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钟铸造引流浇注系统.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320400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0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17046.0

申请日:

2009.06.11

公开号:

CN101579731A

公开日:

2009.11.1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22D 35/04公开日:20091118|||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22D35/04

主分类号:

B22D35/04

申请人:

芜湖新联造船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陶 红; 陈殷舫; 刘 彬; 魏正龙

地址:

241001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长江南路5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吴百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钟铸造引流浇注系统,其包括第一浇口杯、第二浇口杯、缓冲包、连通第一浇口杯和缓冲包的第一连接浇道、连通第二浇口杯和缓冲包的第二连接浇道、过桥浇口、横浇道和雨淋式内浇口,横浇道由与过桥浇口底部相通的铜水入口、多个均布的呈放射状的与铜水入口连通的折弯流道和位于每个折弯流道顶端的铜水出口组成,每个铜水出口与相同数量的竖直的雨淋式内浇口的顶端连通,每个雨淋式内浇口的下端与铜钟型腔顶部连通。本发明一种铜钟铸造引流浇注系统采用这样的结构,可避免局部过热而产生的热裂和局部冲刷的铸造缺陷,避免浇注过程中的铜水飞溅,能保证铜钟的浇注质量,提高浇注效率,改善施工人员的作业环境和作业风险。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铜钟铸造引流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浇口杯(1)、第二浇口杯(9)、缓冲包(3)、连通第一浇口杯(1)和缓冲包(3)的第一连接浇道(2)、连通第二浇口杯(9)和缓冲包(3)的第二连接浇道(14)、与缓冲包(3)底部相通的竖直的过桥浇口(8)、与过桥浇口(8)下端连通的横浇道(4)和雨淋式内浇口(5),所述的缓冲包(3)位于第一浇口杯(1)、第二浇口杯(9)和缓冲包(3)形成的倒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所述的横浇道(4)由与过桥浇口(8)底部相通的铜水入口(13)、多个均布的呈放射状的与铜水入口(13)连通的折弯流道(11)和位于每个折弯流道(11)顶端的铜水出口(12)组成,横浇道(4)的每个铜水出口(12)与相同数量的竖直的雨淋式内浇口(5)的顶端连通,每个雨淋式内浇口(5)的下端与铜钟型腔顶部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钟铸造引流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浇道(2)、第二连接浇道(14)均为倒梯形的开口槽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钟铸造引流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浇口杯(1)、第一连接浇道(2)和缓冲包(3)为可拆卸的结构,所述的第二浇口杯(9)、第二连接浇道(14)和缓冲包(3)为可拆卸的结构,所述的缓冲包(3)和过桥浇口(8)为可拆卸的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铜钟铸造引流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浇道(4)的折弯流道(11)的数量为六个。

说明书

一种铜钟铸造引流浇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钟铸造引流浇注系统。
背景技术
铸造铜钟采用顶注式直接浇注,浇注系统包括浇包、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在浇注过程中,由于铜钟体量较大,一包铜水常常不能满足浇注要求,通常要采用并包浇注,存在铜水包出铜温度差异、出铜流速不匀的现象,会导致铸件局部过热而产生热裂和局部冲刷的铸造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铜钟铸造引流浇注系统,该种铜钟铸造引流浇注系统可避免铸件局部过热而产生的热裂和局部冲刷的铸造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铜钟铸造引流浇注系统,其包括第一浇口杯、第二浇口杯、缓冲包、连通第一浇口杯和缓冲包的第一连接浇道、连通第二浇口杯和缓冲包的第二连接浇道、与缓冲包底部相通的竖直的过桥浇口、与过桥浇口下端连通的横浇道和雨淋式内浇口,所述的缓冲包位于第一浇口杯、第二浇口杯和缓冲包形成的倒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所述的横浇道由与过桥浇口底部相通的铜水入口、多个均布的呈放射状的与铜水入口连通的折弯流道和位于每个折弯流道顶端的铜水出口组成,横浇道的每个铜水出口与相同数量的竖直的雨淋式内浇口的顶端连通,每个雨淋式内浇口的下端与铜钟型腔顶部连通。
所述的第一连接浇道、第二连接浇道均为倒梯形的开口槽结构。
所述的第一浇口杯、第一连接浇道和缓冲包为可拆卸的结构,所述的第二浇口杯、第二连接浇道和缓冲包为可拆卸的结构,所述的缓冲包和过桥浇口为可拆卸的结构。
所述的横浇道的折弯流道的数量为六个。
本发明一种铜钟铸造引流浇注系统采用这样的结构,可避免局部过热而产生的热裂和局部冲刷的铸造缺陷,避免浇注过程中的铜水飞溅,能保证铜钟的浇注质量,提高浇注效率,改善施工人员的作业环境和作业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铜钟铸造引流浇注系统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铜钟铸造引流浇注系统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连接浇道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横浇道结构示意图;
在图1、图2、图3中,1、第一浇口杯;2、第一连接浇道;3、缓冲包;4、横浇道;5、雨淋式内浇口;6、铜钟坭芯;7、铜钟外模砂型;8、过桥浇口;9、第二浇口杯;10、浇注铜水包;11、折弯流道;12、铜水出口;13、铜水入口;14、第二连接浇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铜钟铸造引流浇注系统包括第一浇口杯1、第二浇口杯9、缓冲包3、第一连接浇道2、第二连接浇道14、过桥浇口8、横浇道4和雨淋式内浇口5,缓冲包3位于第一浇口杯1、第二浇口杯9和缓冲包3形成的倒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第一浇口杯1和缓冲包3之间具有可拆卸的连通的第一连接浇道2,第二浇口杯9和缓冲包3之间具有可拆卸的连通的第二连接浇道14,第一连接浇道2、第二连接浇道14均为倒梯形的开口槽结构,第一浇口杯1、第二浇口杯9的上方各具有一个浇注铜水包10,缓冲包3的底部具有可拆卸的相通的过桥浇口8,浇注时第一浇口杯1、第二浇口杯9、缓冲包3、第一连接浇道2、第二连接浇道14和过桥浇口8连成一体,过桥浇口8和横浇道连通,横浇道4由与过桥浇口8底部相通的铜水入口13、六个均布的呈放射状的与铜水入口13连通的折弯流道11和位于每个折弯流道11顶端的铜水出口12组成,横浇道4的每个铜水出口12与相同数量的雨淋式内浇口的顶端连通,每个雨淋式内浇口5的下端与铜钟外模砂型7和铜钟坭芯6形成的铜钟型腔顶部连通。
第一浇口杯、第二浇口杯上接浇注铜水包,侧面通过出第一连接浇道、第二连接浇道与缓冲包相连接,可调节两个铜水包之间的平衡,避免两只铜水包出水温度误差及出水流速不均匀而对铸件造成的影响,缓冲包可以调节铜水的温度和速度;横浇道4的结构对铜水的流动起一个缓冲,减速的作用,避免铜水直接冲刷铸型,破坏铜钟铸型表面的图案、纹饰,将铜水平稳地进行分流、引入;雨淋式内浇口,均匀分布于铜钟型腔顶部各区域,避免局部过热引起的热裂问题,使浇注速度得到很好地保证,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能保证铜钟的浇注质量,提高了浇注效率,改善了施工人员的作业环境和作业风险。

一种铜钟铸造引流浇注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铜钟铸造引流浇注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铜钟铸造引流浇注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铜钟铸造引流浇注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铜钟铸造引流浇注系统.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钟铸造引流浇注系统,其包括第一浇口杯、第二浇口杯、缓冲包、连通第一浇口杯和缓冲包的第一连接浇道、连通第二浇口杯和缓冲包的第二连接浇道、过桥浇口、横浇道和雨淋式内浇口,横浇道由与过桥浇口底部相通的铜水入口、多个均布的呈放射状的与铜水入口连通的折弯流道和位于每个折弯流道顶端的铜水出口组成,每个铜水出口与相同数量的竖直的雨淋式内浇口的顶端连通,每个雨淋式内浇口的下端与铜钟型腔顶部连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铸造;粉末冶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