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颗粒剂.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295901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6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4117478.6

申请日:

1994.10.21

公开号:

CN1110594A

公开日:

1995.10.2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申请的视为撤回公告日:1995.10.25|||华宜恒视为撤回通知书|||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A61K9/16

主分类号:

A61K35/78; A61K9/16

申请人:

孟灵源;

发明人:

孟灵源; 高克成; 李洁; 邹凤娇; 孟若云; 孟若松; 孟若沫

地址:

330008江西省南昌市朝阳住宅区46栋2单元3楼1宅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黄新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治疗肝胃热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颗粒剂,其配方是(按重量份):干姜8—10、法半夏10—12、茯芩10—11、黄连3—5、吴萸5—6、党参20—22、黄芪24—25、甘草6—7、乌贼骨14—15、青木香10—12、制首乌11—13、石仙桃15—16。该颗粒剂具有泄热和胃调升降,消除胃粘膜水肿和粘液湖功效,临床治愈率为98.2%。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颗粒剂,它是由以下配方组成(按重量份): 干姜                8-10            法半夏        10-12        茯苓                10-11 黄连                3-5                吴萸                5-6                党参                20-22 黄芪                24-25        甘草                6-7                乌贼骨        14-15 青木香        10-12        制首乌        11-13        石仙桃        15-16 其制备工艺是: 将干姜、法半夏、茯苓、乌贼骨、青木香、党参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2.5小时,第二次
2: 5-2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将滤液加热浓缩成稠膏备用;黄芩、黄连、吴萸、黄芪、甘草、制首乌、石仙桃用5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将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加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3.0-4.0(80℃热测)的稠膏,合并两次稠膏,加入糖粉、糊精,混匀,制粒,烘干分装即得。
3: 5小时,第二次1.5-2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将滤液加热浓缩成稠膏备用;黄芩、黄连、吴萸、黄芪、甘草、制首乌、石仙桃用5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将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加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4: 0-
5: 0(80℃热测)的稠膏,合并两次稠膏,加入糖粉、糊精,混匀,制粒,烘干分装即得。

说明书


本发明属药品领域,尤其是涉及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颗粒剂。

    目前治疗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常用胃药有三九胃泰、奇星四方胃片等。三九胃泰对治疗胃病有一定疗效,但其只在辩病地指导下用药,不具有辩证的针对性;奇星四方胃片虽由三个具有辩证作用的金铃子散、左金丸、乌贝散和民间验方柿霜散等四方组成,但组合之后辩证的针对性就不强了。总之,这些药物对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有疗效,但效果不十分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既具有泄热和胃调升降辩证功效,又具有消除胃粘膜水肿和粘液湖辩病功效,可以逆转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达到病理康复的辩证与辩病相结合的胃药。

    本发明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颗粒剂配方如下(按重量份):

    干姜8-10        法半夏10-12        茯苓10-11

    黄连3-5        吴萸5-6        党参20-22

    黄芪24-25        甘草6-7        乌贼骨14-15

    青木香10-12        制首乌11-13        石仙桃15-16

    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是:将上述配方中的干姜、法半夏、茯苓、乌贼骨、青木香、党参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2.5小时,第二次1.5-2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将滤液加热浓缩成稠膏备用;黄芩、黄连、吴萸、黄芪、甘草、制首乌、石仙桃用5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加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3.0-4.0(80℃热测)的稠膏,合并两次稠膏,加入糖粉、糊精,混匀,制粒,烘干分装即得。

    从《中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5月第一版)上查证:

    干姜:辛、热;入脾、肺经;有温中逐寒、回阳通脉之功效。

    法半夏:辛、温、有毒;入脾、胃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

    茯苓:甘、淡、平;入心、脾、肺经;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

    乌贼骨:咸、微温;入肝、肾经;有除湿、制酸、止血、敛疮之功效。

    黄芩:苦、寒;入心、肺、胆、大肠经;有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之功效。

    青木香:辛、苦、寒;入肺、胃经;有行气、解毒、消肿之功效。

    黄连:苦、寒;入心、肝、胃、大肠经;有泻火、燥湿、解毒、杀虫之功效。

    吴萸:辛、苦、温、有毒;入肝、胃经;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之功效。

    党参:甘、平;入手、足、太阳经;有补中、益气、生津之功效。

    黄芪:甘、微温;入肺、脾经;生用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功效。

    甘草:甘、平;入脾、胃、肺经;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

    制首乌:苦、甘、涩、微温;入肝、肾经;有补肝、益肾、养血、祛风之功效。

    石仙桃:甘、凉;有养阴、清肺、利湿、消瘀之功效。

    本发明的治疗肝胃郁热型性慢浅表、萎缩性胃炎的颗粒剂以黄芩、黄连之苦寒降泄除其热为君药,以干姜、法半夏之辛温开结,党参、黄芪、茯苓、甘草之甘温益气补虚共为臣药,以吴萸、乌贼骨、青木香、制首乌、石仙桃为佐药。具有泄热和胃,调升降之功效,有消除胃粘膜水肿和粘液糊的作用,用本发明的颗粒剂治疗患者232例,临床治愈209例,显效12例,好转7例,无效4例,临床治愈例为98.2%。

    典型病例:

    ×××,男,43岁。1983年10月13日在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作胃镜检查(胃镜号10886)发现胃窦部红白相间,红相为主,斑状充血,有粘液斑,分泌物多,配合活检病理诊断,证属肝胃郁热型。经用本发明的颗粒剂治疗一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随访10年未复发。

    下面结合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将干姜10克、法半12克、茯苓10克、乌贼骨15克、青木香10克。党参20克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将滤液加热浓缩成稠膏,备用;黄芩、黄连、吴萸、黄芪、甘草、制首乌、石仙桃加5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将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加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3.0(80℃热测)的稠膏,合并两次稠膏,加入糖粉、糊精,混匀,制粒,烘干分装即得。

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颗粒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颗粒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颗粒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颗粒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颗粒剂.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治疗肝胃热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颗粒剂,其配方是(按重量份):干姜810、法半夏1012、茯芩1011、黄连35、吴萸56、党参2022、黄芪2425、甘草67、乌贼骨1415、青木香1012、制首乌1113、石仙桃1516。该颗粒剂具有泄热和胃调升降,消除胃粘膜水肿和粘液湖功效,临床治愈率为9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