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效抗疟药复方本芴醇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272938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3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1102575.8

申请日:

1991.04.24

公开号:

CN1065993A

公开日:

1992.11.1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IPC(主分类):A61K 31/35申请日:19910424授权公告日:20020529期满终止日期:20110424|||授权|||发明专利公报更正卷=17号=26页码=247更正项目=事务栏误=视为撤回正=删除|||专利申请的视为撤回公告日:1992.11.11||||||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1/35; //(A61K31/35,31:055)

主分类号:

A61K31/35; //

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发明人:

周义清; 宁殿玺; 李国福; 王淑芬; 单承启; 丁德本; 刘光裕

地址:

100071北京市丰台区七里庄路23号(甲)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专利服务中心

代理人:

吴嘉善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效抗疟药复方,该复方是由抗疟药本芴醇和属于青蒿素族的一种抗疟药,如蒿甲醚,组合而成。该复方可配制成固体剂型,如片剂,可用于治疗抗药性疟疾。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增效抗疟药复方的制备方法,该复方由一种化合物,结构式(Ⅰ)的增效剂量 (Ⅰ) 与结构式Ⅱ中至少一种化合物的增效剂量组合而成。 (Ⅱ) 结构式(Ⅱ)中R和R1共同代表氧或R代表羟基,C1-C6-烷氧基,C1-C6-烯氧基,C1-C5-烷酰氧基或萘酰氧基;R1代表氢。在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添加剂的情况下,将此等有效成分配制成适当剂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增效抗疟药复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复方是由本芴醇(Ⅰ)的增效剂量与属于结构式(Ⅱ)的青蒿素,二氢青蒿素,蒿乙醚、蒿甲醚和青蒿琥酯中至少一种化合物增效剂量组合而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增效抗疟药复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复方是由本芴醇(Ⅰ)的有效剂量与结果式Ⅱ中蒿甲醚的增效剂量组合而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增效抗疟药复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复方是由1-10份重量的本芴醇(Ⅰ)与1份重量结构式(Ⅱ)中的一个化合物组合而成。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增效抗疟药复方的制备奋发,其特征在于该复方是由3-7份重量的本芴醇(Ⅰ)与1份重量结构式(Ⅱ)中的一个化合物组合而成。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增效抗疟药复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复方是由1份重量的本芴醇(Ⅰ)于5-6份重量的蒿甲醚(Ⅱ)组合而成。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增效抗疟药复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复方是在加固体添加剂的情况下,将其有效成分配制成片剂。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效抗疟药复方和复方治疗疟疾的给药方案以及制备该复方的方法。

    耐药性的疟疾是临床和公共卫生的严重问题,而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falciparum)已借基因突变或适应能力对标准抗疟药的氯喹产生了耐药性。这种耐氯喹及其它抗疟药的恶性疟原虫的蔓延和传播是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主要难题,因此,需要一种能成功治疗耐药性恶性疟的新药或复方。

    增效抗疟药复方中本芴醇(benflumetal)单药的抗疟作用在《化学文摘》中已有报道(Chemical  Abstracts  97∶28538  h和101∶136941)由其它已知抗疟药组成的复方,例如,氨酚喹(amodiaquine)和四环素(teracycline)复方已用与临床[Suphat  Noeypatimanond等(1983),用氨酚喹和四环素复方在泰国中部治疗恶性疟,Trans.R.Soc.Trop.Med.and  Hyg.73(3),338-340]。新近,另一抗疟复方Fansimef[甲氟喹(mefloguine),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和周效磺胺(Sulnhadoxine)]正处于临床试用阶段(“Tropical  Deseuses  Research,Seventh  Programme  Report”,Chapter  2;Maluria,UNDP  WORLD  BANK/WHO,Published  by  WHO  1985)。

    青蒿素(artemisinine)及其衍生物与其它抗疟药,如奎宁,组成的复方已在印度申请专利26BOM/87和在德国申请专利p3715378。青蒿素与伯氨喹(Primaquine)伍用的增效作用也见诸报道(Wan  Yaode,Cang  Qizhong,Pharmacy  Bulletin  Vol,16,Nol,1981)。

    抗疟药青蒿素、蒿甲醚(artemether)蒿乙醚(arteether)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e)或青蒿琥酯(artesunate)与奎尼定(guinidine)与甲氟喹组成的复方已在欧洲申请的专利362810终公开报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临床治疗疟疾的需要提供一种具有疗效高,并能降低恶性疟原虫耐药性的抗疟药复方。

    本发明所提出的抗疟药复方,包含本芴醇与青蒿素类药物的组合,尤其是与青蒿素衍生物的疗效更为显著。

    本发明设计的抗疟药增效复方是由本芴醇(结构式Ⅰ)的增效剂量。

    (Ⅰ)

    与青蒿素衍生物(结构式Ⅱ)中至少一种化合物的增效剂量组成。

    (Ⅱ)

    其中R和R1共同代表氧或R代表羟基,C1-C6-烷氧基,C1-C6-烯氧基,C1-C5烷酰氧基羧基-C1-C6-烷酰氧基,环己羧氧基,苯甲酰氧基或萘酰氧基;R1代表氢。

    该复方由上述抗疟有效成分与药学上可接受的添加剂配制而成的适当剂型。

    本发明说明书中使用的定义和术语一般含义如下:

    药物复方(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是指由本芴醇结构式(Ⅰ)和结构式(Ⅱ)中至少一种化合物组成地混合物。该混合物或为抗疟有效成分(Ⅰ)和(Ⅱ)的干燥制剂,如冷冻干燥剂,或最好为含有适当添加剂以制成各种不同的剂型,如片剂胶囊或栓剂。

    “增效作用”一词的定义是复方的药效至少高于含一种成分的药效,更好的是能提高复方中各种成分的疗效,而最理想的增效作用是伍用各种组成成分的低剂量便能提高或/和改善药物的疗效。本发明保护权项的增效作用,已被体外和体内实验所证实,此等实验结果表明:复方中本芴醇(成分Ⅰ)的疗效高于使用单药的疗效;复方中蒿甲醚Ⅱ)的疗效也高于蒿甲醚单独使用的疗效。

    根据本发明有抗疟增效作用,所以当服用一种剂型进行治疗时,如每日口服1或2种片剂,也可以联合使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

    复方制剂中的有效成分本芴醇(Ⅰ)使复方具有杀灭疟原虫彻底的作用,而复方中的第二种成分(Ⅱ)如蒿甲醚(R、R1分别代表OCH3和H),对疟原虫则有速效。这些都已被体内及体外药理学实验所证实。

    有效成分(Ⅰ)命名为本芴醇,式中BU表示正-丁基(见C.A.R.N  82186-77-4)含本芴醇单药制剂的抗疟作用已有报道(见C,A.97∶28538  h和101∶13694  i)本芴醇的制备方法已公开于中国专利申请公报中88/07666.X。

    有效成分(Ⅱ),其中R和R1共同代表氧,命名为青蒿素;R或R1分别代表羟基和氢,命名为二氢青蒿素。

    在化合物结构式(Ⅱ)的一个化合物中,C1-C6-烷氧基最好代表甲氧基或乙氧基。化合物(Ⅱ)中R和R1分别代表甲氧基和氢,命名为蒿甲醚;R和R1分别代表乙氧基和氢,命名为蒿乙醚。

    在结构式(Ⅱ)的化合物中,C1-C6烯氧基最好是烯丙氧基,C1-C5烷酰氧基最好是乙酰氧基或丙酰氧基,羧基-C1-C6-烷酰氧基一正一丙酰氧基,羧基可以盐的形式存在(羧酸盐),如钠盐或甲盐。化合物(Ⅱ),R和R1分别代表正一丙酰氧基羧酸钠(-O-CO-CH2CH2CH2COONa)和氢,命名为青蒿琥酯。

    本发明说明书中所用的有关名称来自“Tropical  Diseases  Research  Seventh  Programme  Report}.Chapter  2;Malaria  UNDP,WORLD  BANK/WHO  Published  by  WHO。

    有效成分(Ⅱ)中青蒿素,二氢青蒿素、蒿乙醚,蒿甲醚以及青蒿琥酯均为已知化合物。青蒿素是从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中分离得到,并已人工合成,已用于治疗恶性疟(H.P.Koch(1981),Qinghaosu:A  Potent  antimalaria/from  plant  origin,pharmacy  International(New  Drugs).P184-185,Elsevier  Nortn  Holland  Biomedical  Press;L.J.Bruce-Schwart(1982),Qinghaosu:a  new  antimalarial,British  Med,J.,184,767-768]。Kocb于1985年曾报告用青蒿素治疗2069例疟疾病人,其中包括1511例间日疟病人的临床评价[H.P.Kocb(1981).Qingghaosu:A  Potent  antimalarial  from  Plaut  Origin,Pharmacy  International(New  Drugs),P.184-185,Elsevier  North  Holland  Biomedical  Press]。青蒿素对人的抗氯喹恶性疟原虫株有效(J.P.Jiung  et  al(1982),Antimalaria  activity  of  mefloquine  and  quighosu.Lancet  ii  8293,185-187]。二氢青蒿素,蒿乙醚,蒿甲醚和青蒿琥酯均为半合成的青蒿素衍生物,它们的抗疟活性已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各种报告资料中报露[WHO,Report  of  theScientific  working  Group  of  the  Chemotherapy  Malaria,TDR/Chemal  3rd  Review,85,3,Geneva,3.5,June  1985及其所包括的参考文献]。

    根据本发明药物复方中最好含有药学上可接受的添加剂。按照常规配制方法,这些添加剂可用于制备经肠道或非肠道吸收的各种剂型。

    供口服用的合适添加剂包含惰性填料稀释剂,从而制成各种剂型,例如片剂、粉剂、胶囊剂及类似剂型。如有需要,药物复方中还可以增添其它的成分,如调味剂,粘和剂和赋形剂等类成分。

    例如片剂可以含各种固体添加剂,如淀粉、糊精,藻酸和某些复合硅酸盐,以及粘合剂,如聚乙烯吡咯烷酮,蔗糖,明胶和阿拉伯胶等。另外,润滑剂,如硬酯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以及滑石粉常用作片剂的制造。相似类型的固体成分也可以作为软胶囊或硬胶囊的填料,常用的填料有乳糖以及高分子量的多聚乙二醇类。

    其它的口服剂型可将药物混合物装在明胶胶囊中服用,还可用合适的精剂食用油,如葵花籽油、玉米油、花生油、椰子油或芝麻油等为基础,进行配制。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是将有效成分(Ⅰ)和(Ⅱ)配制成单一的剂型单元,如片剂或胶囊剂。

    本复方的活性成分(Ⅰ)和(Ⅱ)可分别制成单药制剂,置于同一包装内(多组分药盒),同时服用或先后服用。这两种单药制剂可采用同一服药途径服下,也可以先服组分(Ⅰ)的片剂或胶囊,相继再服用组分(Ⅱ)的制剂。各个给药方案可在临床治疗病人时形成,例如在疟疾首次发作后先服一次大剂量或多次小剂量的组分(Ⅰ)的片剂或胶囊,同时服用小剂量的组分(Ⅱ)的片剂和胶囊,在治疗的过程中再服低剂量的组分(Ⅰ)和高剂量的组分(Ⅱ)。在同一个药盒中,组分(Ⅰ)和组分(Ⅱ)的剂型也可以不同,例如组分(Ⅰ)是片剂而组分(Ⅱ)是栓剂,二种组分可以同时用也可相继使用剂量范围可根据剂型而变化。

    本发明抗疟药复方的实用性已为所确立的体内和体外实验结果所证实,有些结果将在实例中介绍。本复方对伯氏鼠疟原虫的高度耐药虫株仍具有高效和速效反映出本发明的实用性。

    本发明的权项应包括使用上述由活性组分(Ⅰ)和(Ⅱ)所组成的复方治疗疟疾现症病人的治疗方法。病人服复方的治疗至少是4(3)天,最好是5天或更长一些。

    “治疗方法”一词也包括预防服药,以保护健康人在疟疾高发区,特别是位于山羊星座和蟹星座之间的热带地区,不发疟疾。

    复方中活性(Ⅰ)的剂量,可视患者的病情及病程而变动,其变动的范围可以很广。根据伯氏原虫/小鼠模型体内实验结果(将在实例中报告),本芴醇的可用剂量为0.2-5.0mg/kg,0.2-10.0mg/kg更好。由于本芴醇的毒性低,耐受性高,该药的剂量还可根据需要,作相当幅度的提高。实验测得复方中的活性组分(Ⅱ)的可用剂量,蒿甲醚为0.2-5.0mg/kg,0.3-3.0mg/kg更好,特别是0.4-5.0mg/kg更为适宜。

    复方中组分(Ⅰ)与(Ⅱ)之间的剂量比例,也可以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动。实验测得组分(Ⅰ)的剂量(按重量计)等于或低于组分(Ⅱ)时都可有增效作用,因此,组分(Ⅰ)与(Ⅱ)之间的重量比,可在1∶1到10∶1之间变动,特别是当组分(Ⅱ)为蒿甲醚时,每服一份蒿甲醚即服3-7份本芴醇,特别是5-6份本芴醇更为适宜。

    本发明还涉及增效复方的制备方法,将结构式(Ⅰ)中一个化合物的有效剂量进行组合,再与药学上可接受的添加剂配制成适合的剂型。

    本发明药物复方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应为10%-80%,以20%-60%为最适含量。根据本发明药物复方适合与经肠道给药,宜配制成口服单元剂型,例如糖衣药丸,片剂,胶囊剂和栓剂等这些剂型可按常规制备工艺配制如采用混合、制粒,成型,溶解或冷冻干燥等工序。例如口服剂型的制备可将有效成分与固体载体混合,再制成颗粒。在混合制粒过程中,如果需要加入适当的添加剂以制成片剂或糖衣丸(片)心。

    具体的配制过程,将有效成分(Ⅰ)和(Ⅱ)分别或一起研磨成大约10μ-400μ最好是20μ-200μ大小的粒子,至少90%的有效成分粒子应在这个范围内。

    这样大小的粒子可用常规的粉碎方法获得,即在空气喷射磨,球磨微粉化最好用Brandon  Sonifier型的超声粉碎机(g.Pharm,Sei,53(9):1040-1045(1965))或用高速搅拌机(Homonex型,由Brogli  andco.Basel提供)搅拌混悬物,可用500-10,000rpm转速的搅拌将复方中的有效成分溶解或悬浮于有机溶媒,如甲醇、乙醇、丙二醇中,然后在大约0-5℃用水或2%氯化钠(Nacl)溶液中沉淀,则得微晶(也可以在Nacl溶液中加入低浓度0.1-1%的保护胶体,如明胶和纤维素醚,如甲基纤维素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将混悬物过滤,滤饼与低温(约0-5℃)和减压(50微巴以下,最好0.5微巴以下)干燥。随后可在50-90℃干燥。

    将上述获得的晶体(微晶)再制成颗粒,最好按标准的湿法制粒。

    制粒时,将药物过筛(必要时粉碎),并与赋形剂(也可不加)混合,用其它的溶媒,如乙醇和水,使颗粒紧密,然后去除溶剂,干燥,再添加(也可不加)润滑剂或助流剂,如硬脂酸镁或吐温,将制成的颗粒搅拌后再过筛一遍。

    将制成的颗粒用常规压片机,如柯氏偏心制片机(EKO)Korsch  eccentric  tabletting  machine),以10KN压力压制成片心,再用溶解或分散有聚乙二醇和蔗糖的含水乙醇溶液进行片剂包衣。

    药片(或片丸)心可用含阿拉伯胶,滑石粉,聚乙烯吡咯烷酮或聚乙二醇的浓蔗糖溶液进行包衣,从而可以耐胃液的破坏作用。在片剂和药丸糖衣外可涂布着色剂或色素,以示区别或指示含不同剂量的活性成分。

    此外,供口服用的药物复方可以是干填充的明胶胶囊,也可以是含颗粒型有效成分与填料乳糖、粘合剂、淀粉和/或助流剂滑石或硬脂酸镁以及稳定剂的掺合物,软胶囊中的有效成分最好是溶解或悬浮适当的液体中,如脂肪油类,石蜡油或液态多聚乙二醇类,也可以加入稳定剂。

    适合于肠道给药的复方剂型还有栓剂,由复方的有效成分与栓剂基质组成。作为栓剂基质的有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甘油三脂类,石蜡类,多聚乙二醇类或高级烷醇类。也可采用由复方的有效成分与基础材料组成的明胶直肠用胶囊,合适的基础材料有液态的甘油三酯类,多聚乙二醇类或石蜡碳氢化合物。

    以下的实施例是说明本发明的上述情况,但并不意味着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芴醇和蒿甲醚两药组方的剂量比例测定:

    a,以伯氏疟原虫感染小白鼠,利用正交设计试验,按照“4天抑制法试验”进行复方的不同剂量平行对照试验,其ED50或ED90是采用直线回归方程计算法测定的,增效指数按下式计算:

    增效指数== (单药成分的 ED50或ED90)/(复方中相应成分的ED50ED90)

    按此方程式计算出复方抗鼠疟的伯氏原虫的最佳剂量比例为2∶0.75,ED90的增效指数>6。

    b,进一步使用诺氏疟原虫(P.KNOWLESI)感染恒河猴,实验结果显示抗疟原方中本芴醇与蒿甲醚之间的最适剂量比例(按重量计)为3-6∶1。

    实施例2:

    复方本芴醇和蒿甲醚两个成分之间产生的增效作用是根据Peters方法测定的(Peters:Am,Trop.Med.Parasitol  Vol.62.Pg488-492(1968))。其结果如下表:

    伯氏疟原虫K173株感染的小白鼠在“4天抑制试验中”,给与口服不同比例的蒿甲醚(A)和本芴醇(B),对血液裂殖体杀虫效果的三批实验平均值。

    复方制剂和剂量  复方第一成分的剂量效应(mg/kg/日)

    (mg/kg/日) ED50ED90

    本芴醇(B)  1.30  2.70

    +A  0.25  0.84  1.84

    +A  0.50  0.75  1.57

    +A  1.00  0.51  1.16

    +A  2.00  0.16  0.57

    +A  4.00  0.06  0.29

    蒿甲醚(A)  2.00  5.30

    +B  0.37  1.49  4.46

    +B  0.50  0.87  2.67

    +B  0.75  0.93  3.44

    +B  1.00  0.37  1.21

    +B  1.50  0.25  0.83

    表内所列复方中组分A和B的各项ED90均在相加线以下,说明呈增效作用。

    实施例3:

    对疟原虫的杀虫速度是通过动物体内试验而评定的。当实验动物血中疟原虫达到高密度时,给与动物相当于20×ED90的剂量进行灌胃,然后连续观察动物血中疟原虫的下降速度,按给药动物血中原虫下降90%所需时间计算结果,复方是49.7小时,给本芴醇单药的是64.3小时,给蒿甲醚单药的动物血中疟原虫密度未能降至90%而又回升了。

    实施例4:

    复方中蒿甲醚和本芴醇的最适配比的临床评定:

    在动物实验基础上,并参考蒿甲醚与本芴醇单药的临床疗效,对两药的最适剂量比计算结果为1∶4-1∶6,当选择1∶6配比对每一片复方的药片中蒿甲醚和本芴醇分别为20mg和120mg。设1∶5和1∶6两个给药组病人进行平行对比临床观察,采用“3天4次”疗法,首次服药4片,以后相隔8、24和48小时各服4片,成人服用总量为16片/人,挑选恶性疟疾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个试验组,给药后的观察指标是:①24小时原虫下降率;②平均原虫消失时间;③平均退热时间;④28天治愈率。结果表明:服药后24小时两组的疟原虫下降率分别为96.3%和94.2%;血中疟原虫消失时间分别为34.8小时和36.0小时以及两组病人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23.2小时和22.4小时28天时1∶5组疟原虫复燃率达20%,1∶6组则为0%(该组病人全部治愈)。证明复方中蒿甲醚、本芴醇对人疟治疗的最适配比为1∶6。

    实施率5:

    蒿甲醇-本芴醇的毒理学评价

    用1∶6配比的蒿甲醚和本芴醇对小白鼠的急性毒性实验测得的半数致死量(LD50)4555mg/kg(灌胃)。按化学毒力学分级标准,该复方中的两药属于低毒级,对大白鼠和Beagle进行14天毒性试验分设大、中、低三个剂量组,每天给动物口服一次,连续服14天,观察动物食欲和体重,进行血液学和生物指标的测定,并对主要脏器和靶器官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大白鼠的基本安全剂量相当于临床剂量的40倍,Beagle狗的安全剂量相当于人用剂量的50倍,虽然在大剂量组某些动物靶器官(肝和肾)发现部分异常变化,但停药28天以后,均恢复正常。表明增效的复方毒性低,安全范围宽,没有发现不可逆性毒性反应。

    实施例6:

    增效的抗疟药复方和单药疗效比较,实验选用两组疟疾病人,以“3天4次疗法”口服给药,每组设有恶性疟疾病人各20例,分别比较复方和蒿甲醚-本芴醇单药疗效,两个单药的服用剂量与本复方中的含量相同,检测指标是:①服药后24小时疟原虫下降率;②病人平均退热时间;③平均原虫消失时间和;④28天治愈率。结果是:给药24小时疟原虫下降率复方为97%,蒿甲醚单药为95.1%,本芴醇为74.5%;平均原虫消失时间:复方为35.6小时,蒿甲醚为38.7小时,本芴醇为68.4小时;平均退热时间:复方为23.8小时,蒿甲醚为19.7小时,本芴醇为40小时;28天治愈率分别为95%,45%和65%,此项试验性治疗方案可以较清晰地说明复方疗效优于单药。

    实施例7:

    蒿甲醚-本芴醇复方扩大的临床实验

    a,按3天4次疗法口服给药,对400例恶性疟疾病人进行治疗观察所得的主要数据为:①平均疟原虫消失时间23.2至41.0小时;②病人平均退热时间为20.4至25.7小时;③28天治愈率平均96.8%。

    b,复方对48例间日疟病人采用3天4次疗法,第一次口服4片,以后每8.24和48小时各服4片,成人总量16片,试服结果:①平均原虫消失时间为22.8±9.5小时;②平均退热时间为13.6±6.9小时;③28天治愈率为91.67%,证明复方对间日疟的疗效非常显著。

    实施例8:

    复方片剂的制备

    本芴醇  120mg

    蒿甲醚  20mg

    玉米淀粉  100mg

    糊精  40mg

    吐温-80  0.6mg

    15%玉米淀粉糊  适量

    硬脂酸镁  3mg

    将蒿甲醚结晶、本芴醇结晶分别过100目筛和60目筛,混合本芴醇筛粉,蒿甲醚筛粉,淀粉和糊精,将混合物过40目筛三次。将吐温-80加到淀粉糊中,再与上述配方混合,混合物用湿法制粒,过40目筛,在减压下50-60℃干燥,加入硬脂酸镁后压片。

增效抗疟药复方本芴醇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增效抗疟药复方本芴醇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增效抗疟药复方本芴醇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增效抗疟药复方本芴醇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效抗疟药复方本芴醇的制备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效抗疟药复方,该复方是由抗疟药本芴醇和属于青蒿素族的一种抗疟药,如蒿甲醚,组合而成。该复方可配制成固体剂型,如片剂,可用于治疗抗药性疟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