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昏迷性中暑的药.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318907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15771.7

申请日:

2009.05.31

公开号:

CN101632786A

公开日:

2010.01.2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36/8968申请公布日:20100127|||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68; A61P43/00

主分类号:

A61K36/8968

申请人:

宫怀恒

发明人:

宫怀恒

地址:

264003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响水湾3号楼1-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昏迷性中暑的药,其配方如下:黄连3-7份,人参5-15份,知母10-20份,元参15-25份,五味子3-7份,麦冬10-20份。所述的份是指质量份。本发明纯属天然中药材配制而成,对于治疗具有昏迷不醒,四肢厥冷,脉细微症状的中暑有很好的疗效。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昏迷性中暑的药,其特征在于:配方如下:黄连3-7份,人参 5-15份,知母10-20份,元参15-25份,五味子3-7份,麦冬10-20份;所述的 份是指质量份。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昏迷性中暑的药,其特征在于:配方如下: 黄连5份,人参10份,知母15份,元参20份,五味子5份,麦冬15份。

说明书


一种治疗昏迷性中暑的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昏迷性中暑的药,是纯中药。

    背景技术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现有药不能根据具体症状施药,治疗效果较差。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昏迷性中暑的药,通过选择合适的中药及其用量配比,达到有效治疗中暑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昏迷性中暑的药,其特征在于:配方如下:黄连3-7份,人参5-15份,知母10-20份,元参15-25份,五味子3-7份,麦冬10-20份;所述的份是指质量份。

    优选的组分含量是:黄连5份,人参10份,知母15份,元参20份,五味子5份,麦冬15份。

    本发明方剂主要地原料根据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分析,作用如下:

    黄连:性味归经:寒;苦;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疽,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人参:性味归经:微温;甘、微苦;归心、肺、脾经。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知母:性味归经:寒;苦、甘;归肺、胃、肾经。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元参:性味归经:微寒;甘、苦、咸;归肺、胃、肾经。功能主治: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用于热病伤阴,目赤,咽痛,瘰疬,自喉,痈肿疮毒

    五味子:性味归经:温;酸、甘;归肺、心、肾经。功能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麦冬:性味归经:微寒;甘、微苦;归心、肺、胃经。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本发明纯属天然中药材配制而成,对于治疗具有昏迷不醒,四肢厥冷,脉细微症状的中暑有很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制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一

    取取黄连3份,人参5份,知母10份,元参15份,五味子3份,麦冬10份,混合均匀微波炉加热3分钟。粉碎成100目的粉末,加水500份,文火煎熬30分钟,趁热过滤,留200份药液即成。所述的份是指质量份。服法:成人每次口服100毫升,儿童口服每次50毫升。昏迷不醒者可灌服。

    实施例二

    取黄连5份,人参10份,知母15份,元参20份,五味子5份,麦冬15份,混合均匀微波炉加热3分钟。粉碎成100目的粉末,加水500份,文火煎熬40分钟,趁热过滤,留200份药液即成。服法:成人每次口服100毫升,儿童口服每次50毫升。昏迷不醒者可灌服。

    实施例三

    取黄连7份,人参15份,知母20份,元参25份,五味子7份,麦冬20份,混合均匀微波炉加热3分钟。粉碎成100目的粉末,加水500份,文火煎熬50分钟,趁热过滤,留200份药液即成。服法:成人每次口服100毫升,儿童口服每次50毫升。昏迷不醒者可灌服。

    效果:以本发明的药治疗具有昏迷不醒,四肢厥冷,脉细微症状的中暑12例,其中儿童6例,成人6例。患者按上法服用本发明药,2小时内7例解除症状,3小时候恢复正常。5例3小时后解除症状,4小时后恢复正常。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药组显效率100%,总有效率100%。全部病例均为2007年6-8月与2008年6-8月莱州市人民医院门诊患者。

一种治疗昏迷性中暑的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昏迷性中暑的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昏迷性中暑的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昏迷性中暑的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昏迷性中暑的药.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昏迷性中暑的药,其配方如下:黄连3-7份,人参5-15份,知母10-20份,元参15-25份,五味子3-7份,麦冬10-20份。所述的份是指质量份。本发明纯属天然中药材配制而成,对于治疗具有昏迷不醒,四肢厥冷,脉细微症状的中暑有很好的疗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