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式移动电视及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影视接收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可戴在头上的眼镜式彩色显示器,数码电视接收解码及移动存储影视直接播放微型宽屏影视等相关技术。
背景技术
高分辩率的微型显示技术,是现代技术的一个技术难点,这方面的技术国际上始于1995年,当时以透射式LCD为主,其最大的分辩率范围QVGA型VGA,对角线尺寸为0.55in,这种微型显示的功耗较大,在高分辩率情况下,周边电路的成本花费较高,彩用前述技术市场化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随着技术发展,高分辩率微型显示技术已有一定的发展,相对来说稳定性方面较理想的技术主要有硅上无机电致发光显示(ELOS)。就技术效果方面来说,反射式LCD比透射式LCD具有更高的分辩率和较低的功耗,但反射式LCD外部电路及配件要求量大,彩色能力差,适应环境能力不高等方面问题较多。以上技术显示图像较小,若要通过加大孔经来加大观看画面,并使观看者感觉舒服,就要求较笨重而复杂的光学系统,成本很高,做为眼镜式影视装置不够现实。
也有技术将宽视角的发光型显示器件作在低成本的MOS硅片上,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附件及内连器件数目,成本可以降低,如多晶硅DLED有源矩阵显示等。就是如此,以上技术对于广泛的民用市场来说,还是存在有成本高,清淅度及幅度方面不够等不足,特别是作为眼镜式影视图像系统,其体积方面达不到理想要求。
技术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视觉幅度大,清淅度高,眼睛不易疲劳,成本低的眼镜式影视装置。
本发明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眼镜式移动电视及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光学系统及电路系统,所述光学系统包括:
①发出光线的背光板;
②产生视觉信号的LCD显示器;
③将视觉信号放大,并调节视觉距离的棱镜;
所述电路系统由视频信号接收部分及视频信号显示部分组成,其中包括:
④用于接收视频信号并进行信号解码的高频头;
⑤用于经解码的中频信号、视频信号、色度及扫描信号进行处理,并输出音频,视频信号的控制芯片;
⑥用于对控制芯片进行电视信号自动或半自动调谐,对亮度、对比度、色度、音量、平衡度及多制式转换控制电路;
⑦用于音频信号输出地音频输出电路;
⑧用于视频信号输出的视频输出电路;
⑨用于驱动视频信号显示的LCD驱动电路;
⑩用于将被驱动的视频信号变换为视觉信号的LCD显示屏。
眼镜式移动电视及图像显示装置中所述棱镜为一双曲面结构,顶部为图像入射凸面,经此凸面放大的入射图像光线由后曲面反射成像,由前曲面调节视觉距离。在棱镜的后曲面上设有反光层。
眼镜式移动电视及图像显示装置的电路系统中所述被高频头接收并解码的视频信号源包括:IBMPC兼容计算机、PDA、卫星TV信号、有线TV信号、无线TV信号、DVD、VCD、MP3。
所述被高频头接收并解码的视频信号还包括将图像信号存入存贮器,将存贮器插入显示播放装置而拾取的信号。
本发明技术进步在于与结构简单,体积小,视觉悟幅度大,清淅度高,具有高清淅度大屏幕电视画面效果,眼睛不易疲劳,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光学系统物理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光学系统工作过程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电路原理框图;
图4为电视信号接收电路图;
图5为数字音频解码电路图;
图6为音频放大输出电路图;
图7为电源供电电路图;
图8为连接1BM PC兼容计算机信号接口电路;
图9为SDRAM存储电路;
图10为DVD信号与视频显示信号控制处理电路;
图11为PC计算机信号转换处理电路;
图12为PAL、NTSC、SECAM制式视频信号解码及滤液控制电路;
图13为LCD驱动电路;
图14为LCD显示器接口电路。
具体实施例
本技术的光学系统即显示部分如图1、图2所示,主要由背光板1、TFTLCD显示器2及棱镜3组成,光路是通过背光板所发出口光线透过LCD,并透过棱镜放大出图像。实施例中背光板1的尺寸为1.4厘米,根据生产厂商所提供的电压参数,进行恒定电压供电。棱镜3的后曲面上所镀反光层为银色。
电路系统中视频信号接收部分如图4、5、6、7、8、9、10、11、12所示,其中图4为电视信号接收电路图,高频信号接收模块IC1,直接连接有线电视接口,或使用普通天线进行接收无线电视信号,外围电路包括由三级管Q3,电阻R19、R20,二极管D3,电容CB,C14,电感L7,稳压管U9组成电源供电电路及由电感LN8、LN3,电路C36、C37、C38、C39组电源滤汲电路。图5为数字音频解码电路,由音频解码模块IC2及外围器件电阻RN1-RN27,电容CN1-CN39,二极管DN1,电感LN1-LN4,晶振XN1组成外围电路。图6为音频放大输出电路,由模块IC3、IC4、IC5及外围器件,音频输出接口J1-J4,电阻R1-R17,R1A-R5A,电容容C1-C6组成。
图7为电源供电电路由模块IC6及电压转换器U4、U5,电阻R18,R16,R108,R19-1,R20-1,R20-2,电容C17-C31,开关SW1,发光管D1、D2,电感L1-L5。图8为连接IBM PC兼容计算机信号接口电路,由模块IC7、IC8及外围器件电阻R48-R60,接口J6、J7,三极管Q6-Q10,二极管D4-D9,电容C80-C87,C119-C123组成。图9为SDRAM存储电路由模块IC9完成,2兆以上即可。图10为DVD信号与视频信号显示信号控制处理电路,由信号处理模块IC10及外围器件,电容C42-C79,电阻R27-R43,电感L11-L17,三极管Q5,晶振X1组成。图11为电视信号PC计算机信号转换IC11、IC12,电阻R61-R114,电容C98-C116,晶振X3,控制健S1-S6,二极管D11。图12为PAC、NTSC、SECAM制式视频信号解码及波波控制电路,由模块IC13及外围元件,电阻R25(100)、R68(100)、R67(100)、R103(100)、R104(100)、R26A、R105、R71(18)-R34(18)、R75(56)-R78(56)。电容C88(0.1VF)-C102(0.1VF),电感L19,接口CON1-CON3,二极管D,晶振X2组成。
视频信号显示部分如图3、图14所示,图13由LCD驱动模块IC14及外围器件电容C1X-C23X,电阻R1X-R7X,晶振A1的频率偏移范围±30PPM,负荷能力16PF。电容A2为NTSC/PAL18PF,A3为变容二极管,A4为电感,A5制式转换器NTSC为NLT4532-S3R6B/PAL为NLT4532-S4R4,A6为电阻,值为±2%,温度为±200PM。图14为LCD显示接口电路,由模块IC15及外围元件电阻R-1-R-13,二极管D1X-D12X,电容LC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