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漏斗车底门间隙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运输铁矿石等物资的铁路漏斗车,具体地指一种铁路漏斗车底门间隙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漏斗车的底门主要由对开的左右两侧门扇、开门风缸、辅助风缸、安全钩及其开闭风缸、曲杆和曲柄等部件组成。该结构形式的底门具有开度大、适合快速卸货的特点。但关门时其密封性不好保证,这是因为关门是通过曲杆和曲柄将左右门扇拉拢使其对接重叠关闭的,这就对左右门扇的间隙要求较高。特别是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由于左右门扇变形、销轴及衬套磨耗等原因,必然会出现底门间隙变大的现象,且间隙无法调节,造成货物泄漏,影响安全营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济实用、能消除左右两侧门扇间隙的铁路漏斗车底门间隙调节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铁路漏斗车底门间隙调节装置,具有一个可固定在底门的一侧门扇端板上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外、内两侧分别设置有挡耳和轴承座,所述挡耳和轴承座的同轴心轴孔中设置有一根调节轴,所述调节轴位于挡耳外侧的螺纹段上设置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轴位于挡耳内侧的螺纹段上设置有压紧螺母,所述调节轴位于轴承座处的光杆段与轴承座过盈配合,所述调节轴的内侧端头可通过销轴与曲杆相连,所述曲杆是与安装在底门的另一侧门扇上的曲柄相连的。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由于固定座与底门的一侧门扇连为整体,而安装在固定座上的调节轴的内侧端头与安装在另一侧门扇上的曲杆相连,且调节轴的光杆段与固定座的轴承座紧配合,可将曲杆上的力稳定地传递到门扇上。当拧动调节螺母和压紧螺母来改变调节轴与固定座之间的相对距离时,曲杆和曲柄机构就会迫使左右两侧门扇移动,从而调节底门间隙。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只需在底门的一侧门扇和另一侧门扇的曲杆之间增加一个固定座及调节轴组件,就可以方便地调节两侧门扇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消除底门间隙。同时其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廉,非常适合于对现有的铁路漏斗车底门进行改造更新,确保货运无泄漏。
【附图说明】
图1为安装有本发明的铁路漏斗车底门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安装有本发明的铁路漏斗车底门在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用的本发明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中所示的铁路漏斗车底门由对开的左侧门扇1和右侧门扇6构成,通过铰接连接的曲杆4和曲柄5的转动,带动左侧门扇1和右侧门扇6转动,实现开闭过程,其动力源为与曲柄5相连的开闭风缸7。曲杆4原来是直接铰接在左侧门扇1上的,曲柄5则直接铰接在右侧门扇6上,两者连接销轴之间的相对距离决定了底门的间隙t1。
图中所示的底门间隙调节装置,主要由固定座2、带调节螺纹的调节轴3、调节螺母11和压紧螺母9等部件组成。固定座2焊接固定在上述左侧门扇1的端板上,固定座2的外、内两侧分别设计有挡耳21和轴承座22,挡耳21和轴承座22的同轴心轴孔中穿插有一根调节轴3,调节轴3位于挡耳21外侧的螺纹段上旋入有调节螺母11,调节轴3位于挡耳21内侧的螺纹段上旋入有压紧螺母9,调节轴3位于轴承座22处的光杆段与轴承座22过盈配合,调节轴3的内侧端头通过销轴8与曲杆4的一端相连,曲杆4地另一端与曲柄5相连,曲柄5铰接在右侧门扇6上。
固定座2可采用整体铸造件,其挡耳21的内、外侧分别设置有双耳止动垫圈10,双耳止动垫圈10可以与固定座2、调节螺母11和压紧螺母9贴合,有效防止其松动。在调节轴3的外侧端头还设置有开口销12,以确保调节螺母11不会脱落。调节轴3的光杆段轴径和轴承座22的孔径尺寸为φ50mm,其过盈配合量优选10~30μm,适当的过盈量和调节螺母11的拉力可将曲杆4上的力传递到左侧门扇1上,同时又能用调节螺母11来调整其相对位置。
本发明可有效调整因销轴8及其衬套磨耗、以及长期使用后变形所造成的底门间隙t1变化。在左侧门扇1和右侧门扇6基本安装到位后,用调节螺母11将调节轴3拉伸到位,再用压紧螺母9锁紧,以防止调节轴3窜动,最后将双耳止动垫圈10分别与固定座2、调节螺母11、压紧螺母9贴合,防止其松动。为保险起见,可将调节螺母11与固定座2点焊,当需要调节底门间隙时,去掉调节螺母11与固定座2之间的点焊缝,翘起双耳止动垫圈10,松开压紧螺母9,拧动调节螺母11以调节好固定座2与调节轴3之间的相对位置t2,直到底门间隙t1达到要求为止,重新拧上压紧螺母9和双耳止动垫圈10,将调节螺母11与固定座2重新点焊即可。
由于底门间隙的调节只通过拧动螺母11调整固定座2与调节轴3的相对位置就可实现,不用拆卸其它部件,操作十分方便可靠。若固定座2外侧的挡耳21出现断裂,固定座2内侧与调节轴3过盈配合的轴承座22也可挡住调节轴3,不致使底门突然全部打开,起到一定的安全防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