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机制瓦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材机械,具体是一种加工机制瓦的全自动生产线。
技术背景
目前国内生产的以粘土、砂土等土类为制瓦材料的制瓦机,其泥料泥胎制作部分与瓦坯成型部分往往采用不同的动力来源,同时人工送入泥胎和卸下瓦坯,一方面能耗和劳动消耗较大,另一方面易出现危险,同时生产效率低。专利号为CN208045IU的“全自动制瓦机”实用新型专利及专利号为93221116·X的“挤出式自动制瓦机”实用新型专利,虽实现了机制瓦的自动化,但仅能生产造型简单的板瓦或筒瓦,而不能生产复杂形状的板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济实用、效率高,安全性强的全自动制瓦机生产线。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是:全自动机制瓦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离合器、泥胎制作、大变速箱、瓦坯成型、泥胎输送、转盘驱动及定位、瓦坯出模、瓦坯输出、转盘箱盖等十部分,动力经离合器同时传送到泥胎制作部分和大变速箱,泥胎制作部分经其小变速箱变速后进行泥料搅拌、输送、挤压并切断成泥胎。进入大变速箱的动力经变速一方面驱动連杆、滑枕、瓦模,实现瓦坯成型,一方面经转盘驱动及定位部分驱动转盘,实现瓦坯的成型定位及转盘的规律间歇转动和成型瓦坯的转移,成坯同时,另外一个瓦坯经瓦坯出模机构卸下;再一方面驱动泥胎输送部分和瓦坯输出部分,实现泥胎的送入和瓦坯的送出。动力经离合器传送到大变速箱输入轴,离合器安装在大变速箱输入轴上,输入轴一端支撑在箱体上地轴承座上,并有透盖和闷盖定位轴承,另一端通过轴承座及轴承座支板支撑固定在离合器上、下支架上,动力通过安装在大变速箱输入轴上的带轮或链轮,经皮带传动或链传动到达泥胎制作部分的动力输入轴上,进入泥胎制作部分小变速箱,带轮或链轮与轴通过键或花键联接。泥胎制作部分动力输入轴一端固定在其支架的轴承座上,轴承座有透盖定位密封,另一端支撑在小变速箱体座上,座端有封盖,轴上装有主动小齿轮,小变速箱内设二级变速,主动小齿轮通过安装在中间轴上的从动大齿轮啮合,驱动中间轴,中间轴一端安装在小变速箱体的轴承座上,另一端安装在中立板轴承座上,中间轴通过安装其上的小齿轮,与安装在搅泥输出轴上从动齿轮啮合,驱动搅泥输出轴,齿轮与轴采用键或花键联接,轴承座据情设置油封,座端设闷盖或透盖。搅泥输出轴一端支撑在小变速箱体的轴承座上,另一端支撑在前支板的轴承座上,轴承座有透盖,中间部分位于搅泥箱中,搅泥箱与小变速箱体连接,搅泥输出轴上固定有若干搅拌叶,一或两个绞龙及锥型或壁式增压器,搅泥箱内两端有泥封和压板,防止泥进入轴承座。搅泥输出轴外露端装有泥胎切断主动带轮或链轮,通过皮带或链传动驱动断泥轴带轮或链轮,断泥轴支撑在断泥轴轴承座上,断泥轴轴承座固定在出泥缸缸头上,出泥缸缸头固定在绞龙缸的法兰上,断泥轴上装有断泥支板、断泥刀具、调节螺栓和调节弹簧。绞龙缸上部与搅泥箱下部连接并有交口,绞龙缸固定在中立板和法兰上,绞龙通过键或销轴装在中间轴一端绞龙缸内。泥料从搅泥箱,经搅拌叶搅拌,经搅泥箱绞龙及增压器,通过交口进入绞龙缸,再经绞龙和出泥缸缸头挤压成泥条推出,并经断泥刀具切断成泥胎,小变速箱体有箱盖和封油垫密封,下有支架支撑。
经过离合器动力传入大变速箱输入轴,大变速箱输入轴一端固定在大变速箱两端轴承座上,装在其上的主动齿轮,与装在中间轴上的从动齿轮啮合,中间轴安装在大变速箱体两端轴承座和中间轴承座上,齿轮与轴通过键或花键联接,轴承座上设透盖,油封据情而设;中间轴两端露出大变速箱体外部分安有两个小齿轮,分别与安装在动力输出大轴两端上的大齿轮相啮合,动力输出大轴支撑在大变速箱体两端的轴承座上,并设端盖,两大齿轮轮幅上安有两小轴,两小轴外端驱动两连杆,连杆下端与两小轴、连杆上端与滑枕两端均活动联接。动力通过大变速箱输入轴、主动齿轮、中间轴齿轮及两端齿轮,驱动动力输出大轴两端大齿轮,实现变速并带动两连杆转动,进而带动滑枕上下运动,滑枕中部装有丝杠和调节固定螺母,丝杠下端装有上瓦托,并经螺母固定,上瓦模固定在上瓦托下端。工作时滑枕带动上瓦托沿两端立柱上下运动,两立柱通过螺母固定在大变速箱体或箱体盖上,上瓦模与下瓦模共同挤压泥胎成瓦坯,若上下瓦模为橡胶制品,则设断边金属条。下瓦模固定在下瓦托上,下瓦托装在下瓦托轴上,下瓦托轴装在两端轴承座上,两端轴承座固定在转盘上,上瓦托上装有定位销架和定位销,转盘上装有定位套,挤压瓦坯时,销入套,定位后压坯,压坯之前,转盘驱动停止驱动。上下瓦托、瓦模、滑枕、立柱等构成瓦坯成型部分。
在大变速箱动力输出大轴上,装有锥齿轮,与安装在泥胎动力输出轴上的锥齿轮啮合,泥胎动力输出轴固定在箱体轴承座上,一端伸出箱体外,并装有带轮或链轮,通过带传动或链传动驱动泥胎输送主动小轴,带轮或链轮与轴通过键或花键连接,主动小轴装在两端轴承座上,两轴承座固定在离合器的上支架上。上支架为筒状,中有调动轴承座的拉板,螺栓及固定板,上支架上有长形孔,可微调轴承座位置。动力驱动泥胎输送主动小轴,通过平型带驱动上端小从动轴转动,平型带上通过铆钉铆有若干L型铁片,以防止泥胎下滑,上面带下有托板,在泥胎输送时起承托作用,托板通过可调支板固定在离合器上支架上,可调支板上有长形孔、螺栓固定,可作微量上下调动;离合器上、下支架均固定在大变速箱体上,泥胎输送上端从动轴固定在两端轴承座上,并设有端盖,轴承座固定在大变速箱体或箱盖上,并通过座长型孔,作微量上下调动;从出泥缸缸头切断送出的泥胎,到达平型带,被输送到上端,落到下瓦托的下瓦模上,并随着转盘转动规律地送到上瓦托的上瓦模下面,待挤压成型。
在大变速箱内泥胎动力输出轴上装有齿轮,与瓦坯动力输出轴上的齿轮啮合,瓦坯动力输出轴固定在箱体两端轴承座上,其上装有锥齿轮,并与装在转盘驱动轴上的锥齿轮啮合,实现变速和换向,箱体上设置轴承盖,油封据情而设,齿轮与轴通过键或花键联接。转盘驱动轴固定在箱盖轴承座上,其上装有槽轮驱动柄或棘爪或不完全齿轮机构,驱动安装在转盘轴上的槽轮或棘轮加定位机构、或不完全齿轮加定位机构,转盘轴固定在箱体盖的轴承座上,并设盖,通过槽轮机构或棘爪—棘轮加定位机构或不完全齿轮机构,实现转盘间歇规律转动,从而使泥胎间歇规律送到位置和瓦坯间歇规律转移。
滑枕上装有压板,在滑枕带动上瓦托挤压瓦坯的同时,压板压触曲柄触头,曲柄触头绕轴转动,牵拉拉杆,曲柄轴通过支座支承在转盘台上,拉杆拨动垂杆,垂杆绕轴带动下垂杆,驱动下瓦托、下瓦模一起绕下瓦托轴翻转,到位后,瓦坯落到输坯平带上。曲柄、拉杆、上、下垂杆之间及与下瓦托之间活动连接,当挤压完成后,瓦坯出模部分各件在弹簧作用下回到原位。
在瓦坯动力输出轴的外端装有小锥齿轮,与瓦坯输出主动轴上装有的锥齿轮啮合,实现变速和传动换向,瓦坯输出主动轴固定在两端的轴承座上,轴承座固定在箱壁或箱盖上,瓦坯输出主动轴通过平型带驱动瓦坯输出从动轴,实现瓦坯送出,瓦坯输出从动轴装在轴承座上,两座端设轴承盖,在上平型带下面装有槽型托板承托,在槽型托板上与带之间的一定区域内以铆钉固定有弹性膜,以减小瓦坯落下时的撞击变形。槽型托板通过可上下调节的立支架固定在下支架上,下支架通过连接板、螺钉与箱体或箱体架相固定。
转盘上装有多个下瓦托,下瓦托通过下瓦托轴支撑在两端轴承座上,设盖,轴承座与转盘固定。转盘上装有支撑台,通过支撑台上支座支撑瓦坯出模机构,同时支撑台上设有孔洞或吊架,供装卸转盘用,转盘安装在箱盖上。
箱体盖一方面通过封油胶垫起封油作用,一方面起支撑作用,支撑瓦坯成型部分立柱,支撑转盘驱动及转盘部分,再一方面上面设有台,当瓦坯成型时起承压支垫作用,同时盖上设有加油螺孔。箱体盖可采取一体式或组合式,周边有螺栓与箱体固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A——A剖视图
图4为B——B剖视图
图5为E——E剖面图
图6为C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动力经离合器4传送到大变速箱输入轴3,离合器4安装在大变速箱输入轴3上,输入轴3一端支撑在箱体上的轴承座156和159上,有透盖160和闷盖155定位轴承,另一端通过轴承座7及轴承座支板6支撑固定在离合器上支架85、96和下支架5上,动力通过安装在大变速箱输入轴3上的带轮或链轮1,经皮带传动或链传动到达皮带轮或链轮2上,进入泥胎制作部分小变速箱,带轮或链轮2与动力输入轴13通过键或花键联接。动力输入轴13一端固定在支架17的轴承座8上,轴承座8有透盖9定位密封,另一端支撑在小变速箱体座19上,座端有封盖18,轴上装有主动小齿轮20,小变速箱内设二级变速,主动小齿轮20与从动大齿轮26啮合,驱动中间轴16,中间轴16一端安装在小箱体的轴承座22和23上,另一端安装支撑在中立板轴承座15上,中间轴16再驱动小齿轮21,通过啮合驱动从动齿轮27,进而驱动搅泥输出轴28,齿轮与轴均采用键或花键联接,轴承座据情设置油封,24和25分别为闷盖和透盖。搅泥输出轴28一端支撑在小变速箱体的轴承座29上,另一端支撑在前支板轴承座40上,轴承座有透盖39和41,中间部分位于搅泥箱36中,搅泥箱36与小变速箱体连接,搅泥输出轴28上固定有若干搅拌叶35,一或两个绞龙37、锥型或壁式增压器38,搅泥箱内两端有泥封33和压板34,防止泥进入轴承座。搅泥输出轴28外露端装有泥胎切断主动带轮或链轮42,通过皮带或链传动驱动断泥轴带轮或链轮43,断泥轴45支撑在轴承座44上,轴承座44固定在出泥缸缸头50上,出泥缸缸头50固定在绞龙缸的法兰10上,断泥轴45上装有断泥支板46、断泥刀具47、调节螺栓49和调节弹簧48。绞龙缸11上部与搅泥箱36下部连接并有交口,绞龙缸11固定在中立板12和法兰10上,绞龙14通过键或销轴装在中间轴16一端绞龙缸内。泥料从搅泥箱36,经搅拌叶35搅拌,经搅泥箱绞龙37,通过增压器38和交口进入绞龙缸11,再经绞龙14和出泥缸缸头50挤压成泥条推出,并经断泥刀具切断成泥胎,小变速箱体有箱盖30和封油垫31密封,下有支架17支撑。
动力经大变速箱输入轴3传入大变速箱,大变速箱输入轴3一端固定在大变速箱两端轴承座156和159上,装在其上的主动齿轮157,与装在中间轴120上的从动齿轮158啮合,中间轴120安装在大变速箱两端轴承座161和中间轴承座154上,齿轮与轴通过键或花键联接,轴承座上设透盖162,油封据情而设;中间轴120两端露出箱体外部分装有两个小齿轮78,两个小齿轮78分别与安装在动力输出大轴121两端上的大齿轮80相啮合,动力输出大轴121支撑在大变速箱体两端的轴承座151上,端盖152密封定位,两大齿轮80轮幅上分别安有两小轴79,两小轴79外端分别驱动两连杆57,连杆下端与两小轴、连杆上端与滑枕59两端均活动联接。动力通过大变速箱输入轴3,主动齿轮157,中间轴齿轮158及两端小齿轮78,驱动动力输出大轴两端大齿轮80,实现变速并带动两连杆57转动,进而带动滑枕59上下运动。滑枕中部装有丝杠61和调节固定螺母62和63,丝杠下端装有上瓦托55,并经螺母64固定,上瓦模65固定在上瓦托55下端。工作时滑枕59带动上瓦托55沿两端立柱56上下运动,两立柱56通过螺母77固定在大变速箱体81或箱体盖76上,上瓦模65与下瓦模74挤压泥胎形成瓦坯,若上下瓦模为橡胶制品,则设断边金属条113。下瓦模74固定在下瓦托103上,下瓦托装在下瓦托轴101上,下瓦托轴101装在两端轴承座105上,两端轴承座105固定在转盘75上。上瓦托上装有定位销架99和定位销100,转盘75上装有定位套104,挤压瓦坯时,销入套,定位后压坯,压坯之前,转盘驱动停止。上下瓦托、瓦模、滑枕、立柱等构成瓦坯成型部分。
在动力输出大轴121上,装有锥齿轮148,与安装在泥胎动力输出轴134上的锥齿轮149啮合,泥胎动力输出轴134固定在箱体轴承座132和150上,一端伸出箱体外,并装有带轮或链轮136,通过带传动或链传动驱动带轮或链轮89和泥胎输送主动小轴90,带轮或链轮89与轴通过键或花键连接,主动小轴90装在两端轴承座91上,两端轴承座91分别固定在离合器的两上支架96上。上支架96为筒状,中有调动轴承座的拉板94,螺栓92及固定板93,上支架96上有长形孔,供调动轴承座。动力驱动泥胎输送主动轴90,进而通过平型带87驱动上端小从动轴82转动,平型带87上通过铆钉98铆有若干L型铁片97,以防止泥胎下滑,上面带下有托板86托住,防止泥胎在带上过于下垂,托板86通过可调支板88固定在离合器上支架96上,可调支板88上有长形孔、螺栓固定可作微量上下调动。离合器上支架96,下支架5均固定在大变速箱体81上,泥胎输送上端从动轴82固定在两端轴承座84上,并设有端盖83,轴承座84固定在箱体81或箱体盖71上,并通过座长型孔,作微量上下调动。从出泥缸缸头50切断送出的泥胎,到达平型带87,被输送到上端落到下瓦模74上,并随着转盘75转动规律地送到上瓦模65下面,待挤压成型。
泥胎动力输出轴134上装有齿轮131,与瓦坯动力输出轴146上的齿轮147啮合,瓦坯动力输出轴146固定在大变速箱体两端轴承座135和145上,其上装有锥齿轮139,并与装在转盘驱动轴141上的锥齿轮144啮合,实现变速和换向,大变速箱体轴承座上设置轴承盖138和133,油封据情而设,齿轮与轴通过键或花键联接。转盘驱动轴141固定在箱盖轴承座143上,设盖140,轴141上端装有槽轮驱动柄或棘爪或不完全齿轮机构142,驱动安装在转盘轴124上的槽轮或棘轮加定位机构、或不完全齿轮加定位机构125,转盘轴124固定在箱体盖76的轴承座上,设盖126,通过槽轮机构或棘爪—棘轮加定位机构或不完全齿轮机构,实现转盘间歇规律转动,从而使泥胎间歇规律送到位置和瓦坯间歇规律转移。
滑枕上装有压板114,在滑枕59带动上瓦托55挤压瓦坯同时,压板114压触曲柄触头69,曲柄触头绕轴68转动,牵拉拉杆66,曲柄轴通过支座70支承在转盘75台72上,拉杆66拨动上垂杆52,上垂杆52绕轴51带动下垂杆73,通过销轴102驱动下瓦托103、瓦模74一起绕下瓦托轴101翻转,到位后,瓦坯落到输坯平带108上,曲柄、拉杆、上、下垂杆之间及与下瓦托之间活动连接,当挤压完成后,瓦坯出模部分各件生弹簧71作用下回到原位。
在瓦坯动力输出轴146的外端装有小锥齿轮137,与瓦坯输出主动轴115上的锥齿轮163啮合,实现变速和传动换向,瓦坯输出主动轴115固定在两端的轴承座116上,轴承座116固定在箱壁或箱盖上,瓦坯输出主动轴115通过平型带108驱动瓦坯输出从动轴110,实现瓦坯送出,瓦坯输出从动轴110装在轴承座112上,两座端设盖111,轴承座112下有垫板130调节轴承座高度,在上平型带下面装有槽型托板107,在槽型托板107上与带之间的一定区域内以铆钉128固定有弹性膜127,以减小瓦坯落下的撞击变形。槽型托板有可上下调节的立支架164,固定在下支架129上,下支架129通过连接板117、螺钉118与大变速箱体81或箱体架119相固定。
转盘75上装有多个下瓦托103,下瓦托103通过下瓦托轴101支撑在两端轴承座105上,设盖106,两端轴承座105与转盘75固定。转盘75上装有支撑台72,通过支撑台72上支座70支撑瓦坯出模机构,同时支撑台72上设有孔洞或吊架,供装卸转盘75用,转盘75安装在箱盖76上。
箱体盖76一方面通过封油胶垫122起封油作用,一方面起支撑作用,支撑瓦坯成型部分立柱56,支撑转盘驱动及转盘部分,另一方面上面设有箱座凸台,当瓦坯成型时起承压支垫作用。箱体盖76可采取一体式或组合式,周边有螺栓123与大变速箱体81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