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棉籽脱毒处理生产棉粕的方法。 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溶剂萃取脱毒方法主要是采用轻汽油从棉籽中萃取出棉酚和棉油,然后高温蒸烘湿棉粕脱去溶剂。其缺点是能耗高,且高温处理会使蛋白质变性,而且一部分棉酚与蛋白质的G-氨基酸结合,降低了赖氨酸的有效性。同时处理后的棉酚含量仍超过动物饲用标准。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棉籽脱毒处理方法,不仅脱毒效果好,而且脱溶过程采用低温处理不破坏蛋白质性质,整套工艺能耗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首先在70~85℃的温度下把棉籽压榨处理制得棉籽饼,再用乙烷和丙酮或者乙烷和乙醇的混合溶剂萃取棉籽饼中的棉油和棉酚,得到湿棉粕。然后对湿棉粕在一级脱溶机中进行蒸馏,从一级脱溶机顶部蒸馏出的混合溶剂气体,经捕集器后,一部分加热到95~140℃,并打回流到一级脱溶机中,另一部分经冷凝进入溶剂罐中,半成品棉粕从一级脱溶机底部流出。然后,半成品棉粕进入与一级脱溶机串联的二级脱溶机,从二级脱溶机蒸馏出的溶剂混合气体经捕集器后,一部分打回流至二级脱溶机,另一部分经罗茨式真空泵后,再经冷凝进入溶剂罐中。
上述罗茨式真空泵产生的压力为0.5~0.7个大气压。
从一级脱溶机顶部蒸馏出的混合溶剂气体,其回流部分最好加热到110~120℃。但该温度下限一般不低于95℃,因为当低于95℃时,溶剂的拔出率较低;其上限一般不高于140℃,因高于140℃时蛋白质会变性。
在萃取棉籽饼过程中,单纯使用乙烷或单纯使用丙酮、乙醇中的一种效果都不好。因为乙烷主要能溶解棉籽中的棉油;丙酮或乙醇主要溶解其中的棉酚,虽然这两种溶剂也可溶解棉籽中的棉油,但效果没有乙烷好。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脱溶过程中采用循环溶剂,能耗低。
(2)从湿棉粕中脱除溶剂的效果好,由于采用减压蒸脱,在低循环溶剂温度下,即可有较高地溶剂拔出率。
(3)在脱溶处理过程中,温度低,所以棉酚基本不与蛋白质中的G-氨基酸结合,对赖氨酸有效性影响很小,蛋白质基本不变性。
(4)经过脱毒处理后的棉粕中有效蛋白质含量不小于40%,其中水溶性蛋白含量不低于80%;总棉酚含量小于0.03%,其中的游离棉酚含量低于0.013%;残油含量不大于0.5~0.7%,水分含量不大于12%。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工艺过程方框图。附图2为其减压脱溶部分工艺流程图。
将脱壳后的棉籽在80℃温度下经压榨机压榨处理制得棉籽饼,然后经刮板机送入萃取器,用乙烷和丙酮的混合溶剂萃取出棉籽饼中的棉油和棉酚,得到湿棉粕。萃取出的棉油和棉酚经泵送入混合油罐。浸出棉油、棉酚后的湿棉粕经刮板机,再经封闭绞龙1、封闭阀2进入一级脱溶机3。一级脱溶机3为内有搅拌绞龙4的溶器,其外套有水加热器,为开工时脱溶蒸馏提供热量。从一级脱溶机3顶部分离出的溶剂混合气体经出口5进入捕集器6进行粕末分离,其中分离出的粕末经捕集器回流口7回流到一级脱溶机3中。混合溶剂气体从出口8出来,其中一部分经冷凝器9冷却进入溶剂罐10;另一部分经罗茨式鼓风机11加压经加热器12加热到120℃循环回流至一级脱溶机3中。
从脱溶机3底部流出的半成品棉粕经封闭阀13进入二级脱溶机14蒸馏,馏分从二级脱溶机14顶部出口15进入捕集器16进行粕末分离,分离出的粕末回流到二级脱溶机14中,未冷却的混合溶剂气体经出口17、罗茨式真空泵18,再经冷凝器9冷凝后进入溶剂罐10。成品棉粕经二级脱溶机出口19,再由出粕刮板进入贮存库。