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打接骨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骨伤病症的外敷药膏,特别是一种跌打接骨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现有治疗骨伤病药膏一般其镇痛、消肿见效较慢,骨折愈合不甚理想,尤其对陈旧性骨伤疗效较差。如中国专利以公开号CN1138482A公开的《一种治疗骨折的药物及长骨贴》。其治疗范围较窄,消炎、止痛疗效较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祖传并经多年临床验证,治疗跌打损伤镇痛强、消肿快、骨折愈合率高、疗程短、且对陈旧性骨折、急性无名肿毒、急性乳腺炎均有效的外敷跌打接骨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该跌打接骨药膏是按下述组份配比(按重量百分比)组成:
延胡索:1.5~1.75% 生川乌:3.5~4.5%
骨碎补:1.75~2.0% 皂 荚:1.5~1.75%
冰 片:1.5~1.75% 虫:3.5~4.25%
南 星:3.0~4.0% 接骨木:1.75~2.0%
蜜陀生:1.5~1.75% 草 乌;6.0~7.5%
姜 黄:1.0~1.5% 生半夏:3.0~4.0%
肉 桂:3.0~4.0% 天名精:1.0~1.5%
续 断:3.0~3.75% 国 丹:12.5~15%
茶 油:50~62.5%
该跌打接骨药膏的制备方法是:
(1)部分药料的炮制方法:
a、干川乌用白酒浸泡5~7天。去皮,晒干,研末。
b、生半夏用姜汁水浸泡1~3天。炒干,研末。
c、草乌用米醋浸泡8~12天,晒干,研末。
d、肉桂去皮,研末。
e、虫去头、足,研末。
(2)药膏的制备工艺:
a、将延胡索、骨碎补、南星、蜜陀生、姜黄、皂荚、接骨木、天名精、续断9味药投入油锅内(茶油为佳),温火熬煎,待中药熬枯浮上油面即可倒出过滤去渣。
b、将滤出的药油倒入锅内重复再熬,熬至药油能滴水成珠状为止。移开火后,先加入国丹搅匀,再将冰片、川乌、半夏、草乌、虫、肉桂6味药末倒入锅内,搅拌均匀,冷却后再摊膏药。
本发明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故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一是本膏药中以川乌、草乌、半夏、南星、电、续断、肉桂、延胡索等为主药,具有明显的破瘀散结、续筋生肌、止痛消炎之功效,加之接骨木、骨碎补等药的补伤折、坚肌骨的作用,辅以冰片、皂荚等药的利九窍、通滞气之药效,使该药膏治疗新、旧骨伤症具有显著的消炎止痛,消肿行气,接骨强筋疗效,且对一些急性无名肿毒和急性乳腺炎亦有很好的疗效。
二是治疗骨折只需在患处贴上膏药.一般包扎固定即可,方法简便实用,且疗程短,愈合率高,一般30天左右即可使骨折恢复正常。新伤治愈率为99%以上,陈旧性骨伤为97%以上。
三是本药膏副作用小,无毒性,主药为常用药易取得,且制备方法简单,无需特殊设备,易于操作。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该实施例以制备100张膏药为例。(药物称量按重量百分比折算)
部分药料的炮制方法如下:
l、称取干川乌70~90g,用白酒浸泡5~7天,去皮,晒干,研末。
2、称取生半夏60~80g,用姜汁水浸泡1~3天,炒干,研末。
3、称取草乌120~150g,用米醋浸泡8~12天,晒干,研末。
4、称取内挂60~80g,去皮,研末。
5、称取虫70~85g。去头、足,研末。
药膏的制备工艺如下:
称取延胡索30~35g、骨碎补35~40g、南星60~80g、蜜陀生30~35g、姜黄20~309、皂荚30~35g、接骨木35~40g、天名精20~30g、续断60~75g投入盛有1000~1250g重茶油的锅内、温火熬煎,待中药熬枯浮上油面便倒出过滤去渣。将滤出的药油重复熬炼,熬至药油能滴入冷水内成珠状便端开停止再熬。移开火后先加入250~350g国丹搅匀后,再将30~359冰片以及经过炮制的川乌、半夏、肉桂、虫、草乌药末倒入其药油锅内,搅拌均匀,待其冷却后摊成100张膏药。每张膏药重15~20g。
本膏药使用时直接贴在患处,但忌见血,皮肤溃破出血者不能砧在溃破出血处,宜贴在伤口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