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顶升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顶升的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704415A43申请公布日20121003CN102704415ACN102704415A21申请号201210210060722申请日20120625E01D22/0020060171申请人上海同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地址201101上海市闵行区中春路7001号D栋801室72发明人王海赵殿峰苟金成王海洋张凯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欣创专利商标事务所31217代理人刘斌54发明名称桥梁顶升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改造的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桥梁顶升的方法。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容易施工操作的桥梁顶升的方法,包括安装分配梁的步骤、安装主要由千斤顶和油泵组成的顶升系。
2、统的步骤,桥梁的一个桥墩顶升处共设8根分配梁,在每个墩柱的两侧各设两根分配梁,每根分配梁下设有两台所述千斤顶,所述分配梁为顺桥向的方向。所述顶升系统为PLC控制液压同步顶升系统。本发明中分配梁的高度可减小;分配梁的长度可缩短,因而节约了钢材,节省了施工成本;同时在安装过程当中,短分配梁在重量上减少很多,更宜于施工操作。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4页1/1页21一种桥梁顶升的方法,包括安装分配梁的步骤、安装主要由千斤顶和油泵组成的顶升系统的步骤,其特征是桥梁的一个桥墩顶升处共设8根分配梁,在每个墩柱的。
3、两侧各设两根分配梁,每根分配梁下设有两台所述千斤顶,所述分配梁为顺桥向的方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顶升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顶升系统为PLC控制液压同步顶升系统,该顶升系统还包括用于监控施工位移的位移传感器和能进行施工中的力闭环和位移闭环控制的中央控制器,所述千斤顶和位移传感器通过工业总线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顶升的方法,其特征是围绕每个桥墩的单个墩柱两侧的千斤顶作为一组进行监测控制,每组千斤顶中心位置与箱梁底板间设置一个竖向监控点,所述位移传感器设于所述竖向监控点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顶升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位移传感器由尺体固定于桥梁梁体上的监测光栅尺和固定于。
4、钢支柱上的读数头组成。5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桥梁顶升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千斤顶为200T液压千斤顶,该千斤顶上设有液压锁。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桥梁顶升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千斤顶设有球形顶托。权利要求书CN102704415A1/3页3桥梁顶升的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改造的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桥梁顶升的方法。背景技术0002在桥梁的改造施工,尤其是大型桥梁顶升施工的过程中,利用分配梁分配集中力是重要的环节。参看图4图7,分配梁82是桥梁81与千斤顶83之间传递力的工件,其具有一定的长度和高度,在设计中既要考虑桥梁81底部的结构安全,也要考虑分配梁82自身的结构强度。0003。
5、现有的桥梁顶升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横桥向的分配梁82与桥梁81底部接触,在桥墩84两侧各设一分配梁82,在分配梁82的底部设8台并排的千斤顶83,每台千斤顶83下设一根钢支柱85,以达到分配并向下传递集中力的目的。在分配梁为横桥梁方向的条件下,分配梁82不仅其高度较高,而且长度较长,需纵贯8台并排的千斤顶83的长度;如此,制造现有分配梁所需的钢材较多,施工成本不容忽视;此外,桥梁下的施工场地较小,而分配梁的重量较大和长度较长,使得施工操作的难度也很大。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容易施工操作的桥梁顶升的方法。0005本发明的桥梁顶升的方法,包括安装分配梁的步骤、安装主要由千斤顶。
6、和油泵组成的顶升系统的步骤,其特征是桥梁的一个桥墩顶升处共设8根分配梁,在每个墩柱的两侧各设两根分配梁,每根分配梁下设有两台所述千斤顶,所述分配梁为顺桥向的方向。0006所述顶升系统为PLC控制液压同步顶升系统,该顶升系统还包括用于监控施工位移的位移传感器和能进行施工中的力闭环和位移闭环控制的中央控制器,所述千斤顶和位移传感器通过工业总线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相连。0007围绕每个桥墩的单个墩柱两侧的千斤顶作为一组进行监测控制,每组千斤顶中心位置与箱梁底板间设置一个竖向监控点,所述位移传感器设于所述竖向监控点处。0008所述位移传感器由尺体固定于桥梁梁体上的监测光栅尺和固定于钢支柱上的读数头组成。0。
7、009所述千斤顶为200T液压千斤顶,该千斤顶上设有液压锁。0010所述千斤顶设有球形顶托。0011由于分配梁为顺桥向地设于墩柱的两侧,在保证桥梁底部的结构安全和分配梁的强度的前提下,分配梁的高度可减小;又由于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中一根分配梁只需纵贯两台千斤顶,分配梁的长度可缩短,因而节约了钢材,节省了施工成本;同时在安装过程当中,短分配梁在重量上减少很多,更宜于操作。附图说明0012图1是本发明的桥梁顶升施工工艺流程图;说明书CN102704415A2/3页4图2是施工场所立体示意图,显示了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在桥墩处的分配梁位置关系;图3是施工场所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显示了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中分配。
8、梁与千斤顶的连接;图4是桥梁顶升过程侧视图;图5是现有施工方法的桥梁顶升处的正视图,显示了桥梁、分配梁和千斤顶的连接关系;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图7是现有施工方法的分配梁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0013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14参看图1,本发明的桥梁顶升的方法包括安装分配梁的步骤1A、安装顶升系统的步骤1B。0015参看图2,安装分配梁10的过程中,桥梁的一个桥墩顶升处共设8根分配梁10;在每个墩柱20的两侧各设两分配梁10,这样桥梁的重力分散到底部设置的分配梁10上。安装分配梁10之前,在梁底30钻孔植20钢筋,分配梁10与植入钢筋焊接固定;植筋前需查看原图纸预应力。
9、位置,并用钢筋探测仪探测梁底30的钢筋位置并尽量避开。安装时,在分配梁10与梁底30间加楔块抄垫平整,防止因箱梁纵坡产生的梁底30不平整造成的分配梁倾斜。0016参看图3,在每一分配梁10之下设有两台千斤顶83,该两台千斤顶83立于承台上的钢支柱85上,通过钢支柱85将分配梁10承受的重力分散到承台上。千斤顶83为200T液压千斤顶,顶身长395MM,液压缸直径为160MM,行程为140MM。安装千斤顶83前,检查安装千斤顶范围内的分配梁面是否平整,然后将千斤顶83倒置焊接在分配梁10上,安装时应尽量保证千斤顶83的轴线垂直,以免因千斤顶83安装倾斜在顶升过程中产生水平分力。另外,千斤顶配备有。
10、球形顶托,可自行调整不大于5的偏载受力状态,避免缸体与顶升物接触面不垂直造成的拉缸等损坏。千斤顶还配有液压锁,可防止任何形式的系统及管路失压问题,从而保证负载有效支撑。0017需注意的是,本发明中分配梁10的方向为顺桥向,每根分配梁下只需设置两台千斤顶83,就可满足承重的需要,因而本发明中的分配梁10的长度可大大缩短,在本实施例中,分配梁的长度可短至4M,采用双或者三工36B组焊而成;而且,因分配梁10顺桥向地设于墩柱20的两侧,在保证桥梁底部的结构安全和分配梁10的强度的前提下,相较于现有施工中的分配梁,分配梁10的高度可减小。0018相比现有的桥梁顶升的方法,本发明的分配梁的长度和高度都变。
11、小,一方面,不但制造单根分配梁可节省钢材,而且制造本发明中所有的分配梁也节省了钢材;从而节约了施工成本;另一方面,单根分配梁的重量、长度的减小,也使得施工中更容易操作。0019根据顶升过程安全可靠,特别着重同步性和桥体的姿态控制的原则,围绕每个桥墩的单个墩柱20每侧的千斤顶83作为一组进行监测控制,每组千斤顶中心位置与箱梁10底板间设置一个竖向监控点,每个监控点均设有位移传感器,该位移传感器由尺体固定于梁体上的监测光栅尺和固定于钢支柱85上的读数头组成,其精度为001MM,其量程为说明书CN102704415A3/3页51200MM。所述位移传感器进一步与中央控制器相连形成位移的闭环控制,所谓。
12、位置闭环就是当系统给监测光栅尺设定顶升高度后,当顶升高度超过此高度系统自动降至此高度,当顶升高度低于此高度系统自动升至此高度。设置位移传感器的目的是控制位移的同步性,从而实现顶升过程中位移的精确控制,保证系统顶升的安全性与同步性。根据桥梁的结构,位移同步精度可控制在2MM。0020千斤顶通过油管与油泵相连,根据使千斤顶油管长度经济合理的原则布置顶升泵站。油泵进一步与中央控制器相连,顶升系统能达到力的闭环控制效果。所谓力闭环就是当系统设定好一定的力后,力的误差在5内,当力超过此范围后,系统自动调整到设定值的范围。0021千斤顶、油泵、位移传感器和中央控制器构成了PLC控制液压同步顶升系统的重要组。
13、成部分。该PLC控制液压同步顶升系统可保证千斤顶的顶升同步性和顶升中桥梁结构的安全,已在多项大型桥梁顶升工程中成功运用。整个操纵控制都通过操纵台实现,操纵台全部采用计算机控制,通过工业总线,施工过程中的位移、载荷等信息,被实时直观地显示在控制室的彩色大屏幕上,使人一目了然,施工中的各种信息被实时记录在计算机中,长期保存。由于实现了实时监控,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保证,施工的条件也大大改善。0022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说明书CN102704415A1/4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704415A2/4页7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704415A3/4页8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2704415A4/4页9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270441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