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河道工程的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结构.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276455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31169.2

申请日:

2015.05.08

公开号:

CN104846778A

公开日:

2015.08.19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2B 3/12申请公布日:2015081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3/12申请日:20150508|||公开

IPC分类号:

E02B3/12

主分类号:

E02B3/12

申请人: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大川; 曹伟; 罗涛; 陈飞野; 苏丹; 索二峰; 王灿; 王爱国; 李国强; 戴菊英; 端木灵子; 庞瑞; 王卿

地址:

450003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1114

代理人:

韩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工程的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结构,包括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所述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由底部的水生植物层、中部的滨水步道层和上部的堤顶道路层构成;所述水生植物层与滨水步道层之间为通过高0.8-1.2m的生态土工袋砌筑的直立墙相衔接;所述滨水步道层与堤顶道路层之间通过生态互锁砖及边坡为1:2或1:3的草皮护坡相连接。本发明优点主要体现在河道工程采用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使整治后的河道既能满足河道周边地区的排涝需求,又能形成观光休闲滨水带,通过这种不同水面高程的较大槽蓄差别,提高了水面率,利于解决河道周边地区蓄涝与征地的矛盾问题,放缓了河道的整体边坡,有利于河道边坡的稳定。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河道工程的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结构,包括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由底部的水生植物层、中部的滨水步道层和上部的堤顶道路层构成;所述水生植物层与滨水步道层之间为通过高0.8-1.2m的生态土工袋砌筑的直立墙相衔接;所述滨水步道层与堤顶道路层之间通过生态互锁砖及边坡为1:2或1:3的草皮护坡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河道工程的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层的高程位于河道设计常水位以下0.1m,宽度d1=1.8m;滨水步道层的高程位于河道设计常水位以上0.5m,宽度d2=2.5m;堤顶道路层的高程位于河道设计最高水位加上设计超高值⊿x,宽度d3=6.0m。

说明书

用于河道工程的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断面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河道工程的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河道断面结构,多采用浆砌石砌筑或混凝土挡墙结构或单一坡度的梯形断面结构,浆砌石砌筑或混凝土挡墙结构断面对占地要求少、岸坡抗冲能力较强,但对基础处理要求严格,多需进行基础处理和护脚处理,建设、安装投资大,而且工程表面生硬、缺乏美感,无法在近水处为人们提供亲水场地;单一坡度的梯形断面结构对占地要求相对较少,但工程结构单一、缺乏美感,无法在近水处为人们提供亲水场地;因此传统河道断面存在以下不足:1、基础处理难度大,投资高;2、景观效果差,不具备生态性;3、不适宜人员在岸坡活动,游人的可达性差;4、由于岸边处水深大,安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河道工程的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结构,以适应河道常水位和设计洪水位不同的河道工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用于河道工程的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结构,包括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所述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由底部的水生植物层、中部的滨水步道层和上部的堤顶道路层构成;所述水生植物层与滨水步道层之间为通过高0.8-1.2m的生态土工袋砌筑的直立墙相衔接;所述滨水步道层与堤顶道路层之间通过生态互锁砖及边坡为1:2或1:3的草皮护坡相连接。
所述水生植物层的高程位于河道设计常水位以下0.1m,宽度d1=1.8m;滨水步道层的高程位于河道设计常水位以上0.5m,宽度d2=2.5m;堤顶道路层的高程位于河道设计最高水位加上设计超高值⊿x,宽度d3=6.0m。
本发明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水生植物层位于河道设计常水位以下0.1m高程,为水生植物生长提供了场地,有利于美化景观和净化水质;由于其为1.8m宽的浅水平台结构,为游人的安全过渡和安全防护提供了保障。
2、滨水步道层位于河道设计常水位以上0.5m高程,宽度为2.5m,为游人的亲水和休憩提供了适宜的高程和宽度的活动平台,同时为调蓄水量提供了空间。
3、堤顶道路层位于河道设计最高水位加上设计超高的高程,宽度为6.0m,为防汛抢险交通提供了保障,同时为周边居民和游人提供了交通便利,同时可以满足会车需要。
4、河道工程采用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使整治后的河道既能满足河道周边地区的排涝需求,又能形成观光休闲滨水带。
5、通过这种不同水面高程的较大槽蓄差别,提高了水面率,利于解决河道周边地区蓄涝与征地的矛盾问题。
6、三层梯级结构放缓了河道的整体边坡,有利于河道边坡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平面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所述用于河道工程的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结构,包括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所述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由底部的水生植物层1、中部的滨水步道层2和上部的堤顶道路层3构成。水生植物层1与滨水步道层2之间通过高度为0.8-1.2m的生态土工袋砌筑的直立墙4相衔接;滨水步道层2与堤顶道路层3之间通过生态互锁砖5及边坡为1:2~1:3的草皮护坡6相连接。水生植物层1的高程位于河道设计常水位7以下0.1m,宽度d1=1.8m;滨水步道层2的高程位于河道设计常水位7以上0.5m,宽度d2=2.5m;堤顶道路层3的高程位于河道设计最高水位8加上设计超高值⊿x,宽度d3=6.0m。
水生植物层1不做铺装,以利于水生植物生长;滨水步道层2临河侧设置栏杆9,以保证游人安全,表面可以铺彩色步行砖;堤顶道路层3可以设置宽度为5.0m的混凝土路面,路面两侧各设置宽0.5m的路肩。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没有详细叙述的部件和结构属于本行业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结构或常用手段,这里不一一叙述。

用于河道工程的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用于河道工程的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用于河道工程的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河道工程的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河道工程的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结构.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工程的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结构,包括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所述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由底部的水生植物层、中部的滨水步道层和上部的堤顶道路层构成;所述水生植物层与滨水步道层之间为通过高0.8-1.2m的生态土工袋砌筑的直立墙相衔接;所述滨水步道层与堤顶道路层之间通过生态互锁砖及边坡为1:2或1:3的草皮护坡相连接。本发明优点主要体现在河道工程采用三层梯级生态功能带,使整治后的河道既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