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托十一孔竹笛.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281330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7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5100164

申请日:

1985.04.01

公开号:

CN85100164A

公开日:

1986.08.0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G10D7/00

主分类号:

G10D7/00

申请人:

韩义

发明人:

韩义

地址: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评剧团宿舍楼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齐齐哈尔市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曹忠靖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托十一孔竹笛吹管乐器。该竹笛的特点是在六孔竹笛笛体上设置用双手各虎口处将笛体支撑起来的两个支架托;在六个音孔的全音之间的位置分别增开五个半音音孔,并分别由双手各大拇指、小指和食指第三节指各控制一个,可发出十二个半音音阶;两个膜孔(均贴膜),可使全部发出的音都清脆;为双膜设置可关、开的双膜孔套,用以改变音色。一般情况的演奏转调时不必换用异调笛。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吹管乐器。它由竹笛体[7]上依次开有吹孔[1]、一个膜孔[2]和六个音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笛体上设置两个位置近似垂直,用双手各虎口处将笛体支撑起来的两个支架托[5],解放原来用于支撑吹管乐器的双手各大拇指、小指。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笛,其特征是在六孔竹笛五个全音之间的位置,增开五个无键音孔,达到十一个音孔〔4〕,后开出的五个半音音孔,分别可发出五个变化半音,共可发出十二个半音音阶,同时还可保持原六孔竹笛的控制音孔指法和所奏出的七声音阶及乐曲,并由于各音孔均用手指直接触音孔,可以发挥“抹”、“滑”音等指法技巧,演奏传统竹笛乐曲时可以保持原风格。后开出的五个半音音孔,分别由双手各大拇指、小指和食指第三节指(指肚)各控制一个。
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竹笛,其特征是笛体上开有双膜孔〔2、3〕,两个膜孔上的膜都振动,可使笛所发出的全部音都清脆。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竹笛,其特征是笛体上设有双膜孔关、开装置的双膜孔套〔6〕,关膜孔时可限制膜的振动,可将膜振的清脆音色转变为不清脆,开膜孔时回复膜振清脆音色。

说明书


本发明属一种吹管乐器。

    六孔竹笛在中国有攸久的历史,它以竹管为质料,在笛体上依次开有吹孔、一个膜孔、六个音孔。是用双手各大拇指,小指支撑笛体,其余六个手指分别控制六个音孔,加上筒音可发出七声自然音阶。手指触孔可发挥“抹”、“滑”音等指法技巧,形成中国传统竹笛乐曲的演奏风格。但因没有变化半音音孔,故不能奏快速的半音音阶,一支笛只可转二、三个调,不能吹奏调式复杂多变的乐曲。笛上只设有一个膜孔并贴膜,不能使所发出的全部各音都达到清脆。也不能统一变化音色。

    西方长笛是由十几个键盖音孔加筒音共可发出十二个半音音阶,用一支笛可转十二个调,由于音孔上设有靠机械传导的键盖,故不能奏“抹”、“滑”音等指法技巧。无笛膜振,只可发出柔和的音色。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托十一孔竹笛吹管乐器,在保留中国六孔竹笛的选料、制作方法,原指法所控制的音孔,演奏技巧、乐曲风格的传统基础上,发展成为可以快速吹奏出十二个半音音阶,可转十二个调,可使全部音都达到清脆,可以把音色由清脆统一转变为柔和的新式竹笛。解放出双手各大拇指、小指参加演奏,可以吹奏调式复杂多变的乐曲。

    本发明的构成是,该双托十一孔竹笛以竹管为质料,在笛体上设置两个支架托,分别用双手各虎口处将笛体支撑起来,这样可以解放出原用于支撑笛体的双手各大拇指、小指。在六孔笛的五个全音之间的位置,分别增开五个变化半音音孔,并分别用被解放出来的双手各大拇指、小指和左手食指第三节指(指肚)各控制一个,大拇指控制的音孔均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在原单膜孔与音孔之间地位置又增开一个膜孔(並贴膜),可使发出的全部音均达到清脆。笛体上还设有双膜孔关、开装置的膜孔套。

    本发明笛体上设置的两个支架托为演奏设置了新的支撑点。十一个无键音孔,即保持了原六孔竹笛的控制音孔指法及原七声音阶,又可发挥“抹”、“滑”音等技巧,保持中国六孔竹笛传统乐曲的演奏风格,还可以快速吹奏十二个半音音阶,转十二个调,一般情况演奏转调时,不必换用异调笛。六孔竹笛原来只有一个膜孔(並贴膜),不能使全部发出的音均达到清脆,十一个音孔笛设单膜孔贴膜仍有不清脆的音,设双膜孔(均贴膜),可使全部发出的音达到清脆。笛膜不振动时,笛所发出的音不清脆,为双膜设置可关、开的双膜孔套可限制膜的振动,关膜时膜不振动,音色全都不清脆,可模似长笛的柔和音色,开膜时膜振动,又可回复到清脆音色。

    以下将结合本发明以制作低筒音为g1的双托十一孔竹笛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双托十一孔竹笛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双托十一孔竹笛的局部俯视图。

    在一根内径18mm、长640mm的竹管笛料上,按照管的纵向划出上方、下方、内侧和外侧四条平分线。确定笛塞后,按《双托、各孔在笛上的位置表》把托座〔51〕分别固定在笛体上,並依次开出吹孔〔1〕、膜孔二〔2〕、膜孔一〔3〕和十一个音孔〔4〕。托座和各孔在笛上的位置,均按中心点计算。两个支架托〔5〕的结构相同,均由托座、管状螺母〔54〕、螺杆〔52〕和托柄〔53〕所构成。托座与螺母一起固定在笛体〔7〕上。螺杆一端与托柄纵向中心固定,另一端与螺母螺旋连接。螺杆的长度分别按持握笛时手的虎口与笛体的距离确定。右手托(图右侧)的螺杆长于左手托的螺杆。可按不同大、小的手螺旋调解适当距离。托柄与虎口接触部位成凹形,可以防止手的滑动。托柄可用木、塑料、有机玻璃、金属片和工艺品等原料制作。双膜孔关、开装置仅以膜孔套〔6〕为例,均以两块有弹力的塑料片〔61〕、螺杆〔62〕和螺母〔63〕所构成。上片为20×70mm;下片为20×50mm;两端均用同质料片包边、两端穿孔用螺杆、螺母固定便可成套。套在笛体上即可关、开膜孔。松紧度以既能滑动自如,又可达到变化音色的目的为宜。

    

双托十一孔竹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双托十一孔竹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双托十一孔竹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托十一孔竹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托十一孔竹笛.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托十一孔竹笛吹管乐器。该竹笛的特点是在六孔竹笛笛体上设置用双手各虎口处将笛体支撑起来的两个支架托;在六个音孔的全音之间的位置分别增开五个半音音孔,并分别由双手各大拇指、小指和食指第三节指各控制一个,可发出十二个半音音阶;两个膜孔(均贴膜),可使全部发出的音都清脆;为双膜设置可关、开的双膜孔套,用以改变音色。一般情况的演奏转调时不必换用异调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乐器;声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