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是属于治疗疱疹的外用药。 疱疹中以带状疱疹病例较多,而且具有代表性。带状疱疹(又名蛇串疮)是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在临床上表现为水痘或隐性感染。病毒进入皮肤感觉神经末梢,且沿着脊髓后根或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纤维向中心移动,持久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某种媒介诱发刺激作用下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皮肤表层产生水疱及严重的神经疼。
西医治疗带状疱疹有以下七个方法。对患者以止痛、镇静、缩短病程和防止感染的原则。
(一)止痛,给予镇痛剂,如阿斯匹林、安乃静、苯妥因钠等,对后遗神经痛亦可给予安定剂。
(二)维生素B1、B2、B12等内服或注射,亦可采用吗啉呱片、转移因子、干扰素等。
(三)激素对老年患者若无明显禁忌症时,早期给予大量强的松治疗,可以减轻炎症、阻止受累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毒性和破坏作用。
(四)针刺疗法,有明显的消炎止痛作用,对后遗神经痛亦有疗效,按发病经络取穴。
(五)电疗法和磁穴疗法。
(六)对于严重特殊型的患者,除对症治疗外,可以选用阿糖胞甘、丙种球蛋白和痘菌高价免疫球蛋白等。
(七)局部治疗,以消炎、干燥、收敛、防止继发感染,可外用龙胆紫溶液、孔雀绿或复方榆氧化锌油外涂;若有继发感染可用新霉素软膏外擦,或1%新霉素溶液或1%雷佛奴尔溶液湿敷。
而中医中药治疗带状疱疹主要是根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等祖国医药文献为依据。文献中记载着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等类似现代发病的带状疱疹。中医名带状疱疹为蛇串疮。中医针对不同带状疱疹采用以下药物治疗:
(一)热盛型所采用的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支子、黄岑、生地、大青叶、连壳、甘草、泽夕、元胡、车前子。
(二)湿盛型采用的方药:白术、厚朴、陈皮、茯芩、板兰、元胡、车前子、泽夕、甘草加减。
(三)汽滞血瘀型所采用的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鸡血屯、鬼见羽、红花、桃红、川连子水煎服。
以上为十项中西医辨症治疗带状疱疹的资料统计,西医治疗以止痛消炎为主,其止痛镇静剂干扰消炎剂的作用,病患服用苯妥因钠等药产生昏睡、造成消化呆滞,影响消炎剂的吸收,拖长了治疗时间,患者非常痛苦。激素治疗,对大多数45-60岁的患者服用较多的激素对患者非常不利。而中医根本无外用药,只有服三大方剂加减,治疗困难、服用不便,疗效不显著。
本发明地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缩短带状疱疹治疗时间、止痛效果好的疱疹擦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以元胡2g-40g、乳香2g-40g、没药2g-40g、雄黄2g-25g、四梅片0.8g-10g的粉末均匀混合,再以上述药量的总和的2.5-3倍的40%-80%的乙醇浸泡即成。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
1.见效快:
本发明是用于外擦患者的病患处,对疱疹病毒具有极强的、直接的杀伤作用,每3小时擦一次每日4次,7日即可全愈;
2.止痛效果好:
用元胡其活血、行气、止疼的性能,且制乳没消瘀散结;特别是神经末梢的活血化瘀,用四梅片改善受损的皮肤环境,调节体温、止溃烂,提供诸药消瘀的有利条件,达到散结通络止痛疼;本药一经擦到病患处,即可达止痛效果,这是目前任何药对此病症达不到的,大大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实质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以元胡2g-40g、乳香2g-40g、没药2g-40g、雄黄2g-25g、四梅片0.8g-10g的粉末均匀混合,再以上述药量的总和的2.5-3倍的40%-80%的乙醇浸泡即成。
制作过程:本药以中药常规制作方法制取,大致以下步骤:
1.筛选精药;2.干燥、灭菌;3.单味粉碎;4.过筛(100目);5.乙醇浸泡(至少大约48小时)。
实施例1:
元胡2g、没药2g、乳香2g、雄黄2g、四梅片0.8g,上述药量的总和的2.5倍为40%-80%的乙醇浸泡量。
实施例2:
元胡4g、没药4g、乳香4g、雄黄2g、四梅片1g,上述药量的总和的2.8倍为40%-80%的乙醇浸泡量。
实施例3:
元胡25g、没药20g、乳香10g、雄黄10g、四梅片5g,上述药量的总和的3倍为40%-80%的乙醇浸泡量。
实施例4:
元胡15g、没药15g、乳香10g、雄黄10g、四梅片4g,上述药量的总和的3倍为40%-80%的乙醇浸泡量。
实施例5:
元胡40g、没药40g、乳香40g、雄黄25g、四梅片10g,上述药量的总和的2.7倍为40%-80%的乙醇浸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