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框套和该门框套的安装方法.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281029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63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80047561.5

申请日:

2007.05.10

公开号:

CN101605960A

公开日:

2009.12.16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6B 1/52申请公布日:20091216|||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6B1/52

主分类号:

E06B1/52

申请人:

朴东燮

发明人:

朴东燮

地址:

韩国京畿道

优先权:

2007.3.2 KR 10-2007-0020747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尉伟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门扇安装在门框内壁中央的方法,当人或物体在门扇周围移动时,没有不便利或发生事故的危险性,而且还改善了其对光或噪音的阻隔效果。本发明所涉及的门框套由覆盖内门框两端的侧套板和覆盖侧套板的中央套板组成,在侧套板和中央套板上形成的段差形固定部上可转动地安装门扇使得门扇位于门框内壁的中央位置,安装在门扇外侧的门把手和合叶也位于门框的内侧,起到能够防止移动在门扇周边时,被门把手或合叶钩袖扯衣和防止因强烈地碰撞人体而发生事故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门框套,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覆盖在内门框两侧表面上的侧套板和覆盖所述的侧套板的中央套板组成,所述的中央套板的阶梯状的固定部位于所述的内门框的中央位置,所述的固定部上可旋转地安装有门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框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部在中央套板一侧端部上形成,其高度低子所述的中央套板、高于所述的侧套板,所述的中央套板的另一侧端部的底面上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凸形部,用于将中央套板支撑在侧套板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框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部的下底面上形成有用于将固定部支撑在内门框上的向下凸起的支撑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框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部内侧的阶梯状部位上形成有用来嵌入密封条的凹槽。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框套,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的中央套板另一侧的侧套板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凸形部,所述的凸形部位于装配后的中央套板的支撑部的内侧。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框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凸形部上还设置有比凸形部更加向下方突出的第二凸形部,用于将中央套板支撑在内门框上。

7、
  一种门框套,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覆盖内门框两侧的侧套板和覆盖所述的侧套板的中央套板组成,在所述的侧套板上形成有位于内门框中央的阶梯状的固定部,所述的固定部上可旋转地安装有门扇。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框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部的高度高于多个侧套板中的一个的朝向中央套板的端部,低于中央套板的高度。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框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部的底面上形成有向下方凸起的支撑部,用于将固定部支撑在内门框上。

10、
  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门框套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各个测套板固定在内门框上,并覆盖内门框两侧表面;
(b)将中央套板固定在内门框上并覆盖两个侧套板,中央套板的阶梯形固定部定位在内门框的中央;
(c)在固定部上安装可旋转的门扇。

11、
  一种如权利要求7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门框套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先在内门框上固定覆盖其一侧表面的侧套板,接着,将带有定位在门框中央位置的固定部的另一个侧套板固定在内门框上并覆盖内门框的另一侧表面;
(b)固定中央套板并使其覆盖侧套板
(c)在固定部上安装可旋转的门扇。

说明书

一种门框套和该门框套的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门扇安装于内门框的内壁中部的门框套和该门框套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在楼房和平房里安装门时,如图7中所示,门扇(D)轴的一侧固定安装在门框的位于左侧或右侧壁体方向上的内壁的边缘上。
由于附着在门扇外侧面的门把手(1)和合叶(2)都突出在门框正平面的外部,因此,人在门扇周围走动时,常会发生钩住袖子或撞手等受伤事故。
还有,因为门扇附着在门框内壁的边缘上,所以对从门扇和门框间的缝隙(3)透进来的光或噪音的阻隔效果不佳。
并且,门把手和合叶部分露在墙体平面的外部也不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框套,解决了在门扇周边走动时的不便和易发生危险事故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框套的安装方法,门扇被安装在门框内壁的中央部位,提高了对光线或噪音的阻隔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作为第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门框套,它是由覆盖在内门框两侧的侧套板和覆盖侧套板的中央套板组成,中央套板的阶梯状的固定部位于内门框的中央位置,固定部上可旋转地安装有门扇。
该技术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作为优选,固定部在中央套板一侧端部上形成,其高度低于中央套板、高于侧套板,中央套板的另一端部的底面上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凸形部,用于将中央套板支撑在侧套板上。
进一步地,设置在中去套板另一侧的侧套板上的凸形部位于中央套板凸形支撑部的内侧。
更进一步地,在凸形部上还设置有用于将中央套板支撑在内门框上并且往下方更突出的第二凸形支撑部。
作为优选,固定部下部底面上形成有用于将固定部支撑在内门框上的凸形支撑部。
作为优选,固定部内侧的段差部上形成有用来嵌入密封条的凹槽。
作为第二种技术方案:
一种门框套,它是由覆盖内门框两侧的侧套板和覆盖侧套板的中央套板组成,在侧套板上形成有位于内门框中央的阶梯状固定部,固定部上可旋转地安装有门扇。
该技术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作为优选,固定部的高度高于侧套板的靠近内门框中央的端部,低于中央套板
作为优选,固定部的底面形成有用于将固定部支撑在内门框上的突出的凸形支撑部。
作为第三种技术方案:
一种门框套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各个侧套板固定在内门框上,并覆盖内门框两侧端;
(b)在将阶梯形固定部定位在内门框的中央后,将中央套板固定在内门框上并覆盖两个侧套板;
(c)在固定部上安装可旋转的门扇。
作为第四种技术方案:
一种门框套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先在内门框的一端部固定覆盖该端部的侧套板,接着,在将段差形固定部定位于内门框的中央后,将另一侧套板固定在内门框的另一端部;
(b)固定中央套板并使其覆盖位于其两端的侧套板;
(c)在固定部上安装可旋转的门扇。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采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是按前述的结构使门扇位于门框内壁的中央,安装在门扇外侧的门把手和合叶位于门框的内侧,起到了防止当人走动在门扇周围时被门把手钩住袖子而带来不便或因严重碰撞而发生事故的效果。
还有,门扇和门框的缝隙不是形成于门框内侧的边缘部位,起到了减少通过门框边缘缝隙的光或噪音的作用,而且,嵌入在阶梯状固定部内侧的密封条进一步地增加了隔音效果。
还有,本发明的门框套结果能够使用在所有施工工程中。即便是遇到现有的内门框需要改造的情况时,只要把装配式门框套简单地拆卸或安装在现有的内门框上就可以了。因此,本发明具有很好的装配能力。
尤其的,把门把手和合叶配置在门框内侧,使得门框具有很好的外观,给人以新鲜、艺术的感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门框套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中第二侧套板的另一种实施例;
图4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中用来固定门扇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是现有技术中门框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所涉及的门框套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中第二侧套板的另一种实施例。图4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中用来固定门扇的结构的剖视图。
实施例一的门框套结构是由覆盖在内门框F的一个侧端部上的第一侧套板10、设置在第一侧套板对面并覆盖在内门框F的另一个侧端部的第2侧套板20、和覆盖在第一侧套板10和第二侧套板20上的中央套板30组成。
第一侧套板(10)和第二侧套板(20)的形状为“”型,由覆盖在内门框(F)上端面的水平部、以及与水平部连接在一起的覆盖在内门框F侧边上的并延长到内门框F底端的垂直部组成。
如图3所示,在组装装配式门框套时,为了便于固定中央套板30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在第二侧套板20上形成位于中央套板30内侧的凸形部21。
中央套板(30)的一个侧边向第一侧套板的水平方向延伸,形成高度低于中央套板30、但高于第一、二侧套板20、30的阶梯形的固定部31。
当装配式门框套组装完毕时,固定部(31)大体上位于门框的中央位置。
在固定部(31)的内侧底面上设置有向下方形成的凸形支撑部32,用来使中央套板30支撑在内门框F上,固定部31上还固定有合叶50。
第一侧套板10的水平部插入由固定部(31)内侧底面和凸形支撑部32形成的型槽(32a)内。
中去套板(30)的临近固定部(31)的内侧端部上设置有的凹槽35,用来嵌入密封条40。
中央套板(30)的另一端上形成向下方突出的凸形部36,用来将中央套板30支撑于第二侧套板20的水平部上。
下面,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说明门框套的安装方法:
首先,把第一侧套板10和第二侧套板20用汽钉枪固定在内门框F的两个侧端部。最后用中央套板30覆盖第一侧套板10和第二侧套板20的打钉位置,使得从外面看不到钉痕。
因为第一侧套板(10)和第2侧套板(20)相互分离地固定在内门框F上,所以,其宽度可根据要安装门框的墙壁的厚度或内门框的大小调节。
中央套板(30)的放置能够覆盖部分第一、二侧套板,使用汽钉枪等固定方法将其固定在内门框F上。用于固定中央套板的部件,如钉针等,被钉在密封条40所在位置的下方,在向凹槽35里嵌入密封条40后可以不留下钉痕。
放置中央套板30时。使凸形支撑部32的邻近第一侧套板10一侧的端部覆盖在第一侧套板10水平部的端部,因此,覆盖在第一侧套板10上的凸形支撑部32的端部用来准确定位中央套版30。或者,也可以根据需要左右移动中央套板30,调整使固定部31使其位于门框中央的适当位置。
如果是在第二侧套板20上形成有凸形部21的情况下,借助凸形部可以更加容易、准确地为中央套板30选定位置。
随后,将合叶50的一个侧叶通过贯穿中央套板30固定部31的螺钉固定在凸形支撑部32上,合叶50的另一个侧叶也被同样地通过螺钉固定在门扇D上。
这样,门扇D就被固定在大体上位于内门框F中央位置的中央套板30固定部31上,并且,位于内门框F的中央位置。
前述的结构是图4的右侧部分,即,用于固定门扇D的固定侧门框结构。如图4的左侧部分所示,固定侧对面的门框上为支撑门扇D还设置有同样结构的支撑侧门框结构。
只不过,在支撑侧门框结构里门框套的结构虽然相同,但门扇D的另一侧端部却不是固定地设置在固定部31上的,由于固定部31上的阶梯状结构支挡着门扇,防止门扇发生回转脱离现象,固定侧门框机构和支撑侧门框机构二者只在这一点上相异。
通过上述设置,通常露出在门框外侧的门把手和合叶被设置在门框的内侧,起到了防止移动中的使用者挂在门把手或合叶上、或防止因强烈碰撞而发生事故的作用。
另外,门扇和门框之间的缝隙也形成于门框内侧的中间位置,起到了减少透过缝隙的光或噪音的作用。特别的,嵌在门挡上的密封条在进一步提高了阻隔效果的同时也起到了吸收门扇撞击噪音的作用。
接着,由于本发明具有很好的可变性,与根据墙体的厚度而变的内门框的宽度无关,门框套的宽度可以任意地调整,并且,不必在施工当中为防止内门框的损坏而使用保养剂。
实施例二
图5是图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实施例二的门框套结构跟实施例一的情况基本相同。相异点是在中央套板30的凸形部36的内侧端部上还形成了比凸形部36更往下方突出的第二凸形部37,用来将中央套板30支撑在内门框F上。。
对于实施例二,在安装门框套时,将中央套板30的第二凸形部37依靠在第二侧套板20水平部的端部上,就可以对中央套板30准确定位。
实施例三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第三种实施例。
图6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实施例三的门框套是由覆盖内门框F的一个侧端部上第一侧套板100、覆盖内门框F的另一个侧端部上的第二侧套板200、覆盖部分第一、二侧套板的中央套板300组成,其机构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情况相同。
但是,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相异之处在于,固定或支撑门扇的固定部不是形成在中央套板300上,而是形成在第一侧套板100上。
即第一侧套板100由覆盖内门框F侧端部的垂直部和水平部组成,阶梯状的固定部110连接在水平部的开放端部上。
固定部110的高度比第一、二侧套板10、20的水平部高,比中央套板300底,安装完工时大体上位于门框的中央位置。固定部110的底面形成有向内门框F方向突出的支撑部120。
第二侧套板200具有“”形结构,由覆盖在内门框F侧端部的垂直部和水平部组成。
在中央套板30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侧套板100固定部110而形成的“”形第一容纳槽310、另一侧设置有用来容纳第二侧套板200的高度比第一容纳槽310低的“”型第二容纳槽320。
对于实施例三,用于固定门扇的固定部不是位于中央套板上,而是位于第一侧套板上,这是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二的唯一相异之处,在作用效果方面,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二相同。
以上实施例对固定部在第一侧套板上的设置情况做了说明,但具体的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此,很显然的,固定部还能够设置在第二侧套板上。
通过本发明,将门扇设置在门框的中央,是一种美观秀丽、不存在发生事故的危险,能够阻隔光或噪音的门框结构,能够被有效地利用在建筑资材产业上。

一种门框套和该门框套的安装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一种门框套和该门框套的安装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一种门框套和该门框套的安装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门框套和该门框套的安装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门框套和该门框套的安装方法.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门扇安装在门框内壁中央的方法,当人或物体在门扇周围移动时,没有不便利或发生事故的危险性,而且还改善了其对光或噪音的阻隔效果。本发明所涉及的门框套由覆盖内门框两端的侧套板和覆盖侧套板的中央套板组成,在侧套板和中央套板上形成的段差形固定部上可转动地安装门扇使得门扇位于门框内壁的中央位置,安装在门扇外侧的门把手和合叶也位于门框的内侧,起到能够防止移动在门扇周边时,被门把手或合叶钩袖扯衣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一般门、窗、百叶窗或卷辊遮帘;梯子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