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326801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5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87272.8

申请日:

2010.12.14

公开号:

CN101999581A

公开日:

2011.04.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23L 1/09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陈树杰变更后权利人:江苏百剑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23320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织箩街82号509室变更后权利人:226500 江苏省如皋市城南街道万寿南路999号(如皋高新区8号楼3A08-26室)登记生效日:2015051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3L 1/09申请日:20101214|||公开

IPC分类号:

A23L1/09

主分类号:

A23L1/09

申请人:

陈树杰

发明人:

陈树杰

地址:

523320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织箩街82号509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代理人:

李玉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及其制备方法,糊状食品的固形物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党参2-15份、红景天1-15份、薏米仁1-15份、枳椇子0.5-10份、代代花0.5-10份、贝母0.5-10份、积雪草0.5-10份、蒲公英0.5-10份、仙人掌1-30份、沙棘油0.2-10份、乳清蛋白粉2-30份、低聚异麦芽糖2-40份、低聚木糖2-40份、菊粉5-60份、荚迷果汁1-20份、米淀粉2-30份,满座胃病患者少食多餐的要求,能防治胃痛、胃胀、胃酸,可减轻胃病患者的经济负担;配方搭配合理,不寒、不燥、药性平和,补中有通,调养为治,无副作用,符合中医药食同源的养生文化。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其特征在于:糊状食品的固形物中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党参                2-15份红景天              1-15份薏米仁              1-15份枳椇子              0.5-10份代代花              0.5-10份贝母                0.5-10份积雪草              0.5-10份蒲公英              0.5-10份仙人掌               1-30份沙棘油              0.2-10份乳清蛋白粉           2-30份低聚异麦芽糖         2-40份低聚木糖             2-40份菊粉                 5-60份荚迷果汁             1-20份米淀粉               2-3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其特征在于:糊状食品的固形物中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党参                2-8份红景天              2-8份薏米仁              2-8份枳椇子              1-5份代代花              1-5份贝母                1-5份积雪草              1-5份蒲公英              1-5份仙人掌               3-10份沙棘油               0.5-5份乳清蛋白粉           10-20份低聚异麦芽糖         5-10份低聚木糖             5-10份菊粉                 20-40份荚迷果汁             1-10份米淀粉               3-10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其特征在于:糊状食品的固形物中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党参                 3份红景天               2份薏米仁               1.5份枳椇子               1份代代花               1份贝母                 1份积雪草               1份蒲公英               1份仙人掌               3份沙棘油               0.5份乳清蛋白粉           10份低聚异麦芽糖         5份低聚木糖             5份菊粉                 20份荚迷果汁             1份米淀粉               3份。4.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制备步骤:A、将贝母、薏米仁制成粉末,将仙人掌榨汁并滤去渣,将党参切碎,然后再将贝母粉末、薏米仁粉末、去渣后的仙人掌汁、切碎的党参、红景天、枳椇子、代代花、积雪草和蒲公英混合,加水煮沸,慢火保持40-60分钟,用100-200目滤布过滤得到提取液,冷却至45℃下备用;B、将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木糖加入到冷却至45℃以下的提取液中溶解,再将菊粉、乳清蛋白粉、米淀粉加入搅拌分散溶解;最后将荚迷果汁、沙棘油加入搅拌均匀,加水定量,继续加热煮沸,冷却后变成糊状食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之后还可包括步骤C,将糊状食品用罐头工艺即灌装、封口、杀菌、冷却、检测、包装成为方便运输和储藏的产品。

说明书

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

背景技术

见的慢性胃病主要有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调查显示,90%以上的人都患有或曾经患过慢性胃病,而这种病因为它的致病因素复杂很难完全治愈,饮食、生活规律、精神压力、工作类别、脾胃功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都可引起慢性胃病。中医认为,此病多由烦劳紧张、思虑过度、长期饮食失调而损伤脾胃所致,还可由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大病失调而成。本病病机为本虚加标实,致病因素令本虚,所谓“邪之所奏,其气必虚”,脾胃虚或肝胃不和又使消化不好而致滞,滞则生湿热,湿热反过来又损伤脾胃,令病情反反复复,久治不愈,出现胃痛、胃胀、胃酸过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各种食物均需经过胃壁的研磨和胃液作用方能成为糊状食糜,糊状食糜然后进入小肠做进一步地消化吸收。胃酸使胃内的PH值为2-3,即强酸状态,以抑制进入胃内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胃蛋白酶原只有在胃酸的激发下方能成为具有分解蛋白质活性的胃蛋白酶,胃酸的过度分泌使胃蛋白酶的活性过度,造成胃粘膜的损伤;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可引起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乃至胃癌。

长期过量饮酒可引发急性胃炎、甚至胃出血,也源于胃黏膜的损伤;抽烟、过度的精神压力会干扰体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会阻断胃粘膜中具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的生成,使胃粘膜的再生能力和胃内的血液循环减弱,也会导致胃溃疡的产生。

对胃病的治疗,现代西医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1)使用抗生素进行抗菌消炎;(2)使用制酸剂抑制或中和胃酸;(3)使用具有保护胃粘膜作用的药物;(4)传统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利用补中益气、健脾胃、舒肝理气、清湿热、消食导滞等方法和中药治疗。

但是,使用抗生素治疗副作用大,且会产生耐药性;长期使用制酸剂亦带来副作用问题;长期使用保护胃粘膜药剂经济成本大,作用单一,综合疗效不高;中医治胃病因各辩证不同,使用中药变化较大,通用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用性强的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糊状食品的固形物中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党参                2-15份

红景天              1-15份

薏米仁              1-15份

枳椇子              0.5-10份

代代花              0.5-10份

贝母                0.5-10份

积雪草              0.5-10份

蒲公英              0.5-10份

仙人掌               1-30份

沙棘油              0.2-10份

乳清蛋白粉           2-30份

低聚异麦芽糖         2-40份

低聚木糖             2-40份

菊粉                 5-60份

荚迷果汁             1-20份

米淀粉               2-30份。

进一步的,糊状食品的固形物中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党参                2-8份

红景天              2-8份

薏米仁              2-8份

枳椇子              1-5份

代代花              1-5份

贝母                1-5份

积雪草              1-5份

蒲公英              1-5份

仙人掌               3-10份

沙棘油               0.5-5份

乳清蛋白粉           10-20份

低聚异麦芽糖         5-10份

低聚木糖             5-10份

菊粉                 20-40份

荚迷果汁             1-10份

米淀粉               3-10份。

更进一步的,糊状食品的固形物中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党参                 3份

红景天               2份

薏米仁               1.5份

枳椇子               1份

代代花               1份

贝母                 1份

积雪草               1份

蒲公英               1份

仙人掌               3份

沙棘油               0.5份

乳清蛋白粉           10份

低聚异麦芽糖         5份

低聚木糖             5份

菊粉                 20份

荚迷果汁             1份

米淀粉               3份。

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A、将贝母、薏米仁制成粉末,将仙人掌榨汁并滤去渣,将党参切碎,然后再将贝母粉末、薏米仁粉末、去渣后的仙人掌汁、切碎的党参、红景天、枳椇子、代代花、积雪草和蒲公英混合,向将以上药材中加水煮沸,药材与水的比例为1:4,慢火保持40-60分钟,用100-200目滤布过滤得到提取液,冷却至45℃下备用;

B、将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木糖加入到冷却至45℃以下的提取液中溶解,再将菊粉、乳清蛋白粉、米淀粉加入搅拌分散溶解;最后将荚迷果汁、沙棘油加入搅拌均匀,加热煮沸,稍冷却后变成糊状食品。

进一步的,在步骤B之后还可包括步骤C,将糊状食品用罐头工艺即灌装、封口、杀菌、冷却、检测、包装成为方便运输和储藏的产品。

本发明各原料的作用和效果如下。

薏米仁:健脾利湿,清热排脓,保护胃粘膜,改善睡眠,抑制肿瘤。

枳椇子:保护胃黏膜,促进肠胃蠕动,对应激性胃溃疡有明显抑制作用。

仙人掌:富含SOD,为牛奶含量的7倍,保护胃粘膜,广东中医研究所报道,仙人掌可通过改善胃壁血液循环,提高胃壁PGE含量,对胃粘膜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同时对应激性胃溃疡、消炎痛型胃溃疡、乙醇型胃溃疡和结扎胃幽门型胃溃疡均有明显保护作用,中医认为仙人掌具有行气活血、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健脾止泻、安神利尿、健胃的作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研究发现仙人掌萃取物对醉宿症状如恶心、唇干、食欲下降有明显缓解作用。

沙棘油:能显著对抗利血平所致的胃溃疡,可加速胃溃疡和肠损伤的愈合,降低胃黏膜脂质过氧化物。

乳清蛋白粉:含乳巨肽,能抑制胃酸分泌,所含生长因子可促进细胞生长,修复伤口,补充营养元素。

蒲公英:保护胃粘膜,对应激性幽门结扎性和乙醇性胃粘膜损伤和胃溃疡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对组胺、五肽胃激素,氨甲酰胆碱所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作用。

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木糖:对益生菌有增殖作用,且两种糖合用有互补作用,不会引起胃酸增加。

菊粉:为菊芋制成的粉,属于水溶性膳食纤维,不仅可以通便,还可使益生菌增殖,使本配方补而不滞,促进肠胃运动。

代代花:具有舒肝理气、止呕功能,用于肝胃气痛,胃下垂,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等,同时还具有缓解胃气胀痛和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本发明人在临床上发现本品对缓解胃痛、胃胀、胃酸有显著疗效。

贝母:保护胃粘膜,可代替珍珠治胃病,但是贝母使用方便,价格低。

党参:可对抗无水乙醇、强酸、强碱及胃炎所致的胃粘膜损伤和胃溃疡,促进溃疡愈合,中医认为有补气、益血、生津的功能。

红景天:抗疲劳、耐缺氧、耐寒、耐高温,提高免疫力,保护胃粘膜,中医认为红景天是益气补虚、扶正固本的本草中的上品(李时珍语)。

积雪草:保护胃粘膜、抑菌、护肤,促进受损胃黏膜愈合。

荚迷果汁:抗氧化、保护胃粘膜,增强抗应激能力,降低胁迫状态所致的胃溃疡。

米淀粉:补中益气养脾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根据中医“饮食自倍,脾胃乃伤”、“ 伤脾胃者,调其饮食”、治胃病宜“三分治,七分养”、“脾为脏,宜升宜补”,“胃为腑,宜降宜通”、“胃以通为用”等理论,结合现代医药学、营养学成果,提供了一种可普遍适用胃病患者的糊状食品,其具体优点如下:

(1)本发明的配方全部采用中国卫生部批准的药食两用或保健食品使用的天然材料组成,安全、适用范围广,普遍适用于胃病患者;

(2)本发明既有补气健脾的党参、红景天,又有行气清热毒排脓消炎的代代花、积雪草、仙人掌、薏米仁、蒲公英,使补中有消、消中有补、避免“虚虚实实”之患;

(3)本发明可补充优质营养、增强体质、通便、保护胃粘膜,如用乳清蛋白粉、米淀粉补充营养,以仙人掌、菊粉、米淀粉通便,保护胃粘膜,使本发明补而不滞;

(4)本发明使用低聚糖类原料,既使得糊状食品甜滑可口,又能有利益生菌增殖,以此来抑制致病菌,从而促进胃黏膜和溃疡面的痊愈,避免了胃病患者食用蔗糖、蜜糖、葡萄糖会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

(5)采用的米淀粉、菊粉使本发明爽滑且呈糊状,更利于胃病患者的吸收和服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A、将0.5g贝母、1g薏米仁制成粉末,将1g仙人掌榨汁并滤去渣,将2g党参切碎,然后再将贝母粉末、薏米仁粉末、去渣后的仙人掌汁、切碎的党参和1g红景天、0.5g枳椇子、0.5g代代花、0.5g积雪草和0.5g蒲公英混合,加30g水慢火煮沸40分钟,用100目滤布过滤得到提取液,冷却至45℃下备用。

B、将2g低聚异麦芽糖、2g低聚木糖加入到冷却至45℃以下的提取液中溶解,再将5g菊粉、2g乳清蛋白粉、2g米淀粉加入搅拌分散溶解;最后将1g荚迷果汁、0.2g沙棘油加入搅拌均匀,加水定量使总物料为100g,加热煮沸,稍冷却后变成糊状食品。

C、将糊状食品用罐头工艺即灌装、封口、杀菌、冷却、检测、包装成为方便运输和储藏的产品。

实施例2。

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A、将8g贝母、10g薏米仁制成粉末,将20g仙人掌榨汁并滤去渣,将10g党参切碎,然后再将贝母粉末、薏米仁粉末、去渣后的仙人掌汁、切碎的党参和10g红景天、8g枳椇子、8g代代花、8g积雪草和8g蒲公英混合,加360g水慢火煮沸50分钟,用150目滤布过滤得到提取液,冷却至45℃下备用。

B、将20g低聚异麦芽糖、20g低聚木糖加入到冷却至45℃以下的提取液中溶解,再将40g菊粉、20g乳清蛋白粉、20g米淀粉加入搅拌分散溶解;最后将10g荚迷果汁、6g沙棘油加入搅拌均匀,加水定量使总物料为1000g,加热煮沸,冷却后变成糊状食品。

C、将糊状食品用罐头工艺即灌装、封口、杀菌、冷却、检测、包装成为方便运输和储藏的产品。

实施例3。

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A、将1g贝母、1.5g薏米仁制成粉末,将3g仙人掌榨汁并滤去渣,将3g党参切碎,然后再将贝母粉末、薏米仁粉末、去渣后的仙人掌汁、切碎的党参和2g红景天、1g枳椇子、1g代代花、1g积雪草和1g蒲公英混合,加58g水慢火煮沸50分钟,用150目滤布过滤得到提取液,冷却至45℃下备用。

B、将5g低聚异麦芽糖、5g低聚木糖加入到冷却至45℃以下的提取液中溶解,再将20g菊粉、10g乳清蛋白粉、3g米淀粉加入搅拌分散溶解;最后将1g荚迷果汁、0.5g沙棘油加入搅拌均匀,加水定量使总物料为100g,加热煮沸,冷却后变成糊状食品。

C、将糊状食品用罐头工艺即灌装、封口、杀菌、冷却、检测、包装成为方便运输和储藏的产品。

实施例4。

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A、将10g贝母、15g薏米仁制成粉末,将30g仙人掌榨汁并滤去渣,将15g党参切碎,然后再将贝母粉末、薏米仁粉末、去渣后的仙人掌汁、切碎的党参和15g红景天、10g枳椇子、10g代代花、10g积雪草和10g蒲公英混合,加500g水慢火煮沸60分钟,用200目滤布过滤得到提取液,冷却至45℃下备用。

B、将40g低聚异麦芽糖、40g低聚木糖加入到冷却至45℃以下的提取液中溶解,再将60g菊粉、30g乳清蛋白粉、30g米淀粉加入搅拌分散溶解;最后将20g荚迷果汁、10g沙棘油加入搅拌均匀,加水定量使总物料为1000g,加热煮沸,冷却后变成糊状食品。

C、将糊状食品用罐头工艺即灌装、封口、杀菌、冷却、检测、包装成为方便运输和储藏的产品。

病例1。

陈智辉,52岁,男,本发明人的父亲,1977年患胃病,每天下午胃痛,经中医采用行气止痛的佛手、郁金、海螵蛸、延胡、青皮之类治疗过半年,后还采用“六君汤”加味治疗一段时间,虽稍有好转,但仍有气胀、胃痛、泛酸的现象,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发作时需服胃仙U、奥美拉唑、斯达舒或中成药金佛止痛丸,但只能暂时缓解,服用时间长后产生耐药性,药效不明显。后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糊状食品治疗,每天下午3点30分和晚上9点30分各服1次,1次200g,服后即无胃痛、胃气胀和泛酸现象的出现,坚持服用3个月后,大便正常,食欲好,至今肠胃无不适现象。

病例2。

赵某,男,45岁,患胃溃疡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10年,常出现胃痛、胀气、泛酸、大便稀溏,严重时里急后重,尤其饥饿时和饱食后更易出现,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糊状食品半个月,有明显效果,继续服用2个月后痊愈,如今身体状况已大大改善。

病例3。

何某,男,33岁,因工作忙,经常不能定时吃饭,加上工作压力大,患上浅表性胃炎,需要长期服用西药控制病情,停服则出现胃痛、胃胀、偶有泛酸,后服本发明实施例3的糊状食品,逐渐减少西药量,半个月后不服西药而无不适,服用三个月后痊愈。

病例4。

王某,女,26岁,因职业原因经常陪客人饮酒,导致胃出血,曾住院治疗过,但胃溃疡却始终不能治愈。后每天下午3点和晚上8点及深夜2点下班后,各服本发明实施4的糊状食品150g,坚持服用2个多月后,已无任何胃部不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及其制备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99581A43申请公布日20110406CN101999581ACN101999581A21申请号201010587272822申请日20101214A23L1/0920060171申请人陈树杰地址523320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织箩街82号509室72发明人陈树杰74专利代理机构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15代理人李玉平54发明名称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及其制备方法,糊状食品的固形物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党参215份、红景天115份、薏米仁115份、枳椇子0510份、代代花05。

2、10份、贝母0510份、积雪草0510份、蒲公英0510份、仙人掌130份、沙棘油0210份、乳清蛋白粉230份、低聚异麦芽糖240份、低聚木糖240份、菊粉560份、荚迷果汁120份、米淀粉230份,满座胃病患者少食多餐的要求,能防治胃痛、胃胀、胃酸,可减轻胃病患者的经济负担;配方搭配合理,不寒、不燥、药性平和,补中有通,调养为治,无副作用,符合中医药食同源的养生文化。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CN101999589A1/2页21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其特征在于糊状食品的固形物中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党参215份红景天115份薏。

3、米仁115份枳椇子0510份代代花0510份贝母0510份积雪草0510份蒲公英0510份仙人掌130份沙棘油0210份乳清蛋白粉230份低聚异麦芽糖240份低聚木糖240份菊粉560份荚迷果汁120份米淀粉23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其特征在于糊状食品的固形物中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党参28份红景天28份薏米仁28份枳椇子15份代代花15份贝母15份积雪草15份蒲公英15份仙人掌310份沙棘油055份乳清蛋白粉1020份低聚异麦芽糖510份低聚木糖510份菊粉2040份荚迷果汁110份米淀粉310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其特征在于糊。

4、状食品的固形物中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党参3份权利要求书CN101999581ACN101999589A2/2页3红景天2份薏米仁15份枳椇子1份代代花1份贝母1份积雪草1份蒲公英1份仙人掌3份沙棘油05份乳清蛋白粉10份低聚异麦芽糖5份低聚木糖5份菊粉20份荚迷果汁1份米淀粉3份。4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制备步骤A、将贝母、薏米仁制成粉末,将仙人掌榨汁并滤去渣,将党参切碎,然后再将贝母粉末、薏米仁粉末、去渣后的仙人掌汁、切碎的党参、红景天、枳椇子、代代花、积雪草和蒲公英混合,加水煮沸,慢火保持4060分钟,用100200目滤布过滤得。

5、到提取液,冷却至45下备用;B、将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木糖加入到冷却至45以下的提取液中溶解,再将菊粉、乳清蛋白粉、米淀粉加入搅拌分散溶解;最后将荚迷果汁、沙棘油加入搅拌均匀,加水定量,继续加热煮沸,冷却后变成糊状食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之后还可包括步骤C,将糊状食品用罐头工艺即灌装、封口、杀菌、冷却、检测、包装成为方便运输和储藏的产品。权利要求书CN101999581ACN101999589A1/6页4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背景技术0002见的。

6、慢性胃病主要有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调查显示,90以上的人都患有或曾经患过慢性胃病,而这种病因为它的致病因素复杂很难完全治愈,饮食、生活规律、精神压力、工作类别、脾胃功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都可引起慢性胃病。中医认为,此病多由烦劳紧张、思虑过度、长期饮食失调而损伤脾胃所致,还可由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大病失调而成。本病病机为本虚加标实,致病因素令本虚,所谓“邪之所奏,其气必虚”,脾胃虚或肝胃不和又使消化不好而致滞,滞则生湿热,湿热反过来又损伤脾胃,令病情反反复复,久治不愈,出现胃痛、胃胀、胃酸过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0003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各。

7、种食物均需经过胃壁的研磨和胃液作用方能成为糊状食糜,糊状食糜然后进入小肠做进一步地消化吸收。胃酸使胃内的PH值为23,即强酸状态,以抑制进入胃内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胃蛋白酶原只有在胃酸的激发下方能成为具有分解蛋白质活性的胃蛋白酶,胃酸的过度分泌使胃蛋白酶的活性过度,造成胃粘膜的损伤;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可引起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乃至胃癌。0004长期过量饮酒可引发急性胃炎、甚至胃出血,也源于胃黏膜的损伤;抽烟、过度的精神压力会干扰体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会阻断胃粘膜中具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的生成,使胃粘膜的再生能力和胃内的血液循环减弱,也会导致胃溃疡的产生。0005对胃病的治疗。

8、,现代西医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1)使用抗生素进行抗菌消炎;(2)使用制酸剂抑制或中和胃酸;(3)使用具有保护胃粘膜作用的药物;(4)传统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利用补中益气、健脾胃、舒肝理气、清湿热、消食导滞等方法和中药治疗。0006但是,使用抗生素治疗副作用大,且会产生耐药性;长期使用制酸剂亦带来副作用问题;长期使用保护胃粘膜药剂经济成本大,作用单一,综合疗效不高;中医治胃病因各辩证不同,使用中药变化较大,通用性不强。发明内容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用性强的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其制备方法。0008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0009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糊状食品的固形物中包括以下重量。

9、份的原料党参215份红景天115份薏米仁115份枳椇子0510份代代花0510份说明书CN101999581ACN101999589A2/6页5贝母0510份积雪草0510份蒲公英0510份仙人掌130份沙棘油0210份乳清蛋白粉230份低聚异麦芽糖240份低聚木糖240份菊粉560份荚迷果汁120份米淀粉230份。0010进一步的,糊状食品的固形物中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党参28份红景天28份薏米仁28份枳椇子15份代代花15份贝母15份积雪草15份蒲公英15份仙人掌310份沙棘油055份乳清蛋白粉1020份低聚异麦芽糖510份低聚木糖510份菊粉2040份荚迷果汁110份米淀粉310份。00。

10、11更进一步的,糊状食品的固形物中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党参3份红景天2份薏米仁15份枳椇子1份代代花1份贝母1份积雪草1份蒲公英1份仙人掌3份沙棘油05份说明书CN101999581ACN101999589A3/6页6乳清蛋白粉10份低聚异麦芽糖5份低聚木糖5份菊粉20份荚迷果汁1份米淀粉3份。0012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制备步骤A、将贝母、薏米仁制成粉末,将仙人掌榨汁并滤去渣,将党参切碎,然后再将贝母粉末、薏米仁粉末、去渣后的仙人掌汁、切碎的党参、红景天、枳椇子、代代花、积雪草和蒲公英混合,向将以上药材中加水煮沸,药材与水的比例为14,慢火保持4060分钟,用10。

11、0200目滤布过滤得到提取液,冷却至45下备用;B、将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木糖加入到冷却至45以下的提取液中溶解,再将菊粉、乳清蛋白粉、米淀粉加入搅拌分散溶解;最后将荚迷果汁、沙棘油加入搅拌均匀,加热煮沸,稍冷却后变成糊状食品。0013进一步的,在步骤B之后还可包括步骤C,将糊状食品用罐头工艺即灌装、封口、杀菌、冷却、检测、包装成为方便运输和储藏的产品。0014本发明各原料的作用和效果如下。0015薏米仁健脾利湿,清热排脓,保护胃粘膜,改善睡眠,抑制肿瘤。0016枳椇子保护胃黏膜,促进肠胃蠕动,对应激性胃溃疡有明显抑制作用。0017仙人掌富含SOD,为牛奶含量的7倍,保护胃粘膜,广东中医研究所报。

12、道,仙人掌可通过改善胃壁血液循环,提高胃壁PGE含量,对胃粘膜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同时对应激性胃溃疡、消炎痛型胃溃疡、乙醇型胃溃疡和结扎胃幽门型胃溃疡均有明显保护作用,中医认为仙人掌具有行气活血、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健脾止泻、安神利尿、健胃的作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研究发现仙人掌萃取物对醉宿症状如恶心、唇干、食欲下降有明显缓解作用。0018沙棘油能显著对抗利血平所致的胃溃疡,可加速胃溃疡和肠损伤的愈合,降低胃黏膜脂质过氧化物。0019乳清蛋白粉含乳巨肽,能抑制胃酸分泌,所含生长因子可促进细胞生长,修复伤口,补充营养元素。0020蒲公英保护胃粘膜,对应激性幽门结扎性和乙醇性胃粘膜损伤和胃溃疡均。

13、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对组胺、五肽胃激素,氨甲酰胆碱所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作用。0021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木糖对益生菌有增殖作用,且两种糖合用有互补作用,不会引起胃酸增加。0022菊粉为菊芋制成的粉,属于水溶性膳食纤维,不仅可以通便,还可使益生菌增殖,使本配方补而不滞,促进肠胃运动。0023代代花具有舒肝理气、止呕功能,用于肝胃气痛,胃下垂,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等,同时还具有缓解胃气胀痛和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本发明人在临床上发现本品对缓解胃痛、胃胀、胃酸有显著疗效。说明书CN101999581ACN101999589A4/6页70024贝母保护胃粘膜,可。

14、代替珍珠治胃病,但是贝母使用方便,价格低。0025党参可对抗无水乙醇、强酸、强碱及胃炎所致的胃粘膜损伤和胃溃疡,促进溃疡愈合,中医认为有补气、益血、生津的功能。0026红景天抗疲劳、耐缺氧、耐寒、耐高温,提高免疫力,保护胃粘膜,中医认为红景天是益气补虚、扶正固本的本草中的上品(李时珍语)。0027积雪草保护胃粘膜、抑菌、护肤,促进受损胃黏膜愈合。0028荚迷果汁抗氧化、保护胃粘膜,增强抗应激能力,降低胁迫状态所致的胃溃疡。0029米淀粉补中益气养脾胃。003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根据中医“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伤脾胃者,调其饮食”、治胃病宜“三分治,七分养”、“脾为脏,宜升宜补”,“胃为。

15、腑,宜降宜通”、“胃以通为用”等理论,结合现代医药学、营养学成果,提供了一种可普遍适用胃病患者的糊状食品,其具体优点如下(1)本发明的配方全部采用中国卫生部批准的药食两用或保健食品使用的天然材料组成,安全、适用范围广,普遍适用于胃病患者;(2)本发明既有补气健脾的党参、红景天,又有行气清热毒排脓消炎的代代花、积雪草、仙人掌、薏米仁、蒲公英,使补中有消、消中有补、避免“虚虚实实”之患;(3)本发明可补充优质营养、增强体质、通便、保护胃粘膜,如用乳清蛋白粉、米淀粉补充营养,以仙人掌、菊粉、米淀粉通便,保护胃粘膜,使本发明补而不滞;(4)本发明使用低聚糖类原料,既使得糊状食品甜滑可口,又能有利益生菌。

16、增殖,以此来抑制致病菌,从而促进胃黏膜和溃疡面的痊愈,避免了胃病患者食用蔗糖、蜜糖、葡萄糖会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5)采用的米淀粉、菊粉使本发明爽滑且呈糊状,更利于胃病患者的吸收和服用。具体实施方式0031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并不限于此。0032实施例1。0033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制备步骤。0034A、将05G贝母、1G薏米仁制成粉末,将1G仙人掌榨汁并滤去渣,将2G党参切碎,然后再将贝母粉末、薏米仁粉末、去渣后的仙人掌汁、切碎的党参和1G红景天、05G枳椇子、05G代代花、05G积雪草和05G蒲公英混合,加30G水慢火煮沸40分。

17、钟,用100目滤布过滤得到提取液,冷却至45下备用。0035B、将2G低聚异麦芽糖、2G低聚木糖加入到冷却至45以下的提取液中溶解,再将5G菊粉、2G乳清蛋白粉、2G米淀粉加入搅拌分散溶解;最后将1G荚迷果汁、02G沙棘油加入搅拌均匀,加水定量使总物料为100G,加热煮沸,稍冷却后变成糊状食品。0036C、将糊状食品用罐头工艺即灌装、封口、杀菌、冷却、检测、包装成为方便运输和储藏的产品。0037实施例2。0038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制备步骤。0039A、将8G贝母、10G薏米仁制成粉末,将20G仙人掌榨汁并滤去渣,将10G党参切碎,说明书CN101999581ACN。

18、101999589A5/6页8然后再将贝母粉末、薏米仁粉末、去渣后的仙人掌汁、切碎的党参和10G红景天、8G枳椇子、8G代代花、8G积雪草和8G蒲公英混合,加360G水慢火煮沸50分钟,用150目滤布过滤得到提取液,冷却至45下备用。0040B、将20G低聚异麦芽糖、20G低聚木糖加入到冷却至45以下的提取液中溶解,再将40G菊粉、20G乳清蛋白粉、20G米淀粉加入搅拌分散溶解;最后将10G荚迷果汁、6G沙棘油加入搅拌均匀,加水定量使总物料为1000G,加热煮沸,冷却后变成糊状食品。0041C、将糊状食品用罐头工艺即灌装、封口、杀菌、冷却、检测、包装成为方便运输和储藏的产品。0042实施例3。。

19、0043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制备步骤。0044A、将1G贝母、15G薏米仁制成粉末,将3G仙人掌榨汁并滤去渣,将3G党参切碎,然后再将贝母粉末、薏米仁粉末、去渣后的仙人掌汁、切碎的党参和2G红景天、1G枳椇子、1G代代花、1G积雪草和1G蒲公英混合,加58G水慢火煮沸50分钟,用150目滤布过滤得到提取液,冷却至45下备用。0045B、将5G低聚异麦芽糖、5G低聚木糖加入到冷却至45以下的提取液中溶解,再将20G菊粉、10G乳清蛋白粉、3G米淀粉加入搅拌分散溶解;最后将1G荚迷果汁、05G沙棘油加入搅拌均匀,加水定量使总物料为100G,加热煮沸,冷却后变成糊状食品。。

20、0046C、将糊状食品用罐头工艺即灌装、封口、杀菌、冷却、检测、包装成为方便运输和储藏的产品。0047实施例4。0048一种调治慢性胃病的糊状食品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制备步骤。0049A、将10G贝母、15G薏米仁制成粉末,将30G仙人掌榨汁并滤去渣,将15G党参切碎,然后再将贝母粉末、薏米仁粉末、去渣后的仙人掌汁、切碎的党参和15G红景天、10G枳椇子、10G代代花、10G积雪草和10G蒲公英混合,加500G水慢火煮沸60分钟,用200目滤布过滤得到提取液,冷却至45下备用。0050B、将40G低聚异麦芽糖、40G低聚木糖加入到冷却至45以下的提取液中溶解,再将60G菊粉、30G乳清蛋白粉。

21、、30G米淀粉加入搅拌分散溶解;最后将20G荚迷果汁、10G沙棘油加入搅拌均匀,加水定量使总物料为1000G,加热煮沸,冷却后变成糊状食品。0051C、将糊状食品用罐头工艺即灌装、封口、杀菌、冷却、检测、包装成为方便运输和储藏的产品。0052病例1。0053陈智辉,52岁,男,本发明人的父亲,1977年患胃病,每天下午胃痛,经中医采用行气止痛的佛手、郁金、海螵蛸、延胡、青皮之类治疗过半年,后还采用“六君汤”加味治疗一段时间,虽稍有好转,但仍有气胀、胃痛、泛酸的现象,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发作时需服胃仙U、奥美拉唑、斯达舒或中成药金佛止痛丸,但只能暂时缓解,服用时间长后产生耐药性,药效不明显。。

22、后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糊状食品治疗,每天下午3点30分和晚上9点30分各服1次,1次200G,服后即无胃痛、胃气胀和泛酸现象的出现,坚持服用3个月后,大便正常,食欲好,至今肠胃无不适现象。0054病例2。说明书CN101999581ACN101999589A6/6页90055赵某,男,45岁,患胃溃疡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10年,常出现胃痛、胀气、泛酸、大便稀溏,严重时里急后重,尤其饥饿时和饱食后更易出现,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糊状食品半个月,有明显效果,继续服用2个月后痊愈,如今身体状况已大大改善。0056病例3。0057何某,男,33岁,因工作忙,经常不能定时吃饭,加上工作压力大,患上浅表性胃炎,需要长期服用西药控制病情,停服则出现胃痛、胃胀、偶有泛酸,后服本发明实施例3的糊状食品,逐渐减少西药量,半个月后不服西药而无不适,服用三个月后痊愈。0058病例4。0059王某,女,26岁,因职业原因经常陪客人饮酒,导致胃出血,曾住院治疗过,但胃溃疡却始终不能治愈。后每天下午3点和晚上8点及深夜2点下班后,各服本发明实施4的糊状食品150G,坚持服用2个多月后,已无任何胃部不适。006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说明书CN10199958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