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从内在、外在应激子(ストレツサ一)而导致活性化的组织中提取的新型活性物质。 生物体相应在于体内、体外环境的变化,将生物体的物理、化学状态调节、维持在某一稳定的生理条件内,并维持作为个体的生命。
生物体为了维持并调节这种恒常性,平常在体内产生各种物质的同时,当病毒和细菌等侵入时或产生肿瘤细胞时,在体内还要一并产生对抗这些体内、体外侵袭的抵抗物质。
然而,由于某些原因破坏了这种生物体功能的平衡,一旦这种现象慢性化,就会发现作为所谓病态的各种疾病。
疾病的理想治疗法,是复活并调节生物体的恒常性功能,从而将紊乱了的生物体功能的病态不平衡恢复到正常状态。关于生物体功能的维护和正常化,众所周知,是通过特别是细胞表面的各种受体和钠、钾、钙等的离子途径进行。
已知随着年龄地增长,哺乳动物的细胞中DNA的损伤修复力降低,游离基在体内产生,促进老化和胶原病以及致癌,而且骨胶原是广泛存在于皮肤和血管、软骨和眼球、肾脏等脏器中的非细胞物质,随着年龄增加,胶原质的交联化加重,失去弹力以致变硬。众所周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持续的高血糖结果,导致胶原质过度交联化的加重,特别是产生白内障、动脉粥样性动脉硬化、肾脏病、末梢性神经障碍等。
本发明者们着眼于调节这种病态时和随年龄增长产生的生物体细胞机能不全而导致的神经系和免疫系、内分泌系的变形,并对它进行修复的生物体恒常性维持机构,对生物体内特别是对抗生物的体内、体外应激反应的抵抗期,即生物体组织活化时所产生的物质,为提高生物体的自然治愈力、对生物体功能的正常化起作用的物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作为生物体内复杂的功能调节机构之一,已知有血管舒缓素·激肽系构成的酶系。关于这种血浆血管舒缓素·激肽系,一般认为是在生物体内由于对组织的伤害和侵害刺激而引起的血液凝固第Ⅻ因子活性化,由此导致一系列酶反应系。也就是说,活性化的活性型血液凝固第Ⅻ因子,同样对血浆中存在的血浆前血管舒缓素起作用,将它变换成活性型酶的血浆血管舒缓素,然后这种血浆血管舒缓素对血浆中的高分子激肽原起作用,从而使舒缓激肽游离。
作为血浆血管舒缓素·激肽系生成产物的舒缓激肽,具有末梢血管扩张、血管透过性亢进、致痛、发炎、白血球游走等种种生理活性,已知可作为致痛、发炎、变态反应诱发的介体。因此,通过抑制过度的舒缓激肽游离产生,就能缓和疼痛、发炎、变应性症状等,从而可以使这些病态状态恢复正常。
如上所述,舒缓激肽是通过血浆血管舒缓素对高分子激肽原起作用而游离产生,因此能阻断血浆血管舒缓素·激肽系中血管舒缓素的生成,从而能抑制过度的舒缓激肽生成并使之正常化的物质,因此它有可能作为镇痛剂、抗炎症剂、抗变应性剂使用,作为医药等,其实用性极高。
本发明涉及在各种动物或动物组织上接种作为应激子(ストレツサ-)的病毒(ウイルス)和肿瘤细胞使组织活性化后,从这些活性化组织中提取出来的新型生理活性物质,它具有血浆血管舒缓素生成阻断活性和末梢血流改善作用,是修复病态时产生的功能异常并使之正常化的生物功能调节和维持的物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涉及从动物的活性化组织中提取生理活性物质,提供具有末梢血流改善作用、镇痛、消炎,抗变应性作用等的物质。
本发明物质,是将动物的活性化组织磨碎,添加萃取溶剂以除去组织片后,进行除蛋白处理,将它吸附在吸附剂中,然后溶出吸附成分而得到的生理活性物质。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中的所谓动物组织,是指以人及各种动物的病毒感染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及病毒感染炎症组织或孵化鸡卵的浆尿膜等,作为用于动物组织活性化的应激子的病毒中,有菌苗病毒、牛痘病毒、痘疮病毒、小鼠脱脚病病毒、猿猴痘病毒等的正痘病毒、オ-フ病毒、副菌苗病毒、牛乳头状口内炎病毒等的副痘病毒、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毒、块皮病病毒等的山羊痘病毒、鸡痘病毒、野兔纤维肿瘤病毒等的鸟痘病毒、兔粘液肿瘤病毒、兔纤维肿瘤病毒等的兔痘病毒,此外还有猪痘病毒、Yaua猴肿瘤病毒、Tara痘病毒等的痘病毒科中所属的病毒类。作为应激子的肿瘤细胞,可以使用来自人或各种动物细胞的肿瘤培养细胞,也可以是接种在上述动物、动物组织中的细胞。
作为用于获得活性化组织的动物,可以采用兔、牛、马、绵羊、山羊、猪、鸡等家畜、家禽类、或者是猴、大白鼠、小鼠、豚鼠、田鼠等哺乳动物,可以根据使用的应激子种类和目的适宜地选择。作为培养细胞,只要是使用应激子就可能增殖培养的细胞就行,例如可列举出人血球和胎盘等的各种组织以及上述动物及它们的胎儿的肾脏、皮肤、肺、睾丸、肝脏、肌肉、肾上腺、甲状腺、脑、神经细胞,血球等各种组织的培养细胞。
无菌地采取这些活性化组织后将其磨碎,添加1-5倍量的萃取溶剂,制成乳化悬浊液,作为萃取溶剂,可以使用蒸馏水,生理食盐水、弱酸性至弱碱性的缓冲液等,还可以适宜地添加甘油等稳定剂,苯酚等杀菌·防腐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等无机盐类等。此时,通过冻结融解、超声波、细胞膜溶解酶或界面活性剂的处理就可以破坏细胞组织,很容易地进行提取。
将所得乳状提取液经过滤或离心分离除去组织片后,进行除蛋白处理。除蛋白,可用公知的方法进行,可以适用加热、超声波、蛋白质变性剂,例如用酸、碱、尿素、胍、有机溶剂、界面活性剂等的处理、等电点沉淀、盐析等方法。然后通过用滤纸(纤维素、硝基纤维素等)、玻璃过滤器、硅藻土、塞氏过滤板等的过滤、超过滤、凝胶过滤、离子交换树脂、离心分离等除去析出的不溶性蛋白质。
将如此得到的提取部分,用盐酸、硫酸、氢溴酸等酸调节其酸性,最好调节到pH3.5-5.5,并进行吸附操作使之吸附在吸附剂上。作为可以使用的吸附剂,可列举活性炭、高岭土、离子交换树脂等,通过在提取液中添加吸附剂并搅拌之,或者是使之通过充填有吸附剂的柱子,即可吸附有效成分。
从吸附剂中洗提出本发明物质时,在上述吸附剂中添加萃取溶剂,例如碱性水溶液,或乙醇等的水混合性溶剂或者是它们的混合溶液,优选pH9-12,在室温下或适宜加热或者经搅拌后洗提,用过滤等普通方法除去吸附剂后即可完成此步骤。然后根据需要,利用色谱法,超过滤法,逆浸透过滤法等的透析法等惯用方法或者是通过脱盐处理,就可得到更精制的本发明生理活性物质。
本发明生理活性物质中含有硅类是水溶性的硅酸或硅酸盐或者是它们聚合而成的硅酸聚合物,它们可以是原硅酸、偏硅酸、中二硅酸(ソニイ酸),中三硅酸、中四硅酸等硅酸和它们的钠、钾等碱金属的盐等以单体或聚合的形态存在,作为本发明物质中的硅换算量,可含有1-20μg/mg,优选1.5-15μg/mg。
以下是本发明物质的制造方法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并不是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在健康成熟的家兔皮肤上接种菌苗病毒,活性化后,无菌地剥出活性化的皮肤,将它切细加水,用匀浆器磨碎成乳状物。然后将它加压过滤,将所得滤液用盐酸调节成pH5.0后,于流通蒸汽下100℃加热处理。过滤并除去蛋白质,用氢氧化钠调节至pH9.1,进一步于100℃加热处理后过滤。滤液用盐酸调至pH4.1,加活性炭2%再搅拌2小时后过滤。滤液再加活性炭5.5%搅拌2小时后过滤。在最初滤取的活性炭中加水,用氢氧化钠调至pH9.9,于60℃经1.5小时搅拌后过滤。在最初的活性炭及以后的活性炭中加水,用氢氧化钠调至pH10.9,于60℃经1.5小时搅拌后过滤。合并滤液并用盐酸中和后,用分子量为100的逆浸透过滤膜进行脱盐处理,减压下进行干燥固化。从1kg活性化皮肤中得到的收获量为3g。用这种方法制得的本发明生理活性物质具有以下性质。
(1)性状:淡黄褐色无定形的吸湿粉末,将1mg中硅类作为硅的换算量,含有2-10μg。
(2)溶解性:可溶于水、甲醇、乙醇、不溶于苯、乙醚。
(3)pH:7.5。
(4)紫外区吸收:λmax=270nm
(5)呈色反应:氨基酸(茚三酮反应:阳性)
糖(苔黑酚-氯化铁Ⅲ-盐酸法:阳性)
磷(钼蓝法:阳性)
蛋白质(三氯乙酸法:阴性)
酚(氯化铁试验法:阴性)
实施例2
将L细胞(小鼠肉瘤细胞)皮下移植到C3H小鼠上,10日后在同一部位接种菌苗病毒后,过5日后摘出肿瘤炎症部位。将摘出组织100g切细后,加入经过pH7.0缓冲化的70%甘油溶液,用旋转混合机磨碎,进行三次冻结融解操作。将乳状的磨碎液用2000×g经1小时离心分离,除去沉淀后,将上清液的pH调至5.0,加热至100℃并过滤以除去不溶物。将冷却后的滤液调至pH4.5,通过充填了活性炭的柱子,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N/25氨水洗提。与实施例1相同,进行中和、脱盐处理等操作后,减压下进行干燥固化、从而获得粉末状的目的物。由这种方法制得的本发明生理活性物质含有稍多的硅酸类,将1mg吸温粉末中的硅类作为硅换算量,含有5-14μg。
以下,对本发明生理活性物质的药理作用进行叙述。
(1)对血浆血管舒缓素生成的阻断作用
根据文献记载的方法测定本发明生理活性物质对血浆血管舒缓素生成的阻断作用。[基础临床)第20卷,第17号,399-405页(1986)]。
也就是,在用生理食盐水稀释的正常人血浆中添加高岭土悬浮液,一定时间后添加リマ豆胰蛋白酶抑制剂使血管舒缓素的生成反应停止后,使生成的血管舒缓素在用合成基质D-Pro-Phe-Aug-P-硝基苯胺定量的系统中与被检物质共存,由此求出该被检物质的血管舒缓素生成阻断活性。
表1中示出结果的一例。用阻断50%血浆血管舒缓素生成的浓度(IC50)来表示活性的强度。
表1
被检物质 IC50(μg/ml)
本发明物质 35
消炎痛 370
苯酮苯丙酸 400
布洛芬 700
镇痛新 1600
(2)对末梢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
作为本发明物质的异常知觉改善作用的指标,测定由于氯碘羟喹引起的末梢血液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也就是,对大白鼠在27天内渐增地腹腔投入氯碘羟喹以引起末梢循环障碍后,将后肢放入5℃水中浸渍2分钟给予低温负荷,然后用温度自计器将其后肢温度回复过程进行图象分析,由此评价末梢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本发明物质在氯碘羟喹投入的第21天开始连续7天静脉内投入。
表2中示出结果的一列。
表2
低温负荷解除15分钟后的后肢平均皮肤温度(℃)
无处理群 27.3±0.8
对象群:氯碘羟喹处置 24.1±0.3
本发明物质投入群:
50mg/kg 25.7±0.3
100mg/kg 26.2±0.7
从表1结果可清楚地看出,本发明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非常优良的血浆血管舒缓素生成阻断作用。如前所述,已知血管血浆舒缓素对高分子激肽原起作用以致使舒缓激肽游离产生,这种舒缓激肽将成为末梢血管扩张、疼痛、发炎、变态反应诱发的介体。也就是,通过阻断血浆血管舒缓素的生成阻断活性的本发明物质,例如作为镇痛剂、抗炎症剂、抗变应性等的药剂,其实用性极高。此外,关于本发明生理活性物质的药理活性,使用体外及体内的各种试验系统进行试验的结果,表明本发明物质具有优良的末梢血流改善、镇痛、抗炎症、抗变应性等的药理作用。
本发明生理活性物质,可以与医药用的各种载体或稀释剂适宜地组合用普通的方法制成各种制剂,可以适合口服或非口服投入的固体、半固体、液体或喷雾剂等剂型处方。处方时,可单独使用本发明物质,也可与其它医药活性成分适宜组合的方式处方。
作为注射剂,可以用水性溶剂或非水性溶剂,例如注射用蒸馏水,生理食盐水,林格氏溶液、植物油、合成脂肪酸甘油酯、高级脂肪酸酯、丙二醇等制成溶液或悬浮液、调整pH,等渗压化。
作为口服制剂,可以直接口服或者是与适当的添加剂,例如乳糖、甘露糖醇、玉米淀粉、结晶纤维素等惯用的赋形剂一起,与纤维素衍生物,阿拉伯树胶,玉米淀粉、明胶等粘结剂、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羟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钙等崩解剂、滑石粉、硬脂酸镁等润滑剂,其它增量剂、湿润剂、缓冲剂、防腐剂、香料等适宜组合后制成的片剂、散剂、颗粒剂或胶囊剂。还可以相应于患者的状态和疾患的种类,制成除上述剂型以外的最适于其治疗的剂型,例如坐剂、吸入剂、喷雾剂、软膏、泥敷剂、点眼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