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抛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双辊铸造机的辊抛光装置。背景技术 作为从熔融金属直接生产带材的方法, 有向水平排列的一对辊之间供给熔融金属 并将凝固了的金属薄带状地送出的双辊连续铸造法。
图 5 表示双辊铸造机的一个例子, 具有水平排列地配置的一对冷却辊 1、 和附带于 该冷却辊 1 的一对侧堰 2。
冷却辊 1 构成为冷却水在其内部流通, 并能根据应生产的带材 3 的板厚对辊间隙 G 进行放缩调节。
并且, 冷却辊 1 的旋转方向和速度以各个外周面从上侧朝向辊间隙 G 等速移动的 方式设定。
一方的侧堰 2 与各个冷却辊 1 的一端面接触, 另一方的侧堰 2 与各个冷却辊 1 的 另一端面接触, 在由冷却辊 1 及侧堰 2 包围四周的空间中, 以位于辊间隙 G 正上方的方式配 置有以耐火物为原料的熔融金属供给喷嘴 4。
熔融金属供给喷嘴 4 在其顶部具有用于接收熔融金属 5 的细长的喷嘴槽 6, 在纵长 方向侧壁的靠下端部分, 以沿冷却辊 1 轴线排列的方式贯穿设置有多个从喷嘴槽 6 朝向冷 却辊 1 外周面贯通的开口 7, 当熔融金属 5 流入喷嘴槽 6 时, 在辊间隙 G 的上方形成与冷却 辊 1 外周面相接的熔融金属积存部 8。
即, 当通过冷却水的流通对冷却辊 1 进行去热, 同时形成熔融金属积存部 8 并使冷 却辊 1 旋转时, 熔融金属 5 在冷却辊 1 外周面凝固并形成凝固壳, 这些凝固壳在辊间隙 G 被 粘合成带材 3 并被向冷却辊 1 的下方送出。
此时, 为了使生产的带材 3 成为目标板厚, 对枢轴支承各冷却辊 1 的颈部部分的轴 箱 ( 未图示 ) 施加相互接近的方向的水平的推压力。
当在熔融金属积存部 8 在冷却辊 1 外周面上附着有熔融金属 5 等的氧化物时, 对 于该部位的凝固壳的冷却作用变得不充分, 带材 3 的表面会发现裂纹。
于是, 提出有一种辊抛丸装置 : 在各个冷却辊 1 上分别设置与双辊铸造机的冷却 辊 1 外周面在其轴线方向全长上相对的刷辊, 边通过电动机使刷辊旋转边将该刷辊向冷却 辊 1 推压, 由此清除附着于冷却辊 1 外周面的氧化物 ( 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 1)。
在专利文献 1 中, 夸张地讲, 为了与轴线方向两端部分的外径比轴线方向中间部 分粗的呈鼓形状的冷却辊 1 相称, 将刷辊周面形状设为鼓形, 即, 辊轴线方向两端部分的外 径比轴线方向中间部分细 ( 这些冷却辊 1 及刷辊中的辊轴线方向两端部分与中间部分的外 径的差为 0.4mm 左右 )。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平 6-114507 号公报
然而, 由于冷却辊 1 的热变形较为复杂, 因此即使使用周面形状为鼓形的刷辊, 刷 子线束也未必与冷却辊 1 外周面均匀地接触。
并且, 颈部部分被气缸 10 向冷却辊 1 侧按压的刷辊 9, 由于以挠曲的形式旋转, 因 此轴线方向两端部分的线束的磨损显著, 即使在冷却辊 1 外周面的轴线方向两端部分, 刷 子线束也未必与冷却辊 1 外周面均匀地接触。
因此, 仅使用刷辊 9, 对附着于冷却辊 1 外周面的宽度方向边缘部附近以及宽度方 向中央部附近的氧化物清除不净, 从而氧化物的厚度增加, 与对氧化物清除不净的部分对 应的带材 3 的去热量减少, 造成从板宽整体看去热量产生不均匀的结果, 有时在带材 3 表面 的宽度方向边缘部附近以及宽度方向中央部附近等会发现裂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带材表面的裂纹的辊抛光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具有 : 与双辊铸造机的冷却辊外周面在其轴线方向全 长上相对且被驱动旋转的刷辊、 对该刷辊整体地向冷却辊侧施力的推压机构、 使上述刷辊 以与冷却辊的凸面相称的方式变形的弯曲机构。
即, 在带材制造中, 利用按压机构将刷辊向冷却辊侧施力, 并且使用弯曲机构使刷 辊以与冷却辊的凸面相称的方式变形, 从而在冷却辊外周面的轴线方向全长上保持刷子线 束均匀地接触的状态。 此外, 将刷辊周面形状形成为轴线方向两端部分的外径比轴线方向中间部分细, 在刷辊朝向冷却辊凸出地变形时, 使刷辊轴线方向两端部分的刷子线束的前端与冷却辊外 周面适当地接触。
并且, 采用具有不同于刷辊的与冷却辊外周面相对且被驱动旋转的辅助刷辊、 和 对该辅助刷辊整体地向冷却辊侧施力的推压机构的构成, 也利用该辅助刷辊对冷却辊外周 面抛光。
并且, 使用与冷却辊外周面在其轴线方向全长上相对的辅助刷辊, 并且将该辅助 刷辊周面形状形成为轴线方向两端部分的外径比轴线方向中间部分粗。
根据本发明的辊抛光装置, 可以起到如下所述的优异效果。
(1) 在利用弯曲机构使刷辊的轴线以与冷却辊的凸面相称的方式变形的情况下, 由于刷子线束在冷却辊外周面的轴线方向全长上均匀地接触, 因此能够有效地清除附着于 冷却辊外周面的氧化物, 从而不会在带材表面的宽度方向边缘部附近及宽度方向中央部附 近等发现裂纹。
(2) 由于刷辊的轴线方向两端部分的外径与轴线方向中间部分相比较细, 因此在 刷辊朝向冷却辊凸出地变形时, 刷辊轴线方向两端部分的刷子线束的前端与冷却辊外周面 适当地接触, 该部位的氧化物的清除变得可靠。
(3) 若采用具有不同于刷辊的辅助刷辊的构成, 则利用该辅助刷辊能够沿周向重 点地抛光冷却辊外周面的特定范围。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平面地观察本发明的辊抛光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 2 是图 1 的 II-II 向视图。
图 3 是表示平面地观察本发明的辊抛光装置的另一例子的状态的概念图。图 4 是图 3 的 IV-IV 向视图。
图 5 是表示沿冷却辊轴线方向观察双辊铸造机的一个例子的状态的概念图。
标号说明
1 冷却辊, 9 刷辊, 10 按压用的气缸 ( 推压机构 ), 11 弯曲用的气缸 ( 弯曲机构 ), 12 辅助刷辊, 13 按压用的气缸 ( 推压机构 ), 14 辅助刷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 1 及图 2 是本发明的辊抛光装置的一个例子, 具有 : 与双辊铸造机的冷却辊 1 外 周面在其轴线方向全长上相对的刷辊 9 ; 对该刷辊 9 的颈部部分向接近冷却辊 1 的方向施 力的推压用的气缸 10 ; 对上述颈部部分向远离冷却辊 1 的方向施力的弯曲用的气缸 11 ; 不 同于刷辊 9 的与冷却辊 1 外周面的轴线方向一端部分及另一端部分独立地相对的辅助刷辊 12 ; 对该辅助刷辊 12 的颈部部分向接近冷却辊 1 的方向施力的推压用的气缸 13。
刷辊 9 被设置为相对于冷却辊 1 平行, 并从辊间隙 G( 参照图 5) 的正反向与冷却 辊 1 外周面水平地抵接。
刷辊 9 的线束使用直径 0.15mm 的不锈钢, 刷辊 9 周面形状以与冷却辊 1 相称的方 式, 形成为辊轴线方向两端部分的外径比轴线方向中间部分细。
按压用的气缸 10 沿径向水平地按压刷辊 9 的颈部部分的靠根部部位, 弯曲用的气 缸 11 水平地按压刷辊 9 的颈部部分的靠前端部位。
辅助刷辊 12 被设置为相对于冷却辊 1 平行, 从上述刷辊 9 的下方朝向冷却辊 1 外 周面抵接。
辅助刷辊 12 的刷子线束也使用与上述刷辊 9 相同的不锈钢线材。
按压用的气缸 13 朝向冷却辊 1 的中心线按压辅助刷辊 12 的颈部部分。
刷辊 9 及辅助刷辊 12 均通过电动机 ( 未图示 ) 被驱动旋转。
即, 在带材制造中边使各个刷辊 9 旋转, 边利用按压用的气缸 10 向冷却辊 1 侧施 力, 同时使用弯曲用的气缸 11 以与冷却辊 1 的凸面相称的方式使刷辊 9 变形时, 成为在冷 却辊 1 外周面的轴线方向全长上刷子线束均匀地接触的状态, 附着于冷却辊 1 外周面的氧 化物被清除, 从而不会有损对该部位的凝固壳的冷却作用。
冷却辊 1 的旋转中心与刷辊 9 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设定为比冷却辊 1 的半径与 刷辊 9 的半径的总计尺寸短 1mm 左右时, 能够高效地进行氧化物的清除。
并且, 刷辊 9 周面形状形成为轴线方向两端部分的外径比轴线方向中间部分细, 因此在刷辊 9 朝向冷却辊 1 凸出地变形时, 刷辊 9 轴线方向两端部分的刷子线束的前端与 冷却辊 1 外周面适当地接触, 从而促进氧化物的清除。
由此, 能够高效地清除附着于冷却辊 1 外周面的氧化物, 从而不会在带材表面的 宽度方向边缘部附近及宽度方向中央部附近等发现裂纹。
而且, 当边使不同于刷辊 9 的辅助刷辊 12 旋转, 边利用按压用的气缸 13 向冷却辊 1 侧施力时, 冷却辊 1 外周面的轴线方向两端部分被沿周向重点地抛光。
图 3 及图 4 是本发明的辊抛光装置的另一例子, 在图中, 辅助刷辊 14 以外的部件 与图 1 及图 2 所示的部件相同。辅助刷辊 14 不同于刷辊 9, 另与冷却辊 1 外周面在其轴线方向全长上相对。
辅助刷辊 14 被设置为相对于冷却辊 1 平行, 并从刷辊 9 的下方朝向冷却辊 1 外周 面抵接。
辅助刷辊 14 的线束使用直径 0.15mm 的不锈钢, 刷辊 9 周面形状形成为轴线方向 两端部分的外径比轴线方向中间部分粗 ( 具体而言, 将轴线方向两端部分的线束长度设定 为相对于轴线方向中间部分的线束长度长 1 ~ 2mm 的范围 )。
辅助刷辊 14 通过电动机 ( 未图示 ) 被驱动旋转, 并且, 辅助刷辊 14 的颈部部分被 推压用的气缸 13 向接近冷却辊 1 的方向施力。
即, 在带材制造中边使各个刷辊 9 旋转, 边利用按压用的气缸 10 向冷却辊 1 侧施 力, 同时使用弯曲用的气缸 11 以与冷却辊 1 的凸面相称的方式使刷辊 9 变形时, 成为在冷 却辊 1 外周面的轴线方向全长上刷子线束均匀地接触的状态, 附着于冷却辊 1 外周面的氧 化物被清除, 从而不会有损对该部位的凝固壳的冷却作用。
由此, 能够有效地清除附着于冷却辊 1 外周面的氧化物, 从而不会在带材表面的 宽度方向边缘部附近及宽度方向中央部附近等发现裂纹。
而且, 当边使不同于刷辊 9 的辅助刷辊 14 旋转, 边利用按压用的气缸 13 向冷却辊 1 侧施力时, 冷却辊 1 外周面的轴线方向两端部分被沿周向重点地抛光。 并且, 本发明的辊抛光装置并不仅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 旨的范围内, 当然可以进行变更。
本发明的辊抛光装置能够应用于各种双辊铸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