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银纳米孔复合材料及在吸附、杀死细菌和病毒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新材料及其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埃银纳米孔复合材料及该材料在吸附和杀死细菌和病毒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细菌和病毒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它们一旦发生变异传染到人类,将会极大地影响人类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和健康,如:淋病奈瑟菌、霍乱弧菌、结核杆菌、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SARS病毒等。现已证实,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致病有密切关系。HIV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的彻底崩溃,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至今仍无满意治疗措施。但细菌和病毒无孔不入,尤其是体积只有50纳米的SARS病毒。因此在现代生活中,如何清洁空气、隔离、阻断传染源,使水源不被污染,病人排泄物的处理,阻止污染空气与外界的交流,具体的如医院空气、废液的除菌杀毒,病房空气的细菌病毒过滤等等是当前急需和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细菌和病毒主要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细菌和病毒主要通过侵入有机体后通过DNA的复制来引起病变。本发明的埃银是指粒径小于1纳米由银原子和银离子组成的银簇。埃银能与组成DNA的主要物质蛋白质、肽、氨基酸形成稳定配合物,如氨基酸和银离子配位时羧基(-COO-)中的氧原子与金属通过静电作用和配位键结合,胺基(-NH2)中氮原子提供孤对电子与金属形成配键。另外埃银还可与羟基(-OH)、巯基(-SH)、硫醚基(-C-S-C-)形成配位,从而抑制、杀死细菌和病毒。同时,二氧化硅基纳米孔材料具有很强的对蛋白质、酶等有机生物大分子吸附性能,常常用于蛋白质和酶等的提纯。本发明是结合埃银和二氧化硅基纳米孔材料两者优点,通过热动力学方法来制备埃银纳米孔复合材料,该埃银纳米孔复合材料无毒、无味、无嗅和环境友好,利用二氧化硅基纳米孔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对有机生物大分子强吸附作用和高分散的埃银对细菌和病毒杀死作用来达到广谱抑制杀死细菌和病毒地作用。该埃银复合材料是粉体,热稳定性很好,可以根据需要制成各种尺寸和形状,方便、安全、零污染,可回收,无限次重复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对病毒和细菌有很好吸附和杀死作用且环境友好、可重复作用的埃银纳米孔复合材料。
埃银复合材料是二氧化硅基纳米孔材料与硝酸银通过热动力学离子交换制得,硅基纳米孔材料包括:A型沸石分子筛、X型沸石分子筛、Y型沸石分子筛、丝光沸石分子筛、ZSM-5型硅铝沸石分子筛、钙霞石型硅铝沸石分子筛、L型硅铝沸石分子筛、Beta型硅铝沸石分子筛、MCM-41型硅铝介孔分子筛、MCM-48型硅铝介孔分子筛、SBA-15型硅铝介孔分子筛、SBA-16型硅铝介孔分子筛、SBA-3型硅铝介孔分子、MAS系列硅铝介孔分子筛(其包括MAS-5等孔径从4埃到30纳米的含阴离子骨架的层、孔或笼型材料)。纳米孔材料的形态为白色固体粉末。
埃银纳米孔复合材料由如下方法制备:取二氧化硅基纳米孔材料和硝酸银,加入反应容器中,避光条件下搅拌均匀,纳米孔材料与硝酸银质量比为1∶0.01-0.9,然后转移到马幅炉中在100-600摄氏度区间内加热反应0.5-48个小时,冷却后至室温,得到白色或浅灰色粉末,即本发明埃银纳米孔复合材料。
一、A型埃银复合材料对滤泡口炎病毒(VSV)的吸附、杀死功能实验:
仪器设备和材料:
FL(人羊膜上皮细胞,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提供),VSV(滤泡口炎病毒,RNA病毒,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提供),RPMI1640培养基(GIBCOBRL),0.25%胰蛋白酶(Trypsin)(Difco分装),0.5%结晶紫染液(北京化工厂):结晶紫(北京化工厂)0.5克,NaCl 0.85克,溶于50毫升无水乙醇,3毫升甲醛,47毫升蒸馏水。脱色液:50ml乙二醇单甲醚(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与50ml蒸馏水混匀即成。低温冰箱、二氧化碳孵箱(日本SANYO公司)、超净工作台、倒置显微镜(日本Nikon公司)、液氮罐、蒸馏水器、真空泵、细胞培养瓶、各种规格的吸管、加样器、滴管等。
方法:
1.滤泡口炎病毒(VSV)的扩增
用含10%小牛血清(Invitrogen,经56℃30分钟处理)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人羊膜上皮细胞(FL)。在100ml培养瓶中长成单层后,更换培养液。加入含滤泡口炎病毒(VSV)的培养液,其含量为400TCID50/ml。设无病毒对照。约24-48小时后,感染VSV的人羊膜上皮细胞几乎全部发生病变,收集病变细胞和上清,将其置-20℃过夜。次晨,将其融解,用吸管猛烈吹打,离心收取上清。在测定TCID50后,将上清贮存于-20℃备用。
2、滤泡口炎病毒(VSV)TCID50的测定
用0.25%胰蛋白酶消化生长良好的人羊膜细胞,5分钟。离心(1000rpm,5分钟)洗涤细胞。用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调细胞浓度为4×105个/毫升。加细胞悬液于96孔平底培养板(Costar),每孔100微升,设三个复孔。37℃ CO2孵箱培养24小时后,细胞形成单层。更换培养液,其中含倍比稀释的待滴定VSV。设无VSV对照。24小时后,用结晶紫染色的方法判定细胞病变的程度。吸弃培养液,每孔加200μl 0.5%结晶紫染液,37℃,15分钟。流水冲掉结晶紫染液。每孔加入200μl结晶紫脱色液,振荡器振荡,使染料完全从细胞内脱出,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处比色。以出现50%细胞病变的病毒稀释度的倒数X10为此病毒液的TCID50/毫升数值。
3、A型埃银复合材料的抗病毒作用的测定
0.01克沸石与1ml VSV病毒液(250TCID/ml)C充分混合,室温作用10分钟。11,000rpm离心10分钟。取上清做实验。
0.02克沸石与1ml VSV病毒液(250TCID/ml)C充分混合,室温作用20分钟。11,000rpm离心10分钟。取上清做实验。
37℃,5%二氧化碳孵箱培养48小时,收集上清。将生长状态良好的人羊膜上皮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3×104/100μl。设阳性对照,每孔加100μl含IFN-α2b(赛诺金)标准品的无血清培养基。设阴性对照,每孔加100μl无血清培养基。实验组,每孔加100μl经A型埃银复合材料处理的VSV病毒液。
37℃ 5%CO2培养24小时后,加入250TCID50/ml的VSV病毒,培养48小时。用结晶紫染色的方法判定细胞病变的程度。吸弃培养液。每孔加200μl 0.5%结晶紫染液,37℃,15分钟。流水冲掉结晶紫染液。室温晾干。照相记录结果(见附图1)。结论:用A型埃银复合材料处理的VSV病毒液失去了感染细胞的能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IFN-a2b 3.9IU/ml IFN-a2b 7.8IU/ml IFN-a2b 15.6IU/ml IFN-a2b 31.3IU/ml IFN-a2b 62.5IU/ml IFN-a2b 125IU/ml B IFN-a2b 250IU/ml IFN-a2b 500IU/ml IFN-a2b 1000IU/ml 病毒对照 (不加上清) 细胞对照 (不加上清和病 毒) C D E F G 沸石与病毒先孵 育10min H 沸石与病毒先孵 育20min
说明:
沸石与病毒先孵育10min:沸石0.01克与250TCID/ml VSV病毒充分混匀,室
温作用10分钟,11,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100μl测定其中病毒的含量。
沸石与病毒先孵育20min:沸石0.02克与250TCID/ml VSV病毒充分混匀,室
温作用20分钟,11,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100μl测定其中病毒的含量。
IFN-a2b:深圳科兴赛诺金
二、A型埃银复合材料抗腺病毒III型、柯萨奇病毒B3型、单纯疱疹病毒I型作用的测定:仪器设备和材料:
HeLa(人宫颈癌细胞,本室提供),柯萨奇病毒B3型(CB3V)(RNA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I)(DNA病毒),腺病毒III型(ADVIII)(DNA病毒),各病毒均由吉林大学微生物教研室提供。IMDM培养液,0.25%蛋白酶(Trypsin)(Difco分装),0.5%结晶紫染液(北京化工厂):结晶紫(北京化工厂)0.5克,NaCl 0.85克,溶于50毫升无水乙醇,3毫升甲醛,47毫升蒸馏水。脱色液:50ml乙二醇单甲醚(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与50ml蒸馏水混匀即成。低温冰箱、二氧化碳孵箱(日本SANYO公司)、超净工作台、倒置显微镜(日本Nikon公司)、液氮罐、蒸馏水器、真空泵、细胞培养瓶、各种规格的吸管、加样器、滴管等。
方法:
1.病毒的扩增
用含10%小牛血清的IMDM培养基培养HeLa(人宫颈癌细胞)。在100ml培养瓶中长成单层后,更换培养液。加入含ADVIII的维持液(含2%小牛血清),其浓度为1∶10。48小时后,感染ADVIII的HeLa细胞几乎全部发生病变,收集病变细胞和上清,将其置-20℃过夜。次晨,将其融解,3000rpm离心10min,收取上清分装青霉素小瓶中,贮存于-20℃冰箱中备用。
2.病毒TCID50的测定
用0.25%胰蛋白酶消化生长良好的HeLa细胞,计数,调细胞浓度为3×105个/毫升。加细胞悬液于40孔平底培养板,每孔100ul。37℃ CO2孵箱培养24小时后,细胞形成单层。更换维持液,其中含倍比稀释的待滴定病毒,浓度从1∶10到1∶109。设细胞对照。24小时后,用结晶紫染色的方法判定细胞病变的程度。吸弃培养液,每孔加100ul 0.5%结晶紫染液,置37℃孵箱15分钟,自来水冲掉结晶紫染液,每孔加入100ul脱色液,振荡器振荡,使染料完全从细胞内脱出,用分光光度计在570nM波长处比色。以出现50%细胞病变的病毒稀释度的倒数X10为此病毒液的TCID50/毫升数值。
3.A型埃银复合材料的抗病毒作用的测定
用0.25%胰蛋白酶消化生长良好的HeLa细胞,计数,调细胞浓度为3×105个/毫升。加细胞悬液于96孔平底培养板,每孔100ul。设阳性对照,每孔加50μl倍比稀释的IFN-α2b(赛诺金),37℃ CO2孵箱培养24小时后,细胞形成单层。称量埃银复合材料,与1ml病毒液(400和200TCID50/ml)C充分混匀使埃银复合材料终浓度分别为0.04,0.02,0.01,0.005,0.0025g/ml,室温作用10分钟。11,000rpm离心1h。取上清,试验孔每孔加入200ul。设阴性对照,每孔加200μl无血清培养基。设病毒对照,每孔加入200ul病毒液。37℃ 5%CO2孵箱培养48小时后,用结晶紫染色的方法判定细胞病变的程度。扫描记录结果。
结论:
1.A型埃银复合材料在浓度为0.04,0.02,0.01g/ml可抑制400TCID50/ml腺病毒III型(ADVIII)-DNA病毒,在浓度为0.04,0.02,0.01,0.005mg/ml可抑制200TCID50/mlADVIII,0.04,0.02,0.01,0.005,0.0025mg/ml对100和50TCID50/mlADVIII均有抑制作用(P<0.05)。
2.A型埃银复合材料浓度为0.01,0.0025g/ml可抑制200TCID50/ml柯萨奇病毒B3型(CB3V)-RNA病毒,浓度为0.01,0.0025g/ml可抑制100TCID50/mlCB3V(P<0.05)。
3.A型埃银复合材料在浓度为0.04g/ml可抑制200TCID50/ml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I)-DNA病毒(P<0.05)。
三、A型埃银复合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抑制作用试验:
抑菌环试验:
1、材料: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种由基础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提供)、绿脓杆菌(菌种由基础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提供)、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肉膏汤培养基、接种环、打孔器、微量加样器
2、方法:
(1)用无菌接种环分别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培养物,密集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
(2)用无菌打孔器在琼脂平板上以一定间距均匀打孔,将埃银复合材料用肉膏汤培养基制成悬浊液,从高到低稀释成不同浓度,每孔加10μl埃银复合材料悬浊液,阴性对照孔加10μl肉膏汤培养基,以青霉素药敏纸片或庆大霉素作为阳性对照。
(3)放入37℃恒温箱培养18-24小时后观察结果。
(4)测量抑菌环直径,记录结果,拍摄照片。
3、结果:测量抑菌环直径。
(平皿直径90mm,加样孔直径2mm,药敏纸片直径5mm)
(1) A型埃银复合材料浓 度(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平板 抑菌环直径(mm) 绿脓杆菌平板 抑菌环直径(mm) 5 12 7 2.5 11 6 1.25 10 6 0.625 7 5 0.3125 6 4 0.15 4 2 0.000(阴性对照) 2 2 药敏纸片对照 17 5
如图2所示,其中图2(a):金黄色葡萄球菌平板;图2(b):绿脓杆菌平板;从1到6浓度分别为5,2.5,1.25,0.625,0.3125,0.15mg/ml;
中央为青霉素药敏纸片。
(2) 埃银复合材料浓度 (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平板 抑菌环直径(mm) 绿脓杆菌平板 抑菌环直径(mm) 80 9 5 40 8 8 20 7.5 7 10 6 8 5 3 7 2.5 4 2.5 1.25 2.5 2 0.000(阴性对照) 2 2 药敏对照 12 13
如图3所示,其中图3(a):金黄色葡萄球菌平板;图3(b):绿脓杆菌平板;
A型埃银复合材料浓度分别为80,40,20,10,5,2.5,1.25mg/ml;
左侧中央为青霉素药敏纸片,右侧中央为40万单位庆大霉素。
4、结论:
(1)A型埃银复合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2)在较低浓度A型埃银复合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对绿脓杆菌强;
(3)在较高浓度A型埃银复合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
(4)A型埃银复合材料的抑菌作用与其浓度相关。
比浊试验:
1、材料及器材: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种由基础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提供)、绿脓杆菌(菌种由基础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提供)、15ml试管、接种环、刻度吸管、肉膏汤培养基、分光光度计
2、方法:
(1)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分别接种于5ml肉膏汤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过夜,然后用肉膏汤培养基再稀释10倍;
(2)将埃银复合材料用肉膏汤培养基倍比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悬浊液,每管4ml,将稀释好的菌液每管加4ml,混匀,然后每管吸出3ml测培养前A650nm值;
(3)将剩余混悬液于37℃恒温振荡培养24小时,然后测培养后A650nm值;
(4)比较培养前后每个浓度样品的A650nm值。
3、结果:测定振荡培养前后样品A650nm值
金黄色葡萄球菌:埃银复合材料浓度 (mg/ml) 培养前 培养后 5 0.248 0.291 2.5 0.214 0.222 1.25 0.216 0.116 0.625 0.205 0.097 0.3125 0.203 0.098 0.15 0.167 0.100 0.075 0.168 0.088 0.000(阴性对照) 0.208 2.157
绿脓杆菌:埃银复合材料浓度 (mg/ml) 培养前 培养后 5 0.305 0.260 2.5 0.289 0.125 1.25 0.278 0.150 0.625 0.258 0.125 0.3125 0.228 0.117 0.15 0.210 0.100 0.075 0.229 0.102 0.000(阴性对照) 0.346 2.467
培养前后A型埃银复合材料从5mg/ml~0.075mg/ml不同浓度的细菌药物混悬液浊度未增大,甚至浊度变小,而未加药的阴性对照组浊度显著增大。
2、结论:A型埃银复合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四、A型埃银复合材料对白色念珠菌吸附杀死作用
抑菌环试验:
1、材料:白色念珠菌、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肉膏汤培养基、接种环、打孔器、微量加样器
2、方法:
(1)用无菌接种环取白色念珠菌培养物,密集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
(2)用无菌打孔器在琼脂平板上以一定间距均匀打孔,将沸石用肉膏汤培养基制成悬浊液,从高到低稀释成不同浓度,每孔加10μl沸石悬浊液,阴性对照孔加10μl肉膏汤培养基,以2%酮康唑作为阳性对照。
(3)放入37℃恒温箱培养18-24小时后观察结果。
(4)测量抑菌环直径,记录结果,拍摄抑菌环平板照片。
3、结果:测量抑菌环直径。
(平皿直径90mm,加样孔直径2mm) 沸石浓度(mg/ml) 白色念珠菌平板 抑菌环直径(mm) 80 10
40 10 20 10 10 7 5 8 2.5 6 1.25 4 0.000(阴性对照) 2 药敏阳性对照 30
如图4所示:沸石浓度分别为80,40,20,10,5,2.5,1.25mg/ml;中间孔为2%酮康唑。
4、结论:
(1)A型埃银复合材料对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
(2)在较高浓度A型埃银复合材料对白色念珠菌抑制作用无明显浓度梯度差异;
在较低浓度A型埃银复合材料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有一定的浓度梯度差异。五、A型埃银复合材料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SARS病毒的吸附杀死作用仪器设备和材料:
FL(人羊膜上皮细胞,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提供),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SARS病毒(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提供),RPMI1640培养基(GIBCOBRL),0.25%胰蛋白酶(Trypsin)(Difco分装),0.5%结晶紫染液(北京化工厂):结晶紫(北京化工厂)0.5克,NaCl 0.85克,溶于50毫升无水乙醇,3毫升甲醛,47毫升蒸馏水。脱色液:50ml 乙二醇单甲醚(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与50ml蒸馏水混匀即成。低温冰箱、二氧化碳孵箱(日本SANYO公司)、超净工作台、倒置显微镜(日本Nikon公司)、莱卡偏光光学显微镜(德国莱卡公司),日本电子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SEM,日本电子JEOL公司),液氮罐、蒸馏水器、真空泵、细胞培养瓶、各种规格的吸管、加样器、滴管等。
方法:
取扩增后的以上三种病毒100ml,然后滴入载玻片,在莱卡偏光光学显微镜放大一万倍下观察,发现有无数活的病毒在游动。当滴入铜网微栅干燥后在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到50到200纳米蝌蚪状、刺猬状等有机壳体;当向以上含病毒的培养液中加入0.25到5毫克的A型埃银复合材料,搅拌5到30分钟后,在5000至10000转离心后,取上清分别在莱卡偏光光学显微镜放大一万倍下和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只有极少的小黑点在游动和几乎没有有机壳体残留。说明99%以上的病毒被A型埃银复合材料吸附和杀死。
通过试验证明,其它埃银纳米孔复合材料与A型埃银复合材料一样,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吸附、杀死病毒和细菌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Plate1实验结果图;
图2(a):本发明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平板抑菌环实验图;
图2(b):本发明材料对绿脓杆菌平板抑菌环实验图;
图3(a):本发明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平板抑菌环实验图;
图3(b):本发明材料对绿脓杆菌平板抑菌环实验图;
图4:本发明材料对白色念珠菌平板抑菌环实验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取A型沸石分子筛2000g和360g硝酸银加入盛反应容器中,在避光条件下搅拌均匀,然后转移到马幅炉中在100-600度区间内加热反应0.5-12个小时。冷却后得到白色或浅灰色粉末固体A型埃银复合材料。通过改变硝酸银的量可以得到晶胞组成为:Ag12-XNax[Al12Si12O48]·0~27Ag(X=0.1~1)的一系列A型埃银复合材料。颜色随银的含量增加而变为浅灰。
实施例2、除改A型沸石分子筛为X型沸石分子筛以外,反应步骤条件同实施例一,得到一系列白色或浅灰色粉末固体X型埃银复合材料。晶胞为:Ag86-XNax[Al86Si106O384]·0~264Ag(X=0.1~86)
实施例3、除改A型沸石分子筛为Y型沸石分子筛以外,反应步骤条件同实施例一,得到一系列白色或浅灰色粉末固体Y型埃银复合材料。晶胞为:Ag56-XNax[Al56Si136O384]·0~264Ag(X=0.1~55)
实施例4、除改A型沸石分子筛为丝光型沸石分子筛以外,反应步骤条件同实施例一,得到一系列白色或浅灰色粉末固体丝光型埃银复合材料。晶胞为:Ag8-XNax[Al8Si40O416]·0~24Ag(X=0.1~7.9)
实施例5、除改A型沸石分子筛为ZSM-5型沸石分子筛以外,反应步骤条件同实施例一,得到一系列白色或浅灰色粉末固体ZSM-5型埃银复合材料。晶胞为:Agy-XNax[AlySi96-nO192]·0~16Ag(X=0.1~7.9;Y=0~27)。
实施例6、除改A型沸石分子筛为钙霞石型沸石分子筛以外,反应步骤条件同实施例一,得到一系列白色或浅灰色粉末固体钙霞石型埃银复合材料。晶胞为:Ag6-XNax[Al12Si24O72]·0~40Ag(X=0.1~6)。
实施例7、除改A型沸石分子筛为L型沸石分子筛以外,反应步骤条件同实施例一,得到一系列白色或浅灰色粉末固体L型埃银复合材料。晶胞为:Ag9-XKx[Al9Si27O72]·0~21Ag(X=0.1~9)。
实施例8、除改A型沸石分子筛为Beta型沸石分子筛以外,反应步骤条件同实施例一,得到一系列白色或浅灰色粉末固体Beta型埃银复合材料。晶胞为:Ag7-XNax[Al7Si57O128]·0~40Ag(X=0.1~7)。
实施例9、取硅铝介孔MCM-41分子筛20克,重复实施例一,得到一系列白色或浅灰色粉末固体MCM-41型埃银复合材料。产物SiO2/Al2O3从3到无穷大,银的含量从零到50%。
实施例10,取硅铝介孔MCM-48分子筛20克,重复实施例一,得到一系列白色或浅灰色粉末固体MCM-48型埃银复合材料。产物SiO2/Al2O3从3到无穷大,银的含量从零到50%。
实施例11、取硅铝介孔SBA-15分子筛20克,重复实施例一,得到一系列白色或浅灰色粉末固体SBA-15埃银复合材料。产物SiO2/Al2O3从3到无穷大,银的含量从零到50%。
实施例12、取硅铝介孔SBA-16分子筛20克,重复实施例一,得到一系列白色或浅灰色粉末固体SBA-16埃银复合材料。产物SiO2/Al2O3从3到无穷大,银的含量从零到50%。
实施例13、取硅铝介孔SBA-3分子筛20克,重复实施例一,得到一系列白色或浅灰色粉末固体SBA-15埃银复合材料。产物SiO2/Al2O3从3到无穷大,银的含量从零到50%。
实施例14、取硅铝介孔MAS-5分子筛20克,重复实施例一,得到一系列白色或浅灰色粉末固体MAS-5埃银复合材料。产物SiO2/Al2O3从3到无穷大,银的含量从零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