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烹调用白砂锅,属陶瓷炊具技术领域。 砂锅是炊具中常用的一种,但普通砂锅仅具有炖、煮的功能,当用于炒、炸时,由于锅体本身温度变化急剧,则极易破裂。目前市场销售的所谓耐热白砂锅,如河北邯郸、广东、石湾、江苏宜兴以及日本等地的产品,其耐热稳定性均在300℃以下。江西研制的耐热白砂锅,其耐热温度为510℃-20℃一次热交换不裂,吸水率小于0.5%,将其用于烹调,仍有破裂现象,还需进一步提高其耐热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一种新的烹调白砂锅,要求其具有更高的耐热温度,以满足各种烹饪方式的需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选择低膨胀系数的原材料,并合理选择配比及制作工艺而实现的。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发明产品外观示意图。
图2是产品制造工艺流程图。
图3是釉料制造工艺流程图。
本发明采用的热膨胀系数小的陶瓷材料为Li2O、Al2O3、SiO2和MgO等。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
a、坯体:
SiO2:54-62
Al2O3:27-34
Li2O:2.6-3.0
CaO:1-1.5
MgO:0.9-1.2
K2O:0.2-0.5
Na2O:0.1-0.4
灼减:6-10
b、釉料:
SiO2:60-67
Al2O3:14-18
Li2O:2.5-3.0
CaO:3-5
MgO:4-5.2
K2O:1-2
Na2O:0.4-0.8
ZnO:4-6
灼减:4-6
上述组份在实际生产中分别取材于相关的原料,其中,SiO2由石英或锂辉石引入;Al2O3由长石、粘土(包括碱矸石、紫木节等)引入;CaO由白云石引入;MgO由白云石或滑石引入;K2O由长石引入;Na2O由长石引入;LiO2由锂辉石引入;ZnO采用工业氧化锌等。
白砂锅按如下工艺制造:
将上述原料称量好,对坯体来说,料、(研磨)球、水比例为1∶1.6∶0.85,颗粒细度,万孔筛余6-9%;水份含量,对滚压成型为19-20%,对机轮成型为23-24%,注浆成型为30-32%,。对釉料来说,釉浆细度,万孔筛余0.03-0.05%,釉浆比重,控制在1.30-1.32之间。
工艺流程为:
坯体:原料精选→粉碎或锻烧→配料→球磨细碎→脱水炼泥→成型→干燥→施釉→烧成。
釉料:原料精选→配料→球磨细碎→备用。
本发明中所用的锂辉石,采用较细的粒径,这样,其表面积增大,表面能量升高。在加热烧成过程中,锂辉石与其它原料就会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固相反应,生成更多的低膨胀晶体,这种固溶态晶体不仅膨胀系数较低,而且各向热膨胀的差异较小,缓和了各种晶粒间的晶界应力。随着物料细度的提高,膨胀系数越小,强度越高,材料的抗热冲击性越大,即热稳定性愈好。
白砂锅在烧成过程中,合理地控制烧成温度,可以使陶瓷坯体致密度增高,固相反应充分,生成较多的低膨胀晶体,并使残留石英减至最少,结果使坯体强度增高,热稳定性好。但若温度过高,虽然坯体致密度增高了,但玻璃相中熔入一部分低膨胀晶体,导致强度下降和热稳定性变差。因此,其温度应控制在1280-1320℃为宜。
对釉而立,亦按相同原则处理,其温度宜控制在1280-1320℃之间。
本发明在原材料中加入了含MgO地矿物,这样做可降低成本,获得较低热膨胀系数和较高强度的硅酸锂镁质陶瓷材料。
本发明的几个配方实施例为:
坯体:
SiO2Al2O3Li2O CaO MgO K2O Na2O 灼减
1 54.5 33.5 2.7 1.3 1.1 0.5 0.4 6
2 54.4 31.2 3.0 1.3 1.1 0.4 0.1 8.5
3 56.7 28.6 2.9 1.1 1.2 0.3 0.1 9.1
釉料:
SiO2Al2O3CaO MgO K2O Na2O Li2O ZnO 灼减
1 60.7 16.74 3.25 4.36 1.27 0.48 2.55 4.80 5.85
2 63.0 14.20 4.02 4.86 1.23 0.51 2.66 5.40 4.12
3 62.72 15.80 3.85 4.50 1.06 0.60 2.90 4.05 4.52
按本发明制造的白砂锅,锅体强度高,釉面光滑,可用于各种火源下的炖、煮、煎、炒、炸,吸水率小于10%,热稳定性能大大优于普通产品,达到600-20℃一次热交换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