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艾滋病的中草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323231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5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43797.2

申请日:

2009.06.26

公开号:

CN101590177A

公开日:

2009.12.0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36/8964公开日:20091202|||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61K 36/8964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程振顺变更后权利人:吴思懂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427000 湖南省吉首市砂子坳吉首大学体育学院宋加华转变更后权利人: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五一中路138号金钻世家2号26D变更事项:共同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田桃初登记生效日:20110614|||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64申请日:20090626|||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64; A61K9/20; A61K9/00; A61P31/18

主分类号:

A61K36/8964

申请人:

程振顺; 田桃初

发明人:

程振顺; 田桃初

地址:

427000湖南省吉首市砂子坳吉首大学体育学院宋加华转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张家界市慧诚商标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高红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艾滋病的中草药合剂,由丸剂和汤剂组成,丸剂由灵芝、玄参、白术、虫草、人参、钱线蕨、茯苓、苦参、车前子、贯众、甘草 太子参、知母、生倒生根、黄芪、生菩萨草、等海金沙配制而成,汤剂由白果叶、芭蕉树、双花藤、鱼腥草、贯众、车前草、马鞭草、臭牡丹、杨梅籽、大叶金腰等配制而成。本发明由于治疗艾滋病,可使90%以上的病人CD4会稳定增长至正常值,艾滋病病毒载量会下降至低于最低检测限(<50拷贝/毫升),甚至会出现没有艾滋病病毒,绝大部分艾滋病症情全部消失,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4%。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艾滋病的中草药合剂,其特征在于,由丸剂和汤剂组成,所述丸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制成:
灵芝14~16份、玄参14~16份、白术9~11份、虫草3~5份、人参9~11份、钱线蕨12~14份、茯苓14~16份、苦参14~16份、车前子14~16份、贯众18~22份、甘草8~12份、太子参18~22份、知母9~11份、生倒生根9~11份、黄芪14~16份、生菩萨草8~10份和海金沙9~11份,
丸剂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配制而成:
(1)将白术、钱线蕨、贯众加水熬煮至浸膏,取出药渣,将浸膏干燥,熬煮时药水重量比为1∶3~5;
(2)将生倒生根和生菩萨草在常温下砸汁,收集汁液;
(3)将配方中除白术、钱线蕨、贯众、生倒生根和生菩萨草以外的中草原料分别碾成粉;
(4)将步骤(1)、(2)、(3)所得药物混合,制成丸剂。
所述汤剂由以下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制成:
白果叶9~11份、芭蕉树14~16份、双花藤9~11份、鱼腥草14~16份、贯众14~16份、车前草14~16份、马鞭草14~16份、臭牡丹9~11份、杨梅籽14~16份和大叶金腰14~16份,
汤剂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配制而成:
(1)将除白果叶以外的原料加水熬煮40-60分钟滤出药渣,熬煮时药水重量配比为1∶3~5;
(2)将白果叶在水中浸渍1~2小时,料水重量配比1∶4,温度40℃,取浸出液;
(3)将(1)、(2)所得药液混合即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艾滋病的中草药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丸剂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灵芝15份、玄参15份、白术10份、虫草4份、人参10份、钱线蕨13份、茯苓15份、苦参15份、车前子15份、贯众20份、甘草10份太子参20份、知母10份、生倒生根10份、黄芪15份、生菩萨草9份和海金沙10份。
所述汤剂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白果叶10份、芭蕉树15份、双花藤10份、鱼腥草15份、贯众15份、车前草15份、马鞭草15份、臭牡丹10份、杨梅籽15份和大叶金腰15份。

3.
  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艾滋病的中草药合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丸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白术、钱线蕨、贯众加水熬煮至浸膏,取出药渣,将浸膏干燥,熬煮时药水重量比为1∶3~5;
(2)将生倒生根和生菩萨草在常温下砸汁,收集汁液;
(3)将配方中除白术、钱线蕨、贯众、生倒生根和生菩萨草以外的中草原料分别碾成粉;
(4)将步骤(1)、(2)、(3)所得药物混合,制成丸剂,
所述汤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除白果叶以外的原料加水熬煮40-60分钟滤出药渣,熬煮时药水重量配比为1∶3~5;
(2)将白果叶在水中浸渍1~2小时,料水重量配比1∶4,温度40℃,取浸出液;
(3)将(1)、(2)所得药液混合即成。

说明书

一种治疗艾滋病的中草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草药剂,具体地说,是提供一种治疗艾滋病的中草药合剂。
背景技术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erd immunodeficien syndrome,AIDS)。现代医学认为艾滋病毒是导致艾滋病发生的病原体,该病毒进入人体主要侵犯T细胞,使T细胞的数目急剧下降低,而导致细胞免疫减弱,机体不能正常识别免疫T细胞而以含HIV基因的病态T细胞进入人体免疫系统,出现一系列的免疫反应,造成细胞免疫功能缺失,抗原物质在没有T细胞协助下,呈现异常代谢,产生大量HIV抗体,最后导致多种并发症而危及人的生命。根据这种认识,目前西医治疗艾滋病的方法主要有“高效抗逆转录病毒”、“鸡尾酒疗法”等,这些方法所使用的药物以提高CD4的稳定和增长,以增强免疫能力,延缓发病期,一般只解决了部分抑制,但仍解决不了艾滋病毒复发、复制及CD4持续下降的问题。
以中医而论,HIV/AIDS是发现才20多年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虽然中医历代文献中尚无其名,但根据其传播方式、流行情况、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等方面来看,与中医的某些病症病,如瘟疫、虚劳等有相关类似之处,这种相关性为中医药治疗HIV/AIDS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诊治经验。中医认为AIDS属温病范畴,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证,再加上性滥交、劳累、外感等,导致了各种机会性感染的出现而发病。中医强调的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反应性和适应性,中医的治疗就是运用各种手段,包括中药、针灸、气功等疗法,综合作用于患者,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或阻断病情发展延缓发病,或减轻症状消除体征,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基于这种认识,中医治疗艾滋病一般采用针对证候的复方中药,通过多部位多靶点的综合效应取得疗效。现有治疗艾滋病的中草药方较多,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治疗爱滋病的托毒解毒化毒排毒的中药”(200410010669.5),由银花、赤勺、白芷、当归、川贝、花粉、防风、乳香、等配制而成,具有提高人体免疫机能、方小、量小、功效好、药价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积极效果。总的来说,现有治疗艾滋病的中草药剂由于大都为单独方剂,个体施治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艾滋病的中草药合剂,其具有疗效快,疗程短,疗效明显,副作用小等特点。
本发明由丸剂和汤剂组成,所述丸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制成:
灵芝14~16份、玄参14~16份、白术9~11份、虫草3~5份、人参9~11份、钱线蕨12~14份、茯苓14~16份、苦参14~16份、车前子14~16份、贯众18~22份、甘草8~12份、太子参18~22份、知母9~11份、生倒生根9~11份、黄芪14~16份、生菩萨草8~10份和海金沙9~11份。
丸剂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配制而成:
(1)将白术、钱线蕨、贯众加水熬煮至浸膏,取出药渣,将浸膏干燥,熬煮时药水重量比为1∶3~5;
(2)将生倒生根和生菩萨草在常温下砸汁,收集汁液;
(3)将配方中除白术、钱线蕨、贯众、生倒生根和生菩萨草以外的中草原料分别碾成粉;
(4)将步骤(1)、(2)、(3)所得药物混合,制成丸剂。
所述汤剂由以下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制成:
白果叶9~11份、芭蕉树14~16份、双花藤9~11份、鱼腥草14~16份、贯众14~16份、车前草14~16份、马鞭草14~16份、臭牡丹9~11份、杨梅籽14~16份和大叶金腰14~16份。
汤剂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配制而成:
(1)将除白果叶以外的原料加水熬煮40-60分钟滤出药渣,熬煮时药水重量配比为1∶3~5;
(2)将白果叶在水中浸渍1~2小时,料水重量配比1∶4,温度40℃,取浸出液;
(3)将(1)、(2)所得药液混合即成。
优化的是,本发明的丸剂的原料的最合适重量配比为:灵芝15份、玄参15份、白术10份、虫草4份、人参10份、钱线蕨13份、茯苓15份、苦参15份、车前子15份、贯众20份、甘草10份太子参20份、知母10份、生倒生根10份、黄芪15份、生菩萨草9份和海金沙10份。
汤剂的原料的最合适重量配比为:白果叶10份、芭蕉树15份、双花藤10份、鱼腥草15份、贯众15份、车前草15份、马鞭草15份、臭牡丹10份、杨梅籽15份和大叶金腰15份。
本发明适应于被确认为HIV感染者,并有艾滋病症状的患者的治疗。
本发明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治疗时间短。一、二疗程45天,共90天,三疗程只需服药的5天,完成全部治疗只需要95天,其中有18天服药,77天在家休息、劳动、学习和工作。
(2)见效快。第一疗程服药至3天时,艾滋病病症开始消失,服药至7天时,病症全部消失,CD4会稳定、快速增长至正常值范围内。
(3)艾滋病病毒载量会快速下降,一部分在第二个疗程结束会达到低于最低检测限(<50拷贝/毫升),一部分在第三个疗程结束会达到低于最低检测限标准,可能有极少数需第四疗程治疗,目前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4)在经过的18个月中,病症不复发,艾滋病病毒不复制。从服药时间、检测时间可以看出。
(5)不需天天服药。可以大大减轻病人的天天服药烦恼。
(6)有效率高,经过不同疗程治疗,90%以上的艾滋病病载量均可下降至低于最低检测限(<50拷贝/毫升)标准备。甚至可能会彻底治愈。
(7)有利于保密治疗。服药简单,次数少,有利于病人选择治疗方式,可以住院治疗,可以服药后继续工作、学习、劳动、休息,可以定点服药,服药后便可离开住进旅馆和朋友家。
(8)、服药后副作用相对较小:有些病人会出现轻度腹泻、肠鸣,一般可持续1-2天,但又是药效的良好反正。有些病人会出现轻度皮疹、不痒不痛,1-2天会自然消失。极少数病人会有出汗现象,会持续1-2天。以上反应不会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出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丸剂由以下原料制成:灵芝14g、玄参16g、白术9g、虫草5g、人参9g、钱线蕨14g、茯苓16g、苦参14g、车前子16g、贯众18g、甘草12g太子参18g、知母11g、生倒生根9g、黄芪16g、生菩萨草8g和海金沙11g。
丸剂的制备方法是:
(1)将白术、钱线蕨、贯众加水熬煮至浸膏,取出药渣,将浸膏干燥,熬煮时药
(2)将生倒生根和生菩萨草在常温下砸汁,收集汁液;
(3)将灵芝、玄参、虫草、人参、茯苓、苦参、车前子、甘草、太子参、知母、黄芪和海金沙分别碾成粉状;
(4)将步骤(1)、(2)、(3)所得药物混合,加入米粉或麦粉和适量糖,制成黄豆大小的丸剂,混合药物与米粉或麦粉的重量配比为7∶3。
汤剂由原料制成:白果叶9g、芭蕉树16g、双花藤9g、鱼腥草16g、贯众14g、车前草16g、马鞭草14g、臭牡丹9g、杨梅籽16g和大叶金腰14g。
汤剂的制备方法是:
(1)将除白果叶以外的原料混合,加水熬煮40-60分钟滤出药渣,熬煮时药水重量配比为1∶3~5;
(2)将白果叶在水中浸渍1.5小时,料水重量配比1∶4,温度40℃,取浸出液;
(3)将(1)、(2)所得药液混合即成。
实施例2:
丸剂的原料配比为:灵芝15g、玄参15g、白术10g、虫草4g、人参10g、钱线蕨13g、茯苓15g、苦参15g、车前子15g、贯众20g、甘草10g太子参20g、知母10g、生倒生根10g、黄芪15g、生菩萨草9g和海金沙10g。
汤剂的原料配比为:白果叶10g、芭蕉树15g、双花藤10g、鱼腥草15g、贯众15g、车前草15g、马鞭草15g、臭牡丹10g、杨梅籽15g和大叶金腰15g。
本实施例的丸剂和汤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丸剂的原料配比为:灵芝16g、玄参14g、白术11g、虫草3g、人参11g、钱线蕨12~14g、茯苓14g、苦参16g、车前子14g、贯众22g、甘草8g太子参22g、知母9g、生倒生根11g、黄芪14g、生菩萨草10g和海金沙9g。
汤剂的原料配比为:白果叶11g、芭蕉树14g、双花藤9g、鱼腥草16g、贯众14~16g、车前草14g、马鞭草16g、臭牡丹9g、杨梅籽16g和大叶金腰14g。
本实施例的丸剂和汤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下为本发明的临床疗效观察情况:
1、病例选择
2007年2至今,共使用本发明治疗艾滋病患者26例,其中河南上蔡县10例、广西贺州市八步区7例、湖南张家界永定区11人,其中男19人,女性9人;成人24人,儿童2人;年龄最大69岁,最小8岁。
2、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积分标准
按中华医学会《艾滋病诊疗指南》(2005)诊断为HIV感染者和处于艾滋病中期的艾滋病病人。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11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方案(试行)》。
3临床观察指标
3.1一般情况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尿粪常规;心电图、肝功能(ALT、AST)、肾功能(BUN、CR),于每个疗程前后各记录一次。
3.2症状体征:发热、乏力、腹泻、咳嗽、气促、恶心、呕吐、疱疹部位疼痛、皮疹、皮肤瘙痒、四肢麻木、自汗、盗汗等体征,于每个疗程服药前后各记录各记录一次。
3.3中医证候积分:于每个疗程前后各记录一次。
3.4CD4T淋巴细胞:于治疗前后各记录一次。
4、治疗方法
一般分三个疗程:
4.1第一疗程:服药七天,每天服丸剂和汤剂一次,丸剂一般情况每次服用10~15粒,汤剂服50毫升,服药后第三天起,可根据需要连续四天每天输5%的生理盐水500ml,8~45天不服药,回家休息,症状轻者轻度劳动、工作、学习均可;有合并症者,给予针对性治疗。
4.2第二疗程:46~51天服药六天,每天一次,丸剂每次6-10粒,汤剂每次40毫升49~51,每天输5%的生理盐水500ml,52~90天回家休息,症状轻者轻度劳动、工作、学习均可;有合并症者,给予针对性治疗。
4.3第三疗程:91~95,服药五天,每天一次,丸剂每次4~8粒,汤剂每次30毫升,输液视情况而定。
5、疗效判断标准及治疗结果
5.1疗效判断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肿块缩小;复查病原学指标转阴;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好转,肿块缩小,症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肿块不缩小或出现转移病灶;复原病原学指标持续阳性;体重减少。症候积分无变化或增加。
5.2疗效结果
5.2.1总体疗效(见表1)
表1总体疗效

5.2.2中医症候积分变化(见表2)
表2中医症候积分变化(x±s)

5.2.3CD4T淋巴细胞变化(见表3)
表3CD4T淋巴细胞变化(x±s)

6讨论
本发明按照土家族民族医药理论,对艾滋病病理机制大致有如下见解:
(1)、机体受到“疫毒”之邪以致卫气营血功能失常,而使三焦所属脏腑产生病理变化。
(2)、气血阴阳虚衰或后期虚实来杂的转变,形成脏器疾病的病理变化。
“疫毒”之邪侵犯人体,先出现卫分病证,若兼湿热秽浊之邪,则见口腔溃疡、糜烂、舌上苔如积粉。亦有初起即见气分证而为阳明气热。若邪陷营血者,又可导致出血。“疫毒”之邪多直入血分,或待时而发,或邪毒透出气分。
房室不节,伤耗真阴,故内伤疾病以肾居多。脏腑之间存在着生克制化的密切关系,肾之阴阳又为人体阴液、阳气之根本,肾病不但导致本脏阴阳失调,且常可累及他脏。故本病往往同时伴随多个脏腑阴阳、气血的亏虚。病例分析来看,病及脾、肾者居多。
上述病理变化常互相影响,使病症复杂,病情恶化。“疫毒”之邪最易伐克正气,不但加重脏腑虚损,又多致虚劳转为逆证。其表现为:元气衰败或食欲不振,泄泻不止等。根据不同脏器的虚损,其表现各有侧重,如临床证据中所见艾滋病患者以脾肾亏虚为其主要表现,脏腑气血虚亏,为“疫毒”之邪侵袭人体或发病的内在因素,是“疫毒”之邪侵人体所致病理变化的结果。同时又使邪毒内陷,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脏腑气血亏虚,功能失调,常导致痰浊、淤血、积聚等症证从而使病情更为深重。是时,由于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又多夹外感。病情常多恶化而致阴阳离绝。所以,虚劳和外邪疫毒是病机的关键。
本发明中的虫草、灵芝、人参、白术、黄芪等具有补元、养血、滋阴、壮阳、补肾、开脾健胃之功,它可以增强人体驱除外邪侵袭之功效。白果叶、棕树花、大叶金腰、杨梅籽等具有祛三焦之邪毒、散痰结之功效。钱线蕨、贯众、菩萨草、海金沙、倒生根具有灭毒、排毒、祛邪之功。丸剂和汤剂合理配伍,独到制剂,产生不同疗效。临床应用表明,90%以上的病人经检测CD4会稳定增长至正常值,艾滋病病毒载量会下降至低于最低检测限(<50拷贝/毫升),甚至会出现没有艾滋病病毒,绝大多数患者发热、乏力、腹泻、咳嗽、气促、恶心、呕吐、疱疹部位疼痛、皮疹、皮肤瘙痒、四肢麻木、自汗、盗汗等症情全部消失,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4%。

一种治疗艾滋病的中草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治疗艾滋病的中草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治疗艾滋病的中草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艾滋病的中草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艾滋病的中草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艾滋病的中草药合剂,由丸剂和汤剂组成,丸剂由灵芝、玄参、白术、虫草、人参、钱线蕨、茯苓、苦参、车前子、贯众、甘草 太子参、知母、生倒生根、黄芪、生菩萨草、等海金沙配制而成,汤剂由白果叶、芭蕉树、双花藤、鱼腥草、贯众、车前草、马鞭草、臭牡丹、杨梅籽、大叶金腰等配制而成。本发明由于治疗艾滋病,可使90以上的病人CD4会稳定增长至正常值,艾滋病病毒载量会下降至低于最低检测限(50拷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