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兽用复方抗菌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324251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7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65064.9

申请日:

2009.06.01

公开号:

CN101574355A

公开日:

2009.11.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1/635; A61K31/505; A61K47/34; A61K47/22; A61K47/18; A61K47/04; A61P31/04; A61K9/08

主分类号:

A61K31/635

申请人:

河南新正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祝义; 焦 黎; 赵晓峰

地址:

451161河南省郑州市港区豫港大道西侧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刘建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兽用复方抗菌注射液,配方如下:磺胺间甲氧嘧啶10~15g、甲氧苄啶2~3g、N-甲基吡咯烷酮5~10g、聚乙二醇-400 20~40g、氢氧化钠1.0~1.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1~0.02g、焦亚硫酸钠0.2~0.5g、注射用水加至100ml。本发明经过辅料的优选配合后,使得本发明注射液的稳定性好,改善了以往该类注射液不稳定容易结晶、变色的缺点,经过稳定性试验考查验证本发明注射液可以在常温下保存至少24个月,本发明注射液的半衰期长,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延长,又可以减少给药次数,节约人力和时间,减轻频繁注射给病畜带来的应激反应。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兽用复方抗菌注射液,其特征在于配方如下:
磺胺间甲氧嘧啶      10~15g
甲氧苄啶            2~3g
N-甲基吡咯烷酮      5~10g
聚乙二醇-400        20~40g
氢氧化钠            1.0~1.5g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0.01~0.02g
焦亚硫酸钠          0.2~0.5g
注射用水            加至100ml。

2、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兽用复方抗菌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乙二醇-400、N-甲基吡咯烷酮加入浓配罐中,加热至50~60℃,加入甲氧苄啶,搅拌使之溶解,打入稀配罐;
(2)再向浓配罐中加入20~40ml注射用水,然后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氢氧化钠、磺胺间甲氧嘧啶和焦亚硫酸钠,搅拌溶液至均匀,然后打入步骤(1)的稀配罐中;
(3)将稀配罐中的溶液搅拌至完全均匀后,加注射用水定容至100ml,测定PH值范围为6.0~9.0;
(4)过滤、灌封、灭菌。

说明书

一种兽用复方抗菌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兽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兽用复方抗菌注射液,同时涉及一种该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化养殖业生产过程中,自动化、集约化程度日益提高,各种疾病一旦传播,都将给养殖场造成灭顶之灾,兽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作为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兽药行业的发展和兽药质量将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近年来,随着国际间动物流通和贸易量的增加,各种疾病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疾病,同时原先基本控制的疾病由于野外病毒株变异加快,毒力增强,呈现新的严重病症,引起了国际医学界和兽医界的高度重视和倾力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外兽药研发速度放慢前进的脚步,重点放在复方制剂的研究。
尤其近年来,各种细菌病的混合感染以及猪传染性附红细胞体、弓形虫等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我国在复方制剂开发方面已呈现新的趋势,市场上普遍流行磺胺抗菌药加上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的组合,甲氧苄啶为磺胺药的增效剂,增强磺胺药的作用达数倍至数十倍。磺胺间甲氧嘧啶是体内外抗菌作用最强的磺胺药,对大多数G+菌和G-菌都有较强抑制作用,细菌对此药产生耐药性较慢,对敏感菌引起的各种疾病以及猪附红细胞体、弓形虫、禽兔球虫病等都有很好疗效。内服吸收良好,血药浓度高,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甲氧苄啶能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敏感菌叶酸的代谢和利用,妨碍菌体核酸合成。二者联合使用时,能双重阻断病原菌的二氢叶酸的合成,快速抑制细菌和原虫的生长繁殖,使抗菌作用增强数倍至近百倍。二者配伍可双重阻断细菌的叶酸代谢,增强了疗效。但是目前的复方磺胺类和甲氧苄啶联合的注射剂还存在一定缺点,由于在辅料的种类和用量选择上还存在不足,造成了注射剂的稳定性还不够好,容易结晶和变色,而且药物在动物体内停留时间较短,不能使药物长效吸收,影响药物的疗效,给药时需要一日两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性好、半衰期长的兽用复方抗菌注射液。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兽用复方抗菌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兽用复方抗菌注射液,配方如下:
磺胺间甲氧嘧啶        10~15g
甲氧苄啶              2~3g
N-甲基吡咯烷酮        5~10g
聚乙二醇-400          20~40g
氢氧化钠              1.0~1.5g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0.01~0.02g
焦亚硫酸钠            0.2~0.5g
注射用水              加至100ml。
一种兽用复方抗菌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乙二醇-400、N-甲基吡咯烷酮加入浓配罐中,加热至50~60℃,加入甲氧苄啶,搅拌使之溶解,打入稀配罐;
(2)再向浓配罐中加入20~40ml注射用水,然后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氢氧化钠、磺胺间甲氧嘧啶和焦亚硫酸钠,搅拌溶液至均匀,然后打入步骤(1)的稀配罐中;
(3)将稀配罐中的溶液搅拌至完全均匀后,加注射用水定容至100ml,测定PH值范围为6.0~9.0;
(4)过滤、灌封、灭菌。
本发明大大优化了磺胺间甲氧嘧啶和甲氧苄啶联合制备注射液时的辅料种类及其用量。其中,以N-甲基吡咯烷酮和聚乙二醇-400作为溶剂,毒性小,无刺激性,能溶解许多有机药物,选择适量的聚乙二醇-400能延缓药物的水解,使药物有延效作用,使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半衰期变长,加入离子络合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提高溶液澄明度,同时又加入了抗氧剂焦亚硫酸钠。本发明经过辅料的优选配合后,使得本发明注射液的稳定性好,改善了以往该类注射液不稳定、容易结晶、变色的缺点,经过稳定性试验考查验证本发明注射液可以在常温下保存至少24个月,本发明注射液的半衰期长,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延长,又可以减少给药次数,节约人力和时间,减轻频繁注射给病畜带来的应激反应,主要用于治疗仔猪附红细胞体病,在兽医临床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使用本发明兽用复方抗菌注射液治疗仔猪附红细胞体病时,每天只需给药1次,给药剂量为100mg/kg,连续给药3-5d。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配方如下:
磺胺间甲氧嘧啶        10g
甲氧苄啶              2g
N-甲基吡咯烷酮        10g
聚乙二醇-400          20g
氢氧化钠              1.0g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0.01g
焦亚硫酸钠            0.2g
注射用水             加至100ml。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乙二醇-400、N-甲基吡咯烷酮加入浓配罐中,加热至50℃,加入甲氧苄啶,搅拌使之溶解,打入稀配罐;
(2)再向浓配罐中加入40ml注射用水,然后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氢氧化钠、磺胺间甲氧嘧啶和焦亚硫酸钠,搅拌溶液至均匀,然后打入步骤(1)的稀配罐中;
(3)将稀配罐中的溶液搅拌至完全均匀后,加注射用水定容至100ml,测定PH值范围为6.0~9.0;
(4)过滤、灌封、灭菌。
实施例2:配方如下:
磺胺间甲氧嘧啶        13g
甲氧苄啶              2.5g
N-甲基吡咯烷酮        8g
聚乙二醇-400          30g
氢氧化钠              1.2g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0.015g
焦亚硫酸钠            0.3g
注射用水              加至100ml。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乙二醇-400、N-甲基吡咯烷酮加入浓配罐中,加热至55℃,加入甲氧苄啶,搅拌使之溶解,打入稀配罐;
(2)再向浓配罐中加入30ml注射用水,然后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氢氧化钠、磺胺间甲氧嘧啶和焦亚硫酸钠,搅拌溶液至均匀,然后打入步骤(1)的稀配罐中;
(3)将稀配罐中的溶液搅拌至完全均匀后,加注射用水定容至100ml,测定PH值范围为6.0~9.0;
(4)过滤、灌封、灭菌。
实施例3:配方如下:
磺胺间甲氧嘧啶        15g
甲氧苄啶              3g
N-甲基吡咯烷酮        5g
聚乙二醇-400          40g
氢氧化钠              1.5g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0.02g
焦亚硫酸钠        0.5g
注射用水          加至100ml。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乙二醇-400、N-甲基吡咯烷酮加入浓配罐中,加热至60℃,加入甲氧苄啶,搅拌使之溶解,打入稀配罐;
(2)再向浓配罐中加入20ml注射用水,然后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氢氧化钠、磺胺间甲氧嘧啶和焦亚硫酸钠,搅拌溶液至均匀,然后打入步骤(1)的稀配罐中;
(3)将稀配罐中的溶液搅拌至完全均匀后,加注射用水定容至100ml,测定PH值范围为6.0~9.0;
(4)过滤、灌封、灭菌。
以下为本发明复方抗菌注射液的稳定性、药代试验和药效试验。
一、本发明复方抗菌注射液的稳定性试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5年版的兽药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河南新正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自2007年4月开始对试生产的本发明复方抗菌注射液三批产品进行加速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并为产品报批以及获得批准文号后的产品生产做必要的准备。主要对性状、含量、PH值、澄明度等项目进行重点考查,来观察本发明复方抗菌注射液的稳定性。其试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加速试验
1.1加速试验
1.1.1试验样品:分别选用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试验样品,依次编号为1号、2号、3号,均为河南新正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包装:安瓿瓶装。
1.1.2试验仪器:FR-SP人工气候箱
1.1.3考察项目:性状、含量、PH值、澄明度。
1.1.4试验过程:将1号、2号和3号的三批试验样品分别置于温度40±2℃FR-SP人工气候箱放置六个月,于第1、2、3、6月末按取样时检测其性状、含量、PH值、澄明度等项目,与0月的检测结果对比,试验结果如下表1:
表1

加速试验结果表明:在加速试验条件下放置6个月,各项质量考察项目均无明显变化,说明本发明复方抗菌注射液在加速试验条件下稳定性良好,包装材料能很好的保护本品质量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1.2长期试验
1.2.1试验样品:分别选用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试验样品,依次编号为1号、2号、3号,均为河南新正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包装:安瓿瓶装。
1.2.2试验仪器:FR-SP人工气候箱
1.2.3考察项目:性状、含量、pH值、澄明度。
1.2.4试验过程:将1号、2号和3号的三批试验样品分别置于温度25±2℃ FR-SP人工气候箱中放置,于第0、3、6、9、12、18、24个月取样检测其性状、含量、PH值、澄明度等项目,与0月的检测结果对比,试验结果如下表2:
表2

长期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复方抗菌注射液置于温度25±2℃ FR-SP人工气候箱放置24个月,各项质量考察项目均无明显变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5年版之“关于有效期确定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计算后得出该产品的有效期超过2年。
二、本发明复方抗菌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试验
1.试验动物:健康仔猪6头,公母各半,体重18-25kg,6头猪随机分为两组,试验期间单笼常规饲养,饲喂不含抗生素的全价饲料,自由饮水和采食,给药前饲养14天,临床观察健康。
2.试验药品:本发明复方抗菌注射液(河南新正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实施例1处方);普通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处方:磺胺间甲氧嘧啶10g、甲氧苄啶2g、乙醇30g、氢氧化钠1.0g、硫代硫酸钠0.5g、注射用水加至100ml)河南新正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磺胺间甲氧嘧啶对照品(批号066H0688,含量为98.15%)购自Sigma公司。
3.给药及血样采集:给药剂量均为100mg/kg BW(以磺胺间甲氧嘧啶计,注射液1ml),从前腔静脉采血,在给药前采空白血10mL。2种注射液颈部肌肉注射后分别于0.25、0.5、1、2、4、8、12、24、48、72h采血5mL,置于肝素化离心管中,4℃、4000r/min离心10min后分离血浆,-20℃保存待测。
4.血浆中磺胺间甲氧嘧啶的测定:C18固相萃取小柱,先用2mL甲醇淋洗,再用2mL水淋洗,以活化柱子。取血样1mL加到小柱上,先用5%甲醇溶液3mL淋洗,最后用乙腈一水溶液(50∶50,含0.15%三氟乙酸)3mL将药物洗脱下来,洗脱液流速为20滴/min,收集洗脱液,用冷冻干燥仪将洗脱液挥干后,用流动相定容至1mL,12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2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色谱条件:色谱柱为Kromasil C18(250mm×4.6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A:乙腈+甲醇(1∶1);B:1.5%冰乙酸/水,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71nm,进样量20μL。
5.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外标标准曲线法计算血药浓度
6.结果与分析
6.1血浆中磺胺间甲氧嘧啶的浓度:经测定,磺胺间甲氧嘧啶血浆标准曲线在0.05~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血药浓度分别为0.1、1、10μg/mL时,相对回收率依次为98.6%、99.0%、99.2%,n=12。
6.2两种注射液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
肌肉注射100mg/kg BW的本发明的复方抗菌注射液、普通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后,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见表3。
表3肌注100mg/kgBW2种制剂后磺胺间甲氧嘧啶的血药浓度(n=6)

  时间  本发明复方抗菌注射液  普通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  0.25  15.86±3.45  71.49±5.71  0.5  24.57±4.83  74.00±6.29  1  30.40±8.35  81.44±3.37  2  35.83±3.23  85.83±4.59  4  36.56±3.01  72.56±701  8  58.20±7.13  55.20±5.21  12  32.94±5.79  32.94±5.63  24  24.28±1.98  7.82±0.66  36  12.51±0.43  6.44±0.69  72  8.57±0.06  0.57±0.06

表4两种注射液肌肉注射100mg/kg BW后在猪体内的药动学参数(n=6)

7.结论:根据上述两种注射液的药动学参数,可以看出使用普通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每天需给药2次,而使用本发明的复方抗菌注射液时,每天只需给药1次,给药剂量均为100mg/kg,连续给药3-5d。本发明的复方抗菌注射液由于既能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延长,又可以减少给药次数,节约人力和时间,减轻频繁注射给病畜带来的应激反应,因此在兽医临床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实验性仔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治疗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药品
本发明实施例1配方的复方抗菌注射液,河南新正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品血虫净20070602规格1.0g/支,农业部兰州生物药厂。
1.2试剂
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磷酸二氢钾等为国产分析纯;
琼脂、蛋白胨、硫乙醇酸盐培养基、霉菌培养基等为国产生化试剂等为国产生化试剂。
1.3供试动物:
3周龄的长白商品仔猪120头,偃师首阳山肥肥养猪厂提供,体重7.65kg±0.5kg,未使用任何抗菌药物。分成6组进行实验,实验前经血液检查确认未感染附红细胞体.
1.4人工发病参照马增军人工诱发猪附红细胞体病方法:
1.4.1病料来源:2008年5月洛阳伊川东胜养猪厂自然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经诊断结果如下:
1.4.1.1临床症状为:
3月龄育肥猪突然表现发热、扎堆,体温41℃~42℃,步态不稳,发抖,食欲不振。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皮肤发红或发黄,胸腹下及四肢内侧更甚,后期毛囊出血,可视黏膜黄染或苍白,初期腹泻,后期便秘。
1.4.1.2病理剖检:剖检见贫血及全身性黄疸,可视黏膜苍白,血液稀薄,凝固不良,有半透明胶冻样血凝块。肝脾肿大,肝有脂肪变性,胆汁浓稠。肾脏有出血点,脾出血性梗死。膀胱积尿,内有针尖状出血点。肠臌气,有的见出血,个别有卡他性炎症。
1.4.1.3无菌采集病猪耳血滴于载玻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混合稀释,置320倍的光镜下看到红细胞呈锯齿状、菠萝状等,附着虫体的红细胞上下震颤或左右运动;并见有些游离在血浆中能收缩、伸展、转体等运动的虫体。血液涂片自然干燥、甲醇固定后用姬姆萨染色,见虫体被染成紫红色或粉红色,其中央发亮,形似空泡;用2%的碘液活染后,可见附红细胞体被染成棕黄色,且附红细胞体逐步停止活动。
1.4.1.4将血液接种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及霉菌培养基,确认无细菌生长。
1.4.2人工发病
1.4.2.1病料采集无菌采集自然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猪耳尖采血,先弃去第一滴血,然后吸血1滴于载玻片上,用等量生理盐水稀释后,轻盖盖玻片,置于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果20个视野中有1个以上红细胞被感染,则判定为阳性。从红细胞感染率在75%以上病猪采血,加入抗凝剂,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1.4.2.2攻毒:每只猪肌肉注射上述血液2.0ml,隔日观察供试猪的发病情况。
1.5实验性治疗
将以上感染猪于感染后第7天症状明显时,采用药物治疗,将120头猪分为6组,每组20头,用药情况见表5,连用3天。
表5试验动物分组与用药

1.6疗效评价指标
1.6.1治愈:经用药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精神及食欲恢复正常为治愈,血液中检不出附红细胞体,统计治愈数计算治愈率;
1.6.2显效:经用药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精神及饮食欲好转者为治疗显效,统计显效数计算显效率;
1.6.3有效:为治愈率与显效率之和;
1.6.4无效:经用药治疗后症状未消失病情未好转以及治疗期间因本病死亡者均视为无效,统计无效数,计算无效率;
1.6.5相对增重率:相对增重率是按各用药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平均增重之比算出。
1.7数据的统计处理
用生物学统计进行数据的显著性检验,其中有效率用卡方(X2)检验;增重用t检验。
2.结果
2.1仔猪附红细胞体治疗情况及试验结果
攻毒后7天,仔猪开始出现明显猪附红细胞体的症状:高热不退,大多数腹泻后粪干,大身体上有出血点,体表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喘咳,眼睑肿胀,眼圈发紫。经镜检确诊感染上附红细胞体。
各用药组连用药物3天,感染猪的临床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本发明复方抗菌注射液高、中剂量组及血虫净药物对照组开始用药8小时体温恢复正常,而本发明复方抗菌注射液低剂量组开始用药24小时时平均体温才开始恢复正常,试验观察2周,各项指标详见表6:
表6本发明复方抗菌注射液对仔猪附红细胞体的疗效

2.2统计学分析
本发明复方抗菌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及药物对照组对人工感染诱发附红细胞体病猪的有效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本发明复方抗菌注射液高、中剂量组的有效率与血虫净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本发明复方抗菌注射液高、中剂量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0.01<P<0.05。
t检验表明:本发明复方抗菌注射液高、中剂量组及药物对照组的增重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P<0.05,但与空白对照组间的增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用药组间的增重比较无显著差异。
3.结论
3.1本发明复方抗菌注射液各用药组有效率较阳性对照组显著升高,增重亦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说明三个剂量的本发明复方抗菌注射液及血虫净对仔猪附红细胞体病均有治疗效果。
3.2本发明复方抗菌注射液高、中剂量组有效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而本发明复方抗菌注射液高、中剂量组有效率、增重无显著差异,说明临床应选择中剂量。
3.3据本试验结果,推荐本发明复方抗菌注射液在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用法用量为:肌注每1kg体重1.0ml,每天1次,连用3天。

一种兽用复方抗菌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种兽用复方抗菌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种兽用复方抗菌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兽用复方抗菌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兽用复方抗菌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兽用复方抗菌注射液,配方如下:磺胺间甲氧嘧啶1015g、甲氧苄啶23g、N-甲基吡咯烷酮510g、聚乙二醇-400 2040g、氢氧化钠1.01.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10.02g、焦亚硫酸钠0.20.5g、注射用水加至100ml。本发明经过辅料的优选配合后,使得本发明注射液的稳定性好,改善了以往该类注射液不稳定容易结晶、变色的缺点,经过稳定性试验考查验证本发明注射液可以在常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