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饮料的加工方法,是能够增加茶叶营养保健成分的方法。 茶叶由古至今为我国人民长期饮用,同时也为世界各国人民长期饮用,使之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由于饮用茶叶远比饮用咖啡,可可经济且饮用茶叶的人广泛,而使饮茶习惯遍及全世界。然而,茶叶的加工长期以来是将山茶科植物落叶灌木或者小乔木Camellia Sinensis O、K+ze的嫩叶或者芽叶通过杀青、揉捻、发酵、萎凋、摇膏、熏制、干燥而制得。虽然也有对其加工方法进行改进的,但却是从茶叶的外形,香气、滋味、汤色、观感等方面进行改进,而未从根本上将其茶叶的营养成份及药物成份进行改进。相反,在制作加加工过程中往往破坏其茶叶中所固有的营养及药用成分而降低茶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在已有技术中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是将原生中草药粉碎后直接加入到茶叶中,由此将商品名命名为“美体茶”、“药物茶”等。采用这种方法加工茶叶,使其茶叶中含有中草药的碎片,直接影响茶叶的外观,同时严重影响茶叶的色、香、味、形而且口感较差,使饮用者不愿接受。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茶叶加工之不足,一改在茶叶中
直接加入中草药碎片,严重影响茶叶外观,同时口感较差的缺点,而是在不改变茶叶原有的色、香、味、形地前提下,加入具有营养保健效能的成份,使人们在正常的饮茶习惯中摄取身体所需的营养保健成份,以达到较高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增强智体。同时茶叶外形较好,口较纯正面为饮用者乐于接受。
本发明是以植物、动物、矿物的可食或者药用部位经过粉碎提取、精制的有效成份的溶液或者植物的可食或者药用部位的汁或者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的溶液为原料,用茶叶将其有效成份的溶液或者植物汁吸收,使其充分吸收后干燥而制得。
植物、动物、矿物的可食或者药用部位,选弃杂质、洗净,干燥表面水份,通过机械方法粉碎并放入容器中,加入溶剂浸泡然后采用煎煮、回流、渗滤、浸渍等方法提取并精制而得到含有营养保健成分的溶液。一般情况加入的溶剂与原料的比例为2~5∶1,但以超出原料表面1/3的高度为最佳。
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加入溶剂使其溶解,根据不同情况配成一定浓度的营养保健溶液。
溶剂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根据所需成分的溶解性能而定。水、无毒有机醇或者酒精是常用的溶剂,而无毒有机醇一般选择乙醇、甘露醇、山梨醇、丙三醇等。
临时摘采的新鲜植物的可食或者药用部位将其异物选弃,洗净,迅速干燥表面水份,然后通过挤、压而获得汁、过滤后得精植物汁。
普通方法加工的茶叶,首先将茶叶表面洁净、干燥,使其含水量不高于7%。然后按营养保健溶液或者植物汁与茶叶0.5~2∶1的重量比例用茶叶吸收营养保健溶液或者植物汁,此时温度不高于80℃。因为,温度过高将破坏营养保健成分,同时使茶叶外形受影响,最佳温度为40~50℃。茶叶吸收营养保健成分后,随及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40~70℃,茶叶水份不高于10%。
采用上述方法加工茶叶,可以根据需要重复进行数次,营养保健成份可以迭加。多次重复加工后,茶叶仍保持原有特色而且,茶叶的营养价值大幅度提高。同时,色、香、味、形优于普通方法加工的茶叶。
采用已有技术加工的茶叶,只是决定茶叶的色、香、味、形,而对茶叶原有的营养保健成份在一定程度上总是有所破坏,从而降低茶叶本身固有的价值,在茶叶中直接加入中草药碎片,严重破坏了茶叶的外形,而且口感较差。利用本发明加工茶叶,不仅能保持普通茶叶的色、香、味、形,而且能够增强其特性。并且,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补充有效成份,其营养和药用价值大为提高。利用本发明加工茶叶避免在茶叶中直接加入中草药碎片,使之保持茶叶的外形,而且口感较好,并且通过视、嗅、味觉直接很难辩别加工前后的茶叶,为饮用者易于接受。本发明在研究过程中,采用补充维生素C为例,其加工前后和贮存一年后维生素C含量比较,结果如下:
品名 加工前Vc 加工后Vc 加工后贮存一年
含量mg/g 含量mg/g Vc含量mg/g
红茶 0.278 20.39 16.59
绿茶 1.332 23.47 18.78
实施例
1、将采摘的新鲜刺梨洗净、切碎、称取1千克碎刺梨放入容器中,加入4千克水浸泡,浸泡温度保持在40~50℃,浸泡后过滤,滤液续加2.5千克水浸泡,过滤、合并滤液,浓缩使其体积为原来的1/5。然后加入动物胶或者植物胶使其沉淀完全后,过滤。滤液用具有渗透性质的材料通过反渗透原理而精制,最后得到精液。
2、称取普通茶叶1千克,使其表面洁净,干燥,控制水份为5%左右。然后按茶叶与精液重量比例1∶1的比例将精液倒入盛有茶叶的容器中,轻轻翻动,使茶叶将精液充分吸收,吸收时的温度为60℃。收收完全后迅速将茶叶干燥,干燥温度为50±10℃。其水份控制在10%以内,最后冷却包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