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就地热再生车.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285972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2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497565.X

申请日:

2015.08.13

公开号:

CN105155394A

公开日:

2015.12.1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C 19/48申请日:20150813|||公开

IPC分类号:

E01C19/48

主分类号:

E01C19/48

申请人:

北京中交路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昌铸; 吴建鑫

地址:

100101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风林西奥中心B座15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代理人:

孟金喆; 胡彬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就地热再生车,在车体基座上设置有:接料装置、供料装置、铣刨装置、拌缸、一级烫平板和二级烫平板;其中,接料装置与供料装置相连,用于储存新料,并通过供料装置将新料传输至拌缸和二级烫平板;铣刨装置与拌缸相连,用于对沥青路面进行铣刨,并将铣刨后得到的物料传输至拌缸;拌缸分别接收新料和物料,生成再生沥青混合料并传输至一级烫平板;一级烫平板与拌缸相连,通过接收再生沥青混合料并摊铺至路面之上,形成第一层摊铺;二级烫平板与供料装置相连,用于接收新料并摊铺至路面之上,形成第二层摊铺。本发明实施例就地热再生车可有效改善路面外观,延长路面寿命,回收尾气保护环境。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就地热再生车,其特征在于,在车体基座上设置有:接料装置、供料装置、铣刨装置、拌缸、一级烫平板和二级烫平板;
其中,所述接料装置与所述供料装置相连,用于储存新料,并通过供料装置将新料传输至所述拌缸和二级烫平板;
所述铣刨装置与所述拌缸相连,用于对沥青路面进行铣刨,并将铣刨后得到的物料传输至所述拌缸;
所述拌缸分别接收所述新料和物料,生成再生沥青混合料并传输至所述一级烫平板;
所述一级烫平板与所述拌缸相连,通过接收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料并摊铺至路面之上,形成第一层摊铺;
所述二级烫平板与所述供料装置相连,用于接收所述新料并摊铺至路面之上,形成第二层摊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就地热再生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辅助加热装置和第二辅助加热装置;
所述第一辅助加热装置与所述接料装置底部相连,用于对所述新料进行加热;
所述第二辅助加热装置与所述铣刨装置底部相连,用于对所述物料进行加热。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就地热再生车,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再生车的行进方向,所述一级烫平板位于所述二级烫平板的前方,且所述一级烫平板的烫平面低于所述二级烫平板的烫平面,以使得所述第二层摊铺位于所述第一层摊铺之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就地热再生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油罐,其 中,所述储油罐位于所述铣刨装置顶部,用于储存构成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料所需的未使用的沥青和再生剂。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就地热再生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拌缸包括有第一接入端、第二接入端和第一输出端;
其中,所述第一接入端与所述供料装置相连,用于接收所述新料;
所述第二接入端与所述铣刨装置相连,用于接收所述物料;
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一级烫平板相连,用于传输所述新料与物料通过加热拌合生成的再生沥青混合料。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就地热再生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加热机,所述加热机设置在所述供料装置的前方,用于对沥青路面进行加热。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就地热再生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包括有尾气回收装置;
其中,所述尾气回收装置集成在所述加热机顶部,用于回收尾气。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就地热再生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回收装置为U型回收器。

说明书

一种就地热再生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沥青路面养护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就地热再生车。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是指对沥青路面加热,使其熔融,然后用螺旋铣刨器或耙松设备使其疏松,最后再整平压实再生的过程。现有就地热再生车通过采用间歇式加热的方法对沥青路面进行加热;采用整形型再生法或复拌型再生法对加热后的沥青路面进行翻松、搅拌、摊铺、压实。
但现有技术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整形型再生法对沥青路面进行翻松、搅拌、摊铺、压实会造成旧料与新料混合不充分,混合料产生离析,进而不能有效改善路面;采用复拌型再生法对沥青路面进行翻松、搅拌、摊铺、压实会造成旧料与新料混合摊铺后颜色发暗,进而影响路面效果。此外,间歇式加热会造成沥青路面加热不彻底,影响对沥青路面的翻松和搅拌,并且由于加热过程会产生沥青烟气,进而造成环境污染。现有就地热再生车无法实现对沥青烟气实现尾气回收。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就地热再生车,解决了原有就地热再生车对沥青路面翻松搅拌、摊铺、压实过程中物料产生离析以及混合摊铺所造成的缺陷;同时实现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就地热再生车,在车体基座上设置有:接料装置、供料装置、铣刨装置、拌缸、一级烫平板和二级烫平板;
其中,所述接料装置与所述供料装置相连,用于储存新料,并通过供料装 置将新料传输至所述拌缸和二级烫平板;
所述铣刨装置与所述拌缸相连,用于对沥青路面进行铣刨,并将铣刨后得到的物料传输至所述拌缸;
所述拌缸分别接收所述新料和物料;生成再生沥青混合料并传输至所述一级烫平板;
所述一级烫平板与所述拌缸相连,通过接收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料并摊铺至路面之上,形成第一层摊铺;
所述二级烫平板与所述供料装置相连,用于接收所述新料并摊铺至路面之上,形成第二层摊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就地热再生车的一级烫平板及二级烫平板,分别对再生沥青混合料及新料进行摊铺,进而先后对路面形成两次摊铺,克服了传统就地热再生车对路面进行一次摊铺所造成的混合料产生离析,不能有效改善路面;旧料与新料混合摊铺,影响摊铺效果的不足,达到有效消除车辙、改善横坡,改善原沥青路面老化状况的目标。同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就地热再生车通过加入尾气回收装置,对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烟气进行回收,实现了沥青烟气的无烟排放,从而真正做到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就地热再生车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就地热再生车辅助加热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就地热再生车拌缸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就地热再生车储油罐及加热机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就地热再生车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就地热再生车结构示意图。由图1所示,一种就地热再生车,在车体基座上设置有:接料装置101、供料装置102、铣刨装置103、拌缸104、一级烫平板105和二级烫平板106;
其中,所述接料装置101与所述供料装置102相连,用于储存新料,并通过供料装置102将新料传输至所述拌缸104和二级烫平板106;
所述铣刨装置103与所述拌缸104相连,用于对沥青路面进行铣刨,并将铣刨后得到的物料传输至所述拌缸104;
所述拌缸104分别接收所述新料和物料,生成再生沥青混合料并传输至所述一级烫平板105;
所述一级烫平板105与所述拌缸104相连,通过接收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料并摊铺至路面之上,形成第一层摊铺;
所述二级烫平板106与所述供料装置102相连,用于接收所述新料并摊铺至路面之上,形成第二层摊铺。
接料装置101位于就地热再生车车辆行驶的前端,用于储存新料。其中新料是指采用不同粒径石子通过拌合生成的料。
供料装置102为形状为管道类的装置。该装置与拌缸104、二级烫平板106相连,传输新料。并且供料装置102包括有分料器,它能够将部分新料分配到二级烫平板106。
铣刨装置103位于车体前端,前行走装置107的后方。该装置通过对沥青路面进行铣刨得到物料并传输至拌缸104。
拌缸104位于车体中部,铣刨装置103后方,后行走装置108前方。该装置通过不同的接入端接收铣刨装置103传输的物料,接料装置101通过供料装置102传输的新料,通过加热拌合形成再生沥青混合料。
值得注意的是,物料与新料的加热拌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首先,物料中包含有旧沥青混合料和掺加的未使用的沥青及再生剂。此外旧沥青混合料中包括有旧料和旧沥青。
理论上,旧沥青与掺加的未使用的沥青及再生剂通过混合形成再生沥青,此过程发生于拌缸104外部;旧料与新料通过混合形成新的级配,此过程发生于拌缸104内部;而再生沥青与新的级配通过加热拌合最终在拌缸104内部形成再生沥青混合料。
但在实际过程中,拌缸104对物料以及新料的加热拌合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因此,会通过对物料和新料的加热拌合而直接生成的。
一级烫平板105接收拌缸104传输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并摊铺至路面之上,形成第一层摊铺。
其中,第一层摊铺被称为再生层,一般摊铺的厚度为4CM。并且第一层摊铺的厚度是由铣刨装置103对原沥青路面铣刨的深度决定的。
二级烫平板106接收接料装置101传输的新料并摊铺至路面之上,形成第二层摊铺。
其中,第二层摊铺被称为耗磨层,一般摊铺的厚度为2CM。第二层摊铺的厚度取决于二级烫平板106距离沥青路面的高度。
此外,再生层位于耗磨层下方。两层摊铺完毕之后,通过外部压路机进行 碾压一次成型。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再生层与耗磨层双层摊铺的设计,保证了两层之间热对热的可靠连接,同时由于采用一次碾压成型节省了两层之间粘层油的使用,有效的改善了路面摊铺质量,消除沥青上浮带来的危害,提高了沥青路面的承载力、耐久性和舒适性,延长路面寿命。
实施例二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就地热再生车辅助加热装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种就地热再生车,在车体基座上设置有:接料装置101、供料装置102、铣刨装置103、拌缸104、一级烫平板105和二级烫平板106。
并且,接料装置101、供料装置102、铣刨装置103、拌缸104、一级烫平板105、二级烫平板106、前行走装置107和后行走装置108的功能及连接关系实施例一已经描述,这里不再重复。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就地热再生车还包括有第一辅助加热装置109和第二辅助加热装置110;
所述第一辅助加热装置109与所述接料装置101底部相连,用于对所述新料进行加热;
所述第二辅助加热装置110与所述铣刨装置103底部相连,用于对所述物料进行加热。
其中,第一辅助加热装置109和第二辅助加热装置110的作用在于对新料及物料起到补充加热的作用。
对于物料,它包括有旧沥青混合料和掺加的未使用的沥青及再生剂。经过加热之后的物料通过翻松、铣刨被收集至铣刨装置103中。铣刨装置103底部的第二辅助加热装置110通过对物料进行加热,使其保持在工作温度。对于新 料,第一辅助加热装置109固定于接料装置101底部能够使新料维持在工作温度。
沿再生车的行进方向,所述一级烫平板105位于所述二级烫平板106的前方,且所述一级烫平板105的烫平面低于所述二级烫平板106的烫平面,以使得所述第二层摊铺位于所述第一层摊铺之上。
其中,一级烫平板105与二级烫平板106均位于就地热再生的尾部,且一级烫平板105位于后行走装置108的后方,二级烫平板106的前方。
一级烫平板105摊铺的是从拌缸104传输出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而二级烫平板106摊铺的是从接料装置101经供料装置102传输的新料。由于两级烫平板存在位置的先后顺序,在就地热再生车工作时,两级摊铺也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对于任意区域,先进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待摊铺完毕之后再进行新料的摊铺。待两次摊铺完毕之后,经过压路机进行碾压最终成型。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第一辅助加热装置和第二辅助加热装置分别对新料以及物料进行补充加热,进而保证传输至一级烫平板的再生沥青混合料以及传输至二级烫平板的新料能够维持在工作温度,保证摊铺的质量与效果。
实施例三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就地热再生车拌缸示意图。
由图3所示,所述拌缸104包括有第一接入端1041、第二接入端1042和第一输出端1043;
其中,所述第一接入端1041与所述供料装置102相连,用于接收所述新料;
所述第二接入端1042与所述铣刨装置103相连,用于接收所述物料;
所述第一输出端1043与所述一级烫平板105相连,用于传输所述新料与物料通过加热拌合生成的再生沥青混合料。
值得注意的是,物料中包括有旧沥青混合料以及掺加的未使用的沥青和再生剂。旧沥青混合料中包括有旧料和旧沥青。理论上,将未使用的沥青和再生剂喷洒在加热过的沥青路面的时候,旧沥青与未使用的沥青和再生剂通过混合生成再生沥青。
物料中的旧料与再生沥青通过第二接入端1042进入拌缸104。同时接料装置101通过供料装置102将新料通过第一接入端1041传输至拌缸104。
理论上,旧料与新料通过在拌缸104内部混合形成新的级配。
此时拌缸104内部的新的级配与再生沥青经过加热拌合最终形成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会经过拌缸104第一输出端1043传输至一级烫平板105。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拌缸通过不同接入端分别接收物料与新料,并通过加热拌合生成再生沥青混合料。实现了关于再生沥青混合料不同原料的控制,进而保证了拌缸内部加热拌合的可靠性。
实施例四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就地热再生车储油罐及加热机示意图。
如图4所示,一种就地热再生车,还包括储油罐111,其中,所述储油罐111位于所述铣刨装置103顶部,用于储存构成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料所需的未使用的沥青和再生剂。
此外,就地热再生车还包括有加热机112,所述加热机112设置在所述供料装置102的前方,用于对沥青路面进行加热。
并且,所述加热机112包括有尾气回收装置1121;
其中,所述尾气回收装置1121集成在所述加热机顶部,用于回收尾气。
所述尾气回收装置1121为U型回收器。
值得注意的是,加热机112安装在就地热再生车的最前端,用于对原沥青 路面进行加热,使其受热软化。同时,就地热再生车向原沥青路面喷洒未使用的沥青和再生剂。具体喷洒情况根据沥青路面的使用情况而定。如果沥青路面使用情况良好,只要喷洒再生剂即可,如果沥青路面使用时间过长,则需要喷洒未使用的沥青以及再生剂,从而保证沥青路面质量。再生剂的作用在于改善路面沥青指标,恢复沥青特性。
喷洒后的沥青与再生剂与旧沥青混合料通过铣刨装置103以机械方式进行翻松、铣刨最终传输至拌缸104中进行加热拌合。具体加热拌合过程实施例一已经描述,这里不再重复。整个过程中,铣刨的深度为2CM-5CM。
另外,加热机112设置有尾气回收装置1121,该装置为U型回收器,采用活性炭作为回收器的主要原料。并且,加热机112采用贵重金属材料进行三元催化二次燃烧催化降解,降低了沥青烟气的排放。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就地热再生车加装尾气回收装置,实现了对沥青烟气的回收,并通过三元催化二次燃烧催化降解,实现了沥青烟气无烟排放,从而做到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实施例五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就地热再生车工作流程图。由图5所示,一种就地热再生车工作流程包括:
S101、回收旧沥青混合料。通过储油罐111向沥青路面喷洒未使用的沥青和再生剂,同时就地热再生车通过加热机112对原沥青路面进行加热,随后通过铣刨装置103对原沥青路面进行铣刨获得物料。
S102、物料与新料通过加热拌合以获得再生沥青混合料。
物料包括有旧沥青混合料以及未使用的沥青和再生剂。其中,旧沥青混合料包括由旧沥青和旧料。当储油罐111向路面喷洒未使用的沥青和再生剂之后, 理论上未使用的沥青和再生剂以及旧沥青通过混合形成再生沥青并传输至拌缸104。旧料也同时传输至拌缸104。
拌缸104接收再生沥青和旧料的同时,也接收接料装置101传输的新料。并且新料与旧料进行混合形成新的级配。
进而,新的级配与再生沥青通过加热拌合形成再生沥青混合料。
S103、生成第一层摊铺。
再生沥青混合料被传输至一级烫平板105并摊铺至地面形成第一层摊铺,且第一层摊铺为4CM的再生层。
S104、生成第二层摊铺。
接料装置101通过供料装置102将新料传输至二级烫平板106并摊铺至地面形成第二层摊铺,且第二层摊铺为2CM的磨耗层。
再生层与磨耗层通过一次性碾压成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就地热再生车工作流程,该流程应用于本申请的就地热再生车,并具备与就地热再生车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做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就地热再生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就地热再生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就地热再生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就地热再生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就地热再生车.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就地热再生车,在车体基座上设置有:接料装置、供料装置、铣刨装置、拌缸、一级烫平板和二级烫平板;其中,接料装置与供料装置相连,用于储存新料,并通过供料装置将新料传输至拌缸和二级烫平板;铣刨装置与拌缸相连,用于对沥青路面进行铣刨,并将铣刨后得到的物料传输至拌缸;拌缸分别接收新料和物料,生成再生沥青混合料并传输至一级烫平板;一级烫平板与拌缸相连,通过接收再生沥青混合料并摊铺至路面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