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锁机以及具备该圆柱锁机的开锁装置.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89318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34608.8

申请日:

2008.07.28

公开号:

CN101358498A

公开日:

2009.02.0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5B 65/12公开日:20090204|||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5B65/12; E05B33/00; E05B19/00

主分类号:

E05B65/12

申请人: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发明人:

山口纯; 片桐寿治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2007.7.30 JP 2007-197613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雒运朴;李 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可实现成本低廉化以及构造整体小型化、简单化的开锁装置。具备:通过匹配钥匙的插入而动作的圆柱锁机(2);产生将门锁机构开锁的开锁运动的操作把手(3);通过圆柱锁机(2)的动作将操作把手(3)的开锁运动传递给门锁机构的离合装置(4),制动栓(9、9、...)从被插入到制动栓卡锁孔(73、73、...)内的位置起,到通过锁芯(8)向钥匙插入方向的移动操作而与制动栓卡锁孔(73、73、...)的内表面(73A、73A、...)接触为止,之间的钥匙插拔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两个大小互不相同尺寸。因此,很难对圆柱锁机(2)进行撬锁。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圆柱锁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多个卡锁孔的套筒; 锁芯,其被收容在上述套筒内并具有输出部,该输出部因匹配钥匙 的插拔而在其插拔方向上进退,从而作为离合装置的通断运动输出; 多个钥匙核对部件,其可移动地保持在上述锁芯上,并且可插入脱 离地分别配置于上述多个卡锁孔,通过匹配钥匙插入上述锁芯中,而分 别从上述多个卡锁孔中脱离, 上述多个钥匙核对部件从插入到上述多个卡锁孔内的位置起,到通 过上述锁芯向钥匙插入方向的移动操作而与上述多个卡锁孔的内表面 接触为止,之间的钥匙插拔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至少两个大小互不相同 的尺寸。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锁机,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多个卡锁孔以如下方式配置于上述套筒,即:在上述多个钥 匙核对部件分别插入到其内部的状态下,沿上述锁芯的进退方向挪动该 多个卡锁孔的一部分。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锁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锁芯,在上述输出部因匹配钥匙的插入而处于输出状态下,卡 锁于上述套筒。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锁机,其特征在于, 在规定的位置限制上述锁芯向钥匙插入方向的移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柱锁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不匹配钥匙的插入,使得上述锁芯与上述套筒一起向钥匙插入 方向移动,且在限制上述套筒向钥匙插入方向移动的位置之前的位置 上,限制上述锁芯向钥匙插入方向移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锁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锁芯,在因匹配钥匙的插入而处于输出状态下,上述输出部形 成为对上述离合装置的输入用离合元件以及输出用离合元件可转动地 进行支承的转动支轴。
7: 一种开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圆柱锁机,其通过匹配钥匙的插入而动作; 操作把手,其产生将门锁机构开锁的开锁运动;以及 离合装置,其通过上述圆柱锁机的动作将上述操作把手的上述开锁 运动传递给上述门锁机构, 上述圆柱锁机,包括: 具有多个卡锁孔的套筒; 锁芯,其被收容在上述套筒内并具有输出部,该输出部因匹配钥匙 的插拔而在其插拔方向上进退,从而作为上述离合装置的通断运动输 出; 多个钥匙核对部件,其可移动地保持在上述锁芯上,并且可插入脱 离地分别配置于上述多个卡锁孔,通过匹配钥匙插入上述锁芯中,而分 别从上述卡锁孔中脱离, 上述多个钥匙核对部件从插入到上述多个卡锁孔内的位置起,到通 过上述锁芯向钥匙插入方向的移动操作而与上述多个卡锁孔的内表面 接触为止,之间的钥匙插拔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至少两个大小互不相同 的尺寸。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外装部件来覆盖上述圆柱锁机和上述离合装置间的连接部。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圆柱锁机,在因匹配钥匙的插入而处于输出状态下,上述锁芯 的上述输出部形成为对上述离合装置的输入用离合元件以及输出用离 合元件可转动地进行支承的转动支轴。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入用离合元件与上述操作把手连结,上述输出用离合元件与 上述门锁机构连结。

说明书


圆柱锁机以及具备该圆柱锁机的开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圆柱锁机以及具备该圆柱锁机的开锁装置,特别涉及用于对车辆用门板上的门锁机构进行开锁的圆柱锁机以及具备该圆柱锁机的开锁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上锁、开锁装置,例如有具备通过标准钥匙(匹配钥匙)的转动操作而通断的离合器(促动器用连杆机构)的装置(专利文献1)。

    该上锁、开锁装置具有:通过对门把手的牵拉操作而产生旋转运动的把手用连杆机构;通过把手用连杆机构的旋转运动而产生朝下的直线运动的把手用杆;以及将把手用杆的直线运动传递给上述促动器用连杆机构的连结摆杆机构。

    另外,该上锁、开锁装置具有:收容在把手内的圆柱锁机,其具有通过匹配钥匙的插入转动操作而转动的转子;通过圆柱锁机的转子的转动运动而转动的圆柱锁机用杆;以及将圆柱锁机用杆的转动运动传递给上述的促动器用连杆机构的钥匙摆杆机构。

    在该上锁、开锁装置中,若通过向圆柱锁机中插入匹配钥匙并进行转动操作,使转子从中立位置朝一个方向转动,则该转动会经圆柱锁机用杆而传递给钥匙摆杆机构,通过钥匙摆杆机构的动作来切换门锁促动器内的促动器用连杆机构的通断,从而将门锁机构从上锁状态设定成开锁状态。

    之后,如果朝打开门板的方向操作把手,则该牵拉把手的操作经把手用连杆机构传递给把手用杆。如果把手用杆通过把手的牵拉操作而朝下方直线运动,则该直线运动经连结摆杆机构传递到促动器用连杆机构。若促动器用连杆机构动作,将门锁机构设定成开锁状态,因此门板被打开。

    另一方面,如果通过向圆柱锁机插入匹配钥匙进行转动操作,使转子从中立位置朝另一方向转动,则该转动经圆柱锁机用杆传递给钥匙摆杆机构,通过钥匙摆杆机构的动作使促动器用连杆机构动作,从而将门锁机构从开锁状态设定成上锁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129805号公报

    然而,就专利文献1的上锁、开锁装置而言,由于除离合器以及圆柱锁机、把手之外,还具备圆柱锁机用杆以及钥匙摆杆机构,因此不仅部件数量较多,构造整体较为复杂,而且存在成本增高的问题。

    另外,就专利文献1的上锁、开锁装置而言,由于是在圆柱锁机和离合器之间设置有圆柱锁机用杆以及钥匙摆杆机构的构造,因此外形尺寸较大,也存在构造整体大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削减部件数量,而且能够实现成本的低廉化以及构造整体的小型化、简单化的圆柱锁机以及具备该圆柱锁机的开锁装置。

    (1)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提供一种圆柱锁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多个卡锁孔的套筒;锁芯,其被收容在上述套筒内并具有输出部,该输出部因匹配钥匙的插拔而在其插拔方向上进退,从而作为离合装置的通断运动输出;多个钥匙核对部件,其可移动地保持在上述锁芯上,并且可插入脱离地分别配置于上述多个卡锁孔,通过匹配钥匙插入上述锁芯中,而分别从上述多个卡锁孔中脱离,上述多个钥匙核对部件从被插入到上述多个卡锁孔内的位置起,到通过上述锁芯向钥匙插入方向的移动操作而与上述多个卡锁孔的内表面接触为止,之间的钥匙插拔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大小互不相同的至少两个尺寸。

    (2)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提供一种开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圆柱锁机,其通过匹配钥匙的插入而动作;操作把手,其产生将门锁机构开锁的开锁运动;以及离合装置,其通过上述圆柱锁机的动作将上述操作把手的上述开锁运动传递给上述门锁机构,上述圆柱锁机,包括:具有多个卡锁孔的套筒;锁芯,其被收容在上述套筒内并具有输出部,该输出部因匹配钥匙的插拔而在其插拔方向上进退,从而作为上述离合装置的通断运动输出;多个钥匙核对部件,其可移动地保持在上述锁芯上,并且可插入脱离地分别配置于上述多个卡锁孔,通过匹配钥匙插入上述锁芯中,而分别从上述卡锁孔中脱离,上述多个钥匙核对部件从被插入到上述多个卡锁孔内的位置起,到通过上述锁芯向钥匙插入方向的移动操作而与上述多个卡锁孔的内表面接触为止,之间的钥匙插拔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大小互不相同的至少两个尺寸。

    根据本发明,可以削减部件数量,且可以实现成本的低廉化以及构造整体的小型化、简单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锁装置的整体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锁装置的整体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剖视图。

    图3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锁装置的整体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后视图。

    图4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锁装置的整体进行说明而示出的侧视图。

    图5中,(a)、(b)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锁装置(圆柱锁机)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而简化示出的剖视图。

    图6中,(a)、(b)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锁装置(圆柱锁机)的第一锁芯锁定机构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剖视图。

    图7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锁装置(圆柱锁机)的第二锁芯锁定机构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剖视图。

    图8中,(a)、(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锁装置的待机状态的剖视图和后视图。

    图9中,(a)、(b)是用于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锁装置的圆柱锁机中插入了匹配钥匙时的动作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剖视图和后视图。

    图10中,(a)、(b)是用于对操作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锁装置的操作把手时的动作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剖视图和后视图。

    图11中,(a)、(b)是用于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锁装置的圆柱锁机中插入了不匹配钥匙时的动作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剖视图和后视图。

    图12中,(a)、(b)是用于说明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锁装置的待机状态起进行把手操作时的动作而示出的剖视图和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图1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锁装置的整体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锁装置的整体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剖视图。图3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锁装置的整体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后视图。图4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锁装置的整体进行说明而示出的侧视图。图5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锁装置(圆柱锁机)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而简化示出的剖视图。图5(a)表示钥匙核对部件相对于卡锁孔的待机位置,图5(b)表示因卡锁孔内的锁芯的移动操作所引起的钥匙核对部件的移动位置。图6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锁装置(圆柱锁机)的第一锁芯锁定机构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剖视图。图6(a)表示待机(初始)状态,图6(b)表示钥匙插入状态。图7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锁装置(圆柱锁机)的第二锁芯锁定机构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剖视图。

    (开锁装置的整体构成)

    在图1中,符号1所示的开锁装置大致由如下部分构成:通过匹配钥匙的插入而进行动作的圆柱锁机2;产生对门锁机构(未图示)进行开锁的开锁运动的操作把手3;通过圆柱锁机2的动作将开锁运动传递给门锁机构(门闩机构)的离合装置4;以及将操作把手3的操作力(转动力)传递给离合装置4的把手操作力传递机构5。

    (圆柱锁机2的构成)

    圆柱锁机2,如图1~图4所示,被配设在车辆用的框架(门板)200上,包括:作为外装部件的锁体6;收容在锁体6内的套筒7;具有输出部80的锁芯8,该输出部由于匹配钥匙插拔于套筒7内而在其插拔方向进退,从而作为离合装置4的通断运动输出;可移动地保持在锁芯8中、并且作为钥匙核对部件的制动栓(锁定片)9、9...;第一锁芯锁定机构10,其在制动栓9、9...被插入(卡锁)到套筒7的制动栓卡锁孔73、73、...(后述)内的状态下,将锁芯8卡锁于套筒7;第二锁芯锁定机构11,其在因匹配钥匙对锁芯8的插入而引起的、输出部80的输出状态下,将锁芯8卡锁在套筒7。

    在框架200上,设置有竖起部200A、200B,且该竖起部200A、200B在操作把手3的转动平面内沿垂直于匹配钥匙的插拔方向以规定间隔并列。在竖起部200A和200B之间,固定有对把手操作力传递机构5的传递摆杆5A进行可转动地支承的摆杆转动支轴用销201。

    锁体6,如图1所示,由具有收容套筒7的收容空间60和在钥匙插入(拔出)侧端面开口的钥匙插通孔(锁芯插入口)61的方形箱构成,而且被固定在框架200内。在锁体6上,如图2所示,设置有在锁体一侧侧方开口的贯通窗62。在锁体6的背面侧,配置有将离合装置4收容于内部的外壳12。

    外壳12如图1和图2所示,由:具有在钥匙插入侧开口的收容空间120及与该收容空间120相连通的绳索插通孔(未图示)的有底且近似圆筒状的外壳主体12A、和封闭该外壳主体12A的钥匙插入侧开口部的圆环状的盖体12B形成。

    在外壳主体12A上,设置有止动面121A、121B,该止动面121A、121B通过在外壳主体开口一部分上形成摆杆转动用的切口121,来将离合装置4中的输入用离合元件(后述)转动限制在外壳12的圆周方向的两个位置上。在外壳主体12A的底面上,一体设置有具有连通收容空间120的截面近似D形状的收容空间122A的竖起壁122,而且在其外周面上一体设置有截面近似L字形状的固定片13。

    在固定片13上设置有绳索摆动限制面130A,该绳索摆动限制面130A通过形成绳索升降用的切口130,来对连接于门锁机构(未图示)的绳索14进行摆动限制。

    套筒7,如图1及图2所示,由:具有可收容锁芯8的第一体部及第二体部(后述)的第一收容空间70、和与钥匙插通孔61相连通的开口部71的方形箱状的套筒主体7A;以及具有与该套筒主体7A的第一收容空间70相连通的第二收容空间72的近似圆筒状的套筒体部7B组成,而且套筒7在收容空间60的钥匙插入侧和钥匙插入相反侧之间可进退地配置在锁体6内。而且,其构成为通过套筒复位用的弹簧(压缩弹簧)15而向钥匙插入侧移动复位。

    在套筒主体7A上,如图5(a)及(b)所示,设置有在套筒7的内表面开口的制动栓卡锁孔73、73...。将制动栓卡锁孔73、73...以如下方式配置于套筒7,即:在制动栓9、9...插入到其内部的状态下,沿锁芯8的进退方向(匹配钥匙的插拔方向)挪动制动栓卡锁孔73、73...中的一部分。

    在套筒主体7A的钥匙插入相反侧端部,设置有在套筒7的一侧贯通的第一贯通孔74。第一贯通孔74的锁体侧开口部由盖75封闭。另外,在套筒主体7A的钥匙插入相反侧端部,设置有在套筒7的另一侧贯通、而且与锁体6的贯通窗62相连通的第二贯通孔76。在第二贯通孔76的内表面上,突出设置有具有第一承接面77A和第二承接面77B(示于图8中)的弹簧承接部77。构成为:弹簧承接部77的第一承接面77A,在制动栓9、9、...插入到制动栓卡锁孔73、73、...内的状态下承受第二锁芯锁定机构11的锁定片的弹拨力,或者第二承接面77B在制动栓9、9、...从制动栓卡锁孔73、73、...中脱离(利用第二锁芯锁定机构11将锁芯8卡锁在套筒7)的状态下,受到第二锁芯锁定机构11的锁定片的弹拨力。

    套筒体部7B,由在套筒7的圆周方向上以等间隔并列的体部元件78、79构成,并且被一体地设置在套筒主体7A的钥匙插入侧端面和相反侧的端面(第一收容空间70的钥匙插入相反侧开口周缘)。

    锁芯8,如图1及图2所示,具有第一体部8A~第三体部8C,并且被配置为可进退于套筒7内(第一收容空间70和第二收容空间72)的钥匙插入侧和钥匙插入相反侧之间。而且,构成为利用锁芯复位用的弹簧(压缩弹簧)16而向钥匙插入侧移动复位。

    第一体部8A,具有在钥匙插入侧端面开口且可插拔匹配钥匙的钥匙插入孔81,且其整体由截面近似正方形的方形箱形成。在第一体部8A,设置有沿钥匙插拔方向并排、且在径向开口的制动栓保持孔82、82、...。在第一体部8A的钥匙插入相反侧端部,设置有在其一侧侧面开口并与第二贯通孔76相连通的凹槽83、以及在该凹槽83的钥匙插入侧从槽底突出的弹簧固定部84。在第一体部8A的凹槽83内,以将第二锁芯锁定机构11的锁定片11B安装在弹簧固定部84的状态来对其收容。另外,在第一体部8A的钥匙插入相反侧端部,设置有阶梯状凹孔85,该阶梯状凹孔85在第一体部8A的钥匙插入相反侧端部另一侧侧面开口并与钥匙插入孔81(锁芯8的内部)相连通,而且在制动栓9、9、...被插入到制动栓卡锁孔73、73...中的状态下与套筒主体7A的第一贯通孔74连通。

    第二体部8B与第一体部8A和第三体部8C连结设置,而且配置在钥匙插入孔81的轴线上。而且,其整体由具有小于第一体部8A的截面纵横尺寸(正方形的一边)的外径的圆柱体形成。

    第三体部8C,在钥匙插入相反侧具有输出部80(上述),且被配置在第二体部8B的轴线上。而且,其构成为:在匹配钥匙向钥匙插入孔81内插入的输出状态下,输出部80发挥转动支轴的功能,该转动支轴对离合装置4的输入用离合元件40和输出用离合元件41进行可转动地支承。第三体部8C的外径被设定成小于第二体部8B的外径的尺寸。在第三体部8C的外周面和第二体部8B的外周面之间,沿圆周方向设置有锁芯阶梯状面86,其指向钥匙插入相反侧(离合装置侧),而且与弹簧止动件17的锁芯插通孔(后述)的钥匙插入侧开口周缘相对置。

    弹簧止动件17,具有供第三体部8C插通的锁芯插通孔170、以及在该锁芯插通孔170的周围供套筒体部7B的体部元件78、79插通的元件插通孔171、172,且弹簧止动件17配置在套筒7的轴线上,而且以介于定位片18和弹簧15、16之间的状态收容在锁体6内。而且,其发挥锁芯移动限制部件的功能,即通过使锁芯阶梯状面86(锁芯8)与锁芯插通孔170的钥匙插入侧开口周缘抵接,来限制锁芯8朝钥匙插入方向移动,且构成为在限制套筒7朝钥匙插入方向移动的位置之前的位置上对锁芯8进行移动限制。因此,弹簧止动件17和锁芯阶梯状面86之间的钥匙插拔方向尺寸,被设定为小于锁芯8因第一锁芯锁定机构10而处于卡锁状态下的套筒7的钥匙插入相反侧端面和弹簧止动件17之间的钥匙插拔方向尺寸。由此,在通过向钥匙插入孔81插入不匹配钥匙而使锁芯8与套筒7一起朝钥匙插入方向移动时,其锁芯阶梯状面86会在套筒7之前与弹簧止动件17的钥匙插入侧端面(锁芯插通孔170的钥匙插入侧开口周缘)抵接,限制了锁芯8朝钥匙插入方向的移动,可以避免因制动栓卡锁孔73、73、...的内表面受到制动栓9、9、...的抵接而产生的载荷。

    定位片18,与弹簧止动件17同样具有:供锁芯8的第三体部8C插通的锁芯插通孔180、以及在该锁芯插通孔180的周围供套筒体部7B的体部元件78、79插通的元件插通孔(未图示),且定位片18配置在套筒7的轴线上,而且固定于锁体6。

    制动栓9、9、...,如图5(a)及(b)所示,各自可插入脱离地配置在制动栓卡锁孔73、73、...中,而且可移动地保持在制动栓保持孔82、82、...中(如图2所示)。而且,其构成为:通过匹配钥匙对锁芯8(钥匙插入孔81)的插入操作而从制动栓卡锁孔73、73、...中脱离,通过匹配钥匙从锁芯8中的拔出操作而向制动栓卡锁孔73、73、...中插入。

    另外,制动栓9、9...,在通过第一锁芯锁定机构10的锁定销(后述)将锁芯8卡锁在套筒7的状态下(插入到制动栓卡锁孔73、73、...内的待机状态),被配置为与制动栓卡锁孔73的内表面73A在钥匙插拔方向上隔有空隙G1、G2(G1<G2)。也就是说,制动栓9、9、...从被插入到制动栓卡锁孔73、73、...内的位置起,到通过锁芯8向钥匙插入方向的移动操作而与制动栓卡锁孔73、73、...的内表面73A、73A、...接触的这段钥匙插拔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大小互不相同两个尺寸G1、G2。

    由此,在制动栓9、9、...如图5(a)所示地被插入到制动栓卡锁孔73、73、...内的状态下,若一边使锁芯8在钥匙插入方向移动一边对圆柱锁机2进行撬锁(未使用匹配钥匙,而解除制动栓9、9、...对制动栓卡锁孔73、73、...的卡锁状态的不正当行为)时,首先,如图5(b)所示,要使与制动栓卡锁孔73、73、...的内表面73A、73A、...接触的制动栓9、9、...(在圆柱锁机2的待机状态下,到与制动栓卡锁孔73、73、...的内表面73A、73A、...接触的钥匙插拔方向尺寸为G1的制动栓9、9、...)脱离。在该状态下,由于制动栓9、9、...中的一部分的制动栓9、9、...(在圆柱锁机2的待机状态下,到与制动栓卡锁孔73、73、...的内表面73A、73A、...接触的钥匙插拔方向尺寸为G2的制动栓9、9、...)被配置为到制动栓卡锁孔73、73、...的内表面73A、73A、...仍有空隙(钥匙插拔方向尺寸)G3,因此,接着若为了将这些制动栓9、9、...从制动栓卡锁孔73、73、...脱离,就需要进一步使锁芯8向钥匙插入方向移动。因此,通过不正当行为下的使锁芯8向插入方向移动操作,来将全部的制动栓9、9、...从制动栓卡锁孔73、73、...脱离,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从而很难对圆柱锁机2进行撬锁。

    此外,制动栓9、9、...在对制动栓卡锁孔73、73、...插入的方向上受到制动栓复位用弹簧(未图示)的弹拨力。

    第一锁芯锁定机构10,如图2及图7所示,被配置在套筒7和锁芯8之间,具有:通过匹配钥匙对钥匙插入孔81的插拔而在锁芯8内进退的凸轮销10A;通过该凸轮销10A的进退而将锁芯8卡锁、脱锁的锁定销10B;在将锁芯8卡锁在套筒7的方向上对该锁定销10B(锁芯8在因第一锁芯锁定机构10而处于卡锁状态下的锁定销10B和凸轮销10A)施加弹拨力的销推压用的弹簧10C。此外,如上所述,构成为在制动栓9、9、...被插入在制动栓卡锁孔73、73、...内的状态下,将锁芯8卡锁于套筒7。

    凸轮销10A,由:具有与凹孔85的阶梯状面85A相对的端面101A的近似方形状的基部101;和与该基部101连接并具有凸轮面102A的凸轮部102构成,且可进退地收容在凹孔85以及钥匙插入孔81内。而且,凸轮销10A构成为:通过匹配钥匙向钥匙插入孔81的插入操作,使凸轮销10A朝远离钥匙插入孔81的轴线的方向退避,进而推压锁定销10B,另外通过匹配钥匙从钥匙插入孔81中的拔出操作,使凸轮销10A朝靠近钥匙插入孔81的轴线的方向行进。

    锁定销10B,由具有与凸轮销10A(基部101)的端面101B相对的推压面103的近似圆柱体构成,且可进退地配置在套筒7和锁芯8之间。而且,锁定销10B构成为:在制动栓9、9、...从制动栓卡锁孔73、73、...中脱离的状态下,锁定销10B会埋设于套筒7的第一贯通孔74内,另外在制动栓9、9、...被插入到制动栓卡锁孔73、73、...内的状态下,使锁定销10B一部分露出在锁芯8的凹孔85内,且使推压面103向凸轮销10A的端面101B推压。

    销推压用的弹簧10C,配置在套筒7的第一贯通孔74内,而且弹性安装在锁定销10B和盖75之间。而且,弹簧10C构成为:在锁芯8解除了与套筒7间的卡锁状态(制动栓9、9、...被插入到制动栓卡锁孔73、73、...内的状态)而朝钥匙插入方向移动的状态下,弹簧10C将锁定销10B压靠在锁芯8的外周面上,另外在利用第一锁芯锁定机构10将锁芯8卡锁在套筒7的状态(制动栓9、9、...被插入到制动栓卡锁孔73、73、...内的状态)下,弹簧10C会经锁定销10B将凸轮销10A压靠在凹孔85的阶梯状面85A上。

    第二锁芯锁定机构11,如图2及图7所示,被配置在操作把手3和锁芯8之间,具有:锁定片推压用的摆杆11A,其受操作把手3的把手操作(转动操作)力以及由锁芯8的行进引起的弹簧11C(后述)的弹性复位力作用而转动;锁定片11B,其利用因该摆杆11A的推压所产生的弹性变形,将锁芯8卡锁在套筒7上;卡锁力传递用的弹簧11C,其将在维持该锁定片11B对锁芯8的卡锁状态的方向上的弹拨力施加在摆杆11A上。而且,如上所述,构成为在输出部80因匹配钥匙对锁芯8(钥匙插入孔81)的插入而处于输出状态下,将锁芯8卡锁于套筒7。另外,第二锁芯锁定机构11构成为:在输出部80的输出状态下,如果摆杆11A在打开门板的方向上受到操作把手3的把手操作力,则会解除锁芯8对套筒7的卡锁状态。

    锁定片推压用的摆杆11A,具有:承接操作把手3的把手操作力的操作力承接部110;以及推压锁定片11B(弹簧变形部113)使之产生弹性变形的推压部111,锁定片推压用的摆杆11A经销112保持在锁体6上,而且使其一部分露出于锁体外,在弹簧承接部77的一侧侧方可转动地配置在锁体6的贯通窗62内以及套筒7的第二贯通孔76内、第一收容空间70。

    锁定片11B,由在一侧端部具有弹簧变形部113的板簧构成,且弹簧变形部113会因摆杆11A的推压而弹性变形,成为锁定部,锁定片11B以其另一侧端部利用弹簧推压件19固定在弹簧固定部84的状态收容于锁芯8的凹槽83内。而且,在锁芯8(输出部80)因匹配钥匙对钥匙插入孔81的插入而处于输出状态(图7中双点划线所示的状态)下,弹簧变形部113弹性变形成锁定部,压靠弹簧承接部77的第二承接面77B,并将锁芯8卡锁在套筒7上。另外,在制动栓9、9、...被插入到制动栓卡锁孔73、73、...内的状态(图7中实线所示的状态)下,弹簧变形部113作为非锁定部压靠在弹簧承接部77的第一承接面77A上,构成为解除了锁芯8的对套筒7的卡锁状态。

    卡锁力传递用的弹簧11C,被配置在销112的周围,而且两弹簧端部被分别卡锁在锁体6和摆杆11A上,整体由双扭力弹簧形成。

    (操作把手3的构成)

    操作把手3,如图1~图4所示,可转动地支承在框架200上,并通过传递摆杆复位用的弹簧(扭力弹簧)20而被施加了复位惯性,其具有:第一推压部30,用于将对门锁开锁方向(打开门板方向)的转动力(把手操作力)施加给把手操作力传递机构5的传递摆杆5A;以及第二推压部31,用于将该把手操作力施加给第二锁芯锁定机构11的摆杆11A。而且,其构成为:以销32作为转动中心而并在规定的转动范围内进行转动,产生将门锁机构开锁的开锁运动(打开门板的打开运动)。由此,在锁芯8(输出部80)因匹配钥匙向插入孔81内的插入而处于输出状态下,如果将操作把手3朝打开门板的方向进行转动操作,则该操作力会经由把手操作力传递机构5传递给离合装置4(输入用离合元件4A以及输出用离合元件4B),再从该离合装置4经由绳索14传递给门锁定机构(门闩机构),将该门锁定机构开锁。另外,如果操作把手3的操作状态被解除,则操作把手3受传递摆杆复位用的弹簧20的作用而经由把手操作力传递机构5转动复位,而配置在该复位位置(操作操作把手3之前的位置)。

    此外,如果在门锁机构的开锁状态下对操作把手3朝开门板的方向进行转动操作,由于门锁机构被开锁,因此门板会以转动支点作为中心,朝其开方向转动从而被打开。另外,如果在开状态下对门板朝其关方向进行转动操作使之关闭,则门锁机构被上锁。

    (离合装置4的构成)

    离合装置4,如图1~图4所示,被收容在外壳12的收容空间120中,具有:离合器4A,其切换操作把手3(把手操作力传递机构5)和门锁机构(未图示)的通断;以及连结销4B,其对该离合器4A的输入用离合元件(输入用摆杆)40和输出用离合元件(输出用摆杆)41可转动地进行连结。而且,其被构成为:在圆柱锁机2的输出状态下,从把手操作力传递机构5接受操作把手3的开锁运动,并传递给门锁机构。

    离合器4A,被配置在锁芯8的轴线上,具有:输入用离合元件40,其从把手操作力传递机构5接受到操作把手3的把手操作力并产生动作;以及输出用离合元件41,其在圆柱锁机2因匹配钥匙的插入操作而处于输出状态下,接受来自输入用离合元件40的作动力,并作为操作把手3的开锁运动而输出。

    输入用离合元件40,经销50可转动地连结在传递连杆5B上,并且被配置在锁芯8的轴线上,其包括:平面D字形的主体部42,其具有供锁芯8的第三体部8C插通的切口42和与连结销4B嵌合的离合器连结用的贯通孔42B;以及臂部43,其具有与把手操作力传递机构5的传递连杆5B(销50)嵌合的连杆连结用的贯通孔43A。而且,输入用离合元件40被构成为:在圆柱锁机2因匹配钥匙的插入而处于输出状态(输入用离合元件40和输出用离合元件41可转动地支承在锁芯8的输出部80上,把手操作力传递机构5和门锁机构连结的状态)下,如果接受到操作把手3的开锁运动,则与输出用离合元件41一起从图3中虚线所示的位置a转动到图3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b(从位置a绕锁芯8转动了105°的位置),并将其转动力(把手操作力)传递给门锁机构。另外,输入用离合元件40被构成为:在圆柱锁机2的非输出状态(输入用离合元件40和输出用离合元件41未被支承在锁芯8的输出部80上,把手操作力传递机构5和门锁机构间连结被切断的状态)下,如果接受到操作把手3的操作力,则会从图3中虚线所示的位置a摆动到图3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c,并且不会将其摆动力(把手操作力)传递给门锁机构。

    输出用离合元件41,由具有在锁芯8的进退方向上开口的、供止动件、锁芯插入用的贯通孔41B的圆板构成,其经连结销4B可转动地与输入用离合元件40相连结,另外经绳索14和门锁机构(门闩机构)相连结。而且,输出用离合元件41被构成为:在圆柱锁机2因匹配钥匙的插入而处于输出状态下,接受到来自输入用离合元件40的作动力(转动力)并作为操作把手3的开锁运动向绳索14输出,由该绳索14将该输出传递给门锁机构,从而将门锁机构开锁。另外,输出用离合元件41,被配置在锁芯8的轴线上,而且可转动地支承在离合止动件44(支承部440)的周围。而且,通过绳索14向门锁机构侧施加复位惯性。

    输出用离合元件41的贯通孔41B由阶梯状孔形成,该阶梯状孔包括:在钥匙插入侧开口并可供锁芯8的第三体部8C插入的圆孔410;以及与该圆孔410连通而在钥匙插入相反侧开口的D形孔411。

    离合止动件44,由插入到圆孔410内而对输出用离合元件41进行可旋转地支承的圆柱状的支承部440,以及可插入到D形孔411内的截面D形状的基部441构成,而且可进退(不能绕输出用离合元件41的轴线旋转)地被支承在立起壁122的收容空间122A中,并且被配置在输出用离合元件41的轴线上。而且,离合止动件44被构成为:在圆柱锁机2(输出部80)因匹配钥匙的插入而处于输出状态下,基部441从D形孔411中向钥匙插入相反侧退让,以支承部440对输出用离合元件41与锁芯8的输出部80一起进行可转动地支承,在圆柱锁机2的非输出状态下,基部441向D形孔411内行进,以基部441在旋转方向上对输出用离合元件41进行固定。另外,离合止动件44上施加有朝向钥匙插入侧的止动件推压用的弹簧(压缩弹簧)45的弹拨力。

    连结销4B,被一体地突出设置在输出用离合元件41的钥匙插入侧外周缘上。而且,其被构成为:在锁芯8(输出部80)因匹配钥匙对钥匙插入孔81的插入而处于输出状态下,发挥将操作把手3的把手操作力从输入用离合元件40传递到输出用离合元件41的离合元件传递用的销的功能。

    (把手操作力传递机构5的构成)

    把手操作力传递机构5,如图1~图4所示,介于操作把手3和离合装置4之间,并被保持在框架200上,其具有受操作把手3的把手操作力(转动操作力)作用而转动的传递摆杆5A、和受到来自该传递摆杆5A的转动力而升降的传递连杆5B。而且,如上所述地把手操作力传递机构5构成为:将操作把手3的把手操作力(转动力)传递给离合装置4。

    传递摆杆5A,由具有与传递连杆5B的销51嵌合的连杆连结用的销孔52的近似L字状的转动摆杆构成,并被配置在竖起部200A、200B间,并且可转动地支承在销201的周围。而且,由传递摆杆复位用的弹簧20施加了复位惯性。在传递摆杆5A上,设置有供销201插通的销孔53。

    传递连杆5B,被配置在传递摆杆5A(销孔52)和输入用离合元件40A(贯通孔43A)之间,其包括:具有在操作把手3的转动平面内向相互垂直的方向突出的销连结部54A、54B的连杆主体54;和与该连杆主体54的销连结部54A、54B连结的带有球窝关节的销50、51(对于销51而言前述)。而且,传递连杆5B与传递摆杆5A一样由传递摆杆复位用的弹簧20施加了复位惯性,且作为三维动作用的连杆而发挥功能。

    (开锁装置1的动作)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锁装置的待机状态的图。图9是用于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锁装置的圆柱锁机中插入了匹配钥匙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图。图10是用于对操作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锁装置的操作把手时的动作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图。图11是用于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锁装置的圆柱锁机中插入了不匹配钥匙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图。图12是用于说明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锁装置的待机状态起进行把手操作情况的动作而示出的图。图8~图12中,(a)为剖视图,(b)为后视图。

    在门锁机构的上锁状态下,如图8(a)及图8(b)所示,由于锁芯8与套筒7一起被配置在锁体6内(收容空间60)的钥匙插入侧,因此将匹配钥匙插入到锁芯8的钥匙插入孔81内,以将门锁机构从上锁状态切换到开锁状态。此时,如果将匹配钥匙插入到锁芯8的钥匙插入孔81内,则制动栓9、9、...的钥匙嵌合孔(未图示)分别与各自对应的匹配钥匙的凹凸相卡合,制动栓9、9、...在锁芯8的制动栓保持孔82、82、...内移动,从套筒7的制动栓卡锁孔73、73、...中脱离。此时,由于制动栓9、9、...被配置为与制动栓卡锁孔73、73、...的内表面73A之间在插拔方向隔有空隙G1、G2,因此制动栓脱离时,不会与制动栓卡锁孔73、73、...的内表面相干扰,可以顺滑地进行制动栓9、9、...的脱离动作。

    另外,由于匹配钥匙对钥匙插入孔81的插入,其前端部在钥匙插入方向对第一锁芯锁定机构10的凸轮销10A(凸轮面102A)进行推压,因此凸轮销10A朝远离钥匙插入孔81的轴线的方向退让,并推压锁定销10B。由此,锁定销10B埋设在套筒7的第一贯通孔74内,解除了由锁定销10B所导致的锁芯8对套筒7的卡锁状态。

    从该状态起,如图9(a)及图9(b)所示那样,如果继续将匹配钥匙向钥匙插入方向插入,则锁芯8相对套筒7从钥匙插入侧向钥匙插入相反侧行进。因此,锁芯8的输出部80插通于输入用离合元件40的切口42A,并且插入输出用离合元件41(主体部42)的圆孔410内,从而对输入用离合元件40以及输出用离合元件41进行可转动地支承。此时,锁芯8的行进力传递到离合止动件44,离合止动件44克服弹簧45的弹拨力而朝钥匙插入相反侧移动,其基部441从输出用离合元件41的D形孔411中脱离。因此,输入用离合元件40及输出用离合元件41成为在锁芯8的输出部80上可进行转动的状态。

    另外,通过锁芯8向钥匙插入方向的行进,解除了第二锁芯锁定机构11的锁定片11B(弹簧变形部113)对于弹簧承接部77的第一承接面77A的压靠状态,在锁芯8的凹槽83以及套筒7的第二贯通孔76、第一收容空间70、锁体6的贯通窗62内弹性复位后,受到第二锁芯锁定机构11的摆杆11A(推压部111)的推压力(弹簧11C的弹拨力)作用而弹性变形成锁定部,因此该弹性变形了的弹簧变形部113(锁定部)压靠弹簧承接部77的第二承接面77B,将锁芯8卡锁于套筒7。由此,能够检测锁芯8(输出部80)的输出状态(操作把手3和门锁机构的连结状态),且能够维持将锁芯8卡锁于套筒7的状态并停止钥匙插入操作。

    接着,朝将门锁机构开锁的方向(打开门板的方向)对操作把手3进行转动(把手)操作。此时,操作把手3如图10(a)所示地被转动操作后,该转动操作力从第一推压部30经由把手操作力传递机构5(传递摆杆5A和传递连杆5B)传递到输入用离合元件40,输入用离合元件40与输出用离合元件41一起从图9(b)中虚线所示的位置a移动到图10(b)中虚线所示的位置b(从位置a绕锁芯8转动105°的位置),其转动力(把手操作力)经由绳索14作为开锁力传递到门锁机构。由此,门锁机构从绳索14受到开锁力的作用而开锁。

    之后,如果将操作把手3在门锁机构的开锁状态下朝门板的开方向进行转动操作,则由于门锁机构已被开锁,因此,门板以转动支点(销32)为中心朝其开方向转动,从而被打开。另外,如果在门锁机构的开锁状态下,第二锁芯锁定机构11的摆杆11A从第二推压部31经由操作力承接部110受到操作把手3的操作力的作用,则朝解除对锁定片11B的弹簧变形部113的推压力的(从锁定部到非锁定部)方向转动,解除锁芯8对套筒7的卡锁状态,因此锁芯8受弹簧16的弹拨力的作用而与匹配钥匙一起移动复位(退避),从而被配置在套筒7内的钥匙插入侧(初始位置)。

    这里,在门锁机构的开锁状态下,如果在锁芯8的钥匙插入孔81内插入例如不匹配钥匙,则如图11(a)所示,锁芯8与套筒7一起从钥匙插入侧相对锁体6移动到钥匙插入相反侧。此时,由于套筒7将输入用离合元件40和输出用离合元件41向钥匙插入方向推压并移动,因此输入用离合元件40以及输出用离合元件41不会支承在锁芯8的输出部80上。该状态下,如果输入用离合元件40在将门锁机构开锁的方向上受到操作把手3的操作力,则从图11(b)中虚线所示的位置a摆动到图11(b)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c,而无法将该摆动力(把手操作力)传递给门锁机构,因此门锁机构不会被开锁。

    另外,如果因不匹配钥匙向钥匙插入孔81的插入,使得锁芯8和套筒7一起朝钥匙插入方向移动,则锁芯阶梯状面86与套筒7相比提前与弹簧止动件17的钥匙插入侧端面相抵接,限制了锁芯8向钥匙插入方向的移动,避免了制动栓卡锁孔73、73、...的内表面受到因与制动栓9、9、...抵接而引起的载荷,能够防止制动栓9、9、...以及套筒7的破坏产生。

    此外,在门锁机构的上锁状态下,当将操作把手3朝打开门板的方向进行转动(把手)操作时,如图12(a)所示,由于输入用离合元件40以及输出用离合元件41没有支承在锁芯8的输出部80上,因此该状态下,如果输入用离合元件40从把手操作力传递机构5(传递连杆5B)受到操作把手3的操作力,则会如图12(b)所示那样进行摆动,并未将其摆动力(把手操作力)传递给门锁机构(输出用离合元件41),因此无法对门锁机构进行开锁。

    (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可获得如下所示的效果。

    (1)由于无需以往所必须的圆柱锁机用杆以及钥匙摆杆机构,因此,可以削减部件个数,可以实现构造整体的简单化以及成本的低廉化。

    (2)由于在圆柱锁机2和离合装置4之间未设置圆柱锁机用杆和钥匙摆杆机构,因此可以减小外形尺寸,可以实现构造整体的小型化。

    (3)在由第一锁芯锁定机构10将锁芯8卡锁于套筒7的状态下,由于将制动栓9、9、...配置成与制动栓卡锁孔73、73、...的内表面73A在钥匙插拔方向上隔有空隙G1、G2,因此制动栓脱离时不会与制动栓卡锁孔73、73、...的内表面73A相干扰,可以顺滑地进行制动栓9、9、...的脱离动作(匹配钥匙的插入操作)。

    (4)在不匹配钥匙对钥匙插入孔81插入时,锁芯阶梯状面86与套筒7相比提前与弹簧止动件17的钥匙插入侧端面相抵接,限制了锁芯8朝钥匙插入方向的移动,因此可以避免制动栓卡锁孔73、73、...的内表面受到因制动栓9、9、...的抵接而产生的载荷,可以防止制动栓9、9、...以及套筒7的破坏的产生。

    (5)锁芯8向钥匙插入方向的行进,使得第二锁芯锁定机构11的锁定片11B受到摆杆11A的推压力而弹性变形成锁定部,因此该弹性变形了的锁定片11B(弹簧变形部113)压靠弹簧承接部77的第二承接面77B,将锁芯8卡锁于套筒7。由此,可以检测锁芯8的输出状态(操作把手3和门锁机构的连结状态),且可以维持将锁芯8卡锁于套筒7的状态并停止钥匙插入操作。

    (6)在一边使锁芯8在钥匙插入方向移动一边对圆柱锁机2进行撬锁时,使先与制动栓卡锁孔73、73、...的内表面73A、73A、...接触的一部分的制动栓9、9、...脱离。之后,使锁芯8再向钥匙插入方向移动后,以便接下来与制动栓卡锁孔73、73、...的内表面73A、73A、...接触的其余制动栓9、9、...脱离。因此,通过不正当行为下的锁芯8向插入方向移动操作,来将全部的制动栓9、9、...从制动栓卡锁孔73、73、...脱离,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从而很难对圆柱锁机2进行撬锁。

    以上,虽然基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开锁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精神的范围内可以在各种方式中予以实施,例如还可以进行如下的变形。

    (1)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将输入用离合元件40配置在锁芯轴线上的钥匙插入侧、将输出用离合元件41配置在钥匙插入相反侧的构造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将输出用离合元件配置在锁芯轴线上的钥匙插入侧、而将输入用离合元件配置在钥匙插入相反侧的构造。

    (2)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从制动栓9、9、...被插入到制动栓卡锁孔73、73、...内的位置到通过锁芯8向钥匙插入方向的移动操作而与制动栓卡锁孔73、73、...的内表面接触为止的钥匙插拔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大小互不相同两个尺寸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被设定为相互不同的三个以上的尺寸的情况。另外,对于从制动栓9、9、...被插入到制动栓卡锁孔73、73、...内的位置起,到通过锁芯8向钥匙插入方向的移动操作而与制动栓卡锁孔73、73、...的内表面接触的这段钥匙插拔方向的尺寸,通过改变制动栓卡锁孔73、73、...的钥匙插拔方向的尺寸而被设定,除此情况之外,也可以通过改变制动栓在锁芯处的钥匙插拔方向位置或其钥匙插拔方向尺寸来设定。也就是,在本发明中,是要将多个制动栓从被插入到多个制动栓卡锁孔内的位置起到通过锁芯向钥匙插入方向的移动操作而与多个制动栓卡锁孔的内表面接触为止这段钥匙插拔方向的尺寸,设定为至少两个大小互不相同的尺寸。

    (3)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采用未覆盖圆柱锁机2和离合装置4的连接部的构造,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利用外装部件进行覆盖。此时,可以阻止非正当行为中的、从外部进行离合装置4的通断,可以防患车辆的被盗于未然。

    (4)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进行车辆用门板上的门锁机构的开锁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适用于对其它门板上的门锁机构进行开锁的情况。

圆柱锁机以及具备该圆柱锁机的开锁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圆柱锁机以及具备该圆柱锁机的开锁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圆柱锁机以及具备该圆柱锁机的开锁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柱锁机以及具备该圆柱锁机的开锁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柱锁机以及具备该圆柱锁机的开锁装置.pdf(3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可实现成本低廉化以及构造整体小型化、简单化的开锁装置。具备:通过匹配钥匙的插入而动作的圆柱锁机(2);产生将门锁机构开锁的开锁运动的操作把手(3);通过圆柱锁机(2)的动作将操作把手(3)的开锁运动传递给门锁机构的离合装置(4),制动栓(9、9、.)从被插入到制动栓卡锁孔(73、73、.)内的位置起,到通过锁芯(8)向钥匙插入方向的移动操作而与制动栓卡锁孔(73、73、.)的内表面(73A、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