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逆性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328200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49727.5

申请日:

2010.08.05

公开号:

CN101993484A

公开日:

2011.03.3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K 14/415申请日:20100805|||公开

IPC分类号:

C07K14/415; C12N15/29; C12N15/63; C12N5/10; C12N1/15; C12N1/19; C12N1/21; C12N15/11; A01H5/00

主分类号:

C07K14/415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发明人:

夏新界; 黄梅

地址:

410125 湖南省长沙市马坡岭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优先权:

2009.08.10 CN 200910091142.2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任凤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逆性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蛋白,是如下(a)或(b)的蛋白质:(a)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b)将序列1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植物耐逆性相关的由序列1衍生的蛋白质。该蛋白与耐逆性、株高以及谷穗和谷粒大小相关,可用于培育耐逆性转基因植株,也可用于培育生长速度快、谷穗谷粒大的转基因植株,在作物遗传改良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蛋白, 是如下 (a) 或 (b) 的蛋白质 : (a) 由序列表中序列 1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 (b) 将序列 1 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 / 或缺失和 / 或添加 且与植物耐逆性相关的由序列 1 衍生的蛋白质。
2: 权利要求 1 所述蛋白的编码基因或基因组基因。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编码基因,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编码基因为如下 1) 或 2) 或 3) 或 4) 或 5) 的 DNA 分子 : 1) 序列表中序列 2 自 5’ 末端第 73 至 789 位核苷酸所示的 DNA 分子 ; 2) 序列表中序列 2 自 5’ 末端第 5 至 856 位核苷酸所示的 DNA 分子 ; 3) 序列表中序列 2 所示的 DNA 分子 ; 4) 在严格条件下与 1) 或 2) 或 3) 限定的 DNA 序列杂交且编码植物耐逆性相关蛋白的 DNA 分子 ; 5) 与 1) 或 2) 或 3) 或 4) 限定的 DNA 序列具有 9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植物耐逆性相 关蛋白的 DNA 分子。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基因组基因,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基因组基因为如下 1) 或 2) 或 3) 或 4) 的 DNA 分子 : 1) 序列表中序列 3 所示的 DNA 分子 ; 2) 序列表中序列 4 所示的 DNA 分子 ; 3) 在严格条件下与 1) 或 2) 限定的 DNA 序列杂交且编码植物耐逆性相关蛋白的 DNA 分 子; 4) 与 1) 或 2) 或 3) 限定的 DNA 序列具有 9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植物耐逆性相关蛋白 的 DNA 分子。
5: 含有权利要求 2 或 3 或 4 所述编码基因或基因组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 表达盒、 转基 因细胞系或重组菌。
6: 根 据 权 利 要 求 5 所 述 的 重 组 表 达 载 体,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重组表达载体为在 pCAMBIA1300 的 Kpn I 和 Sal I 酶切位点之间插入特异 DNA 片段得到的重组质粒 ; 所述特 异 DNA 片段是用限制性内切酶 Kpn I 和 Xhol 双酶切 pJIT163-AK068115 得到的小片段 ; 所 述 pJIT163-AK068115 是将序列表中序列 2 自 5’ 末端第 5 至 856 位核苷酸所示的 DNA 分子 插入 pJIT163 的 BamH I 和 HindIII 酶切位点之间得到的重组质粒。
7: 扩增权利要求 2 或 3 或 4 所述基因的引物。
8: 一种培育转基因植物的方法, 是将权利要求 2 或 3 或 4 所述编码基因或基因组基因 导入目的植物中, 得到如下 (A) 和 / 或 (B) 和 / 或 (C) 的转基因植物 : (A) 耐逆性高于所述目的植物的转基因植物 ; (B) 株高高于所述目的植物的转基因植物 ; (C) 谷穗和 / 或谷粒大于所述目的植物的转基因植物。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权利要求 3 所述编码基因通过权利要求 6 所述重组表达载体导入所述目的植物中。
10: 根据权利要求 8 或 9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目的植物为单子叶植物或双子 叶植物 ; 所述单子叶植物优选为水稻 ; 所述耐逆性为耐寒性。

说明书


一种耐逆性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逆性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背景技术 低温、 干旱、 高温等逆境因子是影响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 据估计, 仅 低温造成世界各地水稻平均每年减产 5-10 %, 严重低温的年份 (3-4 年一次 ) 造成减产 20-40%。
     在逆境胁迫下植物体内会产生一系列应答反应, 伴随着许多生理生化及发育上的 变化。明确植物对逆境的反应机制, 将为抗逆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论据。目前, 植 物抗逆性研究已逐渐深入到细胞、 分子水平, 并与遗传学和遗传工程研究相结合, 探索用生 物技术来改进植物生长特性, 其目的是提高植物对逆境的适应能力。
     在干旱、 高盐和低温等环境胁迫的逆境条件下, 植物能够在分子、 细胞和整体水平 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以最大程度上减少环境所造成的伤害并得以生存。许多基因受胁迫诱 导表达, 这些基因的产物不仅能够直接参与植物的胁迫应答, 而且能够调节其它相关基因 的表达或参与信号传导途径, 从而使植物避免或减少伤害, 增强对胁迫环境的抗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逆性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耐逆性相关蛋白, 来自籼稻 (Oryza sativa), 是如下 (a) 或 (b) :
     (a) 由序列表中序列 1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
     (b) 将序列 1 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 / 或缺失和 / 或 添加且与植物耐逆性相关的由序列 1 衍生的蛋白质。
     为了使 (a) 中的蛋白质便于纯化, 可在由序列表中序列 1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 的蛋白质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连接上如表 1 所示的标签。
     表 1 标签的序列
     标签 Poly-Arg Poly-His FLAG Strep-tagII c-myc残基 5-6( 通常为 5 个 ) 2-10( 通常为 6 个 ) 8 8 10序列 RRRRR HHHHHH DYKDDDDK WSHPQFEK EQKLISEEDL上述 (b) 中的蛋白质可人工合成, 也可先合成其编码基因, 再进行生物表达得到。 上述 (b) 中的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可通过将序列表中序列 2 所示的 DNA 序列中缺失一个或几 个氨基酸残基的密码子, 和 / 或进行一个或几个碱基对的错义突变, 和 / 或在其 5′端和 / 或 3′端连上表 1 所示的标签的编码序列得到。
     本发明还保护所述蛋白的编码基因或基因组基因。
     所述编码基因可为如下 1) 或 2) 或 3) 或 4) 或 5) 的 DNA 分子 :
     1) 序列表中序列 2 自 5’ 末端第 73 至 789 位核苷酸所示的 DNA 分子 ;
     2) 序列表中序列 2 自 5’ 末端第 5 至 856 位核苷酸所示的 DNA 分子 ;
     3) 序列表中序列 2 所示的 DNA 分子 ;
     4) 在严格条件下与 1) 或 2) 或 3) 限定的 DNA 序列杂交且编码植物耐逆性相关蛋 白的 DNA 分子 ;
     5) 与 1) 或 2) 或 3) 或 4) 限定的 DNA 序列具有 9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植物耐逆 性相关蛋白的 DNA 分子
     所述基因组基因可为如下 1) 或 2) 或 3) 或 4) 的 DNA 分子 :
     1) 序列表中序列 3 所示的 DNA 分子 ; 2) 序列表中序列 4 所示的 DNA 分子 ;
     3) 在严格条件下与 1) 或 2) 限定的 DNA 序列杂交且编码植物耐逆性相关蛋白的 DNA 分子 ;
     4) 与 1) 或 2) 或 3) 限定的 DNA 序列具有 9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植物耐逆性相关 蛋白的 DNA 分子。
     序列 2 所示的 DNA 片段中, 自 5’ 末端第 5 至 30 位核苷酸为上游引物, 自 5’ 末端 第 836 至 856 位核苷酸为下游引物, 自 5’ 末端第 73 至 789 位核苷酸为基因的开放阅读框。 该基因没有内含子, 所以序列表的序列 2 自 5’ 末端第 5 至 856 位核苷酸与序列表的序列 4 自 5’ 末端第 1004 至 1855 位核苷酸是完全一致的。
     含有所述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 表达盒、 转基因细胞系和重组菌均属于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
     可用现有的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含有所述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所述植物表达载 体包括双元农杆菌载体和可用于植物微弹轰击的载体等。所述植物表达载体还可包含外 源基因的 3’ 端非翻译区域, 即包含聚腺苷酸信号和任何其它参与 mRNA 加工或基因表达的 DNA 片段。所述聚腺苷酸信号可引导聚腺苷酸加入到 mRNA 前体的 3’ 端。使用所述基因构 建重组植物表达载体时, 在其转录起始核苷酸前可加上任何一种增强型启动子或组成型启 动子, 它们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的植物启动子结合使用 ; 此外, 使用本发明的基因构建植物 表达载体时, 还可使用增强子, 包括翻译增强子或转录增强子, 这些增强子区域可以是 ATG 起始密码子或邻接区域起始密码子等, 但必需与编码序列的阅读框相同, 以保证整个序列 的正确翻译。 所述翻译控制信号和起始密码子的来源是广泛的, 可以是天然的, 也可以是合 成的。翻译起始区域可以来自转录起始区域或结构基因。为了便于对转基因植物细胞或植 物进行鉴定及筛选, 可对所用植物表达载体进行加工, 如加入可在植物中表达的编码可产 生颜色变化的酶或发光化合物的基因、 具有抗性的抗生素标记物或是抗化学试剂标记基因 等。从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考虑, 可不加任何选择性标记基因, 直接以逆境筛选转化植株。
     所述重组表达载体具体可为在 pCAMBIA1300 的 Kpn I 和 Sal I 酶切位点之间插入 特异 DNA 片段得到的重组质粒 ; 所述特异 DNA 片段是用限制性内切酶 Kpn I 和 Xhol 双酶切 pJIT163-AK068115 得到的小片段 ; 所述 pJIT163-AK068115 是将序列表中序列 2 自 5’ 末端 第 5 至 856 位核苷酸所示的 DNA 分子插入 pJIT163 的 BamH I 和 HindIII 酶切位点之间得 到的重组质粒。
     扩增所述基因的引物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培育转基因植物的方法, 是将所述基因导入目的植物中, 得到 如下 (A) 和 / 或 (B) 和 / 或 (C) 的转基因植物 :
     (A) 耐逆性高于所述目的植物的转基因植物 ;
     (B) 株高高于所述目的植物的转基因植物 ;
     (C) 谷穗和 / 或谷粒大于所述目的植物的转基因植物。
     所述基因具体可通过所述重组表达载体导入所述目的植物中。 携带有所述基因的 表达载体可通过使用 Ti 质粒、 Ri 质粒、 植物病毒载体、 直接 DNA 转化、 显微注射、 电导、 农杆 菌介导等常规生物学方法转化植物细胞或组织, 并将转化的植物组织培育成植株。所述目 的植物既可以是单子叶植物也可以是双子叶植物, 所述单子叶植物可为水稻, 如日本晴或 9311。所述耐逆性具体可为耐寒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来源于水稻的新蛋白, 该蛋白与耐逆性、 生长速度以及谷穗和 谷粒的大小相关, 可用于培育耐逆性转基因植株, 也可用于培育生长速度快、 谷穗谷粒大的 转基因植株, 在作物遗传改良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 1 为基因芯片分析超级杂交稻亲本培矮 64S 不同发育时期、 不同组织器官在干 旱、 低温、 高温条件下 OsXGD 的表达水平 ; 1, 2, 3 代表苗期, 孕穗期, 抽穗开花期 ; L 代表叶 片, P 代表穗 ; k 代表对照, c 代表低温, h 代表高温, d 代表干旱。
     图 2 为基因的 Harpin-induced 1 domain。
     图 3 为 PCR 扩增产物的电泳图谱 ; M: 200bp marker ; 1-4 : PCR 扩增产物。
     图 4 为 pMD-18T 载体的图谱。
     图 5 为重组质粒构建中各酶切片段的电泳图谱 ; M: 500bp marker ; 1: Kpn I 和 Xhol 酶切 pJIT163-AK068115 ; 2: Kpn I 和 Sal I 酶切 pCAMBIA1300。
     图 6 为实施例 3 中转基因植株的 PCR 鉴定图谱 ; M: marker ; 1-14 : 生根且成活的小 苗, 其中泳道 5 为 T13-1 株系, 泳道 13 为 T17-1 株系 ; 15 : 日本晴 ( 阴性对照 )。
     图 7 为实施例 3 中 T1 代转基因植株冷处理后的生长状况 ; DZ : 空载体对照 ; WT : 的 日本晴 ; T13-1、 T17-1 : 转基因植株的两个株系。
     图 8 为实施例 3 中 T1 代转基因植株的生长状况、 稻穗和稻粒照片。
     图 9 为实施例 3 中 T1 代转基因植株、 T2 代转基因植株的稻穗照片。
     图 10 为实施例 4 中 T1 代转基因植株的稻穗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 如无特殊说明, 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 如无特殊说明, 均为自 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下述实施例中的%, 如无特殊说明, 均为质量百分含量。以 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 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 结果取平均值。
     籼稻品种培矮 64S( 水稻 PA64) : 获自中国水稻杂交育种中心 ( 中国, 长沙 ) ; 中 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保证向公众提供 ; 参考文献 : 梁永书等, 籼粳交组合培矮 64S/ 日本晴 F2、 F3 及 F6 代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植物学通报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008, 25(1) : 59-66。
     水稻日本晴 : 种子获自中国水稻杂交育种中心 ( 中国, 长沙 )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 农业生态研究所保证向公众提供 ; 参考文献 : 梁永书等, 籼粳交组合培矮 64S/ 日本晴 F2、 F3 及 F6 代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植物学通报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008, 25(1) : 59-66。
     水稻 9311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保证向公众提供 ; 参考文献 : 杨 德卫等, 基于 CSSL 的水稻抽穗期 QTL 定位及遗传分析, 植物学报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010, 45(2) : 189-197。
     Columbia 拟南芥 ( 哥伦比亚生态型拟南芥 ; Col-0)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 研究所保证向公众提供 ; 参考文献 : 王金兰等, 在拟南芥中 OsRAA1 异位表达促进开花及下 胚轴伸长, 科学通报, 2009 年第 54 卷第 18 期 : 2819-2825。 pJIT163 载 体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保证向公众提供 ; 参考文 1 1 1 献: Feng-Yun Zhao, Xue-Jie Zhang , Ping-Hua Li , Yan-Xiu Zhao and Hui Zhang, Co-expression of the Suaeda salsa SsNHX1 and Arabidopsis AVP1 confer greater salt tolerance to transgenic rice than the single SsNHX1, Molecular Breeding, 1 380-3743(Print)1572-9788(Online), Volume 17, Number 4/2006 年 7 月, 341-353。
     实施例 1、 OsXGD 基因的发现
     以超级杂交稻为材料, 应用 Affymetrix 基因芯片技术和含 51, 279 转录子的水稻 基因组表达芯片 (The GeneChip Rice Genome Array, Part Number900601), 系统地分析 了超级稻亲本培矮 64S 不同发育时期、 不同组织器官在干旱、 低温、 高温条件下全基因组的 表达谱, 发现了与耐逆性高度有关的基因。探针如序列表的序列 5 所示 (GeneChip Rice Genome Array Probe Set ID : Os.12119.1.S1_at)。结果见图 1 和表 1。
     表 1 不同处理的各组织器官的相对表达量
     1Lck 2Lc 2Lck 3Lh 2Pck 3Pc50.4 1078.8 76.4 823.0 18.7 457.91Lc 2Lck 2Ld 2Pck 2Pd 3Pck1575.9 76.4 1021.2 18.7 78.5 163.22Lck 2Lh 3Lck 2Pc 3Pck 3Pd76.4 742.0 197.6 129.6 163.2 480.8OsXGD 基 因 位 于 水 稻 第 1 号 染 色 体 上。OsXGD 蛋 白 含 238 个 氨 基 酸 残 基。 CG 含 量 为 60.7 %, 无 内 含 子。OsXGD 蛋 白 的 等 电 点 为 10.08。OsXGD 基 因 含 有 一 个 Harpin-induced 1 domain, 在植物的敏感反应中有重要的作用, 见图 2。DANMAN 分析表 明该蛋白是一个亲水性蛋白。OsXGD 基因可能的启动子区在 ORF 上游 1200 多 bp 处, 有一 些顺式作用元件, 如 cis-acting element involved in heat stress responsiveness, gibberellin-responsive element 等, 3 region 在终止密码子下游 60 多 bp 处。基因芯片 数据表明该基因可能与水稻抗寒、 耐热、 耐旱性有关, 在水稻各组织器官, 各个发育生长时 期均有一定水平的表达, 但也受多种逆境因子诱导高表达。 初步分析为 - 转录因子基因 ( 指 挥员基因 )。
     OsXGD 基因的编码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 2 自 5’ 端第 73 至 789 位核苷酸所示, 基因 组基因如序列表的序列 3 和序列表的序列 4 所示 ( 序列 3 和序列 4 为反向互补序列 ), 编码 的蛋白质 (OsXGD 蛋白 ) 如序列表的序列 1 所示。OsXGD 基因受高温、 低温与干旱诱导、 在各 生长发育时期与组织器官均显著上调。
     实施例 2、 OsXGD 基因的克隆和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一、 OsXGD 基因的克隆 提取水稻 PA64 的基因组 DNA, 以基因组 DNA 为模板 ( 无内含子 ), 用 P1 和 P2 组成 的引物对进行 PCR 扩增, 得到 PCR 扩增产物 (OsXGD 基因 ) ;
     P1( 正向引物 ) : 5’ -TCTAGACATCCATCACTCGTTCGATCTCTCCC-3’ ;
     P2( 反向引物 ) : 5’ -CACGTGTGTGTCGTGTCGTTCCCAGCC-3’ 。
     PCR 反 应 条 件 : 94 ℃ /5min ; 94 ℃ /30s, 57 ℃ /40s, 72 ℃ /1min, 30 个 循 环 ; 72℃ /10min。
     PCR 扩增产物 (OsXGD 基因 ) 的电泳图谱见图 3。
     二、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1、 将步骤一得到的 PCR 扩增产物连接到 pMD-18T 克隆载体 (TA Cloning, 济南泰天 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见图 4) 上, 获得 pMD-18T-AK068115(OsXGD), 测序验证。
     2、 将 pMD-18T-AK068115 用 BamH I(T 载体上自带的 ) 和 HindIII 酶切, 回收小片 段; 将 pJIT163(pGreen, http://www.pgreen.ac.uk/) 用 BamH I 和 HindIII 酶切, 回收大片 段; 将大片段和小片段连接, 得到 pJIT163-AK068115(OsXGD)。pJIT163 带上有 2×35S 启动 子, pJIT163-AK068115(OsXGD) 中将目的基因与强启动子连接起来。
     3、 将 pJIT163-AK068115 用 Kpn I 和 Xhol 酶 切, 回 收 小 片 段 ; 将 pCAMBIA1300(CambiaLabs , http://www.cambia.org/daisy/bioforge_legacy/3725. html) 用 KpnI 和 Sal I 酶 切, 回收大片段 ; 将 大 片 段 和 小 片 段 连 接, 得到重组质粒 pCAMBIA1300-AK068115(OsXGD)。各酶切片段的电泳图谱见图 5。
     将重组质粒 pCAMBIA1300-AK068115(OsXGD) 进行测序, 结果表明 : 该重组质粒的 骨架为 pCAMBIA1300, 在 Kpn I 和 Sal I 酶切位点之间插入了 2×35S 启动子和序列表中序 列 2 自 5’ 末端第 5 至 856 位核苷酸所示的 OsXGD 基因, 由 2×35S 启动子启动 OsXGD 基因。
     三、 对照载体的构建
     将 pJIT163 用 Kpn I 和 Xhol 酶切, 回收小片段 ; 将 pCAMBIA1300 用 Kpn I 和 Sal I 酶切, 回收大片段 ; 将大片段和小片段连接, 得到对照质粒。
     实施例 3、 转基因水稻的获得和鉴定 诱导培养基 : NB+2, 4-D(2.0mg/mL)+6-BA(0.2mg/mL)+Sucrose(30g/L)+Agar(10g/L)。 继代培养基 : NB+2, 4-D(2.0mg/mL)+CHL(0.3g/L)+Maltose(30g/L)+Agar(8g/L)。
     筛 选 培 养 基: L3+2, 4-D(2.0mg/mL)+Pro(0.5g/L)+Gln(0.5g/L)+ 头 孢 霉 素 (500mg/L)+ 羧苄青霉素 (400mg/L)+ 潮霉素 (25mg/L)+Sucrose(30g/L)+Agar(8g/L) ; pH = 5.8。
     预 分 化 培 养 基: NB+Pro(0.5g/L)+CHL(0.3g/L)+6-BA(1.0mg/mL)+NAA(2.0mg/ mL)+ABA(5.0mg/mL)+ 羧苄青霉素 (200mg/L)+Sucrose(30g/L)+Agar(10g/L) ; pH = 5.8。
     分 化 培 养 基: NB+Pro(0.5g/L)+CHL(0.3g/L)+6-BA(2.0mg/mL)+KT(1.0mg/ mL)+Agar(10g/L)+NAA(0.5mg/mL)+IAA(0.5mg/mL)+ 羧苄青霉素 (200mg/L)+Maltose(30g/ L) ; pH = 5.8。
     生根培养基 : MS+NAA(0.5mg/L)+Maltose(30g/L)+Agar(10g/L) ; pH = 5.8。
     一、 转基因水稻的获得
     1、 重组农杆菌和愈伤组织的准备
     用冻融法 (Ca++buffer) 将重组质粒 pCAMBIA1300-AK068115(OsXGD) 导入根癌农 杆菌 EHA105( 购于天根生化科技 ( 北京 ) 有限公司 ), 获得的重组农杆菌。重组农杆菌划 LB 板 (LB+50mg/L 卡那霉素 +34mg/L 氯霉素 ), 两天后挑单菌落划 LB 板 (LB+50mg/L 卡那霉 素 +34mg/L 氯霉素 ) 全皿, 过夜后将菌重悬于 50ml 共培养基 (NBM+0.1mM 乙酰丁香酮 ) 中, 调 OD600 = 0.5, 即为重组农杆菌菌液。
     挑选健康日本晴种子剥去颖壳, 置于 37 ℃培养箱过夜。种子取出后放入灭菌的 三角瓶中, 先用体积分数为 75%乙醇表面灭菌 2min, 用无菌水冲洗 1 次, 0.1% HgCl 消毒 12min, 用无菌水冲洗 5 次, 再放入次氯酸钠原液消毒 40min, 无菌水冲洗 5 次, 于灭菌的滤纸 上晾干, 然后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 让胚的一半接触培养基。 每皿 18-20 粒, 置于 25-26℃下 暗培养, 以诱导愈伤组织。 20 天后, 挑选表面干爽、 结构致密的愈伤组织, 去除谷粒和愈伤中 的芽头转到继代培养基上, 这时候谷粒中营养已经被吸收而变软, 继代培养 1 次 (14 天 )。 挑选表面干爽结构致密的愈伤组织, 于灭菌的滤纸上风干至表面发白。
     2、 重组农杆菌介导转化
     将愈伤组织转移到重组农杆菌菌液中浸泡 30min, 每隔 5min 摇晃一次。然后用无 菌水冲洗愈伤组织 5 次至液体不浑浊, 用灭菌滤纸吸干水分, 于灭菌的滤纸上风干至愈伤 表面发白。 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共培养基 (NBM+0.1mM 乙酰丁香酮 ; 其上有用液体共培养基浸 湿的滤纸 ), 25-26℃下暗培养 3 天。
     3、 筛选培养
     将愈伤组织转入灭过菌的三角瓶中, 用菌水冲洗 5 次至液体不浑浊, 再用加有 500mg/L 头胞霉素和 400mg/L 羧苄青霉素的灭菌水浸泡 30min, 每隔 5min 摇晃一次。用灭 菌滤纸吸干水分, 于灭菌的滤纸上风干至愈伤组织表面发白。 在筛选培养基上 25-26℃下暗 培养, 20 天后将长出抗性愈伤的愈伤整体转入新的筛选培养基中。
     4、 分化培养
     两次筛选后将筛选培养基中长出抗性愈伤的愈伤整体转移到预分化培养基中,
     25-26℃, 14h 光照培养 ( 光强 1000-1500lx), 3-7 天陆续有愈伤组织变绿。 将预分化培养基 中变绿的愈伤组织转到分化培养基中, 置于 25-26℃, 14h 光照培养 ( 光强 1000-1500lx), 每 20 天更换一次培养基。
     5、 生根和移栽
     绿 苗 高 5-8cm 时,转 移 到 生 根 培 养 基, 25-26 ℃, 14h 光 照 培 养 ( 光 强 1000-1500lx)3-4 周。将生根且成活的小苗移栽至泥土中, 培养至成熟。
     成活的幼苗取叶片, 提取基因组 DNA, 用潮霉素引物 (P3 和 P4) 进行 PCR 鉴定, 鉴定 图谱见图 6。PCR 鉴定阳性的植株为转 OsXGD 基因水稻 T0 代植株。
     P3 : 5’ -ACCTGCCTGAAACCGAACTG-3’ ;
     P4 5’ -CTGCTCCATACAAGCCAACC-3’ 。
     T1 代表示 T0 代自交产生的种子及由它所长成的植株。T2 代表示 T1 代自交产生的 种子及由它所长成的植株。
     二、 转空载体对照水稻的获得
     用对照质粒代替重组质粒 pCAMBIA1300-AK068115, 其它同步骤一, 获得转空载体 对照水稻 T0 代植株。
     三、 转基因水稻的鉴定
     1、 耐寒性鉴定
     分别检测转 OsXGD 基因水稻的两个株系 (T13-1 和 T17-1) 的 T1 代、 转空载体对照 水稻 (DZ) 的 T1 代和日本晴水稻 (WT) 的耐寒性, 每个株系 30 株。
     将水稻种子播种后置于人工气候箱中, 先在 22℃下生长到 3 叶期, 然后 6℃冷处理 7 天, 再在 22℃下恢复生长 10 天, 拍照。照片见图 7。转基因植株大多存活, 而转空载体植 株和野生型植株几乎全部枯黄死亡。
     2、 生长和生产性能鉴定
     将 T1 代种子 (T13-1 或日本晴或转空载体对照水稻 ) 播种于田间 ( 每个株系 30 株 ), 收穗时进行观察并拍照, 照片见图 8A, 收获稻穗后, 稻穗的照片见图 8C 和图 8D。将 T1 代种子 (T17-1 或日本晴或转空载体对照水稻 ) 播种于花盆 ( 每个株系 30 株 ), 收穗时进行 观察并拍照, 照片见图 8B。转空载体对照水稻的表型和日本晴一致。
     结果表明 : 转基因植株生长加速, 增高、 增大近一倍, 谷穗和谷粒均显著增大。
     3、 生产性能鉴定
     将日本晴和 T13-1 的 T1 代和 T2 代种子播种于田间 ( 每个株系 30 株 ), 收获谷穗 后对谷穗进行观察并拍照, 照片见图 9。
     结果表明 : 转基因植株的谷穗、 谷粒均显著增大。
     实施例 4、 转基因水稻的获得和鉴定
     用水稻品种 9311 代替日本晴, 其它方法同实施例 3, 得到转基因水稻和转空载体 对照水稻。
     将 9311、 转基因水稻的 T1 代种子和转空载体对照水稻的 T1 代种子播种于田间 ( 每 个株系 30 株 ), 收获谷穗后对谷穗进行观察并拍照, 照片见图 10。转空载体对照水稻的表 型和日本晴一致。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逆性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背景技术 低温、 干旱、 高温等逆境因子是影响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 据估计, 仅 低温造成世界各地水稻平均每年减产 5-10 %, 严重低温的年份 (3-4 年一次 ) 造成减产 20-40%。
     在逆境胁迫下植物体内会产生一系列应答反应, 伴随着许多生理生化及发育上的 变化。明确植物对逆境的反应机制, 将为抗逆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论据。目前, 植 物抗逆性研究已逐渐深入到细胞、 分子水平, 并与遗传学和遗传工程研究相结合, 探索用生 物技术来改进植物生长特性, 其目的是提高植物对逆境的适应能力。
     在干旱、 高盐和低温等环境胁迫的逆境条件下, 植物能够在分子、 细胞和整体水平 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以最大程度上减少环境所造成的伤害并得以生存。许多基因受胁迫诱 导表达, 这些基因的产物不仅能够直接参与植物的胁迫应答, 而且能够调节其它相关基因 的表达或参与信号传导途径, 从而使植物避免或减少伤害, 增强对胁迫环境的抗性。
     在逆境胁迫下植物体内会产生一系列应答反应, 伴随着许多生理生化及发育上的 变化。明确植物对逆境的反应机制, 将为抗逆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论据。目前, 植 物抗逆性研究已逐渐深入到细胞、 分子水平, 并与遗传学和遗传工程研究相结合, 探索用生 物技术来改进植物生长特性, 其目的是提高植物对逆境的适应能力。
     在干旱、 高盐和低温等环境胁迫的逆境条件下, 植物能够在分子、 细胞和整体水平 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以最大程度上减少环境所造成的伤害并得以生存。许多基因受胁迫诱 导表达, 这些基因的产物不仅能够直接参与植物的胁迫应答, 而且能够调节其它相关基因 的表达或参与信号传导途径, 从而使植物避免或减少伤害, 增强对胁迫环境的抗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逆性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耐逆性相关蛋白, 来自籼稻 (Oryza sativa), 是如下 (a) 或 (b) :
     (a) 由序列表中序列 1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
     (b) 将序列 1 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 / 或缺失和 / 或 添加且与植物耐逆性相关的由序列 1 衍生的蛋白质。
     为了使 (a) 中的蛋白质便于纯化, 可在由序列表中序列 1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 的蛋白质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连接上如表 1 所示的标签。
     表 1 标签的序列
    标签 Poly-Arg Poly-His FLAG Strep-tagII c-myc残基 5-6( 通常为 5 个 ) 2-10( 通常为 6 个 ) 8 8 10序列 RRRRR HHHHHH DYKDDDDK WSHPQFEK EQKLISEEDL上述 (b) 中的蛋白质可人工合成, 也可先合成其编码基因, 再进行生物表达得到。 上述 (b) 中的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可通过将序列表中序列 2 所示的 DNA 序列中缺失一个或几 个氨基酸残基的密码子, 和 / 或进行一个或几个碱基对的错义突变, 和 / 或在其 5′端和 / 或 3′端连上表 1 所示的标签的编码序列得到。
     本发明还保护所述蛋白的编码基因或基因组基因。
     所述编码基因可为如下 1) 或 2) 或 3) 或 4) 或 5) 的 DNA 分子 :
     1) 序列表中序列 2 自 5’ 末端第 73 至 789 位核苷酸所示的 DNA 分子 ;
     2) 序列表中序列 2 自 5’ 末端第 5 至 856 位核苷酸所示的 DNA 分子 ;
     3) 序列表中序列 2 所示的 DNA 分子 ;
     4) 在严格条件下与 1) 或 2) 或 3) 限定的 DNA 序列杂交且编码植物耐逆性相关蛋 白的 DNA 分子 ;
     5) 与 1) 或 2) 或 3) 或 4) 限定的 DNA 序列具有 9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植物耐逆 性相关蛋白的 DNA 分子
     所述基因组基因可为如下 1) 或 2) 或 3) 或 4) 的 DNA 分子 :
     1) 序列表中序列 3 所示的 DNA 分子 ; 2) 序列表中序列 4 所示的 DNA 分子 ;
     3) 在严格条件下与 1) 或 2) 限定的 DNA 序列杂交且编码植物耐逆性相关蛋白的 DNA 分子 ;
     4) 与 1) 或 2) 或 3) 限定的 DNA 序列具有 9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植物耐逆性相关 蛋白的 DNA 分子。
     序列 2 所示的 DNA 片段中, 自 5’ 末端第 5 至 30 位核苷酸为上游引物, 自 5’ 末端 第 836 至 856 位核苷酸为下游引物, 自 5’ 末端第 73 至 789 位核苷酸为基因的开放阅读框。 该基因没有内含子, 所以序列表的序列 2 自 5’ 末端第 5 至 856 位核苷酸与序列表的序列 4 自 5’ 末端第 1004 至 1855 位核苷酸是完全一致的。
     含有所述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 表达盒、 转基因细胞系和重组菌均属于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
     可用现有的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含有所述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所述植物表达载 体包括双元农杆菌载体和可用于植物微弹轰击的载体等。所述植物表达载体还可包含外 源基因的 3’ 端非翻译区域, 即包含聚腺苷酸信号和任何其它参与 mRNA 加工或基因表达的 DNA 片段。所述聚腺苷酸信号可引导聚腺苷酸加入到 mRNA 前体的 3’ 端。使用所述基因构 建重组植物表达载体时, 在其转录起始核苷酸前可加上任何一种增强型启动子或组成型启 动子, 它们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的植物启动子结合使用 ; 此外, 使用本发明的基因构建植物 表达载体时, 还可使用增强子, 包括翻译增强子或转录增强子, 这些增强子区域可以是 ATG 起始密码子或邻接区域起始密码子等, 但必需与编码序列的阅读框相同, 以保证整个序列 的正确翻译。 所述翻译控制信号和起始密码子的来源是广泛的, 可以是天然的, 也可以是合 成的。翻译起始区域可以来自转录起始区域或结构基因。为了便于对转基因植物细胞或植 物进行鉴定及筛选, 可对所用植物表达载体进行加工, 如加入可在植物中表达的编码可产 生颜色变化的酶或发光化合物的基因、 具有抗性的抗生素标记物或是抗化学试剂标记基因 等。从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考虑, 可不加任何选择性标记基因, 直接以逆境筛选转化植株。
     所述重组表达载体具体可为在 pCAMBIA1300 的 Kpn I 和 Sal I 酶切位点之间插入 特异 DNA 片段得到的重组质粒 ; 所述特异 DNA 片段是用限制性内切酶 Kpn I 和 Xhol 双酶切 pJIT163-AK068115 得到的小片段 ; 所述 pJIT163-AK068115 是将序列表中序列 2 自 5’ 末端 第 5 至 856 位核苷酸所示的 DNA 分子插入 pJIT163 的 BamH I 和 HindIII 酶切位点之间得 到的重组质粒。
     扩增所述基因的引物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培育转基因植物的方法, 是将所述基因导入目的植物中, 得到 如下 (A) 和 / 或 (B) 和 / 或 (C) 的转基因植物 :
     (A) 耐逆性高于所述目的植物的转基因植物 ;
     (B) 株高高于所述目的植物的转基因植物 ;
     (C) 谷穗和 / 或谷粒大于所述目的植物的转基因植物。
     所述基因具体可通过所述重组表达载体导入所述目的植物中。 携带有所述基因的 表达载体可通过使用 Ti 质粒、 Ri 质粒、 植物病毒载体、 直接 DNA 转化、 显微注射、 电导、 农杆 菌介导等常规生物学方法转化植物细胞或组织, 并将转化的植物组织培育成植株。所述目 的植物既可以是单子叶植物也可以是双子叶植物, 所述单子叶植物可为水稻, 如日本晴或 9311。所述耐逆性具体可为耐寒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来源于水稻的新蛋白, 该蛋白与耐逆性、 生长速度以及谷穗和 谷粒的大小相关, 可用于培育耐逆性转基因植株, 也可用于培育生长速度快、 谷穗谷粒大的 转基因植株, 在作物遗传改良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 1 为基因芯片分析超级杂交稻亲本培矮 64S 不同发育时期、 不同组织器官在干 旱、 低温、 高温条件下 OsXGD 的表达水平 ; 1, 2, 3 代表苗期, 孕穗期, 抽穗开花期 ; L 代表叶 片, P 代表穗 ; k 代表对照, c 代表低温, h 代表高温, d 代表干旱。
     图 2 为基因的 Harpin-induced 1 domain。
     图 3 为 PCR 扩增产物的电泳图谱 ; M: 200bp marker ; 1-4 : PCR 扩增产物。
     图 4 为 pMD-18T 载体的图谱。
     图 5 为重组质粒构建中各酶切片段的电泳图谱 ; M: 500bp marker ; 1: Kpn I 和 Xhol 酶切 pJIT163-AK068115 ; 2: Kpn I 和 Sal I 酶切 pCAMBIA1300。
     图 6 为实施例 3 中转基因植株的 PCR 鉴定图谱 ; M: marker ; 1-14 : 生根且成活的小 苗, 其中泳道 5 为 T13-1 株系, 泳道 13 为 T17-1 株系 ; 15 : 日本晴 ( 阴性对照 )。
     图 7 为实施例 3 中 T1 代转基因植株冷处理后的生长状况 ; DZ : 空载体对照 ; WT : 的 日本晴 ; T13-1、 T17-1 : 转基因植株的两个株系。
     图 8 为实施例 3 中 T1 代转基因植株的生长状况、 稻穗和稻粒照片。
     图 9 为实施例 3 中 T1 代转基因植株、 T2 代转基因植株的稻穗照片。
     图 10 为实施例 4 中 T1 代转基因植株的稻穗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 如无特殊说明, 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 如无特殊说明, 均为自 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下述实施例中的%, 如无特殊说明, 均为质量百分含量。以 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 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 结果取平均值。
     籼稻品种培矮 64S( 水稻 PA64) : 获自中国水稻杂交育种中心 ( 中国, 长沙 ) ; 中 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保证向公众提供 ; 参考文献 : 梁永书等, 籼粳交组合培矮 64S/ 日本晴 F2、 F3 及 F6 代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植物学通报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008, 25(1) : 59-66。
     水稻日本晴 : 种子获自中国水稻杂交育种中心 ( 中国, 长沙 )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 农业生态研究所保证向公众提供 ; 参考文献 : 梁永书等, 籼粳交组合培矮 64S/ 日本晴 F2、 F3 及 F6 代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植物学通报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008, 25(1) : 59-66。
     水稻 9311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保证向公众提供 ; 参考文献 : 杨 德卫等, 基于 CSSL 的水稻抽穗期 QTL 定位及遗传分析, 植物学报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010, 45(2) : 189-197。
     Columbia 拟南芥 ( 哥伦比亚生态型拟南芥 ; Col-0)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 研究所保证向公众提供 ; 参考文献 : 王金兰等, 在拟南芥中 OsRAA1 异位表达促进开花及下 胚轴伸长, 科学通报, 2009 年第 54 卷第 18 期 : 2819-2825。 pJIT163 载 体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保证向公众提供 ; 参考文 1 1 1 献: Feng-Yun Zhao, Xue-Jie Zhang , Ping-Hua Li , Yan-Xiu Zhao and Hui Zhang, Co-expression of the Suaeda salsa SsNHX1 and Arabidopsis AVP1 confer greater salt tolerance to transgenic rice than the single SsNHX1, Molecular Breeding, 1 380-3743(Print)1572-9788(Online), Volume 17, Number 4/2006 年 7 月, 341-353。
     实施例 1、 OsXGD 基因的发现
     以超级杂交稻为材料, 应用 Affymetrix 基因芯片技术和含 51, 279 转录子的水稻 基因组表达芯片 (The GeneChip Rice Genome Array, Part Number900601), 系统地分析 了超级稻亲本培矮 64S 不同发育时期、 不同组织器官在干旱、 低温、 高温条件下全基因组的 表达谱, 发现了与耐逆性高度有关的基因。探针如序列表的序列 5 所示 (GeneChip Rice Genome Array Probe Set ID : Os.12119.1.S1_at)。结果见图 1 和表 1。
     表 1 不同处理的各组织器官的相对表达量
    
    1Lck 2Lc 2Lck 3Lh 2Pck 3Pc50.4 1078.8 76.4 823.0 18.7 457.91Lc 2Lck 2Ld 2Pck 2Pd 3Pck1575.9 76.4 1021.2 18.7 78.5 163.22Lck 2Lh 3Lck 2Pc 3Pck 3Pd76.4 742.0 197.6 129.6 163.2 480.8OsXGD 基 因 位 于 水 稻 第 1 号 染 色 体 上。OsXGD 蛋 白 含 238 个 氨 基 酸 残 基。 CG 含 量 为 60.7 %, 无 内 含 子。OsXGD 蛋 白 的 等 电 点 为 10.08。OsXGD 基 因 含 有 一 个 Harpin-induced 1 domain, 在植物的敏感反应中有重要的作用, 见图 2。DANMAN 分析表 明该蛋白是一个亲水性蛋白。OsXGD 基因可能的启动子区在 ORF 上游 1200 多 bp 处, 有一 些顺式作用元件, 如 cis-acting element involved in heat stress responsiveness, gibberellin-responsive element 等, 3 region 在终止密码子下游 60 多 bp 处。基因芯片 数据表明该基因可能与水稻抗寒、 耐热、 耐旱性有关, 在水稻各组织器官, 各个发育生长时 期均有一定水平的表达, 但也受多种逆境因子诱导高表达。 初步分析为 - 转录因子基因 ( 指 挥员基因 )。
     OsXGD 基因的编码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 2 自 5’ 端第 73 至 789 位核苷酸所示, 基因 组基因如序列表的序列 3 和序列表的序列 4 所示 ( 序列 3 和序列 4 为反向互补序列 ), 编码 的蛋白质 (OsXGD 蛋白 ) 如序列表的序列 1 所示。OsXGD 基因受高温、 低温与干旱诱导、 在各 生长发育时期与组织器官均显著上调。
     实施例 2、 OsXGD 基因的克隆和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一、 OsXGD 基因的克隆 提取水稻 PA64 的基因组 DNA, 以基因组 DNA 为模板 ( 无内含子 ), 用 P1 和 P2 组成 的引物对进行 PCR 扩增, 得到 PCR 扩增产物 (OsXGD 基因 ) ;
     P1( 正向引物 ) : 5’ -TCTAGACATCCATCACTCGTTCGATCTCTCCC-3’ ;
     P2( 反向引物 ) : 5’ -CACGTGTGTGTCGTGTCGTTCCCAGCC-3’ 。
     PCR 反 应 条 件 : 94 ℃ /5min ; 94 ℃ /30s, 57 ℃ /40s, 72 ℃ /1min, 30 个 循 环 ; 72℃ /10min。
     PCR 扩增产物 (OsXGD 基因 ) 的电泳图谱见图 3。
     二、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1、 将步骤一得到的 PCR 扩增产物连接到 pMD-18T 克隆载体 (TA Cloning, 济南泰天 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见图 4) 上, 获得 pMD-18T-AK068115(OsXGD), 测序验证。
     2、 将 pMD-18T-AK068115 用 BamH I(T 载体上自带的 ) 和 HindIII 酶切, 回收小片 段; 将 pJIT163(pGreen, http://www.pgreen.ac.uk/) 用 BamH I 和 HindIII 酶切, 回收大片 段; 将大片段和小片段连接, 得到 pJIT163-AK068115(OsXGD)。pJIT163 带上有 2×35S 启动 子, pJIT163-AK068115(OsXGD) 中将目的基因与强启动子连接起来。
     3、 将 pJIT163-AK068115 用 Kpn I 和 Xhol 酶 切, 回 收 小 片 段 ; 将 pCAMBIA1300(CambiaLabs , http://www.cambia.org/daisy/bioforge_legacy/3725. html) 用 KpnI 和 Sal I 酶 切, 回收大片段 ; 将 大 片 段 和 小 片 段 连 接, 得到重组质粒 pCAMBIA1300-AK068115(OsXGD)。各酶切片段的电泳图谱见图 5。
     将重组质粒 pCAMBIA1300-AK068115(OsXGD) 进行测序, 结果表明 : 该重组质粒的 骨架为 pCAMBIA1300, 在 Kpn I 和 Sal I 酶切位点之间插入了 2×35S 启动子和序列表中序 列 2 自 5’ 末端第 5 至 856 位核苷酸所示的 OsXGD 基因, 由 2×35S 启动子启动 OsXGD 基因。
     三、 对照载体的构建
     将 pJIT163 用 Kpn I 和 Xhol 酶切, 回收小片段 ; 将 pCAMBIA1300 用 Kpn I 和 Sal I 酶切, 回收大片段 ; 将大片段和小片段连接, 得到对照质粒。
     实施例 3、 转基因水稻的获得和鉴定 诱导培养基 : NB+2, 4-D(2.0mg/mL)+6-BA(0.2mg/mL)+Sucrose(30g/L)+Agar(10g/L)。 继代培养基 : NB+2, 4-D(2.0mg/mL)+CHL(0.3g/L)+Maltose(30g/L)+Agar(8g/L)。
     筛 选 培 养 基: L3+2, 4-D(2.0mg/mL)+Pro(0.5g/L)+Gln(0.5g/L)+ 头 孢 霉 素 (500mg/L)+ 羧苄青霉素 (400mg/L)+ 潮霉素 (25mg/L)+Sucrose(30g/L)+Agar(8g/L) ; pH = 5.8。
     预 分 化 培 养 基: NB+Pro(0.5g/L)+CHL(0.3g/L)+6-BA(1.0mg/mL)+NAA(2.0mg/ mL)+ABA(5.0mg/mL)+ 羧苄青霉素 (200mg/L)+Sucrose(30g/L)+Agar(10g/L) ; pH = 5.8。
     分 化 培 养 基: NB+Pro(0.5g/L)+CHL(0.3g/L)+6-BA(2.0mg/mL)+KT(1.0mg/ mL)+Agar(10g/L)+NAA(0.5mg/mL)+IAA(0.5mg/mL)+ 羧苄青霉素 (200mg/L)+Maltose(30g/ L) ; pH = 5.8。
     生根培养基 : MS+NAA(0.5mg/L)+Maltose(30g/L)+Agar(10g/L) ; pH = 5.8。
     一、 转基因水稻的获得
     1、 重组农杆菌和愈伤组织的准备
    用冻融法 (Ca++buffer) 将重组质粒 pCAMBIA1300-AK068115(OsXGD) 导入根癌农 杆菌 EHA105( 购于天根生化科技 ( 北京 ) 有限公司 ), 获得的重组农杆菌。重组农杆菌划 LB 板 (LB+50mg/L 卡那霉素 +34mg/L 氯霉素 ), 两天后挑单菌落划 LB 板 (LB+50mg/L 卡那霉 素 +34mg/L 氯霉素 ) 全皿, 过夜后将菌重悬于 50ml 共培养基 (NBM+0.1mM 乙酰丁香酮 ) 中, 调 OD600 = 0.5, 即为重组农杆菌菌液。
     挑选健康日本晴种子剥去颖壳, 置于 37 ℃培养箱过夜。种子取出后放入灭菌的 三角瓶中, 先用体积分数为 75%乙醇表面灭菌 2min, 用无菌水冲洗 1 次, 0.1% HgCl 消毒 12min, 用无菌水冲洗 5 次, 再放入次氯酸钠原液消毒 40min, 无菌水冲洗 5 次, 于灭菌的滤纸 上晾干, 然后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 让胚的一半接触培养基。 每皿 18-20 粒, 置于 25-26℃下 暗培养, 以诱导愈伤组织。 20 天后, 挑选表面干爽、 结构致密的愈伤组织, 去除谷粒和愈伤中 的芽头转到继代培养基上, 这时候谷粒中营养已经被吸收而变软, 继代培养 1 次 (14 天 )。 挑选表面干爽结构致密的愈伤组织, 于灭菌的滤纸上风干至表面发白。
     2、 重组农杆菌介导转化
     将愈伤组织转移到重组农杆菌菌液中浸泡 30min, 每隔 5min 摇晃一次。然后用无 菌水冲洗愈伤组织 5 次至液体不浑浊, 用灭菌滤纸吸干水分, 于灭菌的滤纸上风干至愈伤 表面发白。 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共培养基 (NBM+0.1mM 乙酰丁香酮 ; 其上有用液体共培养基浸 湿的滤纸 ), 25-26℃下暗培养 3 天。
     3、 筛选培养
     将愈伤组织转入灭过菌的三角瓶中, 用菌水冲洗 5 次至液体不浑浊, 再用加有 500mg/L 头胞霉素和 400mg/L 羧苄青霉素的灭菌水浸泡 30min, 每隔 5min 摇晃一次。用灭 菌滤纸吸干水分, 于灭菌的滤纸上风干至愈伤组织表面发白。 在筛选培养基上 25-26℃下暗 培养, 20 天后将长出抗性愈伤的愈伤整体转入新的筛选培养基中。
     4、 分化培养
     两次筛选后将筛选培养基中长出抗性愈伤的愈伤整体转移到预分化培养基中,
     25-26℃, 14h 光照培养 ( 光强 1000-1500lx), 3-7 天陆续有愈伤组织变绿。 将预分化培养基 中变绿的愈伤组织转到分化培养基中, 置于 25-26℃, 14h 光照培养 ( 光强 1000-1500lx), 每 20 天更换一次培养基。
     5、 生根和移栽
     绿 苗 高 5-8cm 时,转 移 到 生 根 培 养 基, 25-26 ℃, 14h 光 照 培 养 ( 光 强 1000-1500lx)3-4 周。将生根且成活的小苗移栽至泥土中, 培养至成熟。
     成活的幼苗取叶片, 提取基因组 DNA, 用潮霉素引物 (P3 和 P4) 进行 PCR 鉴定, 鉴定 图谱见图 6。PCR 鉴定阳性的植株为转 OsXGD 基因水稻 T0 代植株。
     P3 : 5’ -ACCTGCCTGAAACCGAACTG-3’ ;
     P4 5’ -CTGCTCCATACAAGCCAACC-3’ 。
     T1 代表示 T0 代自交产生的种子及由它所长成的植株。T2 代表示 T1 代自交产生的 种子及由它所长成的植株。
     二、 转空载体对照水稻的获得
     用对照质粒代替重组质粒 pCAMBIA1300-AK068115, 其它同步骤一, 获得转空载体 对照水稻 T0 代植株。
     三、 转基因水稻的鉴定
     1、 耐寒性鉴定
     分别检测转 OsXGD 基因水稻的两个株系 (T13-1 和 T17-1) 的 T1 代、 转空载体对照 水稻 (DZ) 的 T1 代和日本晴水稻 (WT) 的耐寒性, 每个株系 30 株。
     将水稻种子播种后置于人工气候箱中, 先在 22℃下生长到 3 叶期, 然后 6℃冷处理 7 天, 再在 22℃下恢复生长 10 天, 拍照。照片见图 7。转基因植株大多存活, 而转空载体植 株和野生型植株几乎全部枯黄死亡。
     2、 生长和生产性能鉴定
     将 T1 代种子 (T13-1 或日本晴或转空载体对照水稻 ) 播种于田间 ( 每个株系 30 株 ), 收穗时进行观察并拍照, 照片见图 8A, 收获稻穗后, 稻穗的照片见图 8C 和图 8D。将 T1 代种子 (T17-1 或日本晴或转空载体对照水稻 ) 播种于花盆 ( 每个株系 30 株 ), 收穗时进行 观察并拍照, 照片见图 8B。转空载体对照水稻的表型和日本晴一致。
     结果表明 : 转基因植株生长加速, 增高、 增大近一倍, 谷穗和谷粒均显著增大。
     3、 生产性能鉴定
     将日本晴和 T13-1 的 T1 代和 T2 代种子播种于田间 ( 每个株系 30 株 ), 收获谷穗 后对谷穗进行观察并拍照, 照片见图 9。
     结果表明 : 转基因植株的谷穗、 谷粒均显著增大。
     实施例 4、 转基因水稻的获得和鉴定
     用水稻品种 9311 代替日本晴, 其它方法同实施例 3, 得到转基因水稻和转空载体 对照水稻。
     将 9311、 转基因水稻的 T1 代种子和转空载体对照水稻的 T1 代种子播种于田间 ( 每 个株系 30 株 ), 收获谷穗后对谷穗进行观察并拍照, 照片见图 10。转空载体对照水稻的表 型和日本晴一致。
     结果表明 : 转基因植株的谷穗、 谷粒均显著增大。9101993484 A CN 101993487
    序列表1/7 页
     10101993484 A CN 101993487序列表2/7 页
    11101993484 A CN 101993487序列表3/7 页
    12101993484 A CN 101993487序列表4/7 页
    13101993484 A CN 101993487序列表5/7 页
    14101993484 A CN 101993487序列表6/7 页
    15101993484 A CN 101993487序列表7/7 页

一种耐逆性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一种耐逆性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一种耐逆性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耐逆性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耐逆性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93484A43申请公布日20110330CN101993484ACN101993484A21申请号201010249727522申请日20100805200910091142220090810CNC07K14/415200601C12N15/29200601C12N15/63200601C12N5/10200601C12N1/15200601C12N1/19200601C12N1/21200601C12N15/11200601A01H5/0020060171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地址410125湖南省长沙市马坡岭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72发明人。

2、夏新界黄梅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5代理人关畅任凤华54发明名称一种耐逆性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逆性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蛋白,是如下A或B的蛋白质A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B将序列1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植物耐逆性相关的由序列1衍生的蛋白质。该蛋白与耐逆性、株高以及谷穗和谷粒大小相关,可用于培育耐逆性转基因植株,也可用于培育生长速度快、谷穗谷粒大的转基因植株,在作物遗传改良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66本国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

3、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序列表7页附图4页CN101993487A1/1页21一种蛋白,是如下A或B的蛋白质A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B将序列1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植物耐逆性相关的由序列1衍生的蛋白质。2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的编码基因或基因组基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码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基因为如下1或2或3或4或5的DNA分子1序列表中序列2自5末端第73至789位核苷酸所示的DNA分子;2序列表中序列2自5末端第5至856位核苷酸所示的DNA分子;3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DNA分子;4在严格条件。

4、下与1或2或3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编码植物耐逆性相关蛋白的DNA分子;5与1或2或3或4限定的DNA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植物耐逆性相关蛋白的DNA分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因组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因组基因为如下1或2或3或4的DNA分子1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的DNA分子;2序列表中序列4所示的DNA分子;3在严格条件下与1或2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编码植物耐逆性相关蛋白的DNA分子;4与1或2或3限定的DNA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植物耐逆性相关蛋白的DNA分子。5含有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编码基因或基因组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表达盒、转基因细胞系或重组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5、的重组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表达载体为在PCAMBIA1300的KPNI和SALI酶切位点之间插入特异DNA片段得到的重组质粒;所述特异DNA片段是用限制性内切酶KPNI和XHOL双酶切PJIT163AK068115得到的小片段;所述PJIT163AK068115是将序列表中序列2自5末端第5至856位核苷酸所示的DNA分子插入PJIT163的BAMHI和HINDIII酶切位点之间得到的重组质粒。7扩增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基因的引物。8一种培育转基因植物的方法,是将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编码基因或基因组基因导入目的植物中,得到如下A和/或B和/或C的转基因植物A耐逆性高于所述目的植物的。

6、转基因植物;B株高高于所述目的植物的转基因植物;C谷穗和/或谷粒大于所述目的植物的转基因植物。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3所述编码基因通过权利要求6所述重组表达载体导入所述目的植物中。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植物为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植物;所述单子叶植物优选为水稻;所述耐逆性为耐寒性。权利要求书CN101993484ACN101993487A1/7页3一种耐逆性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逆性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背景技术0002低温、干旱、高温等逆境因子是影响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据估计,仅低温造成世界各。

7、地水稻平均每年减产510,严重低温的年份34年一次造成减产2040。0003在逆境胁迫下植物体内会产生一系列应答反应,伴随着许多生理生化及发育上的变化。明确植物对逆境的反应机制,将为抗逆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论据。目前,植物抗逆性研究已逐渐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并与遗传学和遗传工程研究相结合,探索用生物技术来改进植物生长特性,其目的是提高植物对逆境的适应能力。0004在干旱、高盐和低温等环境胁迫的逆境条件下,植物能够在分子、细胞和整体水平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最大程度上减少环境所造成的伤害并得以生存。许多基因受胁迫诱导表达,这些基因的产物不仅能够直接参与植物的胁迫应答,而且能够调节其它相关基。

8、因的表达或参与信号传导途径,从而使植物避免或减少伤害,增强对胁迫环境的抗性。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逆性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0006本发明提供的耐逆性相关蛋白,来自籼稻ORYZASATIVA,是如下A或B0007A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0008B将序列1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植物耐逆性相关的由序列1衍生的蛋白质。0009为了使A中的蛋白质便于纯化,可在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连接上如表1所示的标签。0010表1标签的序列0011标签残基序列POLYARG56通常为。

9、5个RRRRRPOLYHIS210通常为6个HHHHHHFLAG8DYKDDDDKSTREPTAGII8WSHPQFEKCMYC10EQKLISEEDL说明书CN101993484ACN101993487A2/7页40012上述B中的蛋白质可人工合成,也可先合成其编码基因,再进行生物表达得到。上述B中的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可通过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DNA序列中缺失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密码子,和/或进行一个或几个碱基对的错义突变,和/或在其5端和/或3端连上表1所示的标签的编码序列得到。0013本发明还保护所述蛋白的编码基因或基因组基因。0014所述编码基因可为如下1或2或3或4或5的DNA分子。

10、00151序列表中序列2自5末端第73至789位核苷酸所示的DNA分子;00162序列表中序列2自5末端第5至856位核苷酸所示的DNA分子;00173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DNA分子;00184在严格条件下与1或2或3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编码植物耐逆性相关蛋白的DNA分子;00195与1或2或3或4限定的DNA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植物耐逆性相关蛋白的DNA分子0020所述基因组基因可为如下1或2或3或4的DNA分子00211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的DNA分子;00222序列表中序列4所示的DNA分子;00233在严格条件下与1或2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编码植物耐逆性相关蛋白的DNA分子;。

11、00244与1或2或3限定的DNA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植物耐逆性相关蛋白的DNA分子。0025序列2所示的DNA片段中,自5末端第5至30位核苷酸为上游引物,自5末端第836至856位核苷酸为下游引物,自5末端第73至789位核苷酸为基因的开放阅读框。该基因没有内含子,所以序列表的序列2自5末端第5至856位核苷酸与序列表的序列4自5末端第1004至1855位核苷酸是完全一致的。0026含有所述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表达盒、转基因细胞系和重组菌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0027可用现有的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含有所述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所述植物表达载体包括双元农杆菌载体和可用于植物微弹轰击的载体。

12、等。所述植物表达载体还可包含外源基因的3端非翻译区域,即包含聚腺苷酸信号和任何其它参与MRNA加工或基因表达的DNA片段。所述聚腺苷酸信号可引导聚腺苷酸加入到MRNA前体的3端。使用所述基因构建重组植物表达载体时,在其转录起始核苷酸前可加上任何一种增强型启动子或组成型启动子,它们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的植物启动子结合使用;此外,使用本发明的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时,还可使用增强子,包括翻译增强子或转录增强子,这些增强子区域可以是ATG起始密码子或邻接区域起始密码子等,但必需与编码序列的阅读框相同,以保证整个序列的正确翻译。所述翻译控制信号和起始密码子的来源是广泛的,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合成的。翻译。

13、起始区域可以来自转录起始区域或结构基因。为了便于对转基因植物细胞或植物进行鉴定及筛选,可对所用植物表达载体进行加工,如加入可在植物中表达的编码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酶或发光化合物的基因、具有抗性的抗生素标记物或是抗化学试剂标记基因等。从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考虑,可不加任何选择性标记基因,直接以逆境筛选转化植株。说明书CN101993484ACN101993487A3/7页50028所述重组表达载体具体可为在PCAMBIA1300的KPNI和SALI酶切位点之间插入特异DNA片段得到的重组质粒;所述特异DNA片段是用限制性内切酶KPNI和XHOL双酶切PJIT163AK068115得到的小片段;所述PJ。

14、IT163AK068115是将序列表中序列2自5末端第5至856位核苷酸所示的DNA分子插入PJIT163的BAMHI和HINDIII酶切位点之间得到的重组质粒。0029扩增所述基因的引物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0030本发明还保护一种培育转基因植物的方法,是将所述基因导入目的植物中,得到如下A和/或B和/或C的转基因植物0031A耐逆性高于所述目的植物的转基因植物;0032B株高高于所述目的植物的转基因植物;0033C谷穗和/或谷粒大于所述目的植物的转基因植物。0034所述基因具体可通过所述重组表达载体导入所述目的植物中。携带有所述基因的表达载体可通过使用TI质粒、RI质粒、植物病毒载体、直。

15、接DNA转化、显微注射、电导、农杆菌介导等常规生物学方法转化植物细胞或组织,并将转化的植物组织培育成植株。所述目的植物既可以是单子叶植物也可以是双子叶植物,所述单子叶植物可为水稻,如日本晴或9311。所述耐逆性具体可为耐寒性。003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来源于水稻的新蛋白,该蛋白与耐逆性、生长速度以及谷穗和谷粒的大小相关,可用于培育耐逆性转基因植株,也可用于培育生长速度快、谷穗谷粒大的转基因植株,在作物遗传改良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0036图1为基因芯片分析超级杂交稻亲本培矮64S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器官在干旱、低温、高温条件下OSXGD的表达水平;1,2,3代表苗期,孕穗期,抽穗开花。

16、期;L代表叶片,P代表穗;K代表对照,C代表低温,H代表高温,D代表干旱。0037图2为基因的HARPININDUCED1DOMAIN。0038图3为PCR扩增产物的电泳图谱;M200BPMARKER;14PCR扩增产物。0039图4为PMD18T载体的图谱。0040图5为重组质粒构建中各酶切片段的电泳图谱;M500BPMARKER;1KPNI和XHOL酶切PJIT163AK068115;2KPNI和SALI酶切PCAMBIA1300。0041图6为实施例3中转基因植株的PCR鉴定图谱;MMARKER;114生根且成活的小苗,其中泳道5为T131株系,泳道13为T171株系;15日本晴阴性对照。

17、。0042图7为实施例3中T1代转基因植株冷处理后的生长状况;DZ空载体对照;WT的日本晴;T131、T171转基因植株的两个株系。0043图8为实施例3中T1代转基因植株的生长状况、稻穗和稻粒照片。0044图9为实施例3中T1代转基因植株、T2代转基因植株的稻穗照片。0045图10为实施例4中T1代转基因植株的稻穗照片。具体实施方式0046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说明书CN101993484ACN101993487A4/7页6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下述实施例中。

18、的,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质量百分含量。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0047籼稻品种培矮64S水稻PA64获自中国水稻杂交育种中心中国,长沙;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保证向公众提供;参考文献梁永书等,籼粳交组合培矮64S/日本晴F2、F3及F6代主要农艺性状分析,植物学通报CHINESEBULLETINOFBOTANY2008,2515966。0048水稻日本晴种子获自中国水稻杂交育种中心中国,长沙;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保证向公众提供;参考文献梁永书等,籼粳交组合培矮64S/日本晴F2、F3及F6代主要农艺性状分析,植物学通报CHINESEBULLET。

19、INOFBOTANY2008,2515966。0049水稻9311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保证向公众提供;参考文献杨德卫等,基于CSSL的水稻抽穗期QTL定位及遗传分析,植物学报CHINESEBULLETINOFBOTANY2010,452189197。0050COLUMBIA拟南芥哥伦比亚生态型拟南芥;COL0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保证向公众提供;参考文献王金兰等,在拟南芥中OSRAA1异位表达促进开花及下胚轴伸长,科学通报,2009年第54卷第18期28192825。0051PJIT163载体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保证向公众提供;参考文献FENGYUNZHAO,XUE。

20、JIEZHANG1,PINGHUALI1,YANXIUZHAO1ANDHUIZHANG,COEXPRESSIONOFTHESUAEDASALSASSNHX1ANDARABIDOPSISAVP1CONFERGREATERSALTTOLERANCETOTRANSGENICRICETHANTHESINGLESSNHX1,MOLECULARBREEDING,13803743PRINT15729788ONLINE,VOLUME17,NUMBER4/2006年7月,341353。0052实施例1、OSXGD基因的发现0053以超级杂交稻为材料,应用AFFYMETRIX基因芯片技术和含51,279转录子的水。

21、稻基因组表达芯片THEGENECHIPRICEGENOMEARRAY,PARTNUMBER900601,系统地分析了超级稻亲本培矮64S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器官在干旱、低温、高温条件下全基因组的表达谱,发现了与耐逆性高度有关的基因。探针如序列表的序列5所示GENECHIPRICEGENOMEARRAYPROBESETIDOS121191S1_AT。结果见图1和表1。0054表1不同处理的各组织器官的相对表达量00551LCK5041LC157592LCK7642LC107882LCK7642LH74202LCK7642LD102123LCK19763LH82302PCK1872PC12962。

22、PCK1872PD7853PCK16323PC45793PCK16323PD4808说明书CN101993484ACN101993487A5/7页70056OSXGD基因位于水稻第1号染色体上。OSXGD蛋白含238个氨基酸残基。CG含量为607,无内含子。OSXGD蛋白的等电点为1008。OSXGD基因含有一个HARPININDUCED1DOMAIN,在植物的敏感反应中有重要的作用,见图2。DANMAN分析表明该蛋白是一个亲水性蛋白。OSXGD基因可能的启动子区在ORF上游1200多BP处,有一些顺式作用元件,如CISACTINGELEMENTINVOLVEDINHEATSTRESSRESP。

23、ONSIVENESS,GIBBERELLINRESPONSIVEELEMENT等,3REGION在终止密码子下游60多BP处。基因芯片数据表明该基因可能与水稻抗寒、耐热、耐旱性有关,在水稻各组织器官,各个发育生长时期均有一定水平的表达,但也受多种逆境因子诱导高表达。初步分析为转录因子基因指挥员基因。0057OSXGD基因的编码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2自5端第73至789位核苷酸所示,基因组基因如序列表的序列3和序列表的序列4所示序列3和序列4为反向互补序列,编码的蛋白质OSXGD蛋白如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OSXGD基因受高温、低温与干旱诱导、在各生长发育时期与组织器官均显著上调。0058实施例2、。

24、OSXGD基因的克隆和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0059一、OSXGD基因的克隆0060提取水稻PA64的基因组DNA,以基因组DNA为模板无内含子,用P1和P2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OSXGD基因;0061P1正向引物5TCTAGACATCCATCACTCGTTCGATCTCTCCC3;0062P2反向引物5CACGTGTGTGTCGTGTCGTTCCCAGCC3。0063PCR反应条件94/5MIN;94/30S,57/40S,72/1MIN,30个循环;72/10MIN。0064PCR扩增产物OSXGD基因的电泳图谱见图3。0065二、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00661、将步骤。

25、一得到的PCR扩增产物连接到PMD18T克隆载体TACLONING,济南泰天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见图4上,获得PMD18TAK068115OSXGD,测序验证。00672、将PMD18TAK068115用BAMHIT载体上自带的和HINDIII酶切,回收小片段;将PJIT163PGREEN,HTTP/WWWPGREENACUK/用BAMHI和HINDIII酶切,回收大片段;将大片段和小片段连接,得到PJIT163AK068115OSXGD。PJIT163带上有235S启动子,PJIT163AK068115OSXGD中将目的基因与强启动子连接起来。00683、将PJIT163AK068115用KP。

26、NI和XHOL酶切,回收小片段;将PCAMBIA1300CAMBIALABS,HTTP/WWWCAMBIAORG/DAISY/BIOFORGE_LEGACY/3725HTML用KPNI和SALI酶切,回收大片段;将大片段和小片段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CAMBIA1300AK068115OSXGD。各酶切片段的电泳图谱见图5。0069将重组质粒PCAMBIA1300AK068115OSXGD进行测序,结果表明该重组质粒的骨架为PCAMBIA1300,在KPNI和SALI酶切位点之间插入了235S启动子和序列表中序列2自5末端第5至856位核苷酸所示的OSXGD基因,由235S启动子启动OSXGD基。

27、因。0070三、对照载体的构建0071将PJIT163用KPNI和XHOL酶切,回收小片段;将PCAMBIA1300用KPNI和SALI酶切,回收大片段;将大片段和小片段连接,得到对照质粒。说明书CN101993484ACN101993487A6/7页80072实施例3、转基因水稻的获得和鉴定0073诱导培养基NB2,4D20MG/ML6BA02MG/MLSUCROSE30G/LAGAR10G/L。0074继代培养基NB2,4D20MG/MLCHL03G/LMALTOSE30G/LAGAR8G/L。0075筛选培养基L32,4D20MG/MLPRO05G/LGLN05G/L头孢霉素500MG/。

28、L羧苄青霉素400MG/L潮霉素25MG/LSUCROSE30G/LAGAR8G/L;PH58。0076预分化培养基NBPRO05G/LCHL03G/L6BA10MG/MLNAA20MG/MLABA50MG/ML羧苄青霉素200MG/LSUCROSE30G/LAGAR10G/L;PH58。0077分化培养基NBPRO05G/LCHL03G/L6BA20MG/MLKT10MG/MLAGAR10G/LNAA05MG/MLIAA05MG/ML羧苄青霉素200MG/LMALTOSE30G/L;PH58。0078生根培养基MSNAA05MG/LMALTOSE30G/LAGAR10G/L;PH58。007。

29、9一、转基因水稻的获得00801、重组农杆菌和愈伤组织的准备0081用冻融法CABUFFER将重组质粒PCAMBIA1300AK068115OSXGD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购于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获得的重组农杆菌。重组农杆菌划LB板LB50MG/L卡那霉素34MG/L氯霉素,两天后挑单菌落划LB板LB50MG/L卡那霉素34MG/L氯霉素全皿,过夜后将菌重悬于50ML共培养基NBM01MM乙酰丁香酮中,调OD60005,即为重组农杆菌菌液。0082挑选健康日本晴种子剥去颖壳,置于37培养箱过夜。种子取出后放入灭菌的三角瓶中,先用体积分数为75乙醇表面灭菌2MIN,用无菌水冲洗1次,0。

30、1HGCL消毒12MIN,用无菌水冲洗5次,再放入次氯酸钠原液消毒40MIN,无菌水冲洗5次,于灭菌的滤纸上晾干,然后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让胚的一半接触培养基。每皿1820粒,置于2526下暗培养,以诱导愈伤组织。20天后,挑选表面干爽、结构致密的愈伤组织,去除谷粒和愈伤中的芽头转到继代培养基上,这时候谷粒中营养已经被吸收而变软,继代培养1次14天。挑选表面干爽结构致密的愈伤组织,于灭菌的滤纸上风干至表面发白。00832、重组农杆菌介导转化0084将愈伤组织转移到重组农杆菌菌液中浸泡30MIN,每隔5MIN摇晃一次。然后用无菌水冲洗愈伤组织5次至液体不浑浊,用灭菌滤纸吸干水分,于灭菌的滤纸上风。

31、干至愈伤表面发白。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共培养基NBM01MM乙酰丁香酮;其上有用液体共培养基浸湿的滤纸,2526下暗培养3天。00853、筛选培养0086将愈伤组织转入灭过菌的三角瓶中,用菌水冲洗5次至液体不浑浊,再用加有500MG/L头胞霉素和400MG/L羧苄青霉素的灭菌水浸泡30MIN,每隔5MIN摇晃一次。用灭菌滤纸吸干水分,于灭菌的滤纸上风干至愈伤组织表面发白。在筛选培养基上2526下暗培养,20天后将长出抗性愈伤的愈伤整体转入新的筛选培养基中。00874、分化培养0088两次筛选后将筛选培养基中长出抗性愈伤的愈伤整体转移到预分化培养基中,说明书CN101993484ACN1019934。

32、87A7/7页92526,14H光照培养光强10001500LX,37天陆续有愈伤组织变绿。将预分化培养基中变绿的愈伤组织转到分化培养基中,置于2526,14H光照培养光强10001500LX,每20天更换一次培养基。00895、生根和移栽0090绿苗高58CM时,转移到生根培养基,2526,14H光照培养光强10001500LX34周。将生根且成活的小苗移栽至泥土中,培养至成熟。0091成活的幼苗取叶片,提取基因组DNA,用潮霉素引物P3和P4进行PCR鉴定,鉴定图谱见图6。PCR鉴定阳性的植株为转OSXGD基因水稻T0代植株。0092P35ACCTGCCTGAAACCGAACTG3;009。

33、3P45CTGCTCCATACAAGCCAACC3。0094T1代表示T0代自交产生的种子及由它所长成的植株。T2代表示T1代自交产生的种子及由它所长成的植株。0095二、转空载体对照水稻的获得0096用对照质粒代替重组质粒PCAMBIA1300AK068115,其它同步骤一,获得转空载体对照水稻T0代植株。0097三、转基因水稻的鉴定00981、耐寒性鉴定0099分别检测转OSXGD基因水稻的两个株系T131和T171的T1代、转空载体对照水稻DZ的T1代和日本晴水稻WT的耐寒性,每个株系30株。0100将水稻种子播种后置于人工气候箱中,先在22下生长到3叶期,然后6冷处理7天,再在22下恢。

34、复生长10天,拍照。照片见图7。转基因植株大多存活,而转空载体植株和野生型植株几乎全部枯黄死亡。01012、生长和生产性能鉴定0102将T1代种子T131或日本晴或转空载体对照水稻播种于田间每个株系30株,收穗时进行观察并拍照,照片见图8A,收获稻穗后,稻穗的照片见图8C和图8D。将T1代种子T171或日本晴或转空载体对照水稻播种于花盆每个株系30株,收穗时进行观察并拍照,照片见图8B。转空载体对照水稻的表型和日本晴一致。0103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生长加速,增高、增大近一倍,谷穗和谷粒均显著增大。01043、生产性能鉴定0105将日本晴和T131的T1代和T2代种子播种于田间每个株系30株,收。

35、获谷穗后对谷穗进行观察并拍照,照片见图9。0106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的谷穗、谷粒均显著增大。0107实施例4、转基因水稻的获得和鉴定0108用水稻品种9311代替日本晴,其它方法同实施例3,得到转基因水稻和转空载体对照水稻。0109将9311、转基因水稻的T1代种子和转空载体对照水稻的T1代种子播种于田间每个株系30株,收获谷穗后对谷穗进行观察并拍照,照片见图10。转空载体对照水稻的表型和日本晴一致。0110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的谷穗、谷粒均显著增大。说明书CN101993484ACN101993487A1/7页1000010002序列表CN101993484ACN101993487A2/7页1。

36、10003序列表CN101993484ACN101993487A3/7页120004序列表CN101993484ACN101993487A4/7页130005序列表CN101993484ACN101993487A5/7页140006序列表CN101993484ACN101993487A6/7页150007序列表CN101993484ACN101993487A7/7页16序列表CN101993484ACN101993487A1/4页17图1图2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1993484ACN101993487A2/4页18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1993484ACN101993487A3/4页19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1993484ACN101993487A4/4页20图9图10说明书附图CN10199348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