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纤维牛仔布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面料及其加工技术,具体说是一种竹纤维牛仔布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式各样纺织面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产生了各种纤维面料,自20世纪以来,牛仔布一直是服装界的宠儿,它以潇洒粗犷、返璞归真的风格,吸引着消费者的目光。当前,传统的牛仔布一般以棉纱线机织为主,蓝经白纬,织出的牛仔布硬挺、牢固、厚实,经处理后制成的服装粗犷豪迈,但机织牛仔布强力低、不耐磨、硬挺、紧绷、透气性差有害身体,色彩、纹路单调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传统牛仔布强力低、不耐磨、硬挺、紧绷、透气性差有害身体,色彩、纹路单调的缺点,采用一种竹纤维,竹纤维是以竹子为原料,经过水分解多次提炼精制而成的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纺成纱线后,由经纱和纬纱交织的生产方法织成的牛仔布,具有较高的强力和较好的耐磨性,它可生物降解,具有抗菌、防臭功能和杀菌功能,对人的皮肤具有保健作用,牛仔布经水洗石磨后,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洗旧感。
本发明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一种竹纤维牛仔布的生产方法,包括竹纤维牛仔布织造工序和后整理工序,所述织造工序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经纱经过络筒、整经、浆染、穿经、结经、织造、坯布检验工序,纬纱经过筒纱经定捻后与经纱进入织造工序,其特征在于:(a)整经工序中控制整经伸长率<1%,绕纱线速度740m/min,卷绕密度0.5g/cm3;(b)浆染工序中还包括并轴原纱、煮练、水洗、染色、洗水、预烘、浆纱、烘干、分绞、卷绕织轴工序;(c)后整理工序包括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所述第一阶段包括进布、刷毛、烧毛、落布工序,所述第二阶段包括进布、水洗上浆、拉斜、烘燥、橡毯预缩、呢毯整理、落布工序。
整经工序之前对纱线进行24h定捻;浆染工序的染色车速35-45m/min,染色温度30-40℃,加保险粉<40%,轧辊压力0.4MPa,染物带液率100%,上浆率8±0.5%,烧筒气压0.25MPa,伸长率<1±0.5%,供浆温度48-52℃,pH值7-8,上浆温度96-100℃,粘度11-12s,上浆率8%-9%,伸长率<1%,压浆辊前压力0.4MPa,后压力0.25MPa,织轴卷绕密度0.48±0.01g/cm3,车速590-610r/min,回潮率10%±0.5%,并轴原纱有16轴,染色设有5个染槽、5个氧化架,洗水采用两槽洗且喷淋;浆染工序中染色时的染化料的配方是:底料中靛蓝用量为1时,烧碱1.25,保险粉1.35,纯碱2.5,JFC 1,渗透剂1.25;补克料中靛蓝用量为1时,烧碱1.25,保险粉1.35,纯碱0.2,JFC0.02,渗透剂2.2;
所述后整理工序的第二阶段的水洗上浆用两槽浸轧,采用气动松紧架进行纬缩;拉斜采用四辊拉斜机构;橡毯预缩的橡毯厚度为67mm;呢毯整理的烘筒直径为2000mm。
一种按照上述生产方法生产的竹纤维牛仔布,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和纬纱由竹纤维纺成的纱线组成,其中经纱为10S,纬纱为20S,克重为284克/米2,组织2/1,边组织2/1左斜纹,成品幅宽为1520mm。
本发明以竹子为原料,经过水分解多次提炼精制而成的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用纤维纺成纱线后,由经纱和纬纱交织的生产方法织成的牛仔布,具有较高的强力和较好的耐磨性,它可生物降解,具有抗菌、防臭功能和杀菌功能,对人的皮肤具有保健作用,织物经纱所使用的染料为靛兰染料,利用水洗和磨擦牢度较差这一特点,使得牛仔布经水洗石磨后,达到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洗旧感,不仅色泽鲜艳、纹路清晰,而且布身厚实柔软、穿着粗犷豪放,提升了牛仔布的档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竹纤维牛仔布的生产方法包括竹纤维牛仔布织造工序和后整理工序,所述织造工序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经纱经过络筒、整经、浆染、穿经、结经、织造、坯布检验工序,纬纱经过筒纱经定捻后与经纱进入织造工序;主要生产工序要点是:
络筒工序中张力保持均匀恒定,络纱张力控制在纱线断裂强力的13%~15%为宜。清纱清除纱上细节、弱捻、竹结、飞花、外来纤维和杂质、纺部接头不良等以利于浆染工序顺利进行,提高产品的质量。捻接强力合格率应达到99%以上。
整经工序中要求整经时整个阔度的纱层张力一致,整个长度内经纱张力恒定不变。控制整经伸长率在1%内,采用整批换筒方式,使整个经轴的张力一致,平整度好,防止纱线退绕时扭结,整经前先对纱线进行24h定捻,绕纱线速度740m/min,卷绕密度0.5g/cm3。
浆染工序包括并轴原纱、煮练、水洗、染色、洗水、预烘、浆纱、烘干、分绞、卷绕织轴工序,染色车速40m/min(前、后车相同),染色温度30~40℃(加保险粉40%以下),轧辊压力0.4MPa,染物带液率100%,上浆率(8±0.5)%,烧筒气压0.25MPa(2.5kg/cm2),伸长率<(1±0.5)%;
浆染工序中染色时的染化料配方是:底料中靛蓝用量为1时,烧碱1.25,保险粉1.35,纯碱2.5,JFC 1,渗透剂1.25;补克料中靛蓝用量为1时,烧碱1.25,保险粉1.35,纯碱0.2,JFC 0.02,渗透剂2.2;供浆温度50℃,pH值7~8;上浆温度98℃;粘度11~12s;上浆率8%~9%;伸长率<1%;压浆辊压力:前0.4MPa,后0.25MPa;织轴卷绕密度(0.48±0.01)g/cm3;车速600r/min;回潮率10%±0.5%;
牛仔布后整理工序包括第一阶段进布、刷毛、烧毛、落布工序;第二阶段进布、水洗上浆、拉斜、烘燥、预缩、整理、落布工序。
竹纤维的特性决定染浆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竹纤维对酸和氧化剂比较敏感,其结构松散,聚合度、结晶度低,有较多的空隙和内表面积,显露的羟基比棉多,因此化学活性比棉大,对酸和氧化剂的敏感性大于棉;对碱的稳定性比棉差很多,能在浓碱作用下剧烈膨胀以至溶解,使纤维的机械性能下降,因此,在染色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碱量。竹纤维的吸湿性大,对染料、化学试剂的吸附量大于棉。浆纱时,为了减少竹纤维湿态伸长,保证浆纱强力,浆纱工艺采用较轻的压浆力,以达到浆纱有良好的渗透并减少伸长,浆纱时采用适中的车速,并控制合适的浆纱回潮率。
后整理工序中的第一阶段主要解决通过烧毛提高布面质量的问题;第二阶段是根据牛仔布除烧毛外其它后整理要求而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牛仔布地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尤其是内在质量,如成品经、纬向缩水率的控制,纬纱歪斜应力的消除等。
经过烧毛的牛仔布在进行第二阶段流程时,其第一道工艺就是平幅水洗浸轧,这是为了保证后道工序顺利进行的需要。该牛仔布为竹纤维织物,只有在湿态即一定的含湿率下,才容易进行拉伸、拉斜、预缩等。一般说来,织物水洗浸轧越透,对后道整理的效果越好。从我国现有设备情况看,水洗浸轧格数最多为六格,最少的仅为一个轧槽。水洗浸轧格数悬殊如此之大,关键就在于织物纬缩的掌握控制方式上。浸轧格数多,不仅使织物浸得透,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作用,就是使织物每过一道浸轧就造成一定量的经向伸长和纬向缩窄,从而逐渐完成了织物的纬向预缩,即控制了纬向缩水率。浸轧格数少,则纬向预缩率不易得到满足。而纬向缩水率是必须控制的指标,因此在浸轧格数少的流程里,采取增加织物经向张力的办法来达到织物的纬缩,采用气动松紧架来取代重锤式松紧架,不仅对织物可施加较大的经向张力,而且调整张力方便灵活。比较水洗浸轧格数的多少,本发明采用两槽浸轧格数,它既解决了控制纬向缩水率的问题,又大大地降低了设备的成本,并减少了流程的长度和占地面积,并采用化学方法在平洗槽内适量加一些渗透剂来提高织物轧透程度。
拉斜机构在牛仔布后整理流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牛仔布在织造中大多数为正斜纹组织,而这种组织的织物内部将产生较大的纬纱歪斜应力,造成织物或成衣水洗后的变形扭曲。拉斜的作用就是为了抵消纬纱的歪斜应力,从而保证织物或成衣在水洗后的尺寸稳定。拉斜机构的原理是比较简单的,即织物经过拉斜机构时,拉斜机构各导布辊的相互不平行,使得织物张力左右不等,从而产生符合工艺要求的纬斜,达到消除歪斜应力,稳定织物尺寸的目的。拉斜机构在生产中常见的有多辊式拉斜和四辊拉斜两种,经过比较,发现四辊拉斜结构简单、调整方便,比多辊式更加实用,因此本发明采用了四辊拉斜机构。
橡毯预缩工序中橡毯预缩机在牛仔布后整理流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牛仔布最关键的一个质量指标——成品缩水率,就是通过橡毯预缩机来实现的。由于牛仔布自身具有厚、重、潜在缩水率高等特点,相对于其它织物来讲,牛仔布对橡毯预缩设备的要求就要高一大截。牛仔布的潜在缩水率一般在14%左右,预缩前各工序造成织物的伸长量一般为40%左右,两项加在一起为18%,而要达到成品缩水率3%以下,则橡毯预缩机至少要完成15%的预缩量,本发明将橡毯厚度由54mm加厚到67mm,以提高预缩能力,提升产品缩水率.
呢毯整理工序是牛仔布后整理流程中最后一道工序,织物经过呢毯整理后,布面光洁平整,尺寸稳定且手感好。呢毯整理设备,本发明采用直径为2000mm的大烘筒,不仅改善了织物的整理质量,而且还可将工艺车速提高35%左右。
本发明提供一种竹纤维牛仔布及其生产方法,以竹子为原料,经过水分解多次提炼精制而成的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用所述纤维纺成纱线后,由经纱和纬纱交织的生产方法织成的牛仔布,具有较高的强力和较好的耐磨性,它可生物降解,具有抗菌、防臭功能和杀菌功能,对人的皮肤具有保健作用,织物经纱经过靛兰染化料染色,利用水洗和磨擦牢度较差这一特点,使得牛仔布经水洗石磨后,达到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洗旧感,不仅色泽鲜艳、纹路清晰,而且布身厚实柔软、穿着粗犷豪放,提升了牛仔布的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