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行纱线的传递装置,它有一个贮纱筒,纱线从切向绕到贮纱筒上,并可经筒的顶端将纱线抽走,纱线在贮纱筒上绕若干圈,作为进纱点和抽纱点之间的储备,缠绕圈数可调节,为了确定缠绕圈数,装设一个光栅,可以对贮纱筒的筒表面进行扫描,并用以控制缠绕纱线的旋转装置。 这样的结构形式在市场上是已知的,光栅由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组成,发射器射出的光打在贮纱筒上的一个反光镜上,由该反光镜将光反射至接收器,贮纱筒的筒面本身也可以制成可反光的,取代曾采用的反光镜或反光板。这种结构形式的缺陷是,光栅也可受日光或其它光源的干扰,从而导致错误起动旋转装置情况。
本发明主题任务在于,为纱线传递装置一种几乎只能接收发射器发出的光的光栅。
这个任务可通过主权利要求特征部分中所述的发明来完成。
按照这样的结构型式列出一种与大功率抗干扰结构型式相称的传递装置。用圆周上的一个点到邻近一个点的光导原理取代反射原理。光导器的截面可大大小于现有技术的反射面。这样,由于杂光、反光等形成的干扰效应便可大体排除。光导器可由一个单体,诸如由有机玻璃或玻璃等构成,或是也可多部分组合而成的。
一种在这方面的好办法是采用合适的光导纤维,将其装在一个托架中。同时托架要做成在结构上便于装入贮纱筒里。对于那种具有一个旋转纱线孔的首先是立式贮纱筒来说,使用这种托架尤为有利。
同时可以看到另一个有利特征是:将托架制成弧形件。此时弧形件做成如下形状,使光导纤维的两个端面配置成相邻近的。它的好处是,光栅的发射器和接收器都可以装在同一个壳体里,用一种简单结构将两者连在一起。
此外得到证实的优点有:光导纤维的端面装在两个相邻近的杆件内,杆件则可调地配置在纱筒上,用以在缠绕纱线部位的范围内改变贮纱筒的筒面,因此这些杆件起两种功能:一方面用它来改变绕线的条件;另一方面它们还是光导纤维的托架。它们足以固定光导纤维的两个尾端。此外在调节杆件时,光导纤维的端面随之一起移动。
如果贮纱筒是可旋转的,则应在贮纱筒的切线方向依次排列几个弧形件,它们之间的间距应小于光栅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形成的光线张角。这就是说,贮纱筒停转后处在任一角位时,发射器发出的光都可经弧形件导向接收器。
最后在制造技术上还有的优点是:托架由两块彼此同心对置并在其间夹有光导纤维的板料构成,最好用铅作板料,光导纤维夹在板料中间受到保护以提高其稳定性。
下面借助图1-4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1是根据发明相应配制的一个装有光栅的纱线传递装置的前视图。
图2是纱线传递装置的一个端面图,但贮纱筒的凸环状顶端面未示出。
图3是通过贮纱筒绕纱部位和光栅范围内放大表示的一个纵截面图。
图4是图3所示贮纱筒的一个横截面。
纱线传递装置有一台用法兰连接在一个壳体1上构成旋转装置的电动机,也可采用其它间接传动装置。图中未具体示出的电动机轴与一个纱线孔支承环3相连可一起转动。引入线F通过电动机轴的一个通道,到达纱线孔支承环3的纱线孔4中,支承环则按图2所示箭头方向旋转。旋转装置配有一个图上未详示的,但在这种纱线装置上常见的制动装置。
电动机2的主轴是贮纱筒的支承轴。这里与其有关的是一种立式贮纱筒。具体地说它有一个做成滚筒的筒壁6,在传递装置的抽线一端上述筒壁过渡成一个端壁7。筒壁6的抽线一端包有一个凸环状顶端面8。对上述顶端面配置一个装有硬鬃9的制动环10。制动环固定在一个悬臂11上。悬臂是用环形法兰固定在壳体1上的。
悬壁11在朝向凸环状顶端面8一端的折弯部位上带有一个抽纱孔14,它在贮纱筒5的轴线上,配置成同凸环状顶端面8相隔一定距离。
筒臂6在朝向纱线孔支承环3一端经一个环形喉口15后呈锥形扩展16。锥形扩展的倾角大约为45度。锥形扩展16之后接着有一个平行延伸段17,纱线孔支承环3是套接的。
在贮纱筒5上按等布角度配置若干杆件18,杆件的一部分嵌入筒臂6的槽孔19里,一部分高出槽孔。构件18的长度与贮纱筒5的轴向长度大体相同,它们在贮纱筒朝向的角形喉口15部位形成自己的角形喉口20。喉口角度略小于180度。杆件18的尾端22与角形喉口20相接,顺着槽孔19伸入锥形扩展16的开口21中。构件尾端22架在一个调节盘24的径向伸出的指形件23上。
借助一个位于中心,从凸环状顶端面8可以操纵的手柄25将构件18连同调节盘24和指形件23按图3所示箭头方向同时移动。通过一个调节螺栓26还可单独移动调节盘24。调节螺栓同样可从凸环状顶端面8进行调节。按箭头方向移动调节盘24,可使构件18绕一个靠近凸环状近端面的回转点偏转。上述两种情况均可改变纱线导入部位的绕线情况。
此外,在悬臂11上装有一个光栅27,它们长度大于贮纱筒5的贮纱长度。对此实施例中贮纱长度短于贮纱筒5的长度。
光栅27有一个壳体28。这个壳体是光栅发射器29和接收器30的立座。发射器29与接收器30都与贮纱筒5的轴线平行,光栅发射器29由组状并列的 发出调制光的发光二极管31组成,其光度是可以调节的。每个发光二极管31都配置一个单独的光栅接收器30的传感器32。
光栅27的对面,在贮纱筒5上装有一个托架34,托架做成弧形件,并由两块彼此同心对置其间夹有光导纤维35的板料36和37构成。板料36、37可用铝料制成。光导纤维35组状并列,其端面35′、35″露在贮纱筒的筒面上。每个光导纤维35的一个端面35′总是对着光栅发射器29,而另一个端面35″则顺贮纱筒5的切向方向交错排列对着光栅接收器30。同时弧形件的两端嵌装在两个相邻杆件18的槽18′中,使光导纤维的端面35′、35″用杆件18的表面封闭,这样,在调节杆件时,光导纤维35的端面35′、35″也随之移动。
要是把纱线F绕到贮纱筒5上并开动传递装置,则由光栅接收器30起初测到的光度较强,于是旋转装置就以较高的转速运转。随着贮纱量V的增加,由光栅接收器30测到的光度减弱,旋转装置的转速随之减少。由于纱线不断被抽走,光度又增加,纱线孔支承环3的转速也随之增加。因此,旋转装置不需要完全停车。从而可避免导致断线的电压峰值。
如果光栅发射器29的光度升高,则光灵敏度界限也相应变动,因此转数增加,贮纱筒上的贮纱量也随之增加。
如果采用本身也旋转的贮纱筒,则需在其切线方向上依次安装数个弧形件,它们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小于光栅发射器和接收器形成的光线张角。这样,贮纱筒无论转到那个位置,光栅都能发挥其效能。
也可以采用不覆盖整个贮纱长度的光栅。不过那样的话,光栅要做成可调节的。在这种情况下传递装置须按间歇法则工作。
在说明书中提到的和在附图中示出的所有新特征都具有创造性的。尽管权利要求书中没有明确地对它们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