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单元储柜.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282654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59 大小:8.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80021247.X

申请日:

2014.02.13

公开号:

CN105121763A

公开日:

2015.12.0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5B 65/46申请日:20140213|||公开

IPC分类号:

E05B65/46; A47B87/02; B25H3/02; A47B67/04

主分类号:

E05B65/46

申请人:

凯特尔塑料有限公司

发明人:

亚龙·布鲁纳尔

地址:

以色列海尔兹利亚

优先权:

61/764,733 2013.02.14 US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0

代理人:

武晨燕; 王艳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储柜(1),包括:外壳(10);两个或更多个储存单元(30、50),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储存单元各自容置在外壳(10)内并能够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置,在关闭位置,储存单元(30、50)的大部分布置在外壳(10)内,在打开位置,储存单元(30、50)从外壳(10)突出至比在所述关闭位置更大的程度;以及闭锁机构(70),闭锁机构包括两个或更多个闭锁构件(71b、71c),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闭锁构件各自与其对应的储存单元(30、50)相关联并构造成选择性地将所述对应的储存单元(30、50)阻止在其关闭位置;闭锁机构(70)能够在未闭锁状态与闭锁状态之间移置,在未闭锁状态,储存单元(30、50)中的每一者能够从其关闭位置移置到其打开位置,在闭锁状态,至少一个但不多于总数量减一的储存单元(30、50)通过其对应闭锁构件(71b、71c)被阻止在其关闭位置。闭锁机构(70)与储存单元(30、50)之间的关联使得:当闭锁机构(70)处在其未闭锁位置时,储存单元(30、50)中的一者从其关闭位置到其打开位置的移置引起闭锁机构(70)从其未闭锁状态到其闭锁状态的移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储柜,包括:
外壳;
两个或更多个储存单元,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储存单元各自容置在所述外壳内并能够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置,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储存单元的大部分布置在所述外壳内,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储存单元从所述外壳突出至比在所述关闭位置更大的程度;以及
闭锁机构,所述闭锁机构包括两个或更多个闭锁构件,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闭锁构件各自与其对应的储存单元相关联并构造成选择性地将对应的储存单元阻止在其关闭位置;所述闭锁机构能够在未闭锁状态与闭锁状态之间移置,在所述未闭锁状态,所述储存单元中的每一者能够从其关闭位置移置到其打开位置,在所述闭锁状态,至少一个但不多于总数量减一的储存单元通过其对应闭锁构件被阻止在其关闭位置;
所述闭锁机构与所述储存单元之间的关联使得:当所述闭锁机构处在其未闭锁位置时,所述储存单元中的一者从其关闭位置到其打开位置的移置引起所述闭锁机构从其未闭锁状态到其闭锁状态的移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柜,其中,所述闭锁机构与所述储存单元之间的关联还使得:一个储存单元从其打开位置到其关闭位置的移置引起所述闭锁机构从其闭锁状态到其未闭锁状态的移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柜,其中,所述储存单元包括限制装置,所述限制装置与所述闭锁机构相关联,使得在所述闭锁机构的闭锁状态,所述闭锁机构阻挡所述限制装置,以由此防止所述储存单元从其关闭位置到其打开位置的移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柜,其中,所述限制装置由所述储存单元的限制部构成,使得在所述闭锁状态,所述闭锁构件与所述储存单元的对应限制部对准,从而在试图将闭锁的储存单元从其关闭位置移置到其打开位置的期间, 所述闭锁构件构造成接合所述限制装置的对应限制部,以由此阻挡所述储存单元并防止其移置。

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柜,还包括随动装置,所述随动装置与所述闭锁机构以及所述储存单元相关联;所述随动装置与所述储存单元相关联使得一个储存单元从其关闭位置到其打开位置的移置导致所述随动装置从其无效状态到其有效状态的移置,并且所述随动装置与所述闭锁机构相关联使得所述随动装置从其无效状态到其有效状态的移置导致所述闭锁机构从其未闭锁状态到其闭锁状态的移置。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柜,其中,所述随动装置包括两个或更多个随动构件,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随动构件构造成分别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储存单元中的每一者相关联。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柜,其中,所述储存单元中的每一者构造有与其对应的随动构件相关联的引导部,使得在所述储存单元在其关闭位置与其打开位置之间移置期间,对应的随动构件以滑动的方式接合所述储存单元的对应的引导部,从而分别使所述随动装置的操作状态在其无效状态与其有效状态之间改变。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柜,其中,在所述随动构件与其对应的引导部接合期间,所述随动构件构造成搁置在所述引导部上并沿所述引导部的长度滑动。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储柜,其中,所述引导部中的每一者设置有斜面部,所述斜面部构造成在对应的随动构件在所述斜面部上滑动的同时移置所述对应的随动构件,从而将所述随动装置朝向其有效状态移置,并相应地,将所述闭锁机构朝向其闭锁状态移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柜,其中,每个所述闭锁构件和所述随动构件由单个闭锁-随动构件构成,使得所述闭锁-随动构件的第一部分构成所述闭锁构件,并且所述闭锁-随动构件的第二部分构成所述随动构件。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柜,其中,所述闭锁-随动构件定尺寸成在 所述储存单元在其关闭位置与其打开位置之间移置期间在对应的限制部与引导部之间穿过。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储柜,其中,所述闭锁-随动构件具有预定的宽度,在所述储存单元从其关闭位置到其打开位置移置期间,所述宽度允许所述闭锁-随动构件在接合所述斜面部的下端以前通过对应的限制部,以允许所述闭锁-随动构件在所述斜面部上滑动时沿向上方向移置。

13.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柜,其中,所述储存单元沿纵向轴线布置在所述储柜内,并且所述闭锁机构具有沿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的长形形状。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储柜,其中,所述纵向轴线为竖直轴线,所述闭锁机构构造成沿所述竖直轴线在其闭锁状态与其未闭锁状态之间移置。

1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柜,其中,所述闭锁机构依靠重力在常态下被迫使处于其未闭锁状态。

1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柜,其中,所述闭锁机构包括偏置装置,所述偏置装置构造成使所述闭锁机构从其闭锁状态朝其未闭锁状态偏置。

17.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柜,其中,所述储柜具有前壁,所述闭锁构件沿第一平面布置且所述限制部沿第二平面布置,其中所述第一平面比所述第二平面更靠近所述前壁。

18.
  一种储柜,包括:
外壳;
两个或更多个储存单元,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储存单元各自容置在所述外壳内并能够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置,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储存单元的大部分布置在所述外壳内,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储存单元从所述外壳突出至比在所述关闭位置更大的程度;以及
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构造有一个或更多个锁紧构件,所述一个或更多个锁紧构件各自与其对应的储存单元相关联并构造成选择性地将所述对应的储 存单元阻止在其关闭位置;所述锁紧机构能够在未锁紧状态与锁紧状态之间移置,在未锁紧状态,所述储存单元中的每一者能够从其关闭位置移置到其打开位置,在所述锁紧状态,所有所述储存单元都通过其对应的锁紧构件被阻止在其关闭位置。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储柜,其中,所述储存单元包括阻止装置,所述阻止装置与所述锁紧机构相关联,使得在所述锁紧机构的锁紧状态,所述锁紧机构阻挡所述阻止装置,以由此防止所述储存单元从其关闭位置到其打开位置的移置。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储柜,其中,所述阻止装置由所述储存单元的阻止部构成;并且其中,在所述锁紧状态,所述锁紧构件与所述储存单元的相应阻止部对准,使得在尝试将锁紧的储存单元从其关闭位置移置到其打开位置期间,所述锁紧构件构造成接合所述阻止装置的对应阻止部,以由此阻挡所述储存单元并防止其移置。

21.
  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柜,其中,所述储存单元沿纵向轴向布置在所述储柜内,并且所述锁紧机构具有沿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的长形形状。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储柜,其中,所述纵向轴线为竖直轴线,所述锁紧机构能够沿所述竖直轴线在其锁紧状态与其未锁紧状态之间移置。

23.
  根据权利要求18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柜,其中,所述锁紧构件定尺寸成在所述储存单元在其关闭位置与其打开位置之间移置期间在对应的阻止部下方穿过。

24.
  根据权利要求18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柜,其中,所述储柜具有前壁,所述锁紧构件沿第一平面布置且所述阻止部沿第二平面布置,其中所述第一平面比所述第二平面更靠近所述前壁。

25.
  根据权利要求18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柜,其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致动器,所述致动器用于使所述锁紧机构在其未锁紧状态与其锁紧状态之间移置。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储柜,其中,所述致动器具有致动器空腔,所述致动器空腔构造成容置使用者的至少一个手指以用于允许使用者使所述锁紧机构在其未锁紧状态与其锁紧状态之间移置。

27.
  一种储柜的模块化组件,所述模块化组件构造成模块化地彼此叠置,所述模块化组件包括:
第一储柜和第二储柜,所述第一储柜和第二储柜各自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基部、顶部和在所述基部与所述顶部之间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至少一个更靠近所述顶部布置的上闩锁机构和至少一个更靠近所述基部布置的下闩锁机构;以及
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支撑闩锁机构,所述支撑结构构造成布置在所述组件的最下储柜的下方以对所述组件提供支撑;
所述第一储柜的下闩锁机构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储柜的上闩锁机构或与所述支撑闩锁机构接合,并且所述第二储柜的下闩锁机构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储柜的上闩锁机构或与所述支撑闩锁机构接合,从而允许所述第一储柜、所述第二储柜和所述支撑结构彼此之间模块化的闩锁叠置。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模块化组件,其中,所述基部具有基缘且所述顶部具有顶缘,所述第一储柜的基缘在形状和尺寸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储柜的顶缘以允许所述第一储柜模块化地叠置在所述第二储柜上;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储柜的基缘在形状和尺寸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储柜的顶缘以允许所述第二储柜模块化地叠置在所述第一储柜上。

29.
  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模块化组件,其中,所述支撑结构具有顶部和基部,并且所述顶部具有支撑顶缘;并且其中,所述支撑顶缘在形状和尺寸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储柜的基缘并且对应于所述第二储柜的基缘,以允许所述第一储柜或所述第二储柜布置在所述支撑结构上并闩锁至所述支撑结构。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模块化组件,其中,所述支撑闩锁机构布置成距所述支撑顶缘比距所述基部更近。

31.
  根据权利要求27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组件,其中,所述支撑 结构还包括在所述顶部与所述基部之间延伸的侧壁,所述支撑结构的侧壁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所述支撑闩锁机构。

32.
  根据权利要求27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组件,其中,所述第一上闩锁机构类似于所述第二上闩锁机构,并且所述第一下闩锁机构类似于所述第二下闩锁机构。

33.
  根据权利要求27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组件,其中,所述下闩锁机构包括形成在相应侧壁内的闩锁凹槽,所述闩锁凹槽构造成在其中容置能够以枢转的方式旋转的闩锁构件。

34.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模块化组件,其中,所述上闩锁机构包括凹槽,所述凹槽在其中形成有至少一个抓挡构件,所述至少一个抓挡构件构造成选择性地与所述闩锁构件的至少一个舌部接合。

35.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模块化组件,其中,所述上闩锁机构构成抓握构件,所述抓握构件构造成被使用者抓握以抬起相应的储柜,同时所述上闩锁机构的凹槽用于将使用者的手指容置于其中。

36.
  根据权利要求27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储柜和所述第二储柜彼此类似。

说明书

储存单元储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涉及具有至少一个储存单元的储柜的主题。
背景技术
储存储柜用于储存诸如螺母、螺栓和钉子等元件以及诸如螺丝刀、扳手、和实用刀等工具。这些储柜通常包括具有预定结构和大小的抽屉形式的储存单元。抽屉通常从储柜的上侧布置到下侧。抽屉可以水平地滑入及滑出储柜。滑动抽屉通常做成工具储柜、厨房储柜、书桌、餐厅橱柜、办公器具等以提供到储存空间的便捷访问。
发明内容
根据当前公开主题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储柜,包括:
外壳;
两个或更多个储存单元,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储存单元各自容置在外壳内并能够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置,在关闭位置,储存单元的大部分布置在外壳内,在打开位置,储存单元从外壳突出至比在关闭位置更大的程度;以及
闭锁机构,闭锁机构包括两个或更多个闭锁构件,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闭锁构件各自与其对应的储存单元相关联并构造成选择性地将对应的储存单元阻止在其关闭位置;闭锁机构能够在未闭锁状态与闭锁状态之间移置,在未闭锁状态,储存单元中的每一者能够从其关闭位置移置到其打开位置,在闭锁状态,至少一个但不多于总数量减一的储存单元通过其对应闭锁构件被阻止处在其关闭位置;
闭锁机构与储存单元之间的关联使得:当闭锁机构处在其未闭锁位置时,储存单元中的一者从其关闭位置到其打开位置的移置引起闭锁机构从其未闭锁 状态到其闭锁状态的移置。
术语“储存单元的大部分”可以解释为以下任一种:储存单元的沿着其相对于外壳的移置方向测得的长度、储存单元的公称尺寸、储存单元的体积和储存单元的重量。
闭锁机构构造成用于防止多于一个的储存单元同时处在打开位置,从而减少例如由于储柜重心的偏移导致的储柜倾翻的可能性。
根据一个示例,储存单元中的至少一者是抽屉。
根据另一个示例,储存单元中的至少一者为分类盒。
闭锁机构与储存单元之间的关联还可以使得:一个储存单元从其打开位置到其关闭位置的移置引起闭锁机构从其闭锁状态到其未闭锁状态的移置。
储存单元可以包括限制装置,限制装置与闭锁机构相关联,使得在闭锁机构的闭锁状态,闭锁机构阻挡限制装置,以由此防止储存单元从其关闭位置到其打开位置的移置。具体地,限制装置可以由储存单元的限制部构成。在闭锁状态,闭锁构件与储存单元的对应的限制部对准,从而在试图将闭锁的储存单元从其关闭位置移置到其打开位置的期间,闭锁构件构造成接合限制装置的对应的限制部,以由此阻挡储存单元并防止其移置。
储柜还包括随动装置,随动装置一方面与闭锁机构相关联,另一方面与储存单元相关联。随动装置与储存单元相关联使得一个储存单元从其关闭位置到其打开位置的移置导致随动装置从其无效状态到其有效状态的移置。随动装置与闭锁机构相关联使得随动装置从其无效状态到其有效状态的移置导致闭锁机构从其未闭锁状态到其闭锁状态的移置。因此,单个储存单元从其关闭位置到其打开位置的移置导致闭锁机构从其未闭锁状态到其闭锁状态的移置。
随动装置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随动构件,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随动构件构造成分别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储存单元中的每一者相关联。根据具体的设计,随动装置可以为闭锁机构的一部分,即,随动构件可以与闭锁机构一体地形成。
储存单元中的每一者构造有与其对应的随动构件相关联的引导部,使得在储存单元在其关闭位置与其打开位置之间移置期间,对应的随动构件以滑动的 方式接合储存单元的对应的引导部(例如,凸轮和相应构型),从而分别使随动装置的操作状态在其无效状态与其有效状态之间改变。
在随动构件与其对应的引导部接合期间,随动构件可以搁置在引导部上并沿引导部的长度滑动。
闭锁机构可以为单个模制构件的形式。具体地,闭锁构件和随动构件两者可以与闭锁机构一体地形成并构成单个模制构件的一部分。
每个闭锁构件和随动构件可以由单个闭锁-随动构件构成。具体地,闭锁-随动构件的第一部分(例如,侧表面)可以构成闭锁构件,闭锁-随动构件的第二部分(例如,底端)可以构成随动部件。
储存单元可以沿纵向轴线设置在储柜内,闭锁机构可以具有长形形状且可以沿所述纵向轴线延伸。
根据一个示例,纵向轴线可以为竖直轴线,闭锁机构构造成沿所述竖直轴线在其闭锁状态与其未闭锁状态之间移置。
具体地,闭锁机构可以在从其未闭锁状态移置到其闭锁状态时沿向上方向移置,在从其闭锁状态移置到其未闭锁状态时沿向下方向移置。
根据另一个示例,纵向轴线可以为水平轴线,闭锁机构构造成沿所述水平轴线在其闭锁状态与其未闭锁状态之间移置。
闭锁机构可以依靠重力在常态下被迫使处于其未闭锁状态。
闭锁机构还可以包括偏置装置,偏置装置构造成使闭锁机构从其闭锁状态朝其未闭锁状态偏置。
偏置装置可以由压缩弹簧构成。
偏置装置可以布置在闭锁机构的最上端。
每个引导部可以设置有斜面部,斜面部构造成在对应的随动构件在所述斜面部上滑动的同时移置所述对应的随动构件,因此,将随动装置朝向其有效状态移置,并相应地,将闭锁机构朝向其闭锁状态移置。
闭锁-随动构件可以定尺寸成在储存单元在其关闭位置与其打开位置之间移置期间在对应的限制部与引导部之间穿过。
闭锁-随动构件可以具有预定的宽度,在储存单元从其关闭位置到其打开位置移置期间,所述宽度允许所述闭锁-随动构件在接合所述斜面部的下端以前穿过对应的限制部,以允许闭锁-随动构件在斜面部上滑动时沿向上方向移置。
储存单元中的每一者可以具有由基部、前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限定的空腔,每个空腔分别具有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每个储存单元的引导部可以从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中的一者突起。
每个储存单元的限制部可以从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中的一者突起。
储存单元中的至少一者还可以具有中间位置,在中间位置,储存单元从外壳伸出比关闭位置更大的程度但比打开位置更小的程度。在中间位置,闭锁机构处在其未闭锁状态,从而允许多于一个的储存单元移置到其打开位置。
在储存单元的关闭位置,斜面部的下端可以沿引导部与闭锁-随动构件间隔开中间距离,使得储存单元可以从其关闭位置移置到其中间位置而不将闭锁机构移置朝向其闭锁状态。
中间距离可以为使得当所有储存单元处在其中间位置时,不存在储柜倾翻的危险。
闭锁构件中的每一者可以从闭锁机构朝向相应的储存单元突起。
储柜可以具有前壁。闭锁构件可以沿第一平面布置且限制部可以沿第二平面布置,其中第一平面比第二平面更靠近前壁。
随动构件中的每一者可以从闭锁机构朝向相应的储存单元突起。
随动构件可以沿第一平面布置。
每个储存单元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滑动机构,所述至少一个滑动机构构造成用于将储存单元安装至外壳并有助于储存单元在其关闭位置与其打开位置之间移置。
例如,每个储存单元可以包括两个滑动机构,两个滑动机构分别连接至储存单元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引导部可以由滑动机构的一部分构成。
根据当前公开主题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储柜,包括:
外壳;
两个或更多个储存单元,两个或更多个储存单元各自容置在外壳内并能够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置,在关闭位置,储存单元的大部分布置在外壳内,在打开位置,储存单元从外壳突出至比在关闭位置更大的程度;以及
锁紧机构,锁紧机构构造有一个或更多个锁紧构件,所述一个或更多个锁紧构件各自与其对应的储存单元相关联并构造成选择性地将对应的储存单元阻止在其关闭位置;锁紧机构能够在未锁紧状态与锁紧状态之间移置,在未锁紧状态,储存单元中的每一者能够从其关闭位置移置到其打开位置,在锁紧状态,所有所述储存单元都通过其对应的锁紧构件被阻止在其关闭位置。
锁紧机构构造成控制使用者打开储柜的储存单元的的至少一者的能力。该控制对于应防止使用者打开储存单元的各种安全和/或稳固原因可能是重要的。例如,锁紧机构可以用于将所用储存单元锁紧在其关闭位置以便防止儿童打开它们及接触到其内部东西。
应领会的是,以上储柜还可以设置有根据本申请的前一个方面的闭锁机构,因此防止使用者一次打开多于一个的储存单元。
根据一个示例,储存单元为抽屉。
根据另一个示例,储存单元为分类盒。
储存单元可以包括阻止装置,阻止装置与锁紧机构相关联,使得在锁紧机构的锁紧状态,锁紧机构阻挡阻止装置,以由此防止储存单元从其关闭位置到其打开位置的移置。具体地,阻止装置可以由储存单元的阻止部构成。在锁紧状态,锁紧构件与储存单元的相应阻止部对准,使得在尝试将锁紧的储存单元从其关闭位置移置到其打开位置的期间,锁紧构件构造成接合阻止装置的对应阻止部,以由此阻挡储存单元并防止其移置。
锁紧机构可以为单个模制构件的形式。具体地,锁紧构件可以与锁紧机构一体地形成并构成单个模制构件的一部分。
储存单元可以沿纵向轴线设置在储柜内,并且锁紧机构可以具有长形形状且可以沿纵向轴线延伸。
根据一个示例,纵向轴线可以为竖直轴线,锁紧机构构造成沿所述竖直轴线在其锁紧状态与其未锁紧状态之间移置。
具体地,锁紧机构可以在从其锁紧状态移置到其未锁紧状态时沿向下方向移置,以及在从其未锁紧状态移置到其锁紧状态时沿向上方向移置。
根据另一个示例,纵向轴线可以为水平轴线,锁紧机构构造成沿所述水平轴线在其锁紧状态与其未锁紧状态之间移置。
锁紧构件可以定尺寸成在储存单元在其关闭位置与其打开位置之间移置期间在对应的阻止部下方穿过。
储存单元中的每一者可以具有由基部、前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限定的空腔,空腔均分别具有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每个储存单元的阻止部可以从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中的一者突起。
锁紧构件中的每一者可以从锁紧机构朝向相应的储存单元突起。
储柜可以具有前壁。锁紧构件可以沿第一平面布置且阻止部可以沿第二平面布置,其中第一平面比第二平面更靠近前壁。
锁紧机构可以包括致动器,致动器用于使所述锁紧机构在其未锁紧状态与其锁紧状态之间移置。
致动器可以具有致动器空腔,致动器空腔构造成容置使用者的至少一个手指以允许使用者在其未锁紧状态与其锁紧状态之间移置锁紧机构。
储柜的前壁可以具有前边缘。前边缘可以具有致动器窗口,致动器窗口构造成用于提供到致动器空腔的通道。
致动器可以构造有指示构件,指示构件经由形成在储柜的前边缘中的指示窗口可视,指示构件构造成用于指示锁紧机构所被布置的状态。
指示构件可以具有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具有与锁紧机构的锁紧状态相关联的第一颜色,第二部具有与锁紧机构的未锁紧状态相关联的第二颜色。指示窗口构造成一次提供到第一部和第二部中的一者的视觉通道,从而指示锁紧机构被布置的状态。
锁紧机构还可以包括固定构件,固定构件从锁紧机构突起并在其中形成有 固定凹槽。储柜的前边缘可以形成有长形开口,长形开口构造成在其中接纳固定构件。储柜的前边缘中的开口可以形成有凸缘,凸缘围绕开口延伸并形成有锁紧凹槽。
构造为使得固定构件可以呈关于长形开口的第一位置和关于长形开口的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对应于锁紧机构的锁紧状态,其中固定凹槽与凸缘的锁紧凹槽对准,第二位置对应于锁紧机构的锁紧状态,其中固定凹槽与凸缘的锁紧凹槽失准。
在固定构件的第一位置,挂锁构件经由锁紧凹槽和固定凹槽接纳以固定锁紧机构在其锁紧状态。
每个储存单元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滑动机构,所述至少一个滑动机构构造成用于安装储存单元至外壳及有助于储存单元在其关闭位置与其打开位置之间的移置。
根据当前公开主题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储柜的模块化组件,所述模块化组件构造成模块化地彼此叠置,所述模块化组件包括:
第一储柜和第二储柜,第一储柜和第二储柜各自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基部、顶部和在基部与顶部之间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至少一个更靠近所述顶部布置的上闩锁机构和至少一个更靠近所述基部布置的下闩锁机构;以及。
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支撑闩锁机构,支撑结构构造成布置在组件的最下储柜的下方以对组件提供支撑;。
第一储柜的下闩锁机构能够选择性地与第二储柜的上闩锁机构或与支撑闩锁机构接合,并且第二储柜的下闩锁机构能够选择性地与第一储柜的上闩锁机构或与支撑闩锁机构接合,从而允许第一储柜、第二储柜和支撑结构彼此之间模块化的闩锁叠置。
储柜的组件允许选择性地将储柜叠置在彼此上及支撑结构上使得储柜中的每一者通过对应的上闩锁机构和下闩锁机构闩锁至其邻接储柜,同时最下储柜通过对应的下闩锁机构和支撑闩锁机构闩锁至支撑结构。
基部可以具有基缘且顶部可以具有顶缘。第一储柜的基缘可以在形状和尺寸上对应于第二储柜的顶缘,从而允许第一储柜模块化地叠置在第二储柜上。第二储柜的基缘可以在形状和尺寸上对应于第一储柜的顶缘,从而允许第二储柜模块化地叠置在第一储柜上。
支撑结构可以具有顶部和基部。顶部可以具有支撑顶缘。支撑顶缘可以在形状和尺寸上对应于第一储柜的基缘并且对应于第二储柜的基缘,允许第一储柜或第二储柜布置在支撑结构上并闩锁至支撑结构。
支撑结构还可以具有在顶部与基部之间延伸的侧壁。支撑结构的侧壁中的至少一者可以设置有支撑闩锁机构。
支撑闩锁机构可以布置成相比于基部更靠近支撑顶缘。
支撑结构的侧壁可以包括右支撑侧壁、左支撑侧壁和后支撑侧壁。
支撑机构可以由两个单独的支撑构件构成,两个单独的支撑构件均分别包括其右支撑侧壁和左支撑侧壁。
每个支撑构件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支撑连接部,至少一个支撑连接部构造成与形成在第一底部和第二底部内的对应的储柜连接部接合以用于将第一储柜或第二储柜布置在支撑结构上。
支撑连接部可以由支撑连接突起构成,储柜连接部可以由构造成接纳所述支撑连接突起的储柜连接凹槽构成。
支撑结构可以包括安装至其底部结构的多个轮以用于允许组件的移置。
第一上闩锁机构可以类似于第二上闩锁机构,以及第一下闩锁机构可以类似于第二下闩锁机构。
第一储柜和第二储柜的壁可以在储柜叠置在彼此上时彼此大体共面。
第一储柜和第二储柜的侧壁可以包括右侧壁、左侧壁、后侧壁和前侧壁。前侧壁可以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前开口,前开口构造成使至少一个储存单元接纳在相应的储柜中。
根据一个示例,储存单元为抽屉。
根据另一个示例,储存单元为分类盒。
根据一个示例,下闩锁机构可以包括形成在相应侧壁内的闩锁凹槽,闩锁凹槽构造成在其中容置能够以枢转的方式旋转的闩锁构件。闩锁构件可以构造有至少一个舌部。
根据另一个示例,上闩锁机构可以为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的单元。
根据另一个示例,上闩锁机构可以包括凹槽,所述凹槽在其中形成有至少一个抓挡构件,所述至少一个抓挡构件构造成选择性地与闩锁构件的至少一个舌部接合。
根据另一个示例,上闩锁机构可以包括形成在相应侧壁内的闩锁凹槽,闩锁凹槽构造成在其中容置能够以枢转的方式旋转的闩锁构件。闩锁构件可以构造有至少一个舌部。
根据另一个示例,下闩锁机构可以为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的单元。
根据另一个示例,下闩锁机构可以包括凹槽,所述凹槽在其中形成有至少一个抓挡构件,所述至少一个抓挡构件构造成选择性地与闩锁构件的至少一个舌部接合。
支撑闩锁机构可以包括凹槽,所述凹槽在其中形成有至少一个抓挡构件,所述至少一个抓挡构件构造成选择性地与闩锁构件的至少一个舌部接合。
上闩锁机构可以用作抓握构件,抓握构件构造成被使用者抓握以抬起相应的储柜,同时凹槽用于将使用者手指容置于其中。
第一储柜和第二储柜的侧壁、顶部和基部的结构可以彼此类似。
具体地,第一储柜和第二储柜可以彼此类似。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文公开的主题并例示实际实施方式,现将参照附图通过单纯的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描述实施方式。
图1A为根据当前公开主题的一个示例的储柜的左前等距视图;
图1B为图1A的储柜的左后等距视图;
图2A是图1A的储柜的下抽屉的左前等距视图;
图2B为图2A的部分A1的放大图;
图2C为图1A的储柜的上抽屉的左前等试图;
图2D为图2A的部分A2的放大图;
图2E为在抽屉被移除后的图1A的储柜的外壳的左前等距视图;
图3为图1A的储柜的闭锁机构的后视等距视图;
图4A为在储柜的外壳从其移除后的图1A的储柜;
图4B为图4A的部分A3的放大图;
图5A是在储柜的外壳从其移除后的图1A的储柜的左后等距视图;
图5B是图5A的部分A4的放大图;
图5C至图5E为在抽屉的连续操作步骤期间呈现的图5B的部分A4的后视等距视图;
图6A为在一个抽屉被示出处在打开位置而另一个抽屉被示出处在关闭位置的图1A的储柜的左前等距视图;
图6B为图6A的储柜的左后等距视图;
图7A为在储柜的外壳从其移除后的图6A的储柜;
图7B为图7A的部分A5的放大图;
图8A为在储柜的外壳从其移除后的图6A的储柜的左后等距视图;
图8B为图8A的部分A6的放大图;
图9A为根据当前公开主题的另一个示例的储柜的右前等距视图;
图9B为图9A的储柜的右后等距视图;
图10A为图9A的储柜的下抽屉的右前等距视图;
图10B为图10A的部分B1的放大图;
图10C为图9A的储柜的上抽屉的右前等距视图;
图10D为图10C的部分B1’的放大图;
图10E为在抽屉被移除后的图9A的储柜的外壳的右前等距视图;
图11为根据当前公开主题的另一方面的图9A的储柜的锁紧机构的主视等距视图;
图12A为在储柜的外壳从其移除后的图9A的储柜;
图12B为图12A的部分B2的放大图;
图13A为在储柜的外壳从其后的图9A的储柜的右后等距视图;
图13B为图13A的部分B3的放大图;
图14A为在一个抽屉被示出处在打开位置而另一个抽屉被示出处在关闭位置的图9A的储柜的右前等距视图;
图14B为图14A的储柜的右后等距视图;
图15A为在储柜的外壳从其移除后的图14A的储柜;
图15B为图15A的部分B4的放大图;
图16A为在储柜的外壳从其移除后的图15A的储柜的右后等距视图;
图16B为图16A的部分B5的放大图;
图17A为图9A的部分B6的放大图;
图17B为图14A的部分B7的放大图;
图18A为根据当前公开主题的另一个方面的储柜的微型组件装置的左前等距视图;
图18B为图18A的部分C1的放大图;
图18C为图18A的部分C2的放大图;
图19为图2E的外壳的分解图;
图20A为图18A的储柜的上闩锁机构的主视等距视图;
图20B为图18A的储柜的上闩锁机构的后视等距视图;
图21A为图18A的储柜的下闩锁机构的主视等距视图;
图21B为图18A的下闩锁机构的后视等距视图;
图22A为图18A的装置的支撑结构的主视等距视图;
图22B为图22A的部分C3的放大图;
图23A和图23B为分类盒的储柜的等距视图;以及
图24A和图24B为图23A和图23B的储柜的分类盒的等距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附图的图1A至图2E,图6A和图6B,示出了根据当前公开主题的一个示例的储柜,总体指示为1。储柜1包括:外壳10以及两个包括下抽屉30和上抽屉50的抽屉形式的储存单元,每个抽屉容置在外壳10内并能够以滑动的方式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置,在关闭位置处,抽屉布置在外壳10内,在打开位置处,抽屉从外壳10突出。抽屉30和50沿竖直轴线Y竖向地叠置在外壳10内。在图1A和图1B中,抽屉30和50处在其关闭位置,在图6A和图6B中,抽屉30处在其打开位置而抽屉50处在其关闭位置。
如图2E所示,外壳10具有:具有基缘13的基部12、具有顶缘15的顶部14、右侧壁16、左侧壁18、有开口的前框架20以及后壁22。前框架20具有前右边缘19和前左边缘21。外壳10还具有由基部12、顶部14、侧壁16和18以及壁20和22限定的外壳空腔23。外壳空腔23构造成在其中容置抽屉30和50。
要领会的是,抽屉的数目不限于两个。在图18A中呈现具有三个抽屉的储柜的示例。根据本示例,抽屉30占据两个抽屉的空间,其中每个抽屉具有与抽屉50的尺寸相似的尺寸。
如图2A所示,抽屉30具有:前壁32、后壁34、右侧壁36、左侧壁38和基部(未见)。抽屉30的前壁32和后壁34、右侧壁36和左侧壁38和基部一起限定了构造成用于容置工作工具和器械的空腔31。右侧壁36具有右侧外表面37,左侧壁38具有左侧外表面39。
如图2C所示,抽屉50具有:前壁52、后壁54、右侧壁56、左侧壁58和基部60。前壁52和后壁54、右侧壁56和左侧壁58以及基部60一起限定了构造成用于容置工作工具和器械的空腔51。右侧壁56具有右侧外表面57,左侧壁58具有左侧外表面59。
抽屉30和50中的每一者能够通过两个将每个抽屉互接至外壳10的滑动机构相对于外壳10滑动移置。两个滑动机构中的每一者为布置在每个抽屉的相应 侧壁处的全延伸机构。以下对例如抽屉30的左滑动机构2进行描述。
滑动机构2(其位置在图1A中总体示出)具有以下三个构件:第一构件4(在图2A和图2B中示出),第一构件4从左侧壁38突起并在前壁32与后壁34之间延伸;第二构件(未见),第二构件从外壳10的左侧壁18朝向抽屉30突起并在前壁20与后壁22之间延伸;以及中间构件6(在图4A和图4B中示出),中间构件6以滑动的方式布置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中间构件6的存在使抽屉30能够在其打开位置完全伸出外壳10(如在例如图6A和图6B中所示)。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滑动机构2的完全延伸位置中,中间构件6的一半接合第一构件4,中间构件6的另一半接合滑动构件2的第二构件,因此对抽屉30提供了关于外壳10的支撑。
现在参照图3、图4A至图4B以及图5A至图5B,其中示出了根据当前公开主题的一个方面的储柜1的闭锁机构70。闭锁机构70在储柜1内布置成在前边缘21后面、外壳10的左侧壁18与抽屉30和50的左侧壁38和58之间。闭锁机构70与抽屉30和50以机械的方式关联以用于防止多于一个的抽屉在相同时间移置到其打开位置。
闭锁机构70与抽屉30和抽屉50以机械的方式相关联使得当这些抽屉处在其关闭位置时,其中一个抽屉从其关闭位置移置到其打开位置引起闭锁机构70的移置,进而闭锁机构70将其他抽屉中的每一个抽屉阻止在其关闭位置。现将描述闭锁机构70的结构和其操作方式。
闭锁机构70为在外壳10内沿竖直轴线Y定向的单个模制长形构件。闭锁机构70具有三个闭锁-随动构件71a、71b和71c,每个闭锁-随动构件71a、71b和71c与其对应的抽屉(如果容置在外壳10内)相关联以选择性地将所述对应抽屉阻止在其关闭位置。闭锁-随动构件71a、71b和71c中的每一者为一体形成为单个构件的闭锁构件及随动构件。如图4A和图4B所示,闭锁-随动构件71b与抽屉30相关联,闭锁-随动构件71c与抽屉50相关联,由于抽屉30如上所述占据两个抽屉的空间,因而闭锁-随动构件71a不与具体抽屉相关联。闭锁-随动构件71a、71b和71c在横向上与闭锁机构70一体地形成并构成闭锁机构 70的一部分。闭锁-随动构件71a、71b和71c从闭锁机构朝向储柜1的其对应抽屉突起。
根据附图的示例,闭锁机构70能够沿轴线Y在向下未闭锁状态(在图4A、图4B、图5A和图5B中示出)与向上闭锁状态(在图7A、图7B、图8A和图8B中示出)之间竖向移置,在向下未闭锁状态中,抽屉30和50中的每一者能够从其关闭位置移置到其打开位置,在向上闭锁状态中,抽屉50通过其对应闭锁-随动构件71c被阻止在其关闭位置,同时抽屉30处在其打开位置。闭锁机构70依靠重力在常态下被迫使处在其未闭锁状态。
如图3所示,闭锁机构70还具有偏置结构79,偏置结构79布置在闭锁机构70的最上端并构造成用于使闭锁机构70朝向其未闭锁状态偏置。偏置结构79由偏置弹簧构成并构造成当闭锁结构处在其闭锁状态时接合外壳1的顶壁14并因而弯曲。偏置结构79的弹性属性使臂能够呈其初始形状,从而有助于闭锁机构70在可能时移置到其未闭锁状态。
应指出的是,以下描述针对于具体示例,其中抽屉30移置到其打开位置,同时抽屉50依靠闭锁机构70被阻止在其关闭位置。要领会的是,如果抽屉50而非抽屉30移置到其打开位置,则抽屉30将以与抽屉50相同的方式(当抽屉30移置到其打开位置时)依靠闭锁机构70被阻止在其关闭位置。
现再次参照图2A至图2D、图3、图4A至图4B以及图5A至图5B以便描述当抽屉30从其关闭位置移置到其打开位置时闭锁机构70与抽屉30之间以及与抽屉50之间的机械联接。
如在图2B和图5B中清楚地示出,抽屉30具有与闭锁-随动构件71b以机械的方式相关联的限制部42和引导部43。限制部42和引导部43从左侧外表面39朝外壳10的左侧壁18突起,具体地突起至闭锁机构70。引导部43沿滑动机构2的第一元件4布置并布置在滑动机构2的第一元件4的下方。引导部43具有三个部分:第一平直部43a、斜面部43b以及第二平直部43c。斜面部43b具有布置在第一平直部43a与斜面部43b之间的下端45。
如在图2D和图5B中清楚地示出,抽屉50具有限制部62和引导部63, 引导部63与闭锁-随动构件71c以机械的方式相关联。限制部62和引导部63从左侧外表面59朝向外壳10的左侧壁18突出,并特别突出到闭锁机构70。引导部63沿抽屉50的滑动机构的第一元件布置并布置在抽屉50的滑动机构的第一元件下方。
如图3所示,闭锁-随动构件71a、71b和71c中的每一者分别具有两个部分:侧闭锁部72a、72b和72c以及底随动部73a、73b和73c。闭锁部72a、72b和72c中的每一者构成与其对应抽屉的限制部以机械的方式相关联的闭锁构件,随动部73a、73b和73c中的每一者构成与其对应抽屉的引导部以机械的方式相关联的随动构件。具体地,闭锁部72b与限制部42以机械的方式相关联,闭锁部72c与限制部62以机械的方式相关联,随动部73b与引导部43以机械的方式相关联,以及随动部73c与引导部63以机械的方式相关联。
限制部62与闭锁-随动构件71c且特别与其闭锁部72c之间的关联使得在闭锁机构70的闭锁状态下,当抽屉30处在其打开位置而抽屉50处在其关闭位置时,闭锁部72c阻挡限制部62从而防止抽屉50移置到其打开位置中。
以类似方式,限制部42与闭锁-随动构件71b且特别与其闭锁部72b之间的关联使得在闭锁机构70的闭锁状态下,当抽屉50处在其打开位置且抽屉30处在其关闭位置时,闭锁部72b阻挡限制部42从而防止抽屉30移置到其打开位置。
如图5B所示,闭锁-随动构件71a、71b和71c沿穿过线AA并与外壳10的前框架20基本平行的第一平面布置。如在该图中进一步示出,限制部42和62沿穿过线BB并与第一平面基本平行的第二平面布置。第一平面比第二平面更靠近前框架20,两个平面均接近前框架20布置。
闭锁-随动构件71b定尺寸成用于在抽屉30在其关闭位置与其打开位置之间移置的期间在限制部42与引导部43之间穿过。
以类似方式,闭锁-随动构件71c定尺寸成用于在抽屉50在其关闭位置与其打开位置之间移置的期间在限制部62与引导部63之间穿过。
现具体参照图5B以及附加参照图5C至图5E,示出了抽屉30从其关闭位 置移置到其打开位置的步骤以及闭锁机构70随即移置到其关闭状态,以便描述引导部43与随动部73b之间的机械关联。如图5B所示,当抽屉30处在其关闭位置时,随动部73b搁置在引导部43上。如图5C所示,当抽屉30开始沿水平轴线X移置到其打开位置时,随动部73b在引导部43的第一平直部43a上滑动直到随动部73b到达斜面部43b的下端45为止。在抽屉30沿轴线X进一步移置到其打开位置时,如图5D所示,随动部73b接合斜面部43b并沿斜面部长度滑动。由于斜面部43b的倾斜结构,随动部73b且必然的整个闭锁机构70被迫使沿向上方向朝向闭锁机构70的闭锁状态移置。如图5E所示,随动部73b已穿过斜面部43b,因此,闭锁机构70被布置在其闭锁状态下。在闭锁机构70的该状态下,闭锁-随动构件71c将抽屉50阻止在其关闭位置。以下提供对闭锁机构70的闭锁状态的详细说明。抽屉30从其图5E的位置移置到其和图6B图6A的打开位置的进一步移置不影响已处在闭锁状态下的闭锁机构70。
现具体参照图5B,使用了以下距离:
W1-闭锁-随动构件72的宽度;
W2-限制部42的在第一平直部43a上的突起与下端45之间的距离;
W3-闭锁部72b与下端45之间的距离;以及
W4-限制部42的水平部42’的长度。
如在图5B中看到的,由于W1小于W2(W1<W2),因此在滑动机构70沿第一平直部43a滑过W4的距离的期间,闭锁-随动构件71b能够在接合下端45并开始沿向上方向竖向移置之前通过限制部42,具体地为其水平部42’。仅在通过限制部42并接合斜面部43b之后,闭锁-随动构件71b才开始与整个闭锁机构70一起沿向上方向竖向移置。因此,由于闭锁部72b布置在限制部42的后面,闭锁机构处于将抽屉30阻止在其关闭位置的闭锁状态。
除了抽屉30和50的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以外,这些抽屉还具有中间位置,在中间位置处,抽屉从外壳突出至比关闭位置更大而比打开位置更小的程度,同时闭锁机构70仍处在其未闭锁状态。
抽屉可以移置并仍然处在中间位置的最大程度由距离W3限定,其在图5B中示出。
由于抽屉30至其中间位置的移置不会导致闭锁机构70的移置,因此,未被阻止在关闭位置的抽屉50也可以移置到中间位置。中间距离W3可以使得当储柜的所有抽屉(即,抽屉30和抽屉50)处在其中间位置时不存在储柜倾翻的危险。
要指出的是,在抽屉30的中间位置,闭锁机构70,具体地为其随动部73b,搁置在引导部43的第一平直部43a上。在该位置处,恒定施加在闭锁机构70上的重力不会引起闭锁机构70沿向下方向的任何移位。因此,抽屉30不会由于这些重力的存在从该位置移置。
当抽屉30自其关闭位置起的移置停止在随动部73b搁置在斜面部43b上的位置时,恒定施加在闭锁机构70上的重力会使闭锁机构70沿向下方向移动,从而引起随动部73b在斜面部43b上朝第一平直部73a滑动,这又会引起抽屉30移置到其中间或关闭位置。
当抽屉30自其关闭位置起的移置停止在随动部73b搁置在第二平直部43c上的位置处时,恒定施加在闭锁机构70上的重力不会造成闭锁机构70沿向下方向的任何移置。因此,抽屉30不会由于这些重力的存在从该位置移置。
现参照图7A、图7B、图8A和图8B以便描述当抽屉30处在其打开位置而抽屉50通过闭锁机构70被阻止在其关闭位置时,闭锁机构70与抽屉30之间以及与抽屉50之间的机械关联。
在闭锁机构70的闭锁状态下,当抽屉30处在其打开位置时,闭锁部72c与限制部62对准使得在抽屉50试图从其关闭位置移置到其打开位置期间,闭锁部72c接合限制部62从而阻挡抽屉50并防止抽屉50移置到其打开位置。
在抽屉30移置回到其关闭位置时,闭锁机构凭借重力和偏置结构79的操作回复到其未闭锁状态,偏置结构79趋于恢复到其初始形状从而使闭锁机构70偏置到其未闭锁状态。
现参照附图中的图9A至图10E、图14A和图14B,示出了根据当前公开 主题的另一个示例的储柜,总体指示为301。储柜301包括:外壳310和两个包括下抽屉330和上抽屉350的抽屉形式的储存单元,每个抽屉容置在外壳310内并能够以滑动的方式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置,在关闭位置处,抽屉布置在外壳310内,在打开位置处,抽屉从外壳310突出。抽屉330和350沿竖直轴线Y竖向地叠置在外壳310内。在图9A和图9B中,抽屉330和350处在其关闭位置,在图14A和图14B中,抽屉330处在其打开位置而抽屉350处在其关闭位置。
如图10E所示,外壳310具有:具有基缘313的基部312、具有顶缘315的顶部314、右侧壁316、左侧壁318、有开口的前框架320以及后壁322。前框架320具有前右边缘319和前左边缘321。外壳310还具有由基部312、顶部314、侧壁316和318以及壁320和322限定的外壳空腔323。外壳空腔323构造成在其中容置抽屉330和350。
要领会的是,抽屉的数目不限于两个。在图18A中呈现具有三个抽屉的储柜的示例。根据本示例,抽屉330占据两个抽屉的空间,其中每个抽屉具有与抽屉350的尺寸相似的尺寸。
如图10A所示,抽屉330具有:前壁332、后壁334、右侧壁336、左侧壁338和基部(未见)。抽屉330的前壁332和后壁334、右侧壁336和左侧壁338和基部一起限定了构造成用于容置工作工具和器械的空腔331。右侧壁336具有右侧外表面337,左侧壁338具有左侧外表面339。
如图10C所示,抽屉350具有:前壁352、后壁354、右侧壁356、左侧壁358和基部360。前壁352和后壁354、右侧壁356和左侧壁358以及基部360一起限定了构造成用于容置工作工具和器械的空腔351。右侧壁356具有右侧外表面357,左侧壁358具有左侧外表面359。
抽屉330和350中的每一者能够通过两个将每个抽屉互接至外壳10的滑动机构以相对于外壳10滑动的方式移置。两个滑动机构中的每一者为布置在每个抽屉的相应侧壁处的全延伸机构。
现参照图9A至图14B,示出了根据当前公开主题的另一个方面的在其中 具有布置的锁紧机构390的储柜301。锁紧机构390在外壳310内接近前右边缘319布置在外壳310的右侧壁316与抽屉330和350的右侧壁336和356之间。锁紧机构390与抽屉330和350以机械的方式相关联以用于控制使用者打开储柜301的抽屉330和350中的至少一个抽屉的能力。该控制允许选择性地将储柜301的所有抽屉(即,抽屉330和350)阻止在其关闭位置以及分别从抽屉330和350的阻止位置释放抽屉330和350,从而允许抽屉中的每一者被移置到其打开位置。
如图11、图12A、图12B、图13A和图13B所示,锁紧机构390在外壳310内沿竖直轴线Y定向的单个模制长形构件。锁紧机构390具有三个锁紧构件391、392和393,每个锁紧构件391、392和393与其对应的抽屉(如果容置在外壳310内)相关联以用于选择性地阻止抽屉330和350处在其关闭位置,并分别允许抽屉330和350移置到其打开位置。锁紧构件392与抽屉330相关联,锁紧构件393与抽屉360相关联,由于抽屉330具有如上所述的双倍深度,因此锁紧构件391不与任何特定抽屉相关联。锁紧构件391、392和393一体形成锁紧机构390并构成锁紧机构390的部分。
锁紧机构390能够沿轴线Y在向上锁紧状态(在图12A、图12B、图13A和图13B中示出)与向下未锁紧状态(在图15A、图15B、图16A和图16B中示出)之间竖向地移置,在向上锁紧状态中,储柜301的抽屉330和350通过其对应锁紧构件392和393被阻止在其关闭位置中,在向下未锁紧状态下,储柜301的抽屉330和抽屉350中的每一者能够从其关闭位置移置到其打开位置。
锁紧机构390还包括从其突起的止动元件388。当锁紧机构390移置到其向上锁紧状态时,止动元件388构造成被接纳在形成在外壳310内的对应第一空腔(未示出)中,从而被停止在锁紧状态下。止动元件388的该功能会防止重力移置锁紧机构到其向下未锁紧状态。当锁紧机构390移置到其未锁紧状态时,止动元件388构造成被接纳在形成在外壳310内的对应第二空腔(未示出)中,从而被停止在未锁紧状态下。当止动元件388接纳在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时,使用者可以感知或听知“卡”,这可以提供关于锁紧机构390的状态的指 示或反馈。
如图10A、图10B、图13A和图13B中所示,抽屉330具有阻止部344,阻止部344构造成通过将该抽屉阻止在其关闭位置中与锁紧构件392以机械的方式相关联,抽屉350具有阻止部364(在图13B中示出),阻止部364构造成通过将该抽屉阻止在其关闭位置中与锁紧构件393以机械的方式相关联。阻止部344和364分别从右侧外表面337和357朝向外壳310的右侧壁316突起且具体突出至锁紧机构390。
根据图13B,锁紧构件391、392和393沿穿过线C-C并与外壳310的前框架320平行的第三平面布置,阻止部344和364沿穿过线D-D并与第三平面平行的第四平面布置。第三平面比第四平面更靠近前框架320,两个平面均接近前框架320布置。
如图13B所示,其中锁紧机构390处在其锁紧状态下,阻止部344和364与锁紧机构392和393之间的机械关联使得锁紧构件392和393与其对应的阻止部344和366对准。在锁紧机构390的该位置中,在抽屉330和350试图从其关闭位置移置到其打开位置期间,对应的锁紧构件392或393接合对应的阻止部344或364从而阻挡抽屉并防止抽屉移置到其打开位置。
现具体参照图15A、图15B、图16A、图16B、图17A和图17B,其中锁紧机构390移置到其未锁紧状态,从而允许抽屉330和350中的任一者被移置到其打开位置。根据这些附图的具体示例,抽屉330被移置到其打开位置。
在锁紧机构390的未锁紧状态下,该机构沿向下方向竖向地移置,从而造成锁紧构件392和393与阻止部344和364失准且布置在这些部分下方。锁紧构件392和393关于阻止部344和364的该布置使抽屉中的任一者能够在不接合其对应锁紧构件的情况下移置到其打开位置。如在例如图16B中所示,抽屉330由于锁紧构件392与阻止部344失准的事实移置到其打开位置。由于在储柜301中闭锁机构370的存在,只有当抽屉330会被移置到其关闭位置时,抽屉350由于阻止部364与锁紧构件393失准才会允许移置到其打开位置。
现参照图9A、图11、图17A和图17B,其中呈现了锁紧机构390的其他 元件。锁紧机构390具有致动器394,致动器394构造成用于在其未锁紧状态与其锁紧状态之间移置锁紧机构。致动器具有致动器空腔395,致动器空腔395构造成容置使用者的至少一个手指以用于允许使用者在未解锁状态与锁紧状态之间移置锁紧机构。前右边缘319具有致动器窗口324,致动器窗口324构造成提供通向致动器空腔的通道。致动器394具有对应于锁紧机构390的锁紧状态的向上状态以及对应于锁紧机构390的未解锁状态的向下状态。
如图17A所示,其中锁紧机构390布置在其锁紧状态,致动器空腔395布置在其向上状态。为了抑制锁紧机构390到其未解锁状态,使用者可以施加向下指向的推力在致动器394克服接纳在第一空腔内的止动元件388。这会导致锁紧机构390抑制到其图17B中所示的未解锁状态。
致动器394构造有指示构件396(图11所示),指示构件396经由形成在外壳310的前右边缘319内的指示窗口325(图17A和图17B所示)可视,指示构件396构造成用于对使用者指示锁紧机构390被布置的状态。指示构件396具有:具有与锁紧机构390的锁紧状态相关联的第一颜色的第一部397、以及具有与锁紧机构390的未解锁状态相关联的第二颜色的第二部398。指示窗口构造成每次提供第一部397和第二部398中的一者的视觉指示,从而相应地指示锁紧机构90所布置的状态。要领会的是,可以应用通过除了颜色之外的方法的指示。这些方法可以包括文字、触摸等等。
在图17A中示出第一部397经由指示窗口325可视,在图17B中示出第二部398经由指示窗口325可视。
锁紧机构390还包括从锁紧机构390突起并形成有固定凹槽389的固定构件399。外壳310的前右边缘319形成有构造成用于藉此接纳固定构件399的长形开口326。长形开口326形成有凸缘327,凸缘327围绕开口延伸并形成有锁紧凹槽328。
如图17A所示,在锁紧机构390的锁紧状态下,锁紧凹槽328与固定凹槽389对准,使得锁308的钩环309可以穿过锁紧凹槽328和固定凹槽389被接纳以将锁紧机构390固定在其解锁状态。
如图17B所示,在锁紧机构390的未锁紧状态下,由于肋部327阻挡部分的固定凹槽389,因此锁紧凹槽28与固定凹槽389失准,使得钩环309不能同时被接纳在锁紧凹槽328和固定凹槽389内。在该位置处,不能使用锁308用于将锁紧机构固定在其未解锁状态下。
现参照图18A至图24B,示出了根据当前公开主题的另一方面的储柜的模块化组件。
模块化组件100包括:储柜1、储柜101和支撑结构201,储柜1和储柜101模块化地叠置在彼此上,同时支撑结构201对整个装置提供支撑。总之,模块化组件100可以包括多于两个的可以模块化地叠置在彼此上的储柜,同时最下的储柜布置在支撑结构201上。
储柜1包括:外壳10以及两个抽屉30和50。如以上参照图2E所描述的,外壳10具有以下的元件:具有基缘13的基部12、具有顶缘15的顶部14、右侧壁16、左侧壁18、前框架20和后壁22。
外壳10还包括两个上闩锁机构和两个下闩锁机构。上闩锁机构包括上右闩锁机构(未见)和上左闩锁机构160,下闩锁机构包括下右闩锁机构(未见)和下左闩锁机构170。外壳10的上右闩锁机构形成在右侧壁16内且部分在顶缘15中。上左闩锁机构160形成在左侧壁18内且部分在顶缘15中。外壳10的下右闩锁机构形成在右侧壁16内且部分在底缘13中。下左闩锁机构170形成在左侧壁18内且部分在底缘13中。
储柜101包括:结构上与外壳10类似的外壳110(在图19中示出)、在外壳110中容置有三个抽屉130、140和150形式的储存单元。如图19所示,外壳110具有:具有基缘113的基部112、具有顶缘115的顶部114、右侧壁116、左侧壁118、具有开口的前框架120以及后壁122。
外壳110还包括两个上闩锁机构和两个下闩锁机构。上闩锁机构包括上右闩锁机构151(图19所示)和上左闩锁机构180,下闩锁机构包括上右机构141和下左闩锁机构190(图19所示)。外壳110的上右闩锁机构形成在右侧壁116内且部分在顶缘115中。上左闩锁机构180形成在左侧壁118内且部分在顶缘 115中。外壳110的下右闩锁机构形成在右侧壁116内且部分在底缘113中。下左闩锁机构190形成在左侧壁118内且部分在底缘113中。当储柜1和101彼此叠置时,其前壁、后壁和侧壁彼此基本共面。
如图18A和22A所示,支撑结构201由两个支撑构件构成,包括右支撑构件202和左支撑构件204,每个支撑构件构造成被闩锁在装置的最下储柜的相应侧壁下方。根据本示例,最下储柜由储柜1构成。
右支撑结构202具有外壳210,左支撑结构204具有外壳260。外壳210具有:基部212、具有顶缘215的顶部214、右侧壁(未见)和左侧壁218。外壳260具有:基部262、具有顶缘265的顶部264、右侧壁(未见)和左侧壁268。
顶部214具有从其延伸的两个支撑连接部281和282,顶部264具有从其延伸的两个支撑连接部283和284。支撑连接部281、282、823和284中的每一者构造成被接纳在形成在底部12和112内的对应储柜连接部(未见)内以用于将储柜1和101选择性地布置在支撑结构201上。
支撑连接部281、282、283和284由突起元件构成,储柜连接部由构造成接纳突起元件的对应凹槽构成。
右支撑构件202具有安装至基部212的两个轮205和206,左支撑构件204具有安装至基部262的两个轮207和208。轮205、206、207和208用于允许装置移置到各地。
支撑结构201包括两个支撑闩锁机构,包括布置在右支撑构件202中的右支撑闩锁机构(未见)以及布置在左支撑构件204中的左支撑闩锁机构270。外壳的右支撑闩锁机构形成在外壳210的右侧壁内且部分在顶缘215中。左支撑闩锁机构270形成在左侧壁268内且部分在顶缘265中。
储柜的模块化组件100允许储柜1和10选择性地叠置在彼此上和在支撑结构201上使得储柜中的每一者通过对应的上闩锁机构和下闩锁机构闩锁至其邻近的储柜,同时,模块化组件的最下储柜通过闩锁至支撑闩锁机构的对应下闩锁机构而被闩锁至支撑结构。换言之,储柜1和101可以在彼此顶上叠置使得 在一个构型中,储柜1布置在储柜101上并闩锁至储柜101,在另一个构型中,储柜101布置在储柜1上且闩锁至储柜1。另外,装置的最下储柜可以通过使用最下储柜的用于将该储柜闩锁至另一个储柜的相同闩锁机构而被闩锁至支撑结构201,如以下详细描述。
如图18A所示,储柜101的基缘113在形状和大小上对应于储柜1的顶缘15,使得基缘113搁置在顶缘15上。要指出的是,储柜1的基缘13在形状和大小上对应于储柜101的顶缘115上,从而允许储柜1被模块化地叠置在储柜101上。
另外,基缘13在形状和大小上对应于支撑缘265,使得基缘13搁置在支撑缘265上。应指出的是,基缘113在形状和大小上也对应于支撑缘265,从而当储柜101布置在支撑结构201上时允许基缘113搁置在支撑缘265上。
如在图18A中进一步示出,储柜101的下左闩锁机构190闩锁至储柜1的上左闩锁机构160,储柜1的下左闩锁机构170闩锁至支撑结构201的左支撑闩锁机构270。尽管在图18A中未见到,储柜101的下右闩锁机构141闩锁至储柜1的上右闩锁机构,储柜1的下右闩锁机构闩锁至支撑结构201的右支撑闩锁机构。
要领会的是,储柜1和101可以彼此替换,使得储柜1叠置在储柜101上并闩锁至储柜101,以及储柜101叠置在支撑结构201上且通过储柜101的下右闩锁机构和下左闩锁机构以及支撑闩锁机构被闩锁至支撑结构201。
现参照图20A和图20B描述上左闩锁机构160的结构,上左闩锁机构160在结构上类似于上左闩锁机构180以及类似于储柜1和101的上右闩锁机构。由于此相似性,以下关于上左闩锁机构160的描述也与其他上闩锁机构相关。
上左闩锁机构160为具有前表面161和后表面162的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的单元。后表面162具有两个固定构件163和164,两个固定构件163和164中的每一者构造成接纳在左壁118的对应空腔内。在图19中示出了指定为166的这种空腔的一个示例。空腔166构造成用于接纳上左闩锁机构180的固定构件。图19示出了可以安装上左闩锁机构180至左侧壁118的方式。
前表面161具有在其中形成的凹槽167以及两个抓挡构件168和169,每个抓挡构件构造成与下闩锁机构190的对应部选择性地接合
储柜1和101的上右闩锁机构和上左闩锁机构还可以使用为抓握构件以用于允许使用者抓握相应储柜并抬起储柜。在该情况下,形成在相应上闩锁机构内的凹槽诸如凹槽167在被抓握时可以使用于放置使用者的手指。
要指出的是,上左闩锁机构和上右闩锁机构能够在侧向方向上附接至储柜1和101从而在被使用者抓握及太高时支撑储柜的重量。在侧向方向上的附接通过固定构件163和164以及其相应空腔沿轴线X的方向提供。由于轴线X垂直于抬起储柜的轴线Y,因此,提供了对储柜的重量的支撑。
现参照图19、图21A和图21B描述下左闩锁机构190的结构,下左闩锁机构190在结构上类似于下左闩锁机构170以及类似于储柜1和101的下右闩锁机构。由于相似性,以下关于下左闩锁机构190的描述也与其他下闩锁机构相关。
下左闩锁机构190由闩锁构件191(在图21A和图21B中示出)、形成在侧壁118内的闩锁凹槽192(图19所示)构成。闩锁构件191为具有两个布置在其上端的枢转元件193和194的可枢转地旋转构件。枢转元件193和194构造成被接纳在形成在闩锁凹槽192的对应空腔内。在图19中示出指定为195的这种空腔的一个示例,当闩锁构件191安装在闩锁凹槽192内时,枢转元件194构造成在接纳在空腔195内。闩锁构件191具有布置在下端处的两个舌部196和197。当下左闩锁机构190与上左闩锁机构160接合时,闩锁构件191朝向凹槽167旋转,使得舌部196接纳在抓挡构件169内并且舌部197接纳在抓挡构件168内,从而将下左闩锁机构190闩锁至上左闩锁机构160。
如图22B所示,左支撑闩锁机构270具有在其中形成的支撑凹槽271与两个抓挡构件272和273,每个抓挡构件构造成用于与下左闩锁机构170选择性地接合。根据另一个示例,其中,储柜101为最下储柜,下左闩锁机构190通过被接纳在抓挡构件272内的舌部196以及通过接纳在抓挡构件272内的舌部197与左支撑闩锁机构270接合并被闩锁。
现参照图18B和图18C,其总结了模块化组件100的左侧的闩锁机构闩锁至彼此所根据的方式。图18B示出了下左闩锁机构190闩锁至上左闩锁机构160。在此附图中示出,闩锁构件191的两个舌部接纳在其对应抓挡构件中。图18C示出下左闩锁机构170闩锁至左支撑闩锁机构270。在此附图中示出下左闩锁机构170的闩锁构件的两个舌部接纳在其对应抓挡构件272和273中。
以上虽未详细说明,模块化组件100的右侧的闩锁机构在以在左侧的类似方式闩锁至彼此。
现具体参照图23A至图24B,示出了储柜401的另一个示例。储柜401可以以模块化的方式结合在当前公开主题的模块化组件内,并特别地叠置在储柜1和101中的每一者的上方或下方,或叠置在支撑结构201上方。作为模块化组件的一部分,储柜401还可以叠置有与储柜401类似的另一个储柜。
储柜401包括与外壳10和110在外部结构上类似的外壳410,外壳410具有三个容置在其中的分类盒430、440、450形式的储存单元。外壳410具有:具有基缘413的基部、具有顶缘415的顶部414、右侧壁(未示出)、左侧壁418、在其中具有开口的前框架420以及后壁422。
外壳410还包括两个上闩锁机构和两个下闩锁机构。上闩锁机构包括上右闩锁机构(未示出)和上左闩锁机构480,下闩锁机构包括上右机构(未示出)和下左闩锁机构490。外壳410的上右闩锁机构形成在右侧壁内且部分在顶缘415中。上左闩锁机构480形成在左侧壁418中且部分在顶缘415中。外壳110的下右闩锁机构形成在右侧壁内且部分在底缘413中。下左闩锁机构490形成在左侧壁418内且部分在底缘413中。
例如,为了将储柜401连接至储柜1,当储柜401布置在储柜1上时,外壳410的下右闩锁机构必须与储柜1的上右闩锁机构接合并且下左闩锁机构490必须与储柜1的上左闩锁机构160接合。
分类盒430、440和450构造成插入到外壳410及从外壳410抽出。如图23B所示,分类盒430从外壳410被抽出。
现参照图24A和图24B,其中示出了分类盒430。如这些附图所示,分类 盒430具有分类盒外壳432和以枢转的方式铰接至分类盒外壳432的盖434。分类盒430能够在关闭位置(图24A所示)与图24B所示的打开位置之间转变,在关闭位置处,盖434覆盖分类盒外壳432,在打开位置处,盖434提供到分类盒432的内部的通道。外壳434具有凹槽形式的右轨道(未示出)和左轨道435,凹槽构造成接纳外壳410的对应长形突起构件以使分类盒430能够在外壳410内滑动。

储存单元储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储存单元储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储存单元储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储存单元储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储存单元储柜.pdf(5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储柜(1),包括:外壳(10);两个或更多个储存单元(30、50),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储存单元各自容置在外壳(10)内并能够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置,在关闭位置,储存单元(30、50)的大部分布置在外壳(10)内,在打开位置,储存单元(30、50)从外壳(10)突出至比在所述关闭位置更大的程度;以及闭锁机构(70),闭锁机构包括两个或更多个闭锁构件(71b、71c),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闭锁构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