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状吡啶双亚胺铁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308930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2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10115832.X

申请日:

2003.11.27

公开号:

CN1544487A

公开日:

2004.11.1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6.3.1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C08F10/00; C08F4/80

主分类号:

C08F10/00; C08F4/8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发明人:

刘靖宇; 李悦生; 李彦国

地址:

130022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烯烃聚合催化剂前体,它具有如下结构,式中X为Cl或Br;R为甲基或异丙基。在烷基铝氧烷的活化下,本发明的催化剂前体可用于催化乙烯聚合制备高分子量聚乙烯。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烯烃聚合催化剂前体,它具有如下结 构: 式中X为Cl或Br;R为甲基或异丙基。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烯烃聚合催化剂前 体,X为Cl;R为甲基或异丙基。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烯烃聚合催化剂前 体,X为Cl;R为异丙基。
4: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烯烃聚合催化 剂前体的方法: 对甲苯磺酸催化下,在甲苯中进行下式所示的2,6-二酰基吡啶 与下式所示的取代芳香二胺之间的缩合反应 得到下式所示的环状吡啶双亚胺化合物 其中R为甲基或异丙基; 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上述环状吡啶双亚胺化合物与二卤化铁 的配位反应,得到下式所示的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 其中X为Cl或Br;R为甲基或异丙基。
5: 一种合成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方法,其中包括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 的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烯烃聚合催化剂前体。

说明书


环状吡啶双亚胺铁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前体,其制备方法及在催化乙烯聚合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基础上,人们发现了具有单一催化活性中心的茂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但所得聚烯烃的分子量分布窄,不利于加工。近年来,人们又发现了后过渡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例如,1998年Du Pont公司公开了一类以吡啶双亚胺Fe(II)烯烃聚合催化剂前体(WO 98/27124,WO 98/30612),1999年BP化学公司公开了一类结构类似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前体(WO99/12981)。这类吡啶双亚胺Fe(II)烯烃聚合催化剂前体具有如下结构:

    式中X为Cl或Br;R为H,甲基,异丙基或叔丁基等。在甲基铝氧烷(MAO)或改性甲基铝氧烷(MMAO)等中性Lewis酸的作用下,这类催化剂前体可催化乙烯聚合得线性高密度聚乙烯。但在催化烯烃聚合过程中,这类催化剂极易失活,从而缩短了催化剂的寿命,而且通常只能得到中等分子量的聚乙烯。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烯烃聚合催化剂前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烯烃聚合催化剂前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烯烃聚合催化剂前体的在催化乙烯聚合中的应用。

    本发明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处在催化剂环状分子的内部,能有效的抑制催化活性中心失活,延长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在MAO、MMAO等中性Lewis酸的活化下,这类环状配合物能催化乙烯聚合得到超高分子量的聚烯烃。本发明公开的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烯烃聚合催化剂前体具有如下结构:

    式中X为Cl或Br;R为甲基或异丙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提供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烯烃聚合催化剂前体的合成方法,过程如下:

    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利用“假高稀”法进行2,6-酰基吡啶与取代芳二胺的缩合反应,得到取代的环状吡啶双亚胺化合物。在无水无氧地条件下,进行环状吡啶双亚胺化合物与卤化亚铁的配位反应,得到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具体过程如下:

    对甲苯磺酸催化下,在甲苯中进行下式所示的2,6-二酰基吡啶

    与下式所示的取代芳香二胺之间的缩合反应

    得到下式所示的环状吡啶双亚胺化合物

    其中R为甲基或异丙基。

    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上述环状吡啶双亚胺化合物与二卤化铁的配位反应,得到下式所示的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

    其中X为Cl或Br;R为甲基或异丙基。

    本发明公开的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烯烃聚合催化剂前体制备方便,性质稳定,在MAO或MMAO的活化下,可催化乙烯聚合,制备高分子量的聚乙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回流温度下,向装有0.1g对甲苯磺酸和800ml甲苯的反应器中缓慢滴加2,6-二乙酰基吡啶0.65g(4.0mmol)和二(4-氨基-3,5-二异丙基苯)基甲烷1.46g(4.0mmol)的甲苯溶液100ml,滴加完毕后再回流反应24h。浓缩至近干,经硅胶柱层析分离(淋洗剂:石油醚/四氢呋喃=500/1),得黄色固态环状吡啶双亚胺化合物1.21g,收率61%。EI-MS:m/z=1481[Mu+]。1H NMR(CDCl3):δ8.44(d,6H,Py-m-H),7.93(t,3H,Py-p-H),6.96(s,12H,Ar-H),4.00(s,6H,-CH2-),2.78(m,12H,CHMe2),2.28(s,18H,N=CCH3),1.17-1.10(d,36H,(iPr)CH3)。

    实施例2

    用二(4-氨基-3,5-二甲基苯)基甲烷替代实施例1中的二(4-氨基-3,5-二异丙基苯)基甲烷,操作过程同实施例1,得黄色固态环状吡啶双亚胺化合物0.88g,收率58%。EI-MS:m/z=1145[M+]。1H NMR(CDCl3):δ8.42(d,6H,Py-m-H),7.90(t,3H,Py-p-H),6.94(s,12H,Ar-H),4.00(s,6H,-CH2-),2.25(s,18H,N=CCH3),2.05-2.00(s,36H,Ar-CH3)。

    实施例3

    氩气氛下,在干燥的100ml Schlenk瓶中加入FeCl2·4H2O 0.199g(1.0mmol)和四氢呋喃30ml,溶解后加实施例1得到的环状吡啶双亚胺化合物0.35g(0.24mmol),室温搅拌反应12h,反应物逐渐变成蓝绿色,并有沉淀物生成,过滤,滤饼用冷甲醇洗涤两次,40℃真空干燥24h得蓝绿色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0.40g,收率89%。

    实施例4

    氩气氛下,在干燥的100ml Schlenk瓶中加入FeCl2·4H2O 0.199g(1.0mmol)和四氢呋喃30ml,溶解后加实施例2得到的环状吡啶双亚胺化合物0.27g(0.24mmol),室温搅拌反应12h,反应物逐渐变成蓝绿色,并有沉淀物生成,过滤,滤饼用冷甲醇洗涤两次,40℃真空干燥24h得蓝绿色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0.30g,收率81%。

    实施例5

    用FeBr2 0.216g(1.0mmol)替代实施例3中的FeCl2·4H2O,操作过程同实施例3,得蓝绿色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0.43g,收率84%。

    实施例6

    用FeBr2 0.216g(1.0mmol)替代实施例4中的FeCl2·4H2O,操作过程同实施例4,得蓝绿色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0.35g,收率81%。

    实施例7

    乙烯气氛下,在干燥的250ml聚合瓶中加入实施例3制备的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1.86mg(3.0μmol Fe)、无水甲苯50ml,搅拌溶解,加入2M的甲基铝氧烷(MAO)1.8ml,25℃常压聚合20min。把反应液倒入200ml 1%的盐酸乙醇溶液中,过滤、乙醇洗涤三次,80℃真空干燥,得聚合物2.45g,催化效率2.45×106g PE/mol Fe·h,所得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8×105。

    实施例8

    用2M的改性甲基铝氧烷(MMAO)2.7ml替代实施例7中的MAO,操作同实施例7,得聚合物3.15g,催化效率3.15×106g PE/mol Fe·h,所得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5×105。

    实施例9

    聚合反应在0℃下进行,其它同实施例7,得聚合物3.33g,催化效率3.33×106g PE/mol Fe·h,所得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4.6×105。

    实施例10

    用2M的改性甲基铝氧烷(MMAO)2.7ml替代实施例7中的MMO,聚合反应在0℃下进行,操作同实施例7,得聚合物3.50g,催化效率3.50×106g PE/mol Fe·h,所得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4.3×105。

    实施例11

    用实施例4制备的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1.53mg(3.0μmolFe)代替实施例3制备的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操作同实施例8,得聚合物2.71g,催化效率2.71×106g PE/mol Fe·h,所得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7×105。

    实施例12

    用实施例4制备的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1.53mg(3.0μmolFe)代替实施例3制备的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操作同实施例10,得聚合物2.99g,催化效率2.99×106g PE/mol Fe·h,所得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9×105。

    实施例13

    用实施例5制备的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2.13mg(3.0μmolFe)代替实施例3制备的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操作同实施例8,得聚合物3.17g,催化效率3.17×106g PE/mol Fe·h,所得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4×105。

    实施例14

    用实施例5制备的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2.13mg(3.0μmolFe)代替实施例3制备的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操作同实施例10,得聚合物3.52g,催化效率3.52×106g PE/mol Fe·h,所得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4.1×105。

    实施例15

    用实施例6制备的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1.79mg(3.0μmolFe)代替实施例3制备的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操作同实施例8,得聚合物2.71g,催化效率2.71×106g PE/mol Fe·h,所得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3×105。

    实施例16

    用实施例6制备的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1.79mg(3.0μmolFe)代替实施例3制备的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操作同实施例9,得聚合物2.94g,催化效率2.94×106g PE/mol Fe·h,所得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4.7×105。

    比较实施例1

    在150ml反应瓶中加入2,6-二乙酰基吡啶0.326g(2.0mmol)、2,6-二异丙基苯胺0.745g(4.2mmol)、甲醇50ml、盐酸3滴,加热回流反应24h,得吡啶双亚胺化合物0.80g,收率83%。

    比较实施例2

    在150ml反应瓶中加入2,6-二乙酰基吡啶0.326g(2.0mmol)、2,6-二甲基苯胺0.510g(4.2mmol)、甲醇50ml、盐酸3滴,加热回流反应24h,得吡啶双亚胺化合物0.63g,收率85%。

    比较实施例3

    氩气氛下,在干燥的100ml Schlenk瓶中加入FeCl2·4H2O 0.199g(1.0mmol)和四氢呋喃30ml,溶解后加比较实施例1得到的吡啶双亚胺化合物0.48g(1.0mmol),其它操作同实施例3,得蓝绿色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0.54g,收率89%。

    比较实施例4

    用比较实施例2得到的吡啶双亚胺化合物0.37g(1.0mmol)替代比较实施例1得到的吡啶双亚胺化合物,操作同比较实施例3,得蓝绿色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0.43g,收率87%。

    比较实施例5

    用比较实施例3获得的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1.83mg(3.0μmol)替代实施例3得到的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操作同实施例7,得聚合物0.94g,催化效率0.94×106g PE/mol Fe·h,所得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4.8×104。

    比较实施例6

    用比较实施例3获得的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1.83mg(3.0μmol)替代实施例3得到的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操作同实施例9,得聚合物1.63g,催化效率1.63×106g PE/mol Fe·h,所得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9.3×104。

    比较实施例7

    用比较实施例4获得的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1.49mg(3.0μmol)替代实施例3得到的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配合物,操作同实施例9,得聚合物1.44g,催化效率1.44×106g PE/mol Fe·h,所得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8.9×104。

环状吡啶双亚胺铁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环状吡啶双亚胺铁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环状吡啶双亚胺铁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状吡啶双亚胺铁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状吡啶双亚胺铁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状吡啶双亚胺Fe(II)烯烃聚合催化剂前体,它具有如下结构,式中X为Cl或Br;R为甲基或异丙基。在烷基铝氧烷的活化下,本发明的催化剂前体可用于催化乙烯聚合制备高分子量聚乙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