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动力驱动装置.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147672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40954.1

申请日:

2004.11.03

公开号:

CN1613716A

公开日:

2005.05.1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B62M19/00; A63C17/12

主分类号:

B62M19/00; A63C17/12

申请人:

林苏钦;

发明人:

孙群

地址:

523960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赤岭阳明山花园16幢A座202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行动力驱动装置,它具有由上支架和下支架构成的支架系统,并在下支架上固接有可将来自上支架上的人体重力或蹬力转化成液压力的液压力转换机构,该转换机构的压力承受部分与上支架连接,其液压输出油管再与固接在下支架上的可将液压力转变为转动力的变速转动机构相连,变速转动机构的动力输出构件与连接在下支架上的动力轮传动连接。本装置的上支架和液压力转换机构还可采用多个和多组结构,以实现二人以上的配合使用。本装置结构合理,向下动作平稳,力的转换效率高,行速可调控,动力可切换。本装置配以动力轮刹车、锁定装置后可与鞋底、滑板、滑板车、二轮、三轮或四轮车的踏板一同组合成一种舒适、平稳、安全、高效且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自行代步工具。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自行动力驱动装置,具有可与踏板或鞋底组合成一体的上支架(1),其特征在于它还具有下支架(2),并在下支架上固接有可将来自上支架上的人体重力或蹬力转化成液压力的液压力转换机构,该转换机构的压力承受部分与上支架连接,其液压输出油管(8)再与固接在下支架上的可将液压力转变成转动力的变速转动机构相连,变速转动机构的动力输出构件(24)与连接在下支架上的动力轮(48)传动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支架(1)为1-8条,液压力转换机构相应为1-8组,每组液压力转换机构由固接在下支架上的一个至二十个液压缸(3)组成的缸组构成,液压缸的活动柱(4)上端固接在相应上支架上,液压缸的缸内腔分别与输入、输出油管(7、8)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支架(1)为1-8条,液压力转换机构相应为1-8组,每组液压力转换机构由固接在下支架上的两个液压缸(3)和一个液压包(11)构成,液压缸的活动柱(4)上端和液压包的上端均固接在相应上支架上,液压缸与液压包分别与输入、输出油管(7、8)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自行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液压缸(3)由二个导柱替换,导柱的上端固接在上支架上,导柱的下端伸入下支架上的相应导轨内。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支架(1)为1-8条,液压力转换机构相应为1-8组,每组液压力转换机构由两组齿条(14)与液压泵(15)的集合构成,齿条的上端固接在上支架上,液压泵(15)固接在下支架上,齿条安装在下支架上的导轨(16)内并与连接在下支架上的齿轮(17)啮合,齿轮(17)经与其连为一体的单向转动轮(18)与液压泵转轴(19)传动连接,液压泵分别与输入,输出油管(7、8)连通。

6、
  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自行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变速转动机构由固接在下支架上的液压缸(20)、装在液压缸活动柱上的齿轮条(21)、回位弹簧(22)和固接在下支架上的转动齿轮(23)构成,其中液压缸的活动柱和回位弹簧置于下支架上的导轨(25)内,转动齿轮(23)与齿轮条(21)啮合,转动齿轮(23)采用单向齿轮结构,其单向转动内圈构成动力输出构件(24),转动齿轮(23)与动力轮(48)同轴传动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自行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变速转动机构由固接在下支架上的液压缸(20)、装在液压缸活动柱上的齿轮条(21)、回位弹簧(22)和分别固接在下支架上的转动齿轮(23)、动力输出构件(24)构成,其中液压缸的活动柱和回位弹簧置于下支架上的导轨(25)内,转动齿轮(23)与齿轮条(21)啮合,动力输出构件(24)为驱动齿轮,驱动齿轮(24)与转动齿轮(23)间采用变速机构传动连接,驱动齿轮(24)与动力轮(48)同轴传动连接或异轴传动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自行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变速转动机构由固接在下支架上的液压缸(20)、滑轮组(30)、转轮(31)、单向齿轮(32)以及滑动块(34)、回位弹簧(35)、回位导柱(36)构成,滑轮组上的钢索(37)的一端经转轮(31)改变拉动方向后固接在单向齿轮(32)外圈线槽内,滑轮组的活动端与滑动块连为一体并置于下支架上的滑轮轨道(38)内,液压缸(20)的活动柱和回位导柱(36)分别与滑动块(34)连接;单向齿轮(32)的单向转动部分构成动力输出构件(24),单向齿轮(32)与动力轮(48)同轴传动连接或异轴传动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自行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变速转动机构由固接在下支架上的液压泵(42)、油箱(43)构成,液压泵的输入口(44)与输出油管(8)连通,输出口(45)与油箱(43)入口连通,油箱出口与输入油管(7)连通,在输入、输出油管(7、8)上设有单向阀(9、10);液压泵的转动轴或转动外壳构成动力输出构件(24),液压泵(42)与动力轮(48)同轴传动连接或异轴传动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自行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支架(1)的条数和液压力转换机构的组数为2、4、6、8偶数对应,变速转动机构由固接在下支架上的液压泵(42)构成,液压泵的输入口(44)与输出油管(8)连通,输出口(45)与液压力转换机构的输入油管(7)连通,在输入、输出油管(7、8)上设有单向阀(9、10);液压泵(42)的转动轴或转动外壳构成动力输出构件(24),液压泵(42)与动力轮(48)同轴传动连接或异轴传动连接。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输出油管(8)或输入油管(7)的管路上设有能调整油路流量的调速机构(60)和能切断油路的切断动力机构(61)。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支架(1)与下支架(2)之间安装有回位弹簧(74)。

说明书

一种自行动力驱动装置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动力驱动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将人体重力或蹬力通过液压、齿轮等转换机构转变成动力轮转动力的旱冰鞋、滑板、滑板车、三轮或四轮车等用动力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的旱冰鞋、滑板及滑板车,通常是在鞋底或踏板上直接安装鞋轮构成,其动力轮的转动是靠人的蹬地向前冲力转换实现,比较费力和不方便,仅是一种娱乐性运动工具。中国专利No.86104869公开了一种重力转换驱动旱冰鞋,其人体重力转换成牵引力是直接采用齿轮杠杆机械式传动实现,为此,动力驱动装置部分不得不采用较为复杂的部件构成,鞋底面也只能采用非水平向下移动,导致动力装置在触地时冲力大,作用时间短,人体不稳,且无用的分支力过大,影响人体重力的有效转化效率;再有,这种动力装置也因全为机械式传动,其力的调整功能和卸力功能也不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旱冰鞋、滑板及滑板车等动力驱动部分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将人体重力或蹬力平稳且高效转化成动力轮驱动力的自行鞋、滑板或滑板车等用动力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辅以动力轮刹车、锁定装置再与鞋底或滑板、滑板车等的踏板组合成一体,即可组装成一种舒适、平稳、安全、高效并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代步工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具有由可与踏板或鞋底组合成一体的上支架(1)以及下支架(2)组成的支架系统,并在下支架上固接有液压力转换机构和变速转动机构,液压力转换机构的压力承受部分与上支架连接,其液压输出油管(8)与变速转动机构相连,变速转动机构的动力输出构件(24)再与连接在下支架上的动力轮(48)传动连接。当上支架组合在滑板、滑板车、二轮、三轮或四轮车的踏板或鞋体的鞋底上并使用后,接受人体重力或蹬力的上支架将其垂直向下的压力直接传给液压力转换机构转换,经液压系统平稳地转换成液压力,这种液压力再经变速转动机构转变成旋转的转动力,旋转的动力输出构件(24)再驱动动力轮(48)转动。
上述上支架为1-8条,液压力转换机构的组数与上支架条数相对应即相应为1-8组,每组液压力转换机构由固接在下支架上的一个至二十个油压缸(3)组成的缸组构成(参见图1),液压缸的活动柱(4)上端固接在上支架上(形成转换机构的压力承受部分),液压缸的缸内腔分别与输入、输出油管(7、8)相通。当人体站立,使上支架接受到垂直向下的人体重力时,液压缸活动柱(4)直接承受其压力而垂直向下移动,使与其上支架连为一体(或融为一体)的踏板或鞋体水平向下,垂直向下移动的液压缸活动柱将缸内液体压出缸外,排出输入油管(8)内。当上支架为一条时,本发明装置可用于自行旱冰鞋、滑板或滑板车上;当上支架分割为独立的二条或二条以上时,则本发明装置一般可用于自行滑板、滑板车、自行车、三轮或四轮车上,共1人或2-4人共同使用。
上述的每组液压力转换机构也可由固接在下支架上的两个液压缸(3)和一个液压包(11)构成(参见图5),液压包上端与液压缸的活动柱上端一样,固接在上支架上。承受到人体重力后,液压缸活动柱和液压包垂直向下移动,将缸内和液压包内的液体压入输出油管(8)内,实现将人体重力平稳地转化成液压力。
上述两个液压缸可由相应的两个导柱替换,即液压力转换机构由二个导柱和一个液压包构成。导柱的上端同样固接在上支架上,其下端伸入下支架上的相应导轨内。
上述的每组液压力转换机构还可采用第三套方案实现,即它由两组齿条(14)与液压泵(15)的集合构成(参见图6),齿条(14)的上端固接在上支架上(形成转换机构的压力承受部分),液压泵固接在下支架上,齿条安装在下支架上的导轨(16)内并与连接在下支架上的齿轮(17)啮合,齿轮(17)经与其连为一体的单向转动轮(18)与液压泵转轴(19)传动连接,液压泵分别与输入、输出油管(7、8)连通。当齿条(14)承受人体重力而垂直向下移动后,直接驱动齿轮(14)转动,然后再驱动液压泵转动,将泵内液体压入输出油管(8)内。
本发明的变速转动机构由固接在下支架上的液压缸(20)、装在液压缸活动柱上的齿轮条(21)、回位弹簧(22)和分别固接在下支架上的转动齿轮(23)、动力输出构件(24)构成(参见图8),其中液压缸活动柱和回位弹簧置于下支架上的导轨(25)内,转动齿轮(23)与齿轮条(21)啮合。当动力轮(48)直径较大时(比如用于滑板、滑板车、二轮、三轮或四轮车上),转动齿轮(23)可采用单向齿轮结构,并由该单向齿轮的单向转动内圈直接构成动力输出构件部分,转动齿轮(23)与动力轮(48)同轴传动连接(如将动力轮直接固接在单向转动内圈上,或转动齿轮有转动轴时,将动力轮固接在该转动轴上)。当动力轮(48)直径较小时(比如用于旱冰鞋、滑板或滑板车上),为了提高动力轮转数和转速,动力输出构件(24)为单独的驱动齿轮结构,驱动齿轮(24)与转动齿轮(23)间采用变速机构(可参见图10)传动连接,驱动齿轮(24)再与动力轮(48)同轴传动连接或异轴传动连接。来自液压力转换机构的输出油管内的液压,经油路驱动液压缸(20)的活动柱移动,带动齿轮条直接驱动与其啮合的转动齿轮(23)转动,然后:①当转动齿轮(23)采用单向齿轮时,转动齿轮可直接驱动动力轮转动;②当动力输出构件(24)为单独的驱动齿轮时,转动齿轮(23)通过齿轮啮合变速机构、齿轮与链条变速机构等常见变速机构再促使驱动齿轮(24)转动,从而实现将液压力变为直线运动力,再变成圆周运动的转动力,并达到变速的目的;同时,旋转的驱动齿轮(24)直接驱动与其同轴连接的动力轮转动或通过齿轮啮合、齿轮与链条组合等传动机构再驱动动力轮转动。
上述变速转动机构也可由固接在下支架上的液压缸(20)、滑轮组(30)、转轮(31)、单向齿轮(32)以及滑动块(34)、回位弹簧(35)、回位导柱(36)构成(参见图11),滑轮组上的钢索(37)的一端经转轮(31)改变拉动方向后固接在单向齿轮(32)外圈线槽内,滑轮组的活动端与滑动块连为一体并置于下支架上地滑动轨道(38)内,液压缸活动柱和回位导柱分别与滑动块连接。单向齿轮(32)的单向转动部分直接构成动力输出构件(24),单向齿轮(32)与动力轮(48)同轴传动连接或异轴传动连接。来自液压力转换机构的输出油管内的液压经油路进入液压缸(20)内,驱动与活动柱连为一体的滑动块作直线移动,再牵引滑轮组运动,从而拉动钢索使单向齿轮(32)转动,从而达到变速目的;同时,单向齿轮(32)的单向转动部分或转动轴再驱动绕同一轴心线转动的动力轮转动或通过机械传动机构(可参见图14)驱动动力轮转动。
上述变速转动机构还可采用由固接在下支架上的液压泵(42)、油箱(43)构成(参见图13),液压泵的输入口(44)与液压力转换机构的输出油管(8)连通,输出口(45)与油箱(43)入口连通,油箱的输出口与液压力转换机构的输入油管连通(7),且在液压力转换机构的输入、输出油管上设置有单向阀,保证液压系统的液体单向流动。同时,液压泵的转动轴或转动外壳直接构成动力输出构件(24),液压泵(42)与动力轮(48)同轴传动连接(即将动力轮固接在液压泵转动外壳上,或将动力轮固接在液压泵转动轴上),或与动力轮异轴传动连接(如液压泵转轴通过齿轮啮合或齿轮与链条组合等传动机构与动力轮传动连接)。液压力转换机构输出的液压,经油路直接驱动液压泵的叶片转动,从而促使液压泵的转动轴或转动外壳(即动力输出构件)转动,进而驱使动力轮转动。
本发明的上支架(1)的条数和液压力转换机构的组数还可采用2、4、6或8偶数对应,变速转动机构则由固接在下支架(2)的液压泵(42)构成,液压泵的输入口(44)与输出油管(8)连通,输出口(45)与液压力转换机构的输入油管(7)连通,并在输入,输出油管上设有单向阀(9、10)(参见图21)。同时,液压泵的转动轴或转动外壳构成动力输出构件(24),液压泵(42)与动力轮(48)同轴传动连接或异轴传动连接。当一个上支架因受人体重力或蹬下作用而向下平移时,相应的液压力转换机构将其液压经输出油管压入液压泵内,在驱使液压泵转动轴或转动外壳即动力输出轴(24)转动的同时,液压经输入油管(7)进入另一对应的液压力转换机构内,促使对应的上支架向上移动,反之亦然。如此交替地踏蹬上支架,即可使液压泵驱动动力轮向前转动。
本发明在其液压力转换机构的输出油管(8)或输入油管(7)的管路上设有能调整油路流量的调速机构(60)和能切断油路的切断动力机构(61),从而赋于装置调速功能和卸力功能。
上述上支架(1)与下支架(2)之间安装有回位弹簧(74)。该回位弹簧机构(或起类似作用的回位机构)的设置,有助于提高旱冰鞋离开地面后下支架及其附设物的下移回位速度;也利于当人力离开滑板或滑板车等上的踏板后,上支架上移回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旱冰鞋、滑板、滑板车等的动力部分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①本装置在承受人体重力后,是整体水平向下移动,且又采用液压方式转换,故脚踩本装置后,向下动作平稳,作用时间较长,不会冲出而使人体不稳;②向下踩动本装置时,转换的力是垂直向下的,很少有分支方向的力,力被有效接收,因此,力的转换利用率高;③该装置的向下动作距离小,当作为旱冰鞋动力装置使用时,则不需要把脚抬得太高,且一次动作使本装置移动距离长,速度相对稳定;④本装置使用用途广,可使用在旱冰鞋、滑板、滑板车、二轮、三轮或四轮车上;⑤本装置使用在滑板、滑板车、二轮、三轮或四轮车上,可实现二人以上同时使用(此时踏板与上支架采用3个以上,液压力转换机构采用3组以上);⑥本装置可设计调速机构,以调控行驶速度,还可设计切断动力机构,且都是通过控制油路实现的,所以控制动作简单、可靠;⑦本装置使用材料较广,可使用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氟树脂等塑料材质;⑧本装置结构简单、合理,配以动力轮刹车、锁定装置可与滑板、滑板车等的踏板或旱冰鞋的鞋体一道共同组装成一种舒适、平稳、安全、高效且有利于环保的自行器或娱乐运动工具(包括自行滑板、自行滑板车、自行鞋、自行二轮、三轮或四轮车等)。当本装置用于电动的自行车、三轮或四轮车上时,随着电力的消耗,使用本装置也可使车体向前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装置。
图1是由液压缸组构成的液压力转换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支架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下支架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由二十个液压缸构成的液压力转换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由液压缸和液压包构成的液压力转换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由齿条和液压泵构成的液压力转换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导轨结构示意图
图8是由液压缸和齿轮条等构成的变速转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导轨结构示意
图10是由大、小轮组成的变速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由液压缸和滑轮组等构成的变速转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2单向齿轮外圈线槽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由液压泵和油箱构成的变速转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4动力输出构件与动力鞋轮传动关系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由本装置组成的一种侧排轮自行鞋示意图
图17是由本装置组成的一种直排轮自行鞋示意图。
图18是由本装置组成一种自行滑板示意图
图19是用于自行滑板、滑板车、二轮、三轮或四轮车的本装置一结构示意图
图20是用于自行滑板、滑板车、二轮、三轮或四轮车的本装置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21是用于自行滑板、滑板车、二轮、三轮或四轮车的本装置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22是由图19-21装置组成(省略油箱)的一种自行滑板车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3是由图19-21装置组成(省略油箱)的一种自行三轮车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2-23中的油路控制示意图
图中1.上支架;2.下支架;3.液压缸;4.活动柱;5.螺母;6.螺母;7.输入油管;8.输出油管;9、10.单向阀;11.液压包;12、13.固定压条;14.齿条;15.液压泵;16.导轨;17.齿轮;18.单向转动轮;19.液压泵转轴;20.液压缸;21.齿轮条;22.回位弹簧;23.转动齿轮;24.动力输出构件;25.导轨;26.螺丝;27.单向转动齿轮;28.链条;29.驱动齿轮轴;30.滑轮组;31.转轮;32.单向齿轮;33.线槽;34.滑动块;35.回位弹簧;36.回位导柱;37.钢索;38.滑动轨道;39.固定支架;40.螺丝;41.传动齿轮;42.液压泵;43.油箱;44.输入口;45.输出口;46.油箱出口;47.轮支架;48.动力轮;49.动力轮轴;50.动力轮齿轮;51.链条;52.支架;53.单向轴承;54.轴承架;55.轴承;56.螺丝;57、58.垫片;59.套管;60.调速机构;61.切断动力机构;62.鞋体;63.刹车架;64.轮子;65.刹车杠杆;66.刹车钢索;67.刹车支架;68.刹车片;69.园盘;70.力臂;71.杠杆;72.锁定杠杆;73.按柱;74.回位弹簧;75.滑板体;76.油路切换阀门;77.卸流管;78.滑板车车架;79.刹车手把;80.轴承;81.油路刹车控制阀;82.前刹车构件;83.油路控制阀拉绳;84.三轮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自行动力驱动装置,由可与踏板或鞋底组合成一体的上支架1以及下支架2组成的支架系统、固接在下支架2上的液压力转换机构和变速转动机构构成,变速转动机构的动力输出构件24再与连接在下支架2上的动力轮48传动连接。
本装置的上支架可为1-8条(与之相应的踏板则为1-8个),每一条上支架1之下则有一组液压力转换机构对应,每组的液压力转换机构可采用图1结构,上支架1可采用凹型梁结构(见图2),下支架2可采用方型梁结构(见图3),其液压力转换机构由四个液压缸3组成的缸组构成(也可采用二十个液压缸组成的缸组构成,见图4),液压缸的活动柱4通过锁定螺母5固接在上支架1上,液压缸3通过锁定螺母6固接在下支架2上,液压缸的缸内腔分别与同一个的输入油管7和输出油管8连通,在输入油管7和输出油管8上可以分别设置单向阀9、10。当作用力向下时,液压缸的活动柱向下移动,将液体压出缸外,图中的设计由于上下活动的距离小,让液压缸上下动作时不容易摆动,动作时接触面积大不易磨损,并且活动柱上的凹槽及锁定螺丝将活动范围锁定在液压行程内,活动柱的运动不会脱离液压缸筒。液压缸也可按普通的大活塞、小活动柱的方式设计;液压缸组的个数可设计为一个至二十个油压缸组成,当由一个油压缸构成时,应加大活动柱4与上支架1的接触面积;当为多个油压缸组成时,则可以根据情况用导柱来取代部分液压缸。导柱的上端同样固接在上支架上,导柱下端则伸入相应设在下支架上的导轨内。当液压缸组中的某个液压缸切断油路后使用时,实际上也可起到代替导柱的作用。还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个液压缸都可独立设置相应的输入、输出油管,并在部分液压缸的输出油管的油路上设置油路切换阀门76(参见图20),从而控制液压是输至油泵还是输至油箱,由此调控行使的速度和动作的频率。
上述的每组液压力转换机构,也可由两个液压缸3和一个液压包11构成(见图5),液压包上端通过固定压条12固接在上支架1上,液压包11的下端通过固定压条13固接在下支架2上,液压缸3和液压包11均与输入油管7和输出油管8连通,在输入、输出油管上可设有单向阀9、10。在本机构中,可将两个液压缸替换成两个导柱,此时液压则完全由液压包11来产生。
本装置的每组液压力转换机构还可以采用图6结构,即由两组齿条14与液压泵15的集合构成,齿条14上端固接在上支架1上,液压泵15固接在下支架2上,齿条安装在下支架上的导轨16(见图7)内并与连接在下支架上的齿轮17啮合,齿轮17与单向转动轮18同轴连为一体,故齿轮17带动单向转动轮18,进而带动液压泵转轴19转动,将液压泵15内的液体压入输出油管8内;在输入油管7和输出油管8上也可以设置单向阀9、10。由于单向转动轮为单向转动,传得向上提起时的回位阻力小且速度快,能够适应快速动作要求时采用。
本装置的变速转动机构可采用图8结构,由液压缸20、装在液压缸活动栓上的齿轮条21、回位弹簧22和分别固接在下支架2上的转动齿轮23、动力输出构件24构成,其中液压缸活动柱和回位弹簧置于下支架上的导轨25(见图9)内,导轨25通过螺丝26固接在下支架2上,转动齿轮(23)与齿轮条(21)啮合。当动力轮较大时,转动齿轮(23)采用单向齿轮结构,其单向齿轮的单向转动内圈或转轴即为动力输出构件24,动力轮48可直接固接在单向齿轮转动内圈上,也可固接在单向齿轮的转动轴上(单向齿轮轴为转动轴时)(参见图18)。当动力轮较小时,则转动齿轮23与独立的构成动力输出构件的驱动齿轮24变速传动连接,其具体连接方式是:转动齿轮23穿过方型下支架2在方型梁的另一侧与单向转动齿轮27形成同轴转动,再由链条28将动力传给驱动齿轮24,从而使驱动齿轮24转动,将动力输出。此变速传动机构的单向转动齿轮27与驱动齿轮24间可采用直接啮合连接;也可采用由齿轮组构成的变速箱传动连接,变速箱可放置在方型梁的其中一侧或内侧;还可将单向转动齿轮27与驱动齿轮24改为相应的皮带轮,两皮带轮之间再由皮带联接。来自液压力转换机构的输出油管8中的液压,经油压缸20出入口进入油压缸内,直接驱动液压缸活动柱运动;回位弹簧22能反方向推动液压缸活动柱运动,将缸内液压排出缸外,再经油管流入前述液压缸3内,进而推动上支架1上移复位。在本方案中,传动齿轮24的转轴可以直接为动力轮轴,即动力轮48与驱动齿轮24同轴转动;驱动齿轮24也可与动力轮异轴啮合或齿轮、链条传动连接,具体方式是:在动力轮48的轴49上连接动力轮齿轮50,驱动齿轮轴29上连接传动齿轮41,传动齿轮41与动力轮齿轮50间用链条51联接(见图14-15)。支架52固接在下支架2上,动力轮轴49实际上安装在支架52上。此外,也可设计传动齿轮41与动力轮齿轮50直接啮合连接或再通过齿轮传动连接;还可将传动齿轮设计成传动皮带轮,动力轮齿轮相应改为单向皮带轮,两皮带轮之间再用皮带传动连接。图15中,动力轮齿轮50和单向转动轴承的轴承套连体,单向轴承53外径连接在轴承套上,内径与轮轴49相作用,将力传给轮轴49,轴承架54将轴承固定在支架52上,使轮轴49在轴承55内转动。单向轴承53可改成类似自行车上的单向齿轮装置来维持行驶的惯性。再有,当转动齿轮27为非单向齿轮时,动力轮齿轮50则采用单向齿轮结构。
上述变速转动机构也可采用图11结构,它是由固接在下支架即方型梁2上的液压缸20、滑轮组30、转轮31、单向齿轮32以及滑动块34、回位弹簧35、回位导柱36构成,滑轮组上的钢索37的一端通过螺丝40固接在固定支架39上,固定支架39再固接在下支架上,钢索37的另一端经转轮31改变拉动方向后固接在单向齿轮32外圈线槽内,滑轮组的活动端与滑动块34连为一体并置于下支架上的滑动轨道38内,液压缸的活动柱和回位导柱36分别与滑动块34连接,单向齿轮32的单向转动部分或转轴即为动力输出构件24。单向齿轮32外圈内也可以设置回位发条,每次拉动后让钢索回位到单向齿轮32外圈上的钢丝线槽33内(见图12);钢索的回位还可设计成一组钢索反向缠绕在单向齿轮外圈上,反向的钢索一端固接在单向齿轮外圈上,另一端固接在弹簧上,弹簧的另一端固接在支架上,当反向钢索被弹簧拉动时,滑轮组钢索在单向齿轮外圈上缠绕回位。本方案中的回位弹簧35等回位构件均有推动液压缸活动柱回位的作用,同样也有推动上支架上移复位的作用;并且,单向齿轮32可由单向圆轮和固接在单向圆轮上的圆轮替代,钢索一端固接在圆轮上。在本方案中,单向齿轮32可与动力轮48同轴传动连接(将动力轮直接固接在单向齿轮32的转动内圈或外圈上,或将动力轮固接在单向齿轮的转轴上);单向齿轮32也可与动力轮异轴转动连接,这与上述驱动齿轮与动力轮间的异轴传动连接方式相同(参见图15),不再赘述。
本装置的变速转动机构还可采用图13结构,即由固接在下支架2上的液压泵42、油箱43构成,液压泵的输入口44与输出油管8连通,输出口45与油箱43连通,油箱出口46与输入油管7连通,形成一个油路的循环,液压泵的转动轴(或转动外壳)即为动力输出构件24,动力输出的大小和速度由流量和液压泵叶片受力面积大小来决定,可以根据需要来设定,只要求液压泵的密闭性好,动力损失少即可。在采用液压泵结构时,应在输入油管7和输出油管8的管路上设置单向阀9、10。在本方案中,液压泵的转轴即动力输出构件24可以直接是动力轮轴(当液压泵外壳转动时,动力轮则直接固接在外壳上),以直接驱动动力轮48转动(参见图22-23),此时,也可以考虑在液压泵的输入口与油箱出口之间设置带单向阀的回流油管,以缩短液体回流途程,减少回流阻力。液压泵42与动力轮48也可采用异轴啮合或齿轮与链条传动连接(参见图15)。
本发明装置在其液压力转换机构的输出油管8的管路上设有调速机构60(参见图16),调速机构为流量控制阀,可调整油路流量,以达到调速目的;在输出油管8的管路上还设有切断动力机构61(见图16),该切断动力机构61为油路切断开关,可以切换液压循环系统,达到卸力目的。
本发明自行动力驱动装置可以采用以下诸方案实现:
(1)本装置可由图1、图8、图10、图14和图15所示结构组合而成,图8所示液压缸20的输出口与图1所示的输入油管7管路连通,形成一个油路往返系统。该装置的输入油管7和输出油管8上不设置单向阀,也可去掉输入油管7,即液压缸3与液压缸20之间只由油管8连通。
(2)本装置可由图1、图11、图14和图15所示结构组合而成,图11中的液压缸的输出口与图1的输入管7连通。在图1的输入、输出油管7、8上不设置单向阀,也可去掉输入油管7,即液压缸3与液压缸20之间只由油管8连通。
(3)本装置可由图1、图13、图14和图15所示结构组合而成,图13中的油箱43的输出口与图1中的输入油管7连通,形成油路循环系统,在图1中的输入、输出油管7、8上设置有单向阀9、10。
(4)本装置可由图5、图8、图10、图14和图15所示结构组合而成,图8中液压泵20的输出口与图5中的输入油管7连通,在图5中的输入、输出油管7、8上不设置单向阀,也可去掉输入油管7,即液压缸3与液压缸20之间只由油管8连通。
(5)本装置可由图5、图11、图14和图1 5所示结构组合而成,图11中的液压缸20的输出口与图5中的输入油管7连通,在图5中的输入、输出油管7、8上不设置单向阀,也可去掉输入油管7,即液压缸3与液压缸20之间只由油管8连通。
(6)本装置可由图5、图13、图14和图15所示结构组合而成,图13中油箱43的输出口与图5中的输入油管7连通,在图5中的输入、输出油管7、8上设置有单向阀9、10。
(7)本装置可由图6、图13、图14和图15所示结构组合而成,图13中油箱43的输出口与图6中的输入油管7连通,形成油路循环系统,在图6的输入、输出油管7、8上设置有单向阀9、10。
上述诸方案均是上支架1为一条时的方案,可用于旱冰鞋、滑板或滑板车等上。在上述诸方案中,可在液压缸的活动柱4、齿条14或油压缸3替代物的导柱上设置回位弹簧,以加快上支架复位动作;也可在上支架和下支架2之间直接安装回位弹簧74(参见图17)来实现快速回位。正如前述,在本装置的诸组合方案中,均可在输出油管8的管路上设置调速机构和切断动力机构。
本发明的液压缸可以是圆柱形,也可以是方形等异形的液压缸;当本发明装置用作滑板、滑板车、二轮、三轮或四轮车的动力驱动装置时,上支架也可为2-8条(甚至更多,如用在公园游览车上),液压力转换机构则相应为2-8组,每条上支架之下连接的每组液压力转换机构均可采用图1、图5、图6所示结构。
下面结合附图16-17说明由本装置组成的自行鞋实例。图16所示侧排轮自行鞋,是由图1、图13、图14和图15组成的动力驱动装置在组装成自行鞋中的应用。上支架1安装在鞋体62的鞋底上,在输出油管8的油路上设有调整机构即流量控制阀60和切断动力机构即油路开关61,油路开关61可以是单通路或多通路开关,可将液压切换到油箱或液压缸;油路的管道放在支架52的中间,输出油管8上连接有液压输出单向阀10,连通到油路开关61,再联通流量控制阀60,流量控制阀再联通液压泵输入口44,油箱输出口46与输入油管7连通,输入油管7上设有单向阀9,这样形成了可以切换、调控的液压循环系统,按流量和受压面积的比例,输出动力达到2cm-4cm的液压缸垂直行程,使动力鞋轮转2~6圈的行驶目的,行驶的速度是根据人所能容易克服行使惯性,安全制动来考虑。系统的优点在于向下移位小的距离可使行驶的距离较长,而且向下移动是水平向下移动,是平缓的。油路开关61与刹车联动,只要刹车,动力立即被切断,还设有限制速度及动力的调整阀且有鞋轮锁定和释放装置,方便行驶。前后装有刹车装置,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动力鞋轮只能前转,不能后退,使用时更容易、更安全。动力驱动系统可安装在侧排轮鞋上,也可安装在直排轮鞋上,只要两轮以上就可以安装。
图16所述自行鞋配置的刹车部分具有前后刹车架63,底部装有可以设定滚动阻力的轮子64,内里的轮子支架和顶杆可向上顶起刹车杠杆65,使杠杆的可见部分向外移动,牵动刹车钢索66,带动刹车支架67,再带动带限位弹簧的刹车片68,刹车片与轮接触产生刹车阻力。
预定刹车机构,主要由固定钢索的圆盘69、圆盘上的半齿轮、杠杆71和力臂70组成。此装置方便步行及初学者,用脚操作即可。
当每次使用刹车时,由前后刹车支架67上固定的钢索,提动带回位弹簧的油路开关锁定杠杆72释放油路开关,将油路切断,要恢复通油时,按进油路开关的按柱73,用脚操作也可。
图17是利用本装置组成的直排轮自行鞋示意图。图中的动力驱动装置部分(见图17)是由图1(图1中去掉两个液压缸并追加一个设在上下支架间的回位弹簧74)、图8、图10(图10中的转动齿轮23是位于下支架2的另一外侧,齿轮27、24置于梁的内侧并直接相互啮合传动)和图14(图14中动力轮齿轮50采用直接固定在鞋轮48上,鞋轮轴49固定在支架52上,鞋轮轴49与鞋轮48间采用轴承连接,两个动力轮齿轮50与传动齿轮41用链条51传动连接)所示结构组成。
下面再结合附图18-24说明本发明装置用于自行滑板、滑板车、三轮车上的实例。正如前述,用于滑板或滑板车上的本装置的上支架可为一条,此时,上支架与踏板结合为一体,液压力转换机构相应为一组,整个装置的结构与可用于自动鞋的装置结构基本相同。图18所示自行滑板具有由一条上支架(即一个活动踏板)构成的本发明装置,其中液压缸3固接在滑板体75上,即滑板体75起下支架作用,液压缸20的进油口在液压缸的上方,液压缸活动柱与齿轮条21固定连接,齿轮条21在导轨16中滑动连接,与齿轮条21啮合的单向齿轮23直接驱动动力轮48转动,图18中,47为轮支架,80为轴承。
用于自动滑板或滑板车等上的本装置的上支架1也可分为二条(见图19),相应的由液压缸3组成的液压力转换机构(除采用图1结构外,还可采用图5或图6结构)相应为二组,滑板或滑板车的踏板为了与上支架相对应,也分为独立的二块,踏板与上支架结合为一体(或上支架即为踏板),每组液压力转换机构的输出油管8均与液压泵42的输入口44连通,液压泵42的输出口45与油箱43入口管路连通,油箱出口46与液压力转换机构的输入油管7连通,在输入、输出油管7、8上分别设有单向阀9、10,本方案中的液压泵转轴(或液压泵转动外壳)即为动力输出构件24,动力轮直接固接在液压泵转轴(或转动外壳)上,或液压泵转轴24上连接有传动齿轮41,动力轮轴49上连接有动力轮齿轮50(该齿轮采用单向齿轮结构),传动齿轮41与动力轮齿轮50之间用链条51联接(参见图14结构),在上、下支架之间设有回位弹簧74,并且可以在液压泵输出口侧的管路上设置油路刹车控制阀81。图20所示的本装置大致与图19结构相同,不同之处是:图20装置在部分液压缸的输出油管的油路上设有油路切换阀门76,切换的液体经卸流管77流至油箱43内。在由图19、20构成的装置中,上支架1(即踏板)还可采用多条结构,如上支架为3-8条,每条上支架之下均配有一组液压力转换机构,从而实现2人至4人配合使用;图中在上、下支架间设有促使上支架回位的回位弹簧74(也可采用其他回位机构)。图21是用于自动滑板或滑板车等上的另一种动力驱动装置结构,该方案与图19所示机构的不同之处在于:①图21装置去掉了油箱;②并且液压泵输出口45直接与液压力转换结构的输入油管7连通。图21中的两个上支架是一个作上移,另一个则作下移的连动,故图21中的上支架条数和液压力转换机构的组数均采用偶数,当上支架分为4、6或8条时,则所构成的自动滑板或滑板车等可供2人、3人或4人配合使用;上支架的条数也可超过8条,如10、12条以供5人、6人共同使用;图21中可以不设置上支架回位机构。
图22是一种带二个纵向排列踏板即上支架1的自行滑板车,其动力驱动装置可采用图19-21所示结构;其中油压泵42置于动力轮48旁,驱动动力轮48转动;油路单向阀9、10及油路刹车控制阀81固接在油压泵42上(见图24)。图中82为前刹车构件,78为滑板车架,79为刹车手把,83为油路刹车控制阀拉绳。
图23是一种带二个横向排列踏板即上支架1的自行三轮车(四轮车,同理),两动力轮48置于三轮车架84外侧,液压泵42置于动力轮之间,车架84起下支架作用,其油路单向阀及油路刹车控制阀81也置于油压泵42上(见图24)。图22-23中的踏板即上支架可采用多套结构,以供2人或2人以上使用。

一种自行动力驱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一种自行动力驱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一种自行动力驱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自行动力驱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自行动力驱动装置.pdf(3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行动力驱动装置,它具有由上支架和下支架构成的支架系统,并在下支架上固接有可将来自上支架上的人体重力或蹬力转化成液压力的液压力转换机构,该转换机构的压力承受部分与上支架连接,其液压输出油管再与固接在下支架上的可将液压力转变为转动力的变速转动机构相连,变速转动机构的动力输出构件与连接在下支架上的动力轮传动连接。本装置的上支架和液压力转换机构还可采用多个和多组结构,以实现二人以上的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