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洗碗机的碗盘进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自动洗碗机有关,特别是指一种自动洗碗机的碗盘进给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自动洗碗机在进行洗碗作业时,必须先由人工将待清洗的碗盘一一放置在洗碗篮中,再将装满碗盘的洗碗篮送入洗碗机中,待经过清洗、风干、烘干等步骤之后,再由一输送机构将洗碗篮送出,最后由人工将碗盘从洗碗篮中一一取出并叠置好备用。
然而,洗碗篮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体积,同时也是额外的成本,若为了增加洗涤碗盘的数量而增加洗碗篮的数量,不仅要花费较多的成本,而且要有足够的空间来存放洗碗篮,但是一般的餐厅并不会希望投资过多的成本在洗碗篮,同时也会希望自动洗碗机所占用的空间越少越好,才能放在接近厨房的位置,因此,传统使用洗碗篮的自动洗碗机实在很难符合一般餐厅的需求。此外,传统的自动洗碗机在洗碗作业的过程中,都必须依靠人工将碗盘装入洗碗篮以及将碗盘从洗碗篮中取出,这样以人工操作的方式不仅麻烦,也会相当耗费人力与时间。
另一方面,传统自动洗碗机的壳体为了能够具备隔热、隔音与防水的功能,采用厚度1-2mm的钢板制成壳体的内层与外层,并在内外双层钢板之间置入预先裁切好的高密度保丽龙板(Polystyrene_foam)。然而,高密度保丽龙板与内外双层钢板之间无法紧密地结合成一体,造成彼此之间难免会有间隙产生而形成隔热、隔音与防水的漏洞缺陷,而且,因壳体采用高厚度的钢板,除了材料成本与制造成本偏高之外,壳体的结构强度依赖每个钢板的厚度而定,没有办法从所有钢板获得加强强度的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洗碗机的碗盘进给机构,其不需洗碗篮即可自动化完成碗盘的运送与叠置,可以有效降低设备成本与人工成本,并提升洗涤碗盘的效率。
本发明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洗碗机的碗盘进给机构,其具有良好的隔热、隔音与防水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自动洗碗机的碗盘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具有一入口、一出口与一连通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口的通道;一导轨,穿经所述壳体的所述入口、所述通道与所述出口;至少一进给单元,可定义出一平行所述导轨的轴向,并以所述轴向为中心形成一螺旋状的导槽;一驱动单元,连接所述进给单元并能驱动所述进给单元转动。
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进给单元具有一进给杆与一绕设于所述进给杆的螺旋线圈,所述进给杆定义出所述轴向,并以其两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壳体而位于所述通道中,所述螺旋线圈的螺距形成所述导槽。
所述进给单元的数目至少为二,各所述进给单元的进给杆相互平行。
各所述进给单元的数目为三,各所述进给单元以所述导轨为中心设于所述导轨的周围,且各所述进给单元的进给杆之间为两两相互平行。
各所述进给单元还具有一设于所述进给杆的链轮,所述驱动单元具有一啮合各所述链轮的链条与一连接所述链条的马达,使所述马达能通过所述链条带动各所述链轮进而同步带动各所述进给杆旋转。
所述进给单元还具有两端盖,各所述端盖设于所述进给杆的两端,供所述螺旋线圈的两端固定。
所述进给单元的各所述端盖具有一螺旋状沟槽。
所述进给单元的螺旋线圈由两条不同粗细的金属线以相同的间隔所绕成,粗地金属线比细的金属线更靠近所述壳体的入口。
所述进给单元的螺旋线圈具有等间隔的螺距。
所述进给单元还具有至少一支撑片,所述支撑片设于所述进给杆,并能被所述螺旋线圈绕设。
还包括至少一洗盘刷,所述洗盘刷以垂直所述进给杆轴向的方式连接所述进给单元的进给杆。
所述进给单元具有一进给杆与一螺纹,所述进给杆定义出所述轴向,并以其两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壳体而位于所述通道中,所述螺纹设于所述进给杆的表面而形成所述导槽。
所述进给单元具有一进给杆与一叶片,所述进给杆定义出所述轴向,并以其两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壳体而位于所述通道中,所述叶片为螺旋状地连接于所述进给杆而形成所述导槽。
所述导轨具有一对侧板、复数个肋板与一对轨条,各所述侧板之间相隔一预定距离,并穿过所述壳体的所述入口、所述通道与所述出口,各所述肋板连接各所述侧板而位于各所述侧板之间,各所述轨条分别设于各所述侧板的顶缘。
所述壳体具有一金属外层板、一金属内层板与一设于所述金属外层板与所述金属内层板之间的聚氨酯层。
所述壳体的金属外层板与金属内层板采用厚度为0.5mm以下的不锈钢板。
所述壳体具有两个隔板,各所述隔板间隔地位于所述通道中将所述通道区分成一靠近所述入口的洗涤区、一靠近所述出口的烘干区,以及一位于所述洗涤区与所述烘干区之间的冲净区;所述壳体在所述洗涤区中设置至少一个喷水杆单元,在所述冲净区中设置一喷嘴头单元,在所述烘干区中设置一烘干单元。
所述喷水杆单元具有一第一喷水杆、一第二喷水杆与一第三喷水杆;所述第一喷水杆具有多数个喷水孔,且所述第一喷水杆的轴向垂直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喷水杆具有多数个喷水孔,且所述第二喷水杆的轴向与所述导轨的宽度方向之间具有一预定角度;所述第三喷水杆具有多数个喷水孔,且所述第三喷水杆的轴向分别与所述导轨的宽度方向及所述第二喷水杆的轴向之间具有一预定角度。
所述第二喷水杆的轴向与所述导轨的宽度方向之间具有60度的夹角;所述第三喷水杆的轴向分别与所述导轨的宽度方向及所述第二喷水杆的轴向之间具有60度的夹角。
所述喷嘴头单元具有多数个扇形喷嘴,各所述扇形喷嘴平均地分布于所述导轨的两侧。
各所述扇形喷嘴分别朝着所述入口或所述出口的方向倾斜5-10度。
所述烘干单元具有两个朝向所述导轨的风嘴。
各所述风嘴分别朝着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口的方向倾斜5-10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进给单元可通过螺旋状的导槽将碗盘一个一个由壳体的入口送进通道中进行洗涤、冲净与烘干的动作后,再由出口离开通道,并自动堆积成叠,可以有效提升洗涤碗盘的效率,同时达到降低设备成本与人工成本的目的。本发明的壳体由于是在内外双层金属板之间充填一聚氨酯层,使内外双层金属板与聚氨酯层之间可紧密地结合成一体,可以提供良好的隔热、隔音与防水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掀开上盖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进给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进给单元加装洗盘刷的示意图;
图6是一局部立体图,主要显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喷水杆单元;
图7是一局部侧视图,主要显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喷嘴头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功效所在,兹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后。
如图1~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自动洗碗机的碗盘进给机构10,包含有一壳体20、一导轨30、三进给单元40与一驱动单元50。
壳体20具有一底座22与一上盖24,其中,底座22具有一第一侧板221与一第二侧板223,第一侧板221具有一供碗盘12进入的入口225,第二侧板223具有一供碗盘12离开的出口227,入口225与出口227之间形成一个通道26,且入口225与出口227的大小刚好可让一个碗盘12通过。上盖24的断面形状为弧状,以其一长侧边枢设于底座22,而在另一长侧边设有一把手242,使上盖24可利用把手242而被掀开使通道26外露。不论是底座22或上盖24的结构,都具有一金属外层板、一金属内层板与一充填于金属外层板与金属内层板之间的聚氨酯层,其中,金属外层板与金属内层板都是采用厚度0.5mm以下的不锈钢板。
另外,壳体20在通道26中设置有两个隔板28,将通道26区分成一靠近入口225的洗涤区262、一靠近出口227的烘干区264,以及一位于洗涤区262与烘干区264之间的冲净区266。壳体20在洗涤区262中设置有多数个喷水杆单元60,在冲净区266中设置有一喷嘴头单元70,在烘干区264中设置有一烘干单元80。
如图6所示,各喷水杆单元60具有一第一喷水杆62、一第二喷水杆64与一第三喷水杆66。第一喷水杆62的轴向垂直于导轨30的长度方向;第二喷水杆64的轴向与导轨30的宽度方向之间具有60度的夹角;第三喷水杆66的轴向分别与导轨30的宽度方向及第二喷水杆64的轴向之间具有60度的夹角。第一喷水杆62、第二喷水杆64与第三喷水杆66上分别具有多数个喷水孔68。
如图2、图7所示,喷嘴头单元70具有一对位于导轨30两侧的固定架72、一对固定座74与四个扇形喷嘴76。各固定架72以其两端分别连接各隔板28,各固定座74分别设于各固定架72,并相互错开一个螺距的距离,各扇形喷嘴76两两成对地设于各固定座74,且设于每个固定座74的两个扇形喷嘴76分别朝入口225与出口227倾斜5-10度。
烘干单元80具有一鼓风机(图中未示)与一对连接鼓风机的风嘴82(如图2所示),各风嘴82面向导轨30,并分别朝着入口225与出口227的方向倾斜5-10度,用以将鼓风机所送来的热风吹向碗盘12的正面与背面。
如图3所示,导轨30穿过壳体20的入口225、通道26与出口227,并具有一对基板32、复数个肋板34与一导引条36,各基板32为不锈钢薄板,可承受较大的外力,彼此之间相隔一预定距离。各肋板34以其两侧边连接各基板32而位于各基板32之间,用以加强导轨30的结构强度,而各导引条36分别设于各基板32的顶缘,由铁氟龙所制成,可达到耐高温、耐酸碱与低摩擦系数的效果,使碗盘可轻易在其上滑动而不会伤到碗盘。
如图4所示,各进给单元40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一进给杆42、两端盖44、一螺旋线圈46与一链轮48。各进给杆42分别以其两端可转动地连接壳体20的第一侧板221与第二侧板223而位于通道26中,且各进给杆42的轴向平行于导轨30并以导轨30为中心位于导轨30的周围,且各进给杆42两两之间相互平行。各端盖44固定于进给杆42的两端,并分别具有一螺旋状沟槽442,螺旋线圈46具有两条不同粗细的金属线462、464,各金属线462、464彼此之间以相同间隔绕设于进给杆42,并分别以其两端固定于各端盖44,使螺旋线圈46具有等间隔的螺距,各螺距形成螺旋状的导槽466,且粗的金属线462比细的金属线464更靠近壳体20的入口225。链轮48设于进给杆42的后端位于壳体20的第二侧板223外侧。另外,各进给单元40可于各进给杆42设置至少一个支撑片422,供螺旋线圈46的其中一条金属线462、464绕设,用以加强螺旋线圈46的强度。
如图2、图3所示,驱动单元50具有一啮合各链轮48的链条52与一连接链条52的马达54,使马达54可带动链条52转动,同时通过各链轮48带动各进给杆42同步旋转。另外,驱动单元50可在壳体20的第二侧板223外侧设置三个啮合链条52的惰轮56,用以将链条52腾出空间,使碗盘通过出口227时不会受到阻碍。
当使用本发明进行洗碗作业时,先将成叠的碗盘12放到靠近入口225的导轨30上,此时,因三根进给杆42受到马达54的带动而同步转动,使螺旋线圈46在旋转时可利用三点共平面的原理抓取经由入口225进入通道26中的碗盘12,其中,螺旋线圈46的粗金属线462具有刚性而可推挤碗盘12朝出口227移动,螺旋线圈46的细金属线464相较之下则具有柔性而可限制碗盘12的位置。当碗盘12进入通道26后,会依序通过自动洗碗机内部的洗涤区262、冲净区266与烘干区264。当碗盘12进入洗涤区262时,第一喷水杆62会通过各喷水孔68由下往上喷洗碗盘12的背面,第二喷水杆64通过各喷水孔68由右上方往下喷洗碗盘12的正面,第三喷水杆66则通过各喷水孔68由左上方往下喷洗碗盘12的正面,使得碗盘12的正面与背面可被从不同方向的水柱喷洗,彻底消除碗盘12不易清洗的死角。接着,当碗盘12进入冲净区时,各扇形喷嘴76所喷出的水雾会呈直线状地落在碗盘12的正面与背面,同时配合碗盘12的前进而在碗盘12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以确实完成冲净的动作。最后,当碗盘12进入烘干区264时,各风嘴82会将鼓风机送来的热风各以5-10度的角度扫过整个碗盘12的正面与背面,以完成碗盘12的干燥。
待碗盘12一一完成洗涤、冲净与烘干的动作之后,将再被螺旋线圈46经由出口227推离通道26,当碗盘12离开通道26后,将自动堆积成叠,以便人工进行搬运及使用。
必须加以说明的是,因螺旋线圈46的螺距取决于碗盘之间的距离,该距离恰好又决定碗盘受到洗涤、冲净与干燥的程度,使得螺旋线圈的粗金属线与细金属线之间的间距可根据碗盘的厚度与弧度而定,以达到最佳的清洗效果,而螺旋线圈的半径则以能适当涵盖碗盘的边缘及容许碗盘的尺寸大小为原则。当然,各进给单元的形式不限于本实施例所述,也可在进给杆表面刻螺纹,使螺纹形成导槽,或者将一个叶片以螺旋状的方向连接于进给杆的表面,使叶片的每个间隔形成导槽,同样可达到推进碗盘的效果。
除此之外,进给单元40的各进给杆42可沿着垂直进给杆42的轴向连接一洗盘刷43,洗盘刷43可为海绵块、丝瓜布、金属刷或如图5所示的尼龙刷,其厚度或外径比螺旋线圈46的螺距大,使得螺旋线圈46带动碗盘12前进时,洗盘刷43将通过进给杆42的带动而转动,并同时扫过相邻两碗盘12的前面与后面。各洗盘刷43为同时同方向旋转,各自刷洗一部分的碗盘,但碗盘的整面都可被刷洗到。当然,各洗盘刷43之间的角度可以错开,也不一定要设置在同一平面,此外,洗盘刷的材质、数量与位置也没有限制,也可装在壳体20的入口225处。或者装在自动洗碗机内部的洗涤区262、冲净区266或烘干区264。
另一方面,壳体20是在内外双层不锈钢板之间充填聚氨酯层。因不锈钢是金属材料中导热系数最低的,加上采用厚度为0.5mm以下的薄板,不仅可大幅降低材料成本与制造成本,其光亮的表面也可避免辐射热的散发,而聚氨酯层充填于内外双层不锈钢板之间后,将自行发泡、膨胀与固化,使内外双层金属板与聚氨酯层之间可无缝隙地紧密结合成一体,且聚氨酯层具有非常低的热传导系数,因此,整个壳体20将可提供良好的隔热、隔音与防水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使用转动的螺旋线圈将碗盘自动送入壳体中进行洗涤、冲净与干燥的动作,可以有效提升洗碗作业的效率,并同时达到降低设备成本与人工成本的目的。另外,本发明的壳体使用内外双层不锈钢薄板夹着一层聚氨酯,可提供良好的良好的隔热、隔音与防水效果,而降低材料成本与制造成本。
本发明在前述实施例中所揭示的构成组件,仅为举例说明,并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其它等效组件的替代或变化,均应被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