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叶窗帘结构及其组合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280151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78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167310.8

申请日:

2006.12.27

公开号:

CN101210474A

公开日:

2008.07.0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6B9/28

主分类号:

E06B9/28

申请人:

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粘 铭

地址:

台湾省台中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周国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一种百叶窗帘结构及其组合方法,该百叶窗帘是介于一上梁与一下梁间的数叶片、拉绳及梯绳所组成,该叶片是通过由梯绳上的横辐而以上、下等距且相互平行设于该上梁的下方,另该拉绳是位于叶片两侧且与梯绳相邻而设,其中每一叶片至少一侧边于梯绳相对应处至少设有一穿孔,另于梯绳与叶片间设有一连结件,通过由该连结件使梯绳、拉绳及叶片间所产生结合作用,以达到对叶片固定限位以及更佳的光线遮蔽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百叶窗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上梁;
一下梁,位于该上梁下方;
至少二梯绳,相互平行地由该上梁朝该下梁方向延伸,每一梯绳各具有一前一后二垂直部,以及介于该二垂直部之间且上下相隔等距的多数个横辐;
多数个叶片,位于该上梁与该下梁之间,并由上而下地依序罗列于各该横辐之间,该叶片靠近其长轴方向的侧边处设置至少一穿孔;
多数个拉绳,相互平行地由该上梁向下延伸,并以其下端与该下梁连接;
多数个连接件,分别具有适当的可挠性,以及:一第一端连接于该梯绳的预定部位;一中段部位穿越与其对应的一叶片上的穿孔;一第二端以可供其中的一拉绳于其上滑动的方式与该拉绳的对应部位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该连接件的数量至少与叶片数量相等,且其连接于该梯绳上的第一端,分别与用以承载一对应叶片的该横辐相隔一适当距离。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该连接件其连接于该梯绳上的第一端,是位于与其对应的各该叶片与横辐的上方。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穿孔与叶片边缘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相邻二叶片于该窗帘呈关闭状态时,其边缘相邻处的前后重迭部位的宽度。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该连接件其用以与该拉绳连接的第二端为可供该拉绳贯穿的一环圈。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百叶窗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环圈状第二端与该拉绳的相邻部位共同形成一防止该连接件脱离于该穿孔外的一挡止部。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帘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连接件包含有两条绳索,该二绳索末端以打结方式形成绳圈状的该第二端。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梯绳是以位于该窗帘后方的一垂直部与该连接件第一端连接,且用以与该第二端连接的该拉绳是位于该窗帘的后方。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梯绳是以位于该窗帘后方的一垂直部与该连接件第一端连接,且用以与该第二端连接的该拉绳是位于该窗帘的前方。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该叶片上分别设有至少一槽缝,连接于该叶片的外缘与其上的该穿孔内缘之间。

11.
  一种百叶窗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上梁;
一下梁,位于该上梁下方;
至少二梯绳,相互平行地由该上梁朝该下梁方向延伸,每一梯绳各具有一前一后二垂直部,以及介于该二垂直部之间且上下相隔等距的多数个横辐;
多数个叶片,位于该上梁与该下梁之间,并由上而下地依序罗列于各该横辐之间,该叶片靠近其长轴方向的侧边处设置至少一穿孔;
多数个拉绳,相互平行地由该上梁向下延伸,并以其下端与该下梁连接;
多数个连接件,分别适当的可挠性其具有:一第一端连接于该梯绳的预定部位,一中段部位穿越与其对应的一叶片上的穿孔,一第二端则形成一挡止部位于该叶片相对于该第一端的另一侧,用以防止该连接件脱离该叶片。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百叶窗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第二端设有经夹压而固结于其上的一金属片,并以该金属片的预定部位形成为该挡止部。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百叶窗帘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有多数个套接部,以其一端连接于该梯绳,而另一端则与至少一拉绳连接,并可供该拉绳于其上、下滑动。

14.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百叶窗帘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该拉绳的部分长度是设为位于至少一横辐的左侧,而另一部分长度则位于其它横辐的右侧。

15.
  一种百叶窗帘的组合方法,该百叶窗帘包含有:
一上梁;
一下梁,位于该上梁下方;
至少二梯绳,相互平行地由该上梁朝该下梁方向延伸,每一梯绳各具有一前一后二垂直部,以及介于该二垂直部之间且上下相隔等距的多数个横辐;
多数个叶片,位于该上梁与该下梁之间,并由上而下地依序罗列于各该横辐之间;
多数个拉绳,相互平行地由该上梁向下延伸,并以其下端与该下梁连接;
其特征在于,该窗帘的组合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一、于每一叶片沿着长轴方向且相对于梯绳位置的至少一侧边预先设置至少一穿孔;
二、于各该梯绳相邻于各横辐的处,设置具有良好可挠性并以其第一端连接于该梯绳上的多数个连接件;
三、将各连接件的中段部位穿越与其对应的一叶片上的穿孔,第二端则延伸至该叶片相对于该第一端的另一侧,并形成防止该第二端朝该第一端移动的一挡止部。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百叶窗帘的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各该连接件的第二端是设为环圈状并使其中的一拉绳贯穿其间,以便以各该第二端与拉绳的连接处共同形成为该挡止部。

17.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百叶窗帘的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梯绳是以位于该窗帘后方的一垂直部与该连接件第一端连接,且用以与该第二端连接的该拉绳是位于该窗帘的后方。

18.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百叶窗帘的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梯绳是以位于该窗帘后方的一垂直部与该连接件第一端连接,且用以与该第二端连接的该拉绳是位于该窗帘的前方。

19.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百叶窗帘的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第二端具有一外径大于该穿孔内径的部位,形成该挡止部。

20.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百叶窗帘的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步骤二中,各该连接件第一端是固定于该窗帘后方的垂直部且其位于叶片上方,而该连接件第二端则穿过其相对应的穿孔,且延伸至叶片下方,并于末端形成相邻于该穿孔的该挡止部。

说明书

百叶窗帘结构及其组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百叶窗帘,更详而言之,特别是指一种具有较佳遮蔽效果的百叶窗帘结构及其组合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百叶式窗帘,大体上都包含有连接于一上梁与一下梁间的多数个梯绳与拉绳,以及以上、下相互平行方式排列于各该梯绳间的多数个叶片,其中每一叶片都会于中央部位沿其长轴方向以间隔适当距离的方式设置数个穿孔,以供用以牵引下梁向上提升的一拉绳,可由上向下地依序贯穿对应的各该穿孔。该拉绳是用以牵引该下梁向上移动,并通过以依序收集各该叶片,各该梯绳则是用以改变各叶片沿其长轴方向摆动的幅度,通过以调整成可防止光线进入室内的的关闭状态,或可供光线进入的开放状态。
该窗帘使用上的缺点在于,即使叶片被调整到关闭状态,室外的光线仍会由每一个长条状穿孔透进室内,而且,经由各叶片中央部位通过的拉绳,也会阻碍到叶片的可摆动角度以及上、下叶片间相互紧密重迭的效果,导致部分光线仍会由两两相邻的叶片间之间隙透进室内。
为达到较好的遮蔽光线效果,如美国第6,179,035号、第5,727,613号专利中所揭露的叶片,即不设置穿孔,而改于其长轴方向的两侧边设置缺口,并使各缺口在该窗帘呈关闭状态时,可为相邻叶片的上、下重迭的边缘部位所遮蔽,通过以大量阻挡光线透进室内。
该窗帘由于架设在各该梯绳上的各叶片,可于其上朝向窗帘左右移动,而没有被有效地限制住,所以当窗帘(左或右)单侧被提高时,各叶片即有可能会朝向另一侧滑脱于该窗帘的外。
再进一步的改良设计,另有:美国第4,951,729号、第5,386,867号与第6,792,996号等专利,其是分别于每一叶片靠近其边缘部位设置一穿孔,并供拉绳由其间通过,通过此以达到防止叶片由窗帘侧边朝外滑出的情形;而且,通过由在上、下相邻的各叶片被翻转至边缘部位可以相互重迭的关闭状态时,各该叶片恰可以其边缘部位遮蔽住各穿孔的设计,使其既可减少光线透进室内,又可防止叶片由两侧边滑出窗帘外的意外。
不过,这类型的窗帘由于用以承载叶片与下梁的拉绳,通常都具有相当的直径,而且叶片相邻于拉绳的部位并不具可挠性,所以,在上下相邻二叶片被翻转至重迭的状态下,被夹置于二叶片重迭部位间的该拉绳,将会阻碍两叶片使其无法紧密地靠近,而于该二叶片间形一缝隙,从而使其阻隔光线的效果仍然有限,即使选用较细的拉绳仍然会于两叶片间留下该缝隙,并且还会因为拉绳较细而使其强度不足,因此造成其无法承受全部叶片与下梁重量的情形,再者,更容易于使用者拉起窗帘的过程中,对其手部造成伤害。
美国第5,582,226号专利虽然揭示有使拉绳不经过穿孔的窗帘结构,可是其两端分别由上而下贯通叶片两侧穿孔,并呈扭曲状的梯绳横辐,将造成叶片转动不顺畅的情形,而且,在该窗帘下梁被向上拉起一段距离后,该干涉叶片顺畅转动的情形更为明显。
本案申请人另有两件美国第6,729,379号与第6,854,504号专利,提供预先在拉绳上设置环圈并通过以与设于各叶片两侧的棒子连接的窗帘,该设计可以省去一般百叶式窗帘中的拉绳,但仅特别适用于软质叶片;至于具有环圈以及硬质叶片的窗帘结构,如美国第6,192,963号专利所揭露的结构,虽是沿用设于其梯绳上的环圈,以供拉绳穿置于其中,但该结构仍有会造成叶片由窗帘侧边外滑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欲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以细绳连接叶片、梯绳与拉绳的窗帘结构,以防止叶片侧向地脱离于该窗帘外,并增进其阻挡光线通过的功效。
本发明百叶窗帘是由数叶片、拉绳及梯绳所组成,其中,该叶片是通过由梯绳横向的横辐以等距且相互平行方式设于梯绳间,该拉绳是位于叶片两侧且与梯绳相邻而设,每一叶片至少一侧边于梯绳相对应处至少设有一穿孔,数具有可挠性的连结件与穿孔相对应而设,并分别与拉绳及梯绳结合,进而使叶片边缘可与各该拉绳或梯绳共同连结而防止叶片过度横向移动。
本发明所提供的百叶窗帘结构及其组合方法,可通过由一连接件经由预先设置于叶片上的穿孔,以同时连接各该叶片、梯绳与拉绳的对应部位,通过以使其可以达到防止叶片侧向滑出窗帘外、于各叶片于摆动至关闭状态时恰可遮蔽住各该穿孔,以及各叶片无论是正或反向摆动,都可形成良好遮光状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上述较佳实施例叶片的立体外观图;
图3是本发明上述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组合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叶片于闭合时的部分组合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组合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又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组合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组合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叶片的立体外观图;
图9是本发明再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组合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种百叶窗帘结构的较佳实施例,该百叶窗帘主要是由一上梁10、一下梁20、二梯绳30、多数个叶片40、二拉绳50及多数个连接件60所组成,其中:
该二梯绳30,是相互平行地由该上梁10向下延伸,各该梯绳30各具有分别靠近该窗帘前方与靠近其后方的二垂直部31,以及连接于该二垂直部31之间且上下相隔等距的多数个横辐32。
该叶片40,位于该上梁10下方,并由上而下地依序罗列于各该横辐32之间,当使用者操作各该垂直部31或其中的一上、下移动时,即可控制各该横幅32前后摆动,并带动承置于其上的各该叶片40随之翻转一角度,进而使各该横幅32限制各该叶片40的垂直向下位移(如图4所示),且该叶片40沿其长轴方向延伸的后侧边,于靠近其边缘部位并与横辐32相对应处分别设有一穿孔41。
该二拉绳50,相互平行地由该上梁10向下延伸,并以其下端与该下梁20连接。
该连接件60,具有良好的可挠性,分别以其第一端61连接于该梯绳30的后方垂直部31上,且第一端61与其对应的用以承载各该叶片40的横辐32相隔一适当距离,该连接件60中段部位由上而下地穿越与其对应的叶片40上的穿孔41,第二端则由对应的该叶片40下方,与同样位于该窗帘后方的拉绳50相对应部位连接,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端62为可供该拉绳50贯穿并于其间往复移动的一绳圈62。
至于本发明百叶窗帘的组合方法,于上述较佳实施例中是包含下列步骤:
一、于每一叶片40沿长轴方向延伸的其中一侧边靠近其边缘处设有一穿孔41。
二、将各该叶片40置于该窗帘梯绳30之间,并使其上设有穿孔41的侧边位于该窗帘的后方。
三、预先于梯绳30靠近该窗帘后方的垂直部31上设置多数个各该连接件60,并使其分别位于每一穿孔41上方,该连接件60的第一端61皆固设于相对应的垂直部31上,第二端62则穿越过对应的穿孔41后延伸至该叶片40下方。
四、将拉绳50依序穿过相对应的各该连接件60末端的环圈状第二端62,使拉绳50的横向移动受环圈状的第二端62所限制。
通过此方法,使连接于各该梯绳30与叶片穿孔41间的各该连接件60,可用以防止各该叶片40滑脱于该窗帘的外,而通过由该绳圈62的设计,则可用以限制该拉绳50使其易于上下移动而难以左右移动。
由于本发明的穿孔41是设于叶片40靠近其侧缘部位,且其与该叶片40侧缘间的距离d2,小于上、下相邻的两叶片40边缘的相重迭部位的宽度d3,因此当叶片40于闭合时,穿孔41受相邻叶片40侧缘的重迭部位所遮蔽,故可以有效阻挡光线通过。
又由于该连接件60的第一端61与对应的横辐32间的距离d1,大于该穿孔41至该叶片40边缘间的距离d2,因而使各该叶片40的边缘部位,可于各该连接件60与梯绳30之间自由活动,而不致造成叶片40摆动不顺畅的情形。
另外,当窗帘使用上述构造时,其制造者将可以选用相当细的绵绳或塑料绳作为该连接件60,通过以使关闭状态下相互重迭的各该叶片40可以更为靠近,以便有效减小其间可能为光线通过之间隙。
本实施例中所揭将对应的各该连接件60与拉绳50均设于该窗帘的后侧,固然可为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惟于实际的运用上,将该连接件60末端设为套设在位于该窗帘前侧的另一拉绳50(图中未示)上,亦属可行的等效技术。
请参阅图5,其中所揭露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是将各该连接件60设为由二条绳索所组成,并于其穿越过对应的各该穿孔41后,以于该二绳索末端打结的方式产生一绳结63,通过此以形成可供该拉绳50穿过的环圈状第二端62。
至于各该连接件第一端61其与该梯绳30间的连接方式,其除可如图中所示,以编织方式直接形成于其上的外,以车缝或另以其它组件予以固定的方式,均为等效的技术;而各该叶片40亦可于期侧边外凸设多数个耳朵,用以设置各该穿孔41。
请参阅图6,其中所揭露的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是于该连接件60穿越过该穿孔41后的第二端62,另外通过由夹住该第二端62的一金属片以形成一挡止部64,该挡止部64的外径大于该穿孔41的内径,使该连接件第二端62无法由下而上地脱离于该叶片40之外。
至于用以形成该挡止部64于该连接件60末端的方式,除可以本实施例所揭通过由可挠金属片予以夹住的外,以环圈状部位套设该叶片边缘部位,或如图5所示予以打结等,均可形成防止该连接件60脱离的该挡止部。
本实施例中的各该梯绳30上进一步设有多数个套接件70,其数量可以多于或少于其横辐32的数量,并可如图所示的设于该梯绳30的前、后方,或仅设于其后方;其具有一固定端71连接于该梯绳垂直部31,一自由端72呈环圈状并供对应的拉绳50贯穿其间;通过此使该梯绳30可通过各该连接件60以结合各该叶片40,而以各该套接件70以结合各该拉绳50,以便达到如前述各实施例中所揭结合梯绳30、连接件60与拉绳50,使叶片40无法滑脱以及拉绳50无法过度横向移动的效果。
请再参阅图7所揭露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其中所揭梯绳30通过由连接件60以与被置于各该横辐32上的各该叶片40连接的方式,与图6中所揭实施例相同,而各该拉绳50则是设为沿对应的各该梯绳垂直部31的长轴方向,一左一右连续地穿绕于各该横辐32之间,通过此以达到结合各该梯绳30与拉绳50的效果。
图8所示,为可适用于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另一叶片40,其是于该叶片40上设置与各该穿孔41数量相同的多数个槽缝42,并使各该槽缝42连接于对应的各该穿孔41与该叶片40外缘之间;通过此以便于制造者经由各该槽缝42而可更为轻易地将各该叶片40固定于梯绳30上。
请再参阅图9所揭可适用于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另一种叶片型式,图式中是以使用于第一实施例时的状态为例,其是于单片式的各该叶片40外增设一被覆层43,以使其外观上更具变化,该被覆层43可为布料或涂料等材质,并使具有良好可挠性的各该连接件60贯穿该被覆层43的对应部位与该叶片穿孔41。
通过由以上说明,可将本发明的优点与可达成功效整理如下:
1、本发明的叶片可因其所设的穿孔,通过由具有良好可挠性的连结件分别与穿孔及梯绳结合,而使叶片、梯绳与拉绳互相牵制以限制其左右移动的范围而不会脱落或过度移位。
2、由于本发明的穿孔是设于叶片两侧缘,因此当窗帘呈关闭状态时,各穿孔可被相邻叶片侧缘的重迭部位所遮蔽,而不会显露于该窗帘外以致影响其外观与隐密性。
3、本发明的连接件第一端与横辐间有一适当的距离,且该连接件具有良好的可挠性,故各该拉绳与梯绳可形成供各该叶片于其间轻易翻转的空间,而且,无论叶片沿正方向翻转或沿逆方向翻转至关闭状态,皆可获得良好的遮蔽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同类产品中实有其极佳的进步实用性,同时遍查国内外关于此类结构的技术数据,文献中亦未发现有相同的构造存在在先,所以,本创作实已具备发明专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故举凡应用本创作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百叶窗帘结构及其组合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百叶窗帘结构及其组合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百叶窗帘结构及其组合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叶窗帘结构及其组合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叶窗帘结构及其组合方法.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一种百叶窗帘结构及其组合方法,该百叶窗帘是介于一上梁与一下梁间的数叶片、拉绳及梯绳所组成,该叶片是通过由梯绳上的横辐而以上、下等距且相互平行设于该上梁的下方,另该拉绳是位于叶片两侧且与梯绳相邻而设,其中每一叶片至少一侧边于梯绳相对应处至少设有一穿孔,另于梯绳与叶片间设有一连结件,通过由该连结件使梯绳、拉绳及叶片间所产生结合作用,以达到对叶片固定限位以及更佳的光线遮蔽效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一般门、窗、百叶窗或卷辊遮帘;梯子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