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慢肝宁,属于医用中药配制品。 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和东南亚地区广泛流行,危害严重。目前临床使用的乙肝治疗药物较多如中药五味子及其制剂;含有水飞蓟素、五仁醇浸膏的复方益肝灵(吉卫药准字[90]630073);我国创制地降转氨酶药物联苯双脂(Bifendate)等降酶作用较强,但反跳率在50-70%,只对谷丙转氨酶有降低作用,而对谷草转氨酶、胆红质、白蛋白/球蛋白均无改善。中医杂志(1993年34卷第一期)的“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现状及展望”综述一文中介绍了清热利湿解毒药大黄、黄连、板兰根等有抑制乙肝病毒作用;应用滋补脾肾药如人参、黄芪、黄精等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病毒性肝炎是“湿、热、疫、毒”所致,引起“湿热羁留残未尽,肝郁脾肾气血虚”。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以扶正为主,活血解毒并用,全面改善肝功能,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降酶反跳率低,适于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制剂慢肝宁。
本发明的配方配比如下:
党参15-45克、沙参10-30克、麦冬10-30克、生地15-45克、熟地15-45克、枸杞子10-30克、首乌10-30克、当归10-15克、丹参15-45克、三七1.5-10克、郁金10-20克、柴胡6-15克、川练子5-15克、鸡骨草15-45克、垂盆草15-45克、生麦芽15-45克。
使用这样一组配方治疗病人在临床有效的基础上进行药效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对四氯化碳造成的肝损害有明显保护作用,对四氯化碳造成的肝硬化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受试动物的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急性毒性试验和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慢肝宁对大鼠心、肝、肺、肾、骨髓等无毒性作用。
经154例临床观察,按全国1984年南宁会议慢性肝炎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率14.9%,临床治愈率达46.6%,和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非常显著,降谷丙转氨酶有效率达88%、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转率达21.6%、明显优于对照组。
下面结合实施对本发明加以说明。
慢肝宁胶囊:
取党参30克、麦冬10克、熟地15克、枸杞子15克、鸡骨草30克、垂盆草30克、生麦芽30克,分别以10倍水煮2次,每次各为1.5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静置2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比重为1.22-1.28(50-60℃),真空干燥至干(60℃)粉碎备用;
取沙参30克、生地15克、当归10克、丹参30克、川练子10克、柴胡10克、制首乌10克、分别以6倍量、4倍量乙醇回流2次,每次2小时,回收乙醇,浓缩至比重1.22-1.28,真空干燥至干,粉碎;
取三七3克、郁金10克混合粉碎后,与以上两种干膏粉混匀过100目筛,分装胶囊,每粒胶囊含药0.5克。
服用慢肝宁胶囊时,每次4粒,每日三次,疗程3个月。
经本院临床观察病人100例,临床观察组与对照组1∶1,结果表明该药降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复发率分别为62%、59%,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复常率63%,与对照组(口服每次Vit Bco2#、Vicc 100mg、肝荣2#每日三次,3个月为一疗程)比,(P<0.01,P<0.05)能改善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提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对乙型复制指标有抑制作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核糖核酸、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阴转率分别为3%、39%、38%、31%,与对照组0.2%、4%、4%比较差异显著,除乙肝表面抗原P<0.01外,说明慢肝宁是治疗慢性肝炎的有效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