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锁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用门锁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822434A43申请公布日20121212CN102822434ACN102822434A21申请号201180015980722申请日20110310201009873420100422JPE05B65/2020060171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地址日本爱知县72发明人秋月龙次郎西尾贵士渡边颂子园靖彦小岛一记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代理人王轶李洋54发明名称车辆用门锁装置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其具备锁片机构、杆机构、联杆机构及电动致动器,并且这些机构组装于壳体。壳体具备互相接合的壳体主体与壳体罩,配置为接合面沿上下方向延。
2、伸。在壳体主体与壳体罩的接合部形成密封部,以便对收纳所述联杆机构与所述电动致动器的壳体内空间的上方部分进行包围。在该密封部设置有连通路,该连通路一端开口;以及内侧熔敷部及外侧熔敷部,该内侧熔敷部及该外侧熔敷部在连通路的壳体内侧与壳体外侧沿连通路连续地形成。由此,简单且廉价地构成针对电动致动器电气安装部件的防水措施密封部,从而能够容易地判定在密封部处的密封性好坏。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20925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1/05563220110310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1/132474JA20111027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
3、4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1/1页21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门锁装置具备锁片机构,该锁片机构将车辆的车门相对于车身保持为关闭的状态,并且被适当地与壳体一起组装于所述车门;杆机构,该杆机构被适当组装于所述壳体且通过对设置于所述车门的车门把手进行操作而被驱动;联杆机构,该联杆机构在所述壳体内夹装在所述锁片机构与所述杆机构之间,能够切换为使从所述杆机构向所述锁片机构的操作力传递有效的解锁状态、或使所述操作力传递无效的锁定状态;以及电动致动器,该电动致动器组装于所述壳体内,将所述联杆机构切换为所述解锁状态或所述锁定状。
4、态,所述壳体具备互相接合的壳体主体和壳体罩,配置为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壳体罩的接合面沿上下方向延伸,在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壳体罩的接合部形成密封部,以便对收纳所述联杆机构和所述电动致动器的壳体内空间的上方部分进行包围,在该密封部设置有连通路,该连通路形成于所述接合部且至少一端开口;以及内侧熔敷部及外侧熔敷部,该内侧熔敷部及外侧熔敷部在该连通路的壳体内侧与壳体外侧沿所述连通路连续地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路由形成于所述壳体主体及所述壳体罩的一方的连通槽、和形成于所述壳体主体及所述壳体罩的另一方且封闭所述连通槽的端壁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
5、,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熔敷部及所述外侧熔敷部通过激光熔敷而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主体由激光非透过性树脂材料形成,所述壳体罩由激光透过性树脂材料形成,通过从所述壳体罩侧照射激光,所述内侧熔敷部与所述外侧熔敷部被激光熔敷。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路的一端开口而另一端封闭,所述内侧熔敷部与所述外侧熔敷部在封闭端被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路的两端朝下方开口。权利要求书CN102822434A1/4页3车辆用门锁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门锁DOORLOCK装。
6、置。背景技术0002作为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一种,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具备锁片机构,其能够将车辆的车门保持为相对于车身关闭的状态,并且与壳体一体组装于所述车门;杆机构,其组装于所述壳体且通过对设置于所述车门的车门把手进行操作而被驱动;联杆机构,其在所述壳体内夹装在所述锁片机构与所述杆机构之间,并且能够切换为使从所述杆机构向所述锁片机构传递的操作力传递有效的解锁状态、或使所述操作力传递无效的锁定状态;以及电动致动器电气安装部件,其组装于所述壳体内,且将所述联杆机构切换为所述解锁状态或所述锁定状态。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33506号公报0004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
7、的车辆用门锁装置中,在壳体实施针对上述电动致动器电气安装部件的防水措施。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防水措施是在壳体的上方配设防水用的罩,并且在壳体的上部设置通水孔的措施,其中,该通水孔用于阻止水朝向收纳电动致动器电气安装部件的壳体的收纳空间浸入。0005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门锁装置中,由于需要防水用的罩,所以部件件数增加。另外,设置于壳体的上部的通水孔虽然能够发挥期望的功能而期待所期望的防水效果,但是无法保证落下而附着到壳体的上部的水全部流入到通水孔,从而担忧水浸入到收纳电动致动器电气安装部件的壳体的收纳空间。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所述车辆用门锁装置具备。
8、锁片机构,该锁片机构将车辆的车门相对于车身保持为关闭的状态,并且被适当地与壳体一起组装于所述车门;杆机构,该杆机构被适当组装于所述壳体且通过对设置于所述车门的车门把手进行操作而被驱动;联杆机构,该联杆机构在所述壳体内夹装在所述锁片机构与所述杆机构之间,能够切换为使从所述杆机构向所述锁片机构的操作力传递有效的解锁状态、或使所述操作力传递无效的锁定状态;以及电动致动器,该电动致动器组装于所述壳体内,将所述联杆机构切换为所述解锁状态或所述锁定状态,所述壳体具备互相接合的壳体主体和壳体罩,配置为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壳体罩的接合面沿上下方向延伸,在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壳体罩的接合部形成密封部,以便对收纳所述。
9、联杆机构和所述电动致动器的壳体内空间的上方部分进行包围,在该密封部设置有连通路,该连通路形成于所述接合部且至少一端开口;以及内侧熔敷部及外侧熔敷部,该内侧熔敷部及外侧熔敷部在该连通路的壳体内侧与壳体外侧沿所述连通路连续地形成。0007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连通路能够由形成于所述壳体主体及所述壳体罩的一方的连通槽、与形成于所述壳体主体及所述壳体罩的另一方且封闭所述连通槽的端壁构成。另外,说明书CN102822434A2/4页4所述内侧熔敷部及所述外侧熔敷部能够通过激光熔敷而形成,例如所述壳体主体由激光非透过性树脂材料形成,所述壳体罩由激光透过性树脂材料形成,且通过从所述壳体罩侧照射激光,所述内侧熔敷。
10、部与所述外侧熔敷部能够被激光熔敷。另外,所述连通路的一端开口而另一端封闭,所述内侧熔敷部与所述外侧熔敷部也能够在封闭端被连接。另外,所述连通路的两端也能够朝下方开口。0008在基于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锁装置中,由于形成于壳体主体与壳体罩的接合部的密封部如上述那样构成,所以来自落下而附着到壳体上部的上方的水通过上述密封部而被阻止浸入到收纳联杆机构与电动致动器的壳体内空间。因此,在本发明中,不需利用防水用的罩而是简单且廉价的结构,且能够保护联杆机构与电动致动器免受水浸。0009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在上述密封部沿连通路连续地形成内侧熔敷部与外侧熔敷部,所以连通路除两端以外由内侧熔敷部与外侧熔敷部气密地。
11、且液密地被密封。因此,通过将加压气体例如压缩空气封入至连通路内,并检查该气体压力,从而能够容易地判定在上述密封部处的密封性气密性、液密性。0010当上述的本发明实施时,在所述连通路由形成于所述壳体主体及所述壳体罩的一方的连通槽、与形成于所述壳体主体及所述壳体罩的另一方且封闭所述连通槽的端壁构成的情况下,能够简单且廉价地形成所述连通路。另外,在所述内侧熔敷部与所述外侧熔敷部通过激光熔敷而形成的情况下,与通过振动熔敷而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对壳体内的构成部件造成影响。0011当上述的本发明实施时,在所述连通路的一端开口而另一端封闭并且在封闭端连接所述内侧熔敷部与所述外侧熔敷部的情况下,通过能够将。
12、加压气体例如压缩空气封入至连通路P内,且连接能够检查该气体压力的连接设备,从而能够容易地判定在上述密封部处的密封性气密性、液密性。0012另外,当上述的本发明实施时,在所述连通路的两端朝下方开口的情况下,假设即使水通过外侧熔敷部而朝向壳体内浸入,该水也被连通路捕捉从而被阻止浸入到壳体内空间的上方部分。另外,被连通路捕捉的水从连通路的端部滴入到下方从而未浸入到壳体内空间的上方部分。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来自上方的水浸入到壳体内空间的上方部分。附图说明0013图1是从车辆内侧观察基于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0014图2是将操作缆线与壳体罩从图1所示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取下的图。001。
13、5图3是沿图2的AA线的剖视图。0016图4是沿图2的BB线的剖视图。0017图5是图4的密封部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0018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5示出基于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锁装置100,该车辆用门锁装置100是安装于装配在车辆的前方右侧的车门201的装置,且该车辆用门锁装置100具备锁片机构10、杆机构20、联杆机构30及电动致动器40,且这些组装于壳体50。说明书CN102822434A3/4页50019如公知那样,锁片机构10由于是用于将车辆的车门201保持为相对于车身省略图示的车身关闭的状态车门201关闭的状态的装置,所以具备能够与固定于车身的撞针省略图示卡。
14、合、脱离的锁片11。该锁片机构10在组装于壳体50的状态下组装于车门201。0020杆机构20具备内开杆21,其伴随着对设置于车门201的内侧的内侧车门把手省略图示进行操作而被驱动;外开杆22,其伴随着对设置于车门201的外侧的外侧车门把手省略图示进行操作而被驱动。内开杆21组装于壳体50,并经由图1所示的操作缆线61也能够以联杆等操作力传递部件实施而与内侧车门把手协作,并通过对内侧车门把手进行操作而被驱动。外开杆22组装于壳体50,并经由例如联杆等操作力传递部件省略图示而与外侧车门把手协作,并通过对内侧车门把手进行操作而被驱动。0021联杆机构30在壳体50内夹装在锁片机构10与杆机构20之。
15、间,并且该联杆机构30具备开口环OPENLINK31,该开口环31能够切换为使从杆机构20向锁片机构10的操作力传递有效的解锁状态、或使所述操作力传递无效的锁定状态。开口环31夹装在杆机构20所具备的内开杆21及外开杆22、与锁片机构10所具备的提升杆省略图示之间,并且能够切换为将伴随着各车门把手的开门操作的各内开杆21、外开杆22的开门动作传递至提升杆使操作力传递有效的解锁位置、与没有将上述动作传递至提升杆使操作力传递无效的锁定位置。0022电动致动器40组装于壳体50内,并能够将联杆机构30切换为解锁状态或锁定状态。该电动致动器40具备电动马达41、蜗杆42及蜗轮43,并具备由这些驱动的活。
16、动杆44。此外,活动杆44构成为经由图1所示的操作缆线62而与设置在车门201的车辆内侧的锁钮省略图示连结,进而能够通过手动操作锁钮省略图示而驱动。另外,活动杆44构成为也与设置在车门201外侧的锁芯省略图示连结,进而也能够通过手动操作锁芯省略图示而驱动。0023然而,在该实施方式中,壳体50具备互相接合的壳体主体51与壳体罩52,且配置为壳体主体51与壳体罩52的接合面沿上下方向延伸。在壳体主体51与壳体罩52的接合部形成密封部S,以便对收纳联杆机构30与电动致动器40的壳体内空间R的上方部分进行包围。0024在密封部S设置有形成于所述接合部且一端PA开口而另一端PB封闭的连通路P参照图1的。
17、虚线。另外,如图5夸张所示,在该连通路P的壳体内侧与壳体外侧,沿连通路P连续地形成内侧熔敷部WI与外侧熔敷部WO。0025如图5所示,连通路P由形成于壳体主体51的截面呈矩形的连通槽51A、与形成于主体罩52且封闭连通槽51A的端壁52A构成。此外,连通路P也能够由壳体罩52的连通槽、与形成于壳体主体51且封闭所述连通槽的端壁构成。0026内侧熔敷部WI与外侧熔敷部WO通过激光熔敷而形成。另外,内侧熔敷部WI与外侧熔敷部WO在连通路P的封闭端PB被连接,并且除连通路P的开口端PA以外气密地且液密地密封连通路P的周围。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壳体主体51由激光非透过性树脂材料形成,而壳体罩52由激。
18、光透过性树脂材料形成,且从壳体罩52侧照射期望的激光熔敷所需要的光密度的激光。0027在如上述构成的该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100中,由于形成于壳体主体51与说明书CN102822434A4/4页6壳体罩52的接合部的密封部S如上述那样构成,所以来自落下而附着到壳体50上部的上方的水通过上述密封部S而被阻止浸入到收纳联杆机构30与电动致动器40的壳体内空间R。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不需利用防水用的罩而是简单且廉价的结构,且能够保护联杆机构30与电动致动器40免受水浸。0028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上述密封部S沿连通路P连续地形成内侧熔敷部WI与外侧熔敷部WO,并且内侧熔敷部WI与外侧熔。
19、敷部WO在连通路P的封闭端PB被连接,所以连通路P除开口端PA以外由内侧熔敷部WI与外侧熔敷部WO气密地且液密地被密封。因此,通过能够在连通路P的开口端部,将加压气体例如压缩空气封入至连通路P内,且连接能够检查该气体压力的连接设备省略图示,从而能够容易地判定在上述密封部S处的密封性气密性、液密性。0029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连通路P由壳体主体51的连通槽51A、与形成于壳体罩52且封闭连通槽51A的端壁52A构成,所以能够简单且廉价地形成连通路S。另外,由于通过激光熔敷而形成内侧熔敷部WI与外侧熔敷部WO,所以与通过振动熔敷而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对壳体50内的构成部件造成影响。003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设为连通路P的一端PA开口而另一端PB封闭的形状来进行实施,但是也能够设为连通路P的两端朝下方开口的形状来进行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假设即使水通过外侧熔敷部WO而朝向壳体50内浸入,该水也被连通路P捕捉从而被阻止浸入到壳体内空间R的上方部分。另外,被连通路P捕捉的水从连通路P的端部滴入到下方从而未浸入到壳体内空间R的上方部分。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来自上方的水浸入到壳体内空间R的上方部分。说明书CN102822434A1/3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2822434A2/3页8图2说明书附图CN102822434A3/3页9图3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282243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