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刺种子油脂质体化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脂体化处理领域, 尤其涉及白刺种子油脂质体化制备工艺。背景技术 白刺为蒺藜科 (Zygophyllceae) 白刺属 (Nitraria) 灌木, 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地区 有三种, 其中以唐古特白刺 (Nitraria tangutorum Bobr.) 为优势种, 分布量最大。白刺是 防风固沙的优势建群种之一, 抗逆性极强, 具有耐干旱、 耐盐碱、 抗高温和耐严寒的生物学 特性, 在保护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和治理沙漠与荒漠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白刺种子含油率 11%~ 13%, 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包括油酸、 亚油酸和亚麻 酸, 含量在 90%以上, 其不饱和脂肪酸主要生理功能为 : 保持细胞膜的相对流动性, 以保证 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 使胆固醇酯化, 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 是合成人体内前列腺 素和凝血恶烷的前躯物质 ; 降低血液粘稠度, 改善血液微循环 ; 提高脑细胞的活性, 增强记 忆力和思维能力。白刺种子油作为一种功能性植物油, 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脂质体具有双分子层结构, 主要化学成分为磷脂和胆固醇, 这种结构能够携带各 种亲水的、 疏水的和两亲的物质。 磷脂分散在水中自然形成多层囊泡, 每层均为脂质的双分 子层 ; 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 双分子层厚度约为 4 纳米。 脂质体是一种定向药物 载体, 属于靶向给药系统的一种新剂型, 具有靶向、 长效释放的特点, 且其制备的膜材为天 然高分子材料, 毒副作用小, 可在体内生物降解。 脂质体可以将水性或油性成分包埋在直径 为纳米级的微粒中, 这种微粒具有类细胞结构, 进入人体内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而激 活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 并改变被包封有效成分物的体内分布, 使有效成分在肝、 脾、 肺和 骨髓等组织器官中积蓄, 从而提高治疗指数, 减少有效物的治疗剂量和降低有效物的毒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白刺种子油脂质体化制备工 艺。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白刺种子油脂质体化制备工艺, 包括以下步 骤:
(1) 将原料白刺种子油、 磷脂、 胆固醇、 去离子水同时加入密封釜中 ; 所述磷脂与 所述胆固醇的质量比为 30 ∶ 1 ~ 60 ∶ 1 ; 所述白刺种子油与总脂材的质量比为 1 ∶ 1.55 ~ 1 ∶ 3.05 ; 所述去离子水与所述白刺种子油、 磷脂、 胆固醇三者总量的质量比为 1 ∶ 1 ;
(2) 向密封釜中加入 CO2, 并在温度为 40 ~ 50℃、 压力为 15 ~ 25Mpa 的超临界条 件下进行原料分散, 20 ~ 40min 后各原料成分充分分散到 CO2 流体中 ;
(3) 对 CO2 流体按每分钟降温 0.055 ~ 0.095℃、 每分钟降压 0.07 ~ 0.15Mpa 的 速度进行 90 ~ 150 分钟的分离后, 得到初级脂质体样品 ;
(4) 将所述初级脂质体样品在温度为 34 ~ 38℃、 压力为 5.6 ~ 7.6Mpa 的 CO2 流 体中维持 60min ~ 120min ;(5) 将所述初级脂质体样品按 80 ~ 160mL 计, 在常压、 氮气阻氧条件下进行超声均 质处理后, 形成白刺种子油脂质体产品。
所述步骤 (1) 中的磷脂为植物或动物源性卵磷脂。
所述步骤 (1) 中的总脂材的质量是指所述磷脂和所述胆固醇两者的质量和。
所述步骤 (5) 中的超声均质处理条件是指温度为 30 ~ 37 ℃, 超声功率为 40 ~ 60KHz, 超声处理 2 ~ 4 次, 每次 5 ~ 10min, 间隔 3 ~ 6min。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
1、 本发明首次对白刺种子油脂质体化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在 CO2 超临界 状态下制备白刺种子油脂质体的工艺。
2、 由于本发明采用 CO2 超临界状态下分散原料, 因此, 分离 CO2 时生成的脂质体包 封率大、 纳米程度高。
3、 由于本发明采用超临界 CO2 流体, 而超临界 CO2 具有抗氧化、 灭菌等作用, 因此, 有利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 同时, 由于超临界 CO2 流体溶解过程的操作参数容易控制, 因 此, 溶解速度快。
4、 由于 CO2 便宜易得, 与有机溶剂相比有较低的运行费用, 因此, 本发明可节省劳 动力和大量有机溶剂, 减少了 “三废” 污染, 实现了工艺完全绿色化, 无化学残留和环境污染 的目的。 5、 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 操作方便, 可广泛应用于脂溶性活性成分脂质体化的制 备和相关产品开发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白刺种子油脂质体化制备工艺, 包括以下步骤 :
(1) 将原料白刺种子油、 磷脂、 胆固醇、 去离子水同时加入密封釜中。 其中磷脂与胆 固醇的质量比为 30 ∶ 1 ; 白刺种子油与总脂材的质量比为 1 ∶ 1.55 ; 去离子水与白刺种子 油、 磷脂、 胆固醇三者总量的质量比为 1 ∶ 1。
(2) 向密封釜中加入 CO2, 并在温度为 40℃、 压力为 15Mpa 的超临界条件下进行原 料分散, 20min 后各原料成分充分分散到 CO2 流体中。
(3) 对 CO2 流体按每分钟降温 0.055℃、 每分钟降压 0.07Mpa 的速度进行 90 分钟 的分离后, 得到初级脂质体样品。该初级脂质体样品的包封率在 75%以上。
(4) 将初级脂质体样品在温度为 34℃、 压力为 5.6Mpa 的 CO2 流体中维持 60min。
(5) 将初级脂质体样品按 80mL 计, 在常压、 氮气阻氧条件下进行超声均质处理后, 形成白刺种子油脂质体产品。
其中超声均质处理条件是指温度为 30℃, 超声功率为 40KHz, 超声处理 2 次, 每次 5min, 间隔 3min。
实施例 2 白刺种子油脂质体化制备工艺, 包括以下步骤 :
(1) 将原料白刺种子油、 磷脂、 胆固醇、 去离子水同时加入密封釜中。 其中磷脂与胆 固醇的质量比为 60 ∶ 1 ; 白刺种子油与总脂材的质量比为 1 ∶ 3.05 ; 去离子水与白刺种子 油、 磷脂、 胆固醇三者总量的质量比为 1 ∶ 1。
(2) 向密封釜中加入 CO2, 并在温度为 50℃、 压力为 25Mpa 的超临界条件下进行原料分散, 40min 后各原料成分充分分散到 CO2 流体中。
(3) 对 CO2 流体按每分钟降温 0.095℃、 每分钟降压 0.15Mpa 的速度进行 150 分钟 的分离后, 得到初级脂质体样品。该初级脂质体样品的包封率在 75%以上。
(4) 将初级脂质体样品在温度为 38℃、 压力为 7.6Mpa 的 CO2 流体中维持 120min。
(5) 将初级脂质体样品按 160mL 计, 在常压、 氮气阻氧条件下进行超声均质处理 后, 形成白刺种子油脂质体产品。
其中超声均质处理条件是指温度为 37℃, 超声功率为 60KHz, 超声处理 4 次, 每次 10min, 间隔 6min。
实施例 3 白刺种子油脂质体化制备工艺, 包括以下步骤 :
(1) 将原料白刺种子油、 磷脂、 胆固醇、 去离子水同时加入密封釜中。 其中磷脂与胆 固醇的质量比为 45 ∶ 1 ; 白刺种子油与总脂材的质量比为 1 ∶ 2.30 ; 去离子水与白刺种子 油、 磷脂、 胆固醇三者总量的质量比为 1 ∶ 1。
(2) 向密封釜中加入 CO2, 并在温度为 45℃、 压力为 20Mpa 的超临界条件下进行原 料分散, 30min 后各原料成分充分分散到 CO2 流体中。
(3) 对 CO2 流体按每分钟降温 0.075℃、 每分钟降压 0.11Mpa 的速度进行 120 分钟 的分离后, 得到初级脂质体样品。该初级脂质体样品的包封率在 75%以上。
(4) 将初级脂质体样品在温度为 36℃、 压力为 6.6Mpa 的 CO2 流体中维持 90min。
(5) 将初级脂质体样品按 120mL 计, 在常压、 氮气阻氧条件下进行超声均质处理 后, 形成白刺种子油脂质体产品。
其中超声均质处理条件是指温度为 34℃, 超声功率为 50KHz, 超声处理 3 次, 每次 7min, 间隔 4min。
上述实施例 1 ~ 3 中的总脂材的质量是指磷脂和胆固醇两者的质量和, 且磷脂为 植物或动物源性卵磷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