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运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足运动装置,尤指一种可达到手部及足部双重运动效果的运动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手足复合式运动健身器,其结构主要包括有一可架设于地面上的架体,于架体的前段设有一供使用者双脚健身的踩踏机构,此踩踏机构具有供使用者双脚踩踏的左、右踏板,并于中段处设有一同样位于相同轴杆上的左、右摆动机构,左、右摆动机构具有可供使用者的双臂前后摆动的左、右摆臂,使用者一面双脚踩踏,一面左右摆动双臂,而达到手部及足部双重运动效果。
然而,习用手足复合式运动健身器的摆臂的传动机构只能产生单向阻力效果,也就是在来回往复运动过程中仅有单一方向可以带动运动健身器内所设的阻力装置,故,习用手足复合式运动健身器所产生的运动功效仍属有限。
如美国专利公告第6,361,479(专利名称为Recumbent total body exerciser),其作动方式主要是利用设置于健身器基座前端的左右踏板来带动位于基座后端的凸轮传动机构,并传递到同样位于基座后端骨架的阻力机构上,而形成一种手臂与脚部的相对运动,另外,座椅设置于含有传动机构及阻力机构的基座后端。
然而,此种健身器于实际使用上仍有其缺失存在,由于其左右踏板仅能对单一凸轮作动,因此左右踏板的摆动路径以及对各踏板所产生的阻力将会因凸轮的外形轮廓线不对称或因加工不易使凸轮的轴心不在对应点上而有所偏差,并导致操作时的不顺畅感。
另外,当传动机构装设于座椅下时,为了预防使用者的衣物被卷入传动机构,通常在外部需再包覆有一保护套,而当欲维修此健身器的传动机构或阻力机构中的元件时,由于传动机构及阻力机构是装设于基座后端,因此必须依序拆掉基座后端上的保护套与座椅,方能进行维修,且传动机构及阻力机构中的各项元件连系关系较复杂,而有维修困难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足运动装置,其通过双凸轮机构设计,而可使本发明的手足运动装置的左右边摆动速度与产生的阻力可保持于一致,以达较佳的运动健身效果。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足运动装置,其手部的摆动可相反于脚踏杆进行一交叉运动,而使操作上可更为顺畅。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足运动装置,其传动机构及阻力机构与座椅分开设置于不同侧,因此不需拆卸座椅即可直接进行传动机构与阻力机构的维修工作。
为达前述的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足运动装置,主要由一基座、二支臂、一阻力机构以及一座椅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基座,其具有一前段以及一后段;
所述的二支臂,分别左右相对枢设于该基座的前段,并于该二支臂的枢接侧各枢设有一凸轮,且该二支臂顶端分别设有一踏板,并于该各支臂上各接设有一摆臂,而该二支臂可受其所对应的踏板带动以分别驱动该各凸轮与该各摆臂摆动;
所述的阻力机构,其是设于该基座的前段上,而该阻力机构以一从动轮驱动,该从动轮左右两侧的轴心上各设有一单向轴承,且该二凸轮各以一传动皮带而分别连结于该从动轮两侧的单向轴承上,以供该二凸轮受其所对应的支臂带动时,该二凸轮可单向驱动该从动轮而连动该阻力机构以产生一阻力作用;
所述的座椅,远离于该阻力机构而设置于该基座的后段。
所述的传动皮带为时规皮带。
所述的各支臂末端各设有一顶推部,而该各摆臂分别以其末端而左右相对枢设于该基座的前段,且该各摆臂的顶端分别形成有一握持部,并于该二摆臂末端各具有一连接部,而该二连接部分别与该各支臂的顶推部对应相接,且该二摆臂分别受其所相接的支臂连动,而进行一相反于其所相接的支臂的作动方向。
所述的各支臂末端分别枢设于一连杆的一端,而该各连杆的另一端则分别枢设有一曲柄,且该二曲柄交互对应并呈对相枢设于该基座前段的一曲柄座上。
所述地各支臂末端分别枢设于一连杆的一端,而该各连杆的另一端则分别枢设有一曲柄,且该二曲柄同相对应并枢设于该基座前段的一曲柄座上。
所述的阻力机构与该从动轮通过一连动皮带绕设而可相互连动,且于该连动皮带上压抵有一迫轮结构。
所述的二凸轮上的传动皮带以其一端接设于所对应的凸轮上,另一端则绕经其同侧的单向轴承并受一个以上的惰轮压抵,再接设于一拉伸弹簧上而固定于该基座的前段。
所述的基座后段设有一组装部,而该座椅相对组装于该组装部上,并可于该组装部上滑移以调整其组装位置。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双凸轮机构设计,而可使本发明的手足运动装置的左右边摆动速度与产生的阻力可保持于一致,以达较佳的运动健身效果。
2.本发明使手部的摆动可相反于脚踏板进行一交叉运动,而使操作上可更为顺畅。
3.由于传动机构及阻力机构可设计成使用本发明的基座的前段空间,因此座椅的装设位置较为自由,整体的空间利用性较佳,且当欲进行传动机构及阻力机构的维修时,无须拆掉座椅,就可直接进行维修,维修上更为方便。
4.本发明仅需将右曲柄与左曲柄设置于曲柄座的同一相位,即可使本发明得进行手足同步拉伸缩收而呈划船机的作动状态者。
5.本发明可通过设计不同凸轮形状,得到不同皮带的切线速度,以达到不同的摆动速度,且本发明仅需调整连杆的长度,即可调整手脚摆动的行程大小,并藉此使本发明可因应于不同人体的尺寸与需求,而自行进行调整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的阻力机构与各凸轮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凸轮的作动状态示意图,用以显示右凸轮于旋摆前的状态
图4是本发明凸轮的作动状态示意图,用以显示当右踏板受力并连动右凸轮旋摆时的状态
图5是本发明摆臂的作动状态示意图,用以显示当右摆臂于旋摆前的状态
图6是本发明摆臂的作动状态示意图,用以显示当右踏板受力并连动右摆臂旋摆时的状态
图7是本发明另一作动状态示意图,用以显示右曲柄与左曲柄设置于曲柄座的同一相位时的状态
图8是本发明的右曲柄与左曲柄设置于曲柄座的同一相位,而凸轮于进行旋摆前的状态
图9是本发明的右曲柄与左曲柄设置于曲柄座的同一相位,而凸轮于进行旋摆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第图6,图中所示者为本发明所选用的实施例结构,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
本实施例的手足运动装置,主要是由一基座11、一右支臂21、一左支臂31、一右摆臂41、一左摆臂51、一阻力机构61以及一座椅71所构成,其中:
该基座11,其具有一前段12以及一后段13,而该基座11是由一右支架14与一左支架15所组成,且该右支架14间隔对应于该左支架15。
该右支臂21,其中段枢设于该右支架14外侧上,并于该右支臂21与该右支架14的枢接内侧更枢设有一右凸轮22,且该右支臂21顶端设有一右踏板2
3,该右支臂21的末端则延伸设有一第一顶推部24,而该右支臂21可受该右踏板23带动以驱动该右凸轮22进行摆动。
该左支臂31,其中段枢设于该左支架15外侧上,并于该左支臂31与该左支架15的枢接内侧更枢设有一左凸轮32,且该左支臂31顶端设有一左踏板3
3,该左支臂31的末端则延伸设有一第二顶推部34,而该左支臂31可受该左踏板33带动以驱动该左凸轮32进行摆动。
该右摆臂41,其顶端形成有一可供人手握持的右握持部42,而该右摆臂4
1的末端则利用一右枢轴43而枢接于该基座11的右侧,并于该右摆臂41的末端往外扩设有一第一连接部44,该第一连接部44与该右支臂21的第一顶推部24相接。当该右支臂21作动时,该第一顶推部24可顶推该第一连接部44以带动该右摆臂41进行一相反于该右支臂21的作动方向。此外,该右摆臂41末端再与一右连杆45的一端相枢接,且该右连杆45的另一端则枢接有一右曲柄4
6,而该右曲柄46设于该基座11前段一曲柄座16的右侧上。
该左摆臂51,其顶端形成有一可供人手握持的左握持部52,而该左摆臂5
1的末端则利用一左枢轴53而枢接于该基座11的左侧,并于该左摆臂51的末端亦往外扩设有一第二连接部54,而该第二连接部54与该左支臂31的第二顶推部34相接。
当该左支臂31作动时,该第二顶推部34可顶推该第二连接部54以带动该左摆臂51进行一相反于该左支臂31的作动方向。该左摆臂51末端再与一左连杆55的一端相枢接,且该左连杆55另一端则枢接有一左曲柄56,而该左曲柄56设于该基座11前段曲柄座16的左侧上。因此,该左曲柄56与该右曲柄46交互对应设置于该曲柄座16上,并可呈现如同自行车的双曲柄的作动方式。
该阻力机构61,其设于该基座11的前段上,且该阻力机构61可受一从动轮62所驱动,于本实施例中该阻力机构61为一重量轮,并通过一连动皮带63啮合绕设于该阻力机构61与该从动轮62上,使得该从动轮62可连动该阻力机构61运转,并于该连动皮带63上压抵有一迫轮64结构,以确保该连动皮带63的紧度(张力)不易改变。该从动轮62两侧的轴心上各设有一单向轴承65,且该右、左凸轮22、32各以一右、左传动皮带66、67而分别连结于该从动轮62左右两侧的单向轴承65上,于本实施例中,该右、左传动皮带66、67是以时规皮带为例,而各传动皮带66、67以其一端接设于所对应的凸轮22、32上,另一端则绕经其同侧的单向轴承65并受一个以上的惰轮69压抵,再接设于一拉伸弹簧68上,进而固定于该基座11的前段。当该二支臂21、31上的凸轮22、32受其所对应的右、左踏板23、33带动时,该右、左凸轮22、32分别朝不同方向运转,并可个别单向驱动该从动轮62而连动该阻力机构61以产生一阻力作用。
该座椅71,其设置于该基座11的后段,并远离该阻力机构61而呈相对设置,而该座椅71具有一接设部72,且于该基座11后段设有一组装部17,该座椅71以其接设部72而相对组装于该组装部17上,且该座椅71可于该组装部17上滑移以调整其组装位置。
依据本实施例的结构进行使用时,请搭配参阅图2至图4,当向前踏下右踏板23时,右踏板23会带动右支臂21顶端向前摆动,并同时使右凸轮22向下枢转偏摆,此时该右凸轮22上的右传动皮带66即会受该右凸轮22带动而驱动该从动轮62与该阻力机构61运转,并依靠该阻力机构61所提供的阻力作用,以对使用者产生运动阻力。
另一方面,请搭配参阅图5及图6所示,当右踏板23被向前踏下并带动右支臂21顶端向前摆动时,右支臂21末端的第一顶推部24即会牵动右摆臂41的第一连接部44向后移动,进而连带使右摆臂41朝向使用者方向并向后摆动,而右连杆45亦同步带动右曲柄46转动,且由于右曲柄46与左曲柄56交互对应并呈对相设置于曲柄座16,此时,左曲柄56即会反向转动并牵引左连杆55带动该左摆臂51向前移动,并带动左支臂31底端向前摆动,而左支臂31顶端则向后摆动,同样地使左踏板33自然朝向使用者方向并向后移动,而完成手足交互的整个作动。
当然,使用者向前踏下左踏板33时,右踏板23亦会朝向使用者方向向后移动,而右摆臂41远离使用者方向向前摆动,且左摆臂51则朝向使用者方向向后移动;藉此,使用者不断地往复循环踩踏及摆动双臂,而可达到手部及足部的双重运动效果。
接着请搭配参阅图7~9,其中,当右曲柄46与左曲柄56设置于曲柄座16的同一相位时,左曲柄56即会同向转动并牵引左连杆55带动该左摆臂51向后移动,并带动左支臂31底端向后摆动,而左支臂31顶端则向前摆动,同样地使左踏板33自然远离使用者方向并向前移动,并完成手足同步拉伸缩收而呈划船机的作动状态者。
由于右、左凸轮22、32是通过其同一侧的单向轴承65作用,而可个别单向驱动该从动轮62而连动该阻力机构61以产生一阻力作用,因此,可使各支臂21、31与各摆臂41、51其来回摆动速度一样,且产生的阻力一致,并进而使摆动时的阻力提供可更为顺畅;再者,本发明更可通过设计不同凸轮形状,得到不同皮带的切线速度,以达到不同的摆动速度,且本发明仅需调整右连杆45与左连杆55的长度,即可调整手脚摆动的行程大小,并藉此使本发明可因应于不同人体的尺寸,而自行进行调整动作。
并由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可知,本发明的特征主要在于双凸轮的传动设计,而该二凸轮22、32可用以单向驱动该从动轮62而连动该阻力机构61以产生一阻力作用,且带动该二摆臂41、51以及该二连杆45、55摆动,而提供使用者手部及足部的复合式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