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10248374.X
2015.05.16
CN104784650A
2015.07.22
实审
审中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9066申请日:20150516|||公开
A61K36/9066; A61P1/04
A61K36/9066
刘金苓
刘金苓; 张晗
276002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解放路211号临沂市中医医院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临床护理胃溃疡的药物制剂,其由下述重量原料制备而得,地黄、浙贝母、山楂、莪术、黄连、白芨、枳壳、桃仁、当归、延胡索、丹参、车前子、甘草、蒲公英、苍术、菟丝子、山药、何首乌、茯苓、鱼腥草、陈皮、蒲黄。本发明药物制剂对胃溃疡标本兼治、对人体无毒无害、无副作用、价格低廉,制作简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一种用于临床护理胃溃疡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由下述的原料制备而得:地黄、浙贝母、山楂、莪术、黄连、白芨、枳壳、桃仁、当归、延胡索、丹参、车前子、甘草、蒲公英、苍术、菟丝子、山药、何首乌、茯苓、鱼腥草、陈皮、蒲黄。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由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得:地黄45份、浙贝母45份、山楂45份、莪术45份、黄连40份、白芨40份、枳壳40份、桃仁35份、当归35份、延胡索35份、丹参30份、车前子30份、甘草30份、蒲公英25份、苍术25份、菟丝子25份、山药25份、何首乌20份、茯苓20份、鱼腥草20份、陈皮18份、蒲黄15份。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浙贝母、莪术、黄连、白芨、枳壳、延胡索、丹参、苍术、鱼腥草,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倍重量9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合并,浓缩至密度为1.2g/ml的清膏,80℃烘干,粉碎成粉末,即为复合物A;(2)取剩余原料,加5倍重量的水煎煮1小时,过滤收集滤液,将滤液减压干燥获得密度为1.2g/ml的浸膏,粉碎成粉末,即为复合物B;(3)将复合物A和复合物B混匀即得。4. 权利要求1-3所述药物制剂用于胃溃疡药物的用途。
一种用于临床护理胃溃疡的药物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以中药为原料的用于临床护理胃溃疡的药物制剂。 背景技术 溃疡病或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可发生于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因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故一般所谓的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它之所以称之为消化性溃疡,是因为既往认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事实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只是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原因可以形成消化性溃疡。由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和临床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有时难以区分是胃溃疡还是十二指肠溃疡,因此往往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或胃、十二指肠溃疡。如果能明确溃疡在胃或十二指肠,那就可直接诊断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的不规律,胃溃疡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主要症状常为反复发作的节律性上腹部疼痛或慢性中上腹无节律疼痛,常伴反酸、饱胀、嗳气、灼热、嘈杂等,甚至恶心、呕吐、呕血、便血等,少数可发展至胃癌,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胃溃疡主要致病因素有:① 幽门螺杆菌(Hp):Hp是一种消化道致病菌,其毒株菌体成分中含有空泡毒素(VacA)和细胞毒相关基因A (CagA),是胃溃疡发生过程中的重要病因。② 胃酸:胃酸过多可造成胃溃疡,同时也不利于溃疡愈合。胃酸和胃蛋白酶直接作用于没有保护的胃黏膜上,会造成胃黏膜腐蚀和消化。③ 胃泌素:胃泌素能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加重对胃黏膜的侵蚀。④ 自由基:在机体受到病毒和细菌入侵时,免疫细胞产生自由基物质,主要是氧自由基,作为防御手段杀灭细菌病毒。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其产生和清除功能可能失去平衡,使其在组织中积聚过多而引起损伤。氧自由基与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结合,可产生MDA等脂质过氧化物,破坏溶酶体膜和线粒体,引起溃疡。 当前西药对胃溃疡的制了多药物毒副作用大、并对患者的肝肾有损害,且停药后复发率很高,祖国医学认为认为,胃溃疡属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肝胃气痛”、“心痛”、“吞酸”等范畴。民间多称为“心口痛”、“胃气痛”、“胃痛”、“饥饱痨”等 。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脾为至阴之脏,赖肝之疏泄始能职司运化。肝木疏泄则脾气升发,脾之精微上归于肺;并使胃气下降,腐熟之水谷畅达小肠。若肝失疏泄,木气郁结,则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壅滞为病;或肝木乘之,脾胃虚弱,或疏泄太过,脾胃受戗,升降无度,则气乱为病。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互为表里之脏腑。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 胃失濡养,不荣则痛, 日久则易出现溃疡及反复发作, “久病人络、久痛留瘀”,瘀血阻滞胃之脉络,气血运行不畅,故不通则痛;瘀久则胃失濡养,久则遂生溃疡。瘀血阻滞不仅是胃溃疡反复发作的结果,更是其病情迁延、难治难愈的重要环节。故肝郁脾虚血瘀为胃溃疡发生及复发的主要病理环节,疏肝健脾活血法为其基本治疗大法。开发一种高效低毒、标本兼治的中药制剂仍是临床的急切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副作用小、安全方便、价格低廉的临床护理胃溃疡的药物制剂。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治疗胃溃疡,克服西药毒副作用大,治疗效果不显著的问题,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本申请发明人有鉴于现有的治疗胃溃疡的药物存在的缺陷,基于从事中医药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及专业知识,从祖国传统医药学理论出发,经过多年不断的临床研究筛选中,精选出的一些药物并组方,进行了药理学,药效学以及临床应用等研究,得到本发明临床护理胃溃疡的药物制剂,该药物制剂具有理气温中、止痛。主治胃脘痛之胃寒气滞证,症见胃脘痞胀和疼痛,纳差,反酸暧气,大便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沉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临床护理胃溃疡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的原料制备而得: 地黄、浙贝母、山楂、莪术、黄连、白芨、枳壳、桃仁、当归、延胡索、丹参、车前子、甘草、蒲公英、苍术、菟丝子、山药、何首乌、茯苓、鱼腥草、陈皮、蒲黄。 优选地,所述药物制剂,其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得: 地黄45份、浙贝母45份、山楂45份、莪术45份、黄连40份、 白芨40份、枳壳40份、桃仁35份、当归35份、延胡索35份、 丹参30份、车前子30份、甘草30份、蒲公英25份、苍术25份、 菟丝子25份、山药25份、何首乌20份、茯苓20份、鱼腥草20份、 陈皮18份、蒲黄15份。 本发明药物可以加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混合制成任何一种临床上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优选口服制剂。以口服给药的方式施用于需要这种治疗的患者时,可将其制成常规的固体制剂,如片剂、胶囊、软胶囊等。 优选地,制备方法为: 按照上述重量配比称取上述原料药备用: (1)取浙贝母、莪术、黄连、白芨、枳壳、延胡索、丹参、苍术、鱼腥草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倍重量95%的乙醇(体积比),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合并,浓缩至密度为1.2g/ml的清膏,80℃烘干,粉碎成粉末,即为复合物A; (2)取剩余原料,加5倍重量的水煎煮1小时,过滤收集滤液,将滤液减压干燥获得密度为1.2g/ml的浸膏,粉碎成粉末,即为复合物B; (3)将复合物A、复合物B混匀,装入胶囊中,制备胶囊剂。 用法用量,每次0.25g,一日三次,三周为一个疗程。 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是在中医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经验基础上,结合现代药学成果研制开发药物制剂。具有很强的平肝止痛、理气健脾、补脾肺肾,止血止呕、解痉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肠道免疫功能、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临床护理胃溃疡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得: 地黄45份、浙贝母45份、山楂45份、莪术45份、黄连40份、 白芨40份、枳壳40份、桃仁35份、当归35份、延胡索35份、 丹参30份、车前子30份、甘草30份、蒲公英25份、苍术25份、 菟丝子25份、山药25份、何首乌20份、茯苓20份、鱼腥草20份、 陈皮18份、蒲黄15份。 制备方法为: 按照上述重量配比称取上述原料药备用: (1)取浙贝母、莪术、黄连、白芨、枳壳、延胡索、丹参、苍术、鱼腥草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倍重量95%的乙醇(体积比),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合并,浓缩至密度为1.2g/ml的清膏,80℃烘干,粉碎成粉末,即为复合物A; ((2)取剩余原料,加5倍重量的水煎煮1小时,过滤收集滤液,将滤液减压干燥获得密度为1.2g/ml的浸膏,粉碎成粉末,即为复合物B; (3)将复合物A、复合物B混匀,装入胶囊中,制备胶囊剂。 用法用量,每次0.25g,一日三次,三周为一个疗程。 急性毒性研究 健康大鼠和小鼠分别单次经口灌胃给予实施例1制备的用于临床护理胃溃疡的药物制剂,灌胃剂量为临床拟用量的100倍。给药后小鼠出现轻微活动减少,1小时左右恢复正常,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无一动物死亡,其全身状况、饮食、摄水、小便和体重增长均正常,未出现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也未引起动物死亡。小鼠未出现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大鼠出现拉稀便,活动减少等反应,急性毒性靶器官为肝脏和脾脏。提示该药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 药理学研究 取健康大鼠60只,体重180±20g,雌雄各半。按体重、性别随机分3组,第一组为本发明药物组、第二组为雷尼替丁组、第三组为蒸馏水对照组。每日灌胃1次,连续给药5d。第3周给药后禁食不禁水48h。于末次给药3h后,各组大鼠均灌胃无水乙醇1.0ml/只,lh后处死,剖腹结扎幽门和贲门。取胃并向胃内注射生理盐水10ml,置于10%甲醛液中固定、10min后,沿胃大弯切开,用生理盐水冲去胃内残留物,观察并评定溃疡指数。评定方法:胃腺出现条索状损伤的长度大于1mm者,测量长度,每mm计1分,其宽度大于lmm者计分加倍,长度与宽度均小于lmm,计分0.5分,将计分相加即为该鼠的溃疡指数。 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剂组对大鼠无水乙醇型胃溃疡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0.0l。具体见表1: 表1 组别例数溃疡指数第一组2041. 36±8.21第二组2049.23±10.45第三组20223.35±10.63实施例2 1、临床资料 将103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2例,女28例,病程3个月-7年。对照组53例,男24例,女29例,病程2个月-7年,两组病例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消化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胃热证:胃脘灼痛,口喜渴,喜冷饮,吞酸。牙龈肿痛,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胃寒证:胃脘冷痛,痛势较剧,寒重温轻,呕吐清水,苔白厚。血淤胃脘痛:胃脘疼痛如针刺,固定不移,拒按,舌质紫暗。食滞胃脘证:胃脘胀满疼痛,吐酸,泻下酸腐臭秽,苔厚浊。 西医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的周期性、规律性上腹痛。 (2)上腹部压痛。 (3)纤维胃镜检查显示溃疡。 3、治疗方法 (1)治疗组50例,口服实施例1制备的药物制剂,每次0.25g,一日三次,三周为一个疗程,于三餐前服用。 (2)对照组53例,采用雷尼替丁,1次150mg,每日两次,三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复查胃镜统计疗效。 1、疗效标准 (1)痊愈 a、上腹闷胀、疼痛、反酸、嗳气等症状消除。 b、上腹部压痛消除; c、纤维胃镜复查显示溃疡完全消失为红色疤痕期。 (2)显效 a、上腹闷胀、疼痛、反酸、嗳气等症状明显减轻; b、上腹部压痛不明显。 c、纤维胃镜复查显示溃疡基本消失粘膜集中。 (3)有效 a、上腹闷胀、疼痛、反酸、嗳气等症状减轻; b、上腹部压痛存在; c、纤维胃镜复查显示溃汤范围缩小50%以上。 (4)无效 与治疗前比较,无任何改变。 具体治疗结果如下表2: 表2 组别例次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5034104296对照组532996983由表2可见:治疗组缓解胃溃疡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实施例3 典型实施例 孙某某,女,43岁。患有胃溃疡,经常感觉胃部不适。同时伴有胃脘部灼热感,恶心欲吐,吞酸,食生冷及辛辣后加重。病情时好时坏。近饮食不调后胃脘疼痛加重。并有呕恶感。胃脘灼热。嗳气吞酸,舌质淡,大量便血。苔微黄而腻,脉沉弦。胃镜检查见胃大弯处多发性溃疡。诊断为胃溃疡。服用实施例1制备的药物制剂,每日三次,于三餐前服用。一个疗程后疼痛基本消失,继续服用一个疗程,钡餐检查,溃疡面已消失,症状体征均无。 本发明采用的上述各中西药互作配伍,能发挥其协同治病作用,所用中药原料各成分之间具有药效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和协调效能,经临床验证,对胃溃疡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本申请人多年的医疗实践中,治愈的病例数目众多,均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成本低廉,减轻患者的负担。
《一种用于临床护理胃溃疡的药物制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临床护理胃溃疡的药物制剂.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临床护理胃溃疡的药物制剂,其由下述重量原料制备而得,地黄、浙贝母、山楂、莪术、黄连、白芨、枳壳、桃仁、当归、延胡索、丹参、车前子、甘草、蒲公英、苍术、菟丝子、山药、何首乌、茯苓、鱼腥草、陈皮、蒲黄。本发明药物制剂对胃溃疡标本兼治、对人体无毒无害、无副作用、价格低廉,制作简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