产生部位相对应的部分形成缓冲层,对于这样的单元的构成例在玻璃制造方法中已经作了说明,因此在此省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检测传送辊的瑕疵产生部位,也可以将例如提升辊13、传送辊R1~R10构成为在高度方向可以移位。 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制造装置中,并不限定于上述构成,可以设置有任意的各种单元。具体而言,例如还可以在图1的浮抛窑10的上游侧配置将玻璃原料熔融而制造熔融玻璃的原料熔融单元、或者进一步配置用于除去熔融玻璃中的气体的消泡处理单元等。 另外,可以在玻璃带12的传送方向下游侧设置用于将玻璃带切断为所期望的玻璃板的尺寸的玻璃切断单元等。进一步地,也可以在浮渣箱14或缓慢冷却炉15中设置向与传送辊相向的玻璃带的面喷吹SO2气体的SO2喷吹单元。 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制造装置中,可以适当地实施上述的玻璃制 造方法。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制造装置中,对于上述以外的构成,也可以采用在玻璃制造方法中说明的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以浮法的玻璃制造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非限定于该方式。例如,对于辊平法、熔融法的玻璃制造装置而言,也可以形成为如下玻璃制造装置:在成形单元之后具有利用传送辊传送玻璃带的玻璃带传送单元,对于该传送辊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缓冲层,该缓冲层是使含有无机盐的溶液干燥而形成。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制造装置中,在传送辊上形成有使含有无机盐的溶液干燥而形成的缓冲层,因而能够抑制在玻璃的表面产生瑕疵。 实施例 以下使用实验例对本发明的利用无机盐而成的缓冲层的涂布方法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这些实验例。 [实验例1] 首先,准备由含有约25质量%Cr和约20质量%Ni的不锈钢(相当于SUS310、高温用)形成的辊母材。 为了便于用于后述试验,辊母材的形状形成为外径150mm×厚度20mm的圆板状,辊的外周面的半径方向截面设定为向外侧呈凸状的曲面,该曲面的曲率半径设定为50mm。使用耐水性纸通过手研磨对辊的外周面进行研磨。研磨后的表面粗糙度(Ra)为0.5μm。 使用该辊进行以下的瑕疵评价试验。 [实验例2] 实验例2与实验例1同样使用由含有约25质量%Cr和约20质量 %Ni的不锈钢形成的辊母材,通过手研磨对辊的外周面进行研磨。研磨后的表面粗糙度(Ra)为0.5μm。 接着,将上述辊加热至300℃,对辊的外周面以20cc/分钟喷吹利用蒸馏水溶解而成的10质量%的硫酸钠水溶液。由于辊的温度为100℃以上,因而喷吹出的水溶液中的水分蒸发仅硫酸钠残留在外周面,形成膜。利用高频电磁式膜厚计(株式会社凯特(ケツト)科学研究所制)对在辊的外周面形成的硫酸钠的膜进行测定,结果厚度为100μm。 使用该辊进行以下的瑕疵评价试验。 (瑕疵评价) 为了对在辊表面形成的由无机盐而成的缓冲层的效果进行评价,通过下述方法评价高温下对玻璃板的瑕疵抑制效果。 图5是用于说明在该评价中使用的试验装置的示意图。该试验装置是组合滚盘型滚动摩擦试验机510(高千穂精机公司制)和电炉(未图示)而构成。 滚盘型滚动摩擦试验机510设置成使玻璃传送辊(以下有时也简称为辊)530的周面与沿圆周方向旋转的圆板状的玻璃板520的上表面接触。辊530在圆周方向自由转动,旋转轴方向与玻璃板520的径方向相同,并且设置成能够在旋转轴方向进退。 在该试验机510中,使玻璃板520的上表面与辊530的周面接触,当在对辊530沿从辊530的中心朝向玻璃板520的方向施加恒定的载荷的状态下使玻璃板520旋转时,辊530随着该旋转以在玻璃板520上滚动的方式进行旋转。然后在使玻璃板520旋转的同时,使辊530在其旋转轴方向朝向玻璃板520的中心前进,由此辊530在玻璃板520上表面一边描绘出螺旋状的摩擦痕一边进行滚动。另外,在实验例1、 2中,由于使辊的外周面向外侧呈凸状的曲面,因而玻璃板520的上表面与辊530的周面的接触形成为点接触,摩擦痕呈线状。试验机510容纳在电炉内,将试验机510的气氛温度控制为预定的温度。 试验条件设定为:气氛温度为600℃、对辊530的载荷为500gf、玻璃板520的半径为90mm、玻璃板520的旋转速度为0.5rps、摩擦痕的宽度(相当于玻璃板520与辊530的点接触直径)为0.12mm、玻璃板520的径方向上的摩擦痕的间隔(摩擦痕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间距离)为0.125mm。 以下对具体的试验步骤和各实验例的结果进行说明。 首先,将玻璃板520和各实验例的辊530安置于试验机510。在玻璃板520与辊530不接触的状态下,将电炉内的温度升温至600℃。 在600℃保持30分钟后,玻璃板520和辊530的温度变得充分均匀,使辊530的周面与玻璃板520的上表面的端缘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验例2中,在外周面形成有硫酸钠的膜,因而在玻璃板520与辊530之间配置有作为缓冲层发挥功能的硫酸钠膜。与此相对,在实验例1中,玻璃板520与辊530的外周面直接接触。 并且,在对辊530施加预定载荷的状态下,同时开始使玻璃板520向图中块状箭头A的方向的旋转和辊530向图中块状箭头B所示的轴方向的前进(轴进给)。辊530的轴进给速度设定成使得摩擦痕的间隔为预定的值。一旦辊530到达玻璃板520的中心,则解除辊530与玻璃板520的接触,停止玻璃板520的旋转。然后缓慢降低电炉内的温度使得玻璃板520不破裂,降低至室温后取出玻璃板520。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验例2中,取出玻璃板520时,可以确认到在辊530的外周面残留有硫酸钠膜。 分别地,图6(a)示出了实验例1的外周侧的玻璃板表面的照片、图6(b)示出了实验例1的内周侧的玻璃板表面的照片。分别地,图7(a)示出了实验例2的外周侧的玻璃板表面的照片、图7(b)示出了实验例2的内周侧的玻璃板表面的照片。正如所观察到的,可知与未形成缓冲层的实验例1相比,形成缓冲层的实验例2抑制了玻璃板的瑕疵。 通过以下方法对在如此得到的玻璃板520的上表面上产生了何种程度的瑕疵进行评价。 在所得到的玻璃板520的上表面,沿着从端缘朝向中心的径方向在20mm和80mm的位置确定观察点。并且,在该观察点位于中心的2.12mm×1.59mm见方的尺寸的观察区域中分别进行拍摄,基于各拍摄图像(观察区域)中存在的瑕疵的面积和拍摄图像的总面积,通过下式(1)算出各观察区域中的瑕疵。 瑕疵产生率(%)=(瑕疵的面积合计/拍摄图像的总面积)×100…(1) 将对如此得到的实验例1、2中的玻璃板的瑕疵产生率进行测定的结果示于表1中。需要说明的是,在表1中,将以距端缘20mm的观察点为中心的观察区域中的瑕疵产生率作为外周示出。另外,将以距端缘80mm的观察点为中心的观察区域中的瑕疵产生率作为内周示出。 如表1所示能够确认到,实验例1中产生大量瑕疵,与此相对,实验例2中不论是玻璃板的内周还是外周,瑕疵的产生率与实验例1的情况相比被抑制至约1/1000。即,可以确认到通过在辊与玻璃之间配置缓冲层可以抑制在玻璃的表面产生瑕疵。 [表1] 实验例1实验例2外周9.7%0.003%内周3.6%0.009%以上详细且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对玻璃制造方法和玻璃制造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等,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施加各种变更和修改,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本申请基于2012年11月1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252516号和2013年1月2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011655号主张优先权,将日本专利申请2012-252516号和日本专利申请2013-011655号的全部内容援引至本国际申请中。 符号说明 12 玻璃(玻璃带) 13、R1~R10、21、R31~R34 传送辊 23 缓冲层
《玻璃制造方法及玻璃制造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玻璃制造方法及玻璃制造装置.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成形工序,通过玻璃成形单元由熔融玻璃成形为玻璃带;和传送工序,在通过传送辊传送所述玻璃带的同时将所述玻璃带缓慢冷却至玻璃的应变点温度以下,所述传送工序包括缓冲层形成工序,所述缓冲层形成工序为向所述传送辊的至少一部分直接喷吹含有无机盐的溶液,并通过附着于所述传送辊的所述溶液干燥来形成无机盐的缓冲层。。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