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侧复吹转炉炼钢方法 本发明为一种采用氮气、氩气、二氧化碳气等各种气体侧吹并结合喷吹各种粉剂配合氧气顶吹的复合吹炼的转炉冶炼方法,属于炼钢技术领域。
目前,国内外许多炼钢厂采用顶底复合吹炼的转炉冶炼技术。但是由于底吹枪存在下述问题使其难以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中小型转炉上的应用所受的限制更大。
1、底吹枪易堵塞,恢复处理较难,因而使用寿命低、不能与炉衬寿命同步;
2、底吹枪制作困难,价格较高;
3、底吹枪管内径小,气体流量受到限制且不稳定,不能实现喷粉,其控制系统复杂,维护难度大。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顶侧复吹转炉炼钢方法。该方法用氮气、氩气、二氧化碳气等各种气体侧吹配合氧气顶吹,并能够实现喷吹包括脱硫剂、脱磷剂、脱氧剂、增碳剂、补热剂、氧化剂等在内的各种粉剂的转炉冶炼方法。
本发明是利用惰性气体,在吹炼过程中进行侧吹,对转炉熔池搅拌或喷粉搅拌,改善熔池的搅拌条件,加快各种反应的速度,均匀熔池内钢水的成份和温度,同时降低终点钢水中的氧含量及终渣中的(FeO),从而改善转炉炼钢的各项指标。
本发明的目地是这样实现的:
在转炉顶吹供氧过程中,利用惰性气体通过布置在炉身侧面的吹枪,对转炉熔池进行搅拌或喷粉搅拌,全程供惰性气,气压和气体流量在吹炼过程中根据工艺需要随时进行调整。所述侧吹枪布置在转炉侧面,可单支也可多支,多支侧吹枪可平行排列也可垂直排列;侧吹枪布置在熔池液面以下至500mm之间的位置,最好为200~500mm,其喷吹方向为向下倾斜一定角度指向熔池底部,其与水平面夹角α为5~25°,侧吹枪的喷吹方向与通过该侧吹枪所在点的转炉的切向形成10~20°的夹角β,即侧偏角。
所述喷枪的直径根据转炉的吨位及所需喷吹气体流量而定。
图1为喷枪在转炉中的布置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图示。
图中:1-顶吹枪,2-液面,3-侧吹枪。
所述方法由于采用顶吹配侧吹的转炉炼钢方法,可对转炉熔池加强搅拌,加快了各种反应的速度,并进一步均匀熔池内的成份和温度,降低了熔池中金属与炉渣中的氧含量,从而改善转炉冶炼的条件;由于两侧喷吹枪具有下倾、侧偏角度,从而对熔池内的金属液炉渣液形成循环旋转的搅拌形式,消除死区,可使熔池内的各种反应均匀,冶炼过程更加平稳快速的进行,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防止吹炼过程中的喷溅。
所述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述优点:
1、消除了现在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或顶底复吹炼钢条件下存在的各种问题,且采用侧枪与底枪相比具有气体载能大,搅拌能力强,无吹透的可能,使熔池内的各种反应更加平稳快速,从而消除了吹炼过程中的喷溅,改善了转炉的冶炼条件。
2、由于各种反应均匀快速的进行,提高了氧气利用率,还可增大供氧强度,使冶炼速度加快,在一定程度上,使冶炼周期缩短。
3、采用所述方法,可以实现喷吹各种粉剂,可降低转炉冶炼的成本,并提高了钢质量。
4、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吨位的转炉冶炼工艺。
5、本发明采用的侧吹装置简单可靠,投资少,侧吹枪发生堵塞等故障时,可在热状态下在炉外进行处理,适于现场操作。
6、本发明可应用于转炉炼钢、提钒、提铬及相类似的冶炼工艺,且用于提钒、提铬等工艺时具有反应平稳、速度快、氧化率高,渣中含铁量低、品位高,其操作简单、投资少。实施例:
用于提钒后半钢炼钢的20吨转炉,原来使用顶吹工艺、顶底复吹工艺炼钢,现改所述方法-顶侧复吹工艺,其具体工艺条件如下:
取消底吹枪,在两侧耳轴垂线距熔池液面以下300mm处各布置一支侧吹枪喷吹氮气;原底吹枪喷孔直径为2.0mm,现侧吹枪喷孔直径为20mm;侧吹枪喷射方向向下,与水平面夹角α为10°,侧吹枪的喷射方向与通过该侧吹枪所在点的转炉的切向夹角β为15°。气压和气体流量在吹炼过程中根据工艺需要设定给定值实现自动调整。
表1是三种不同喷吹方式的技术指标对比情况
表1三种不同喷吹方式的技术指标对比 项目 氮气供 应量 M3/h 钒渣 品位 % 半钢 余钒 % 钒回 收率 % 渣中 TFe % 冶炼 周期 min 顶吹提钒 12.96 0.059 77 36 17.5 顶底复吹 80~120 13.54 0.037 80.2 33 16 顶侧复吹 300~500 14 0.029 80.5 28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