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化糊精的生产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品原料的加工方法,具体地说是氢化糊精的生产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糊精的生产工艺有酸法、酸酶法和酶法三种,缺点是产品对酸碱不稳定,容易发生美拉德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酸碱更稳定的氢化糊精的生产工艺方法。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氢化糊精经过调浆、液化、糖化、脱色、离交、浓缩、加氢、净化、浓缩加工而成。氢化糊精是多组份的混合糖浆,以DP2-DP4为主要成份。为了防止和减少氢化糊精的水解或异构反应,宜采用较高氢压较低温度条件下的氢化反应,较高氢压8.0-10.0Mpa和较低温度120-130℃。反应开始时,温度控制在80-100℃,然后缓慢的逐步升高至120℃以上,直至氢化反应终点。采取这些工艺措施,可以保证组份,又可提高产品的收得率。
生产氢化糊精的关键是利用酶制剂的协同作用生产而成。糖化开始时加入酶制剂,作用5~20h,生成的低聚糖在高温高压下加氢生成氢化糊精,温度控制为80~130摄氏度之间,压力控制在8.0-10.0Mpa之间,压力和温度是控制的关键,能减少氢化糊精的分解。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和优点是:用本发明的工艺生成的氢化糊精同现有技术生产的同类产品相比,具有耐热性好,对酸、碱稳定;不发生美拉德反应的优点,并且经过氢化反应后的氢化糊精同糊精相比,具有明显的生理功能特性:1、低热量,且消化吸收缓慢;2、非腐蚀性,具有预防龋齿的效果;3、血糖值不升高,不刺激胰岛素分泌;4、缓泻作用,可改善便秘。5、异麦芽低聚糖醇具有独特的双歧因子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取经过二次脱色压滤和二级离子交换的纯净糖浆(DS40-50%),调PH值用试剂级氢氧化钠,调糖浆PH值为7.7。在反应釜内注入2/3体积糖液后,须用氮气排除空气3次,然后再用氢气排除氮气,使氢气浓度达99%以上。
糖浆固形物浓度为40%,按干物质量9.1%加入活化处理好的骨架镍催化剂,作用时间13小时,控制温度125℃,氢气压为8.0Mpa,启动搅拌,转速为200r/min,不断加氢,促使氢化还原反应,反应2小时,当通入氢气不再被糖液吸收时,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还原糖含量,当还原糖达0.2%时,即终止反应生成氢化糊精,再经过脱色压滤、离子交换和蒸发浓缩后即形成成品。
实施例二:取经过二次脱色压滤和二级离子交换的纯净糖浆(DS40-50%),调PH值用试剂级氢氧化钠,调糖浆PH值为8.0。在反应釜内注入2/3体积糖液后,须用氮气排除空气3次,然后再用氢气排除氮气,使氢气浓度达99%以上。
糖浆固形物浓度为39.5%,按干物质量8-10%加入活化处理好地骨架镍催化剂,作用时间16小时,控制温度124℃,氢气压为9Mpa,启动搅拌,转速为200r/min,不断加氢,促使氢化还原反应,反应2.5小时,当通入氢气不再被糖液吸收时,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还原糖含量,当还原糖达0.2%时,即终止反应生成氢化糊精,再经过脱色压滤、离子交换和蒸发浓缩后即形成成品。
实施例三:取经过二次脱色压滤和二级离子交换的纯净糖浆(DS40-50%),调PH值用试剂级氢氧化钠,调糖浆PH值为7.9。在反应釜内注入2/3体积糖液后,须用氮气排除空气3次,然后再用氢气排除氮气,使氢气浓度达99%以上。
糖浆固形物浓度为41%,按干物质量8-10%加入活化处理好的骨架镍催化剂,作用时间15小时,控制温度120℃,氢气压为10Mpa,启动搅拌,转速为200r/min,不断加氢,促使氢化还原反应,反应2小时,当通入氢气不再被糖液吸收时,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还原糖含量,当还原糖达0.2%时,即终止反应生成氢化糊精,再经过脱色压滤、离子交换和蒸发浓缩后即形成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