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门外把手.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88138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8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143927.0

申请日:

2007.08.15

公开号:

CN101100910A

公开日:

2008.01.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5B5/00

主分类号:

E05B5/00

申请人: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友谊

地址:

241009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路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吴宝泰;朱成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汽车提供一种安装在玻璃窗框上的汽车车门外把手。具体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车门外把手,包括把手手柄,把手座、转向传动机构、拉线、拉线固定卡槽、卡扣、回位弹簧,其中拉线固定槽与把手座一体形成,外把手通过安装定位脚及安装孔固定在窗框上。其中转向传动机构包括两个转向传动臂,通过把水平作用在把手上的开启力,转化为垂直方向上的拉力,再通过拉线开启门锁。把手的结构及安装改变了以往外开把手需要在门内钣金上专门开安装孔的现状,减少了钣金开孔,有利于提高门钣金的强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汽车车门外把手,包括把手手柄(1),把手座(2)、 转向传动机构(3、4)、拉线(12)、拉线固定卡槽(6)、卡扣 (5)、回位弹簧(9),其特征在于:该外把手固定在窗框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外把手,其特征在于:把手 通过安装定位脚(10、11)及安装孔(7、8)与玻璃窗框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门外把手,其特征在于:拉线 固定槽与把手座一体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门外把手,其特征 在于: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向臂(3)和第二转向臂(4), 其中第二转向臂(4)为C型,套在第一转向臂(3)的一端,把水 平作用在把手上的开启力,转化为垂直方向上的拉力,通过拉线开 启门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车门外把手,其特征在于:第二 转向臂(4)具有防脱结构,用于防止由于间隙过大而引起的两个 转向臂脱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车门外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 防脱机构是在第二转向臂(4)的末端增加的限位块。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汽车车门外把手,其特征在 于:所述把手手柄的造型弧面与窗框相吻合,用于代替窗框的一块 外板。
3: 4)、拉线(12)、拉线固定卡槽(6)、卡扣 (5)、回位弹簧(9),其特征在于:该外把手固定在窗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外把手,其特征在于:把手 通过安装定位脚(10、11)及安装孔(7、8)与玻璃窗框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门外把手,其特征在于:拉线 固定槽与把手座一体形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门外把手,其特征 在于: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向臂(3)和第二转向臂(4), 其中第二转向臂(4)为C型,套在第一转向臂(3)的一端,把水 平作用在把手上的开启力,转化为垂直方向上的拉力,通过拉线开 启门锁。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车门外把手,其特征在于:第二 转向臂(4)具有防脱结构,用于防止由于间隙过大而引起的两个 转向臂脱开。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车门外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 防脱机构是在第二转向臂(4)的末端增加的限位块。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汽车车门外把手,其特征在 于:所述把手手柄的造型弧面与窗框相吻合,用于代替窗框的一块 外板。
7: 8)与玻璃窗框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门外把手,其特征在于:拉线 固定槽与把手座一体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门外把手,其特征 在于: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向臂(3)和第二转向臂(4), 其中第二转向臂(4)为C型,套在第一转向臂(3)的一端,把水 平作用在把手上的开启力,转化为垂直方向上的拉力,通过拉线开 启门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车门外把手,其特征在于:第二 转向臂(4)具有防脱结构,用于防止由于间隙过大而引起的两个 转向臂脱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车门外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 防脱机构是在第二转向臂(4)的末端增加的限位块。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汽车车门外把手,其特征在 于:所述把手手柄的造型弧面与窗框相吻合,用于代替窗框的一块 外板。

说明书


一种汽车车门外把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汽车车门外把手。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人们一种日常交通工具。然而现在的人们已经不仅仅把汽车简单的当作一种代步工具,慢慢的开始追求个性、时尚和与众不同。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汽车的造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门把手结构也随着汽车整体风格发生着变化。通常轿车的把手都布置在玻璃下方靠近门锁区域的车门外钣金上,通过在钣金上挖孔安装把手,用螺栓固定把手,再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到门锁上,通过扳动活动扳手实现车门的开启。本发明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了一种布置在玻璃窗框上的汽车把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汽车提供一种满足整车造型要求、装配方便、结构简单、传动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门外开把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车门外把手,包括把手手柄,把手座、转向传动机构、拉线、拉线固定卡槽、卡扣、回位弹簧,其中拉线固定槽与把手座一体形成,以减少部件数量,外把手通过安装定位脚及安装孔固定在窗框上。

    由于玻璃窗框的宽度和厚度都很小,专门设计了转向传动机构。该转向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向臂和第二转向臂,其中第二转向臂为C型,套在第一转向臂的一端,把水平作用在把手上的开启力,转化为垂直方向上的拉力,通过拉线开启门锁。

    第一转向臂还具有防脱结构,用于防止由于间隙过大而引起的两个转向臂脱开,使传动更加可靠。该机构可以满足玻璃窗框狭小布置空间的要求。把手固定点布置在把手的两端,在玻璃窗框上开通孔,通过螺栓固定。改变了以往外开把手需要在门内钣金上专门开安装孔的现状,减少了钣金开孔,有利于提高门钣金的强度。减少了工序节约了成本。并使得安装器具有了充足的安装空间,使安装变得简单易行,可以加快把手的装配节拍,有利于降低成本,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汽车车门外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把手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汽车车门02上的汽车把手01布置在玻璃04右侧窗框03上。汽车把手包括把手手柄1,把手座2、第一转向传动臂3、第二转向传动臂4、卡扣5、拉线固定卡槽6、拉线12、两个安装孔7、8、回位弹簧9,把手安装定位脚10、11。把手手柄的造型弧面和窗框相吻合,把手座通过定位脚10、11限位,并盖住玻璃窗框03。为窗框减少了一块外板,降低了成本。

    转向传动臂3和转向传动臂4组成转向传动机构,手柄1和转向传动臂4固定在一起,当人手搬动手柄1时手柄1带动转向传动臂4绕一转轴旋转;转向传动臂4挤压转向传动臂3使其绕与上述转轴垂直的转轴旋转,从而将水平面的旋转运动,变换成了垂直面的旋转运动,将水平作用在把手上的开启力,转化为垂直方向上的拉力,通过拉线开启门锁。在图1的放大部分图示了转动臂的防脱机构,防脱机构是在转向传动臂4的末端增加的限位块。转向传动臂4为C型,套在转向传动臂3的一端,转向传动臂4转动迫使转向传动臂3在转向传动臂4的C型面上滑动。通过增加限位块使传动更加可靠,避免由于生产误差和装配问题产生的间隙过大而引起的转向传动臂4和转向传动臂3脱开。也满足了玻璃窗框的狭小空间对结构的要求。

    把手01通过安装孔7、8和玻璃窗框固定,装配工具在车门的另一侧装配,无需像以往的车门把手要在车门内板上开专门的安装孔,可减少加工工序,解决了已往把手装配困难的问题,给装配工人降低了强度,可为整车的装配节约时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造型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布置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汽车车门外把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汽车车门外把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汽车车门外把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汽车车门外把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汽车车门外把手.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汽车提供一种安装在玻璃窗框上的汽车车门外把手。具体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车门外把手,包括把手手柄,把手座、转向传动机构、拉线、拉线固定卡槽、卡扣、回位弹簧,其中拉线固定槽与把手座一体形成,外把手通过安装定位脚及安装孔固定在窗框上。其中转向传动机构包括两个转向传动臂,通过把水平作用在把手上的开启力,转化为垂直方向上的拉力,再通过拉线开启门锁。把手的结构及安装改变了以往外开把手需要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