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压路机激振器.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289460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6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16093.3

申请日:

2009.01.20

公开号:

CN101476276A

公开日:

2009.07.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01C 19/28登记生效日:20170727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屠卫东变更后权利人:安徽宝能机械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325604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凌云路308号变更后权利人: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方兴大道666号青鸾路29号|||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1C19/28

主分类号:

E01C19/28

申请人:

屠卫东

发明人:

屠卫东

地址:

325604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凌云路30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汤茂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压路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压路机激振器。本发明包括筒体以及固定在其中的振动轴,筒体通过轴承支撑固定在振动轮上,振动轴带动其上设置的偏心块运行转动,偏心块的转动轨迹伸出筒体的外侧,所述的筒体上设有供偏心块穿越的开口,或者筒体上设置有容纳偏心块的伸出筒体外侧的转动轨迹的凸部。本发明使得在筒体本身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大偏心块的体积,若增大后的偏心块的转动轨迹超出筒体的容纳范围,则在与超出部分相对应的筒体上设置开口或凸部,从而保证了偏心块的顺利运行。本发明不但可以得到较大的激振力,而且筒体内部结构也不需要做调整,构造简单且便于制造。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新型压路机激振器,包括筒体(10)以及固定在其中的振动轴(40),筒体(10)通过轴承(20)支撑固定在振动轮(30)上,振动轴(40)带动其上设置的偏心块(50)运行转动,其特征在于:偏心块(50)的转动轨迹伸出筒体(10)的外侧,所述的筒体(10)上设有供偏心块(50)穿越的开口,或者筒体(10)上设置有容纳偏心块(50)的伸出筒体(10)外侧的转动轨迹的凸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压路机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动轴(40)设置为2个,且振动轴(40)相对于筒体(10)的回转轴线对称分布。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压路机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20)沿筒体(10)的回转轴线方向均匀地设置在筒体(10)的外侧圆周壁面上,轴承(20)通过与其外圈相连的支撑板(31)固定在振动轮(30)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压路机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10)的侧端部固定设置有振动马达(60)和驱动机构(80),振动马达(60)通过传动机构(70)与振动轴(40)相连,驱动机构(80)驱动筒体(10)相对于振动轮(30)转动,所述的振动马达(60)和驱动机构(80)设置在筒体(10)的同侧或异侧。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压路机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振动轴(40)上的偏心块(50)的数量均相等且为2~4个,相异振动轴(40)上的偏心块(50)沿振动轴(40)的轴线方向交错排布。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压路机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振动轴(40)所处的平面为水平面。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压路机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70)包括与振动马达(60)相连的主动齿轮(71),主动齿轮(71)的两侧设有从动齿轮(72、73),从动齿轮(72、73)与振动轴(40)一一对应并固定在轴端部,主动齿轮(71)与其中一个从动齿轮(72)直接相连,并通过过渡齿轮(74)与另一个从动齿轮(73)相连。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压路机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10)与驱动机构(80)相对的端盖(11)上设有内齿圈,内齿圈中设有与其相啮合的齿轮(81),所述的齿轮(81)与驱动机构(80)的驱动轴(82)相连。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压路机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从动齿轮(72、73)以及振动轴(40)均为中空状且设置有内花键,从动齿轮(72、73)与其相对应的振动轴(40)之间均设置有花键轴(90)以传动。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压路机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70)通过传动轴(75)与主动齿轮(71)相连,传动轴(75)的轴线方向与筒体(10)的回转轴线的延伸方向互相重合。

说明书

一种新型压路机激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压路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压路机激振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振动压路机通常是将偏心块通过振动轴固定在激振器中,由振动马达驱动振动轴转动,同时振动轴带动偏心块运行旋转。若施工时需要获得较大的激振力,通常解决的方式是增加振动轴上的偏心块的数量或者增大偏心块的体积,当采用增加偏心块上的数量时,将使得激振器内部的空间较为紧张而难于布置,而当采用增大偏心块的体积时,又不可避免的需要增大激振器筒体的体积,从而造成制造难度加大和产品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压路机激振器,其不但能够提供符合生产施工需要的激振力,且构造简单,便于制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压路机激振器,包括筒体以及固定在其中的振动轴,筒体通过轴承支撑固定在振动轮上,振动轴带动其上设置的偏心块运行转动,偏心块的转动轨迹伸出筒体的外侧,所述的筒体上设有供偏心块穿越的开口,或者筒体上设置有容纳偏心块的伸出筒体外侧的转动轨迹的凸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突破了以往的设计,使得在筒体本身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大偏心块的体积,若增大后的偏心块的转动轨迹超出筒体的容纳范围,则在与超出部分相对应的筒体上设置开口或凸部,从而保证了偏心块的顺利运行。由前述可知,本发明在维持现有筒体体积的情况下,不但可以得到较大的激振力,而且筒体内部结构也不需要做调整,构造简单且便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动机构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压路机激振器,包括筒体10以及固定在其中的振动轴40,筒体10通过轴承20支撑固定在振动轮30上,振动轴40带动其上设置的偏心块50运行转动,偏心块50的转动轨迹伸出筒体10的外侧,所述的筒体10上设有供偏心块50穿越的开口,或者筒体10上设置有容纳偏心块50的伸出筒体10外侧的转动轨迹的凸部。
由前述,为了获得较大的激振力,可以增大偏心块50的体积,当沿着偏心块50的转动轨迹的径向方向增大偏心块50的尺寸时,固然可以增加偏心块50的体积以获得较大的激振力,但在以往的设计中,偏心块50的径向尺寸的增加将受到筒体10的空间的限制。而在本发明中,当偏心块50的径向尺寸的增加幅度超出筒体10的容纳范围时,筒体10仅需要在偏心块50的转动轨迹伸出筒体10的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开口或凸部即可,从而在不增加筒体10的体积的情况下不但获得了较大的激振力,而且保证了偏心块50的顺利转动。
当采用在筒体10上设置供偏心块50穿越的开口的方式时,不但构造简单且便于制造,还可以进一步降低筒体10的材料消耗和制造成本。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如图1所示,所述的振动轴40设置为2个,且振动轴40相对于筒体10的回转轴线对称分布。此种设置方式有利于振动轴40上的偏心块50振动时形成的力矩互相平衡,同时也使得偏心块50振动时形成的合力方向穿过筒体10的回转轴线,使筒体10的整体受力状况较为均衡。
当所述的2个振动轴40所处的平面为水平面,且轴上偏心块50的数量相等并沿筒体10的回转轴线对称排布时,振动轴40上的偏心块50所形成的合力方向为竖直方向,也即偏心块50的水平方向的激振力抵消,而竖直方向的激振力互相叠加,从而有利于形成稳固的激振力。
如图1所示,所述的轴承20沿筒体10的回转轴线方向均匀地设置在筒体10的外侧圆周壁面上,轴承20通过与其外圈相连的支撑板31固定在振动轮30上。轴承20的这种布置方式可以更好地承担偏心块50形成的冲击荷载,并保证激振器可以持续稳定的工作。
所述的筒体10的侧端部固定设置有振动马达60和驱动机构80,振动马达60通过传动机构70与振动轴40相连,驱动机构80驱动筒体10相对于振动轮30转动,所述的振动马达60和驱动机构80设置在筒体10的同侧或异侧。
驱动机构80的设置可以改变激振力的方向。当不需要调整激振力的方向时,所述的振动马达60通过传动机构70驱动振动轴40转动,振动轴40随即带动偏心块50旋转振动,压路机则在固定振幅下作用于路基;当需要调整激振力方向时,启动驱动机构80,则驱动机构80驱动筒体10相对于振动轮30转动,由于振动轴40固定在筒体10上,因此振动轴40也相对于振动轮30发生转动,激振力方向随之发生改变,由此振动轴40上的偏心块50的合力大小也发生变化,也即压路机的振幅发生变化,激振力方向变化的幅度则随筒体10的转动角度而随时调整,因此本发明还进一步地实现了压路机激振力方向的无级可调,有利于压路机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随时调整激振力的振动方向。
如图1所示,所述的每个振动轴40上的偏心块50的数量均相等且为2~4个,相异振动轴40上的偏心块50沿振动轴40的轴线方向交错排布。
如前所述,偏心块50的数量可以改变压路机的激振力的大小,有利于操作人员根据不同的地基状况作出适当的选择。振动轴40上的偏心块50应当交错排布,以便于偏心块50的顺利运行,以及有利于激振器整体的力和力矩的均衡。
传动机构70有多种实现方式,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如图1、2所示,所述的传动机构70包括与振动马达60相连的主动齿轮71,主动齿轮71的两侧设有从动齿轮72、73,从动齿轮72、73与振动轴40一一对应并固定在轴端部,主动齿轮71与其中一个从动齿轮72直接相连,并通过过渡齿轮74与另一个从动齿轮73相连。
所述的传动机构70通过传动轴75与主动齿轮71相连,传动轴75的轴线方向与筒体10的回转轴线的延伸方向互相重合。
工作时,振动马达60通过传动轴75带动主动齿轮71转动,主动齿轮71随即带动其两侧的从动齿轮72、73转动,由前述可知,从动齿轮72、73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使得两平行排布的振动轴40的转动方向也相反,则各个振动轴40上的偏心块50的转动方向也相反,所以使得偏心块50的水平方向的激振力抵消,而竖直方向的激振力互相叠加。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如图1、2所示,所述的从动齿轮72、73以及振动轴40均为中空状且设置有内花键,从动齿轮72、73与其相对应的振动轴40之间均设置有花键轴90以传动。
内花键和花键轴90的设置不但有利于传动,而且减少了振动轴40和从动齿轮72、73的材料的消耗量,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如图1所示,所述的筒体10与驱动机构80相对的端盖11上设有内齿圈,内齿圈中设有与其相啮合的齿轮81,所述的齿轮81与驱动机构80的驱动轴82相连。
工作时,当需要改变压路机的激振力方向时,启动驱动机构80,则驱动机构80运行并通过驱动轴82带动齿轮81转动,而齿轮81又与端盖11上的内齿圈相啮合,因此内齿圈开始相对于振动轮30发生转动,也即端盖11相对于振动轮30发生转动,由于端盖11固定在筒体10的端部,因此筒体10也相对于振动轮30发生转动,而由于容纳主动齿轮71以及从动齿轮72、73的齿轮箱76也固定设置在筒体10中,因此齿轮箱76也随筒体10同步转动,同时使得筒体10中的两个振动轴40形成的平面也相对于振动轮30发生转动,从而使压路机的激振力方向发生改变,同时偏心块50振动时在竖直方向上产生的分力也发生变化,压路机激振力方向变化的幅度和前述分力变化的幅度随筒体10转动的角度而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了激振力方向的无级可调。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振动马达60为液压马达,液压马达由变量泵驱动运行。
压路机上的液压马达是通过油泵控制的液压系统供油而运行转动的,若油泵选择为变量泵,则可以实现振动马达60的无级调速,也使得压路机的激振器方向获得了更为多样的调节方式,从而使压路机可针对不同的路基路段进行有的放矢的施工,提高了施工速度和施工效果。

一种新型压路机激振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新型压路机激振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新型压路机激振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新型压路机激振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压路机激振器.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于压路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压路机激振器。本发明包括筒体以及固定在其中的振动轴,筒体通过轴承支撑固定在振动轮上,振动轴带动其上设置的偏心块运行转动,偏心块的转动轨迹伸出筒体的外侧,所述的筒体上设有供偏心块穿越的开口,或者筒体上设置有容纳偏心块的伸出筒体外侧的转动轨迹的凸部。本发明使得在筒体本身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大偏心块的体积,若增大后的偏心块的转动轨迹超出筒体的容纳范围,则在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